療愈的背景
近年來,現(xiàn)代人面對壓力,開始興起對自己好一點的想法,于是“療愈”這個概念逐漸興起,以“療愈”作為美好事物的分享,或是情緒的抒發(fā)。而最早出現(xiàn)“療愈”一詞,是2004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提出的,原詞在日文有解除痛苦、傷痛復原之意。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靈格在《療愈之道》中提到:“當我們需要治療時,我們首先會看身體哪里感到不舒服,請醫(yī)生檢查身體,醫(yī)生透過專業(yè)技術(shù)找出病灶所在,進行治療,使功能失調(diào)部位恢復正常;但是除了身體之外,其實人的心理和情緒也需要被好好治療,因為心理的痛苦,常常更甚于身體的病痛。”
所幸現(xiàn)代人療愈的方式很多元,除了透過音樂、運動、旅游、養(yǎng)寵物、療愈小玩物之外,還能透過食物來撫慰人心,達到舒壓的效果。但每個人的身心狀態(tài)不盡相同,不同的療愈方式,有賴于自己探索或接納專家的建議,而我的療愈方法,是下廚做菜。下廚做菜,不僅是能夠伙食自理不怕餓著而已,更是一套心靈SPA療程,所以很多人都很享受做菜的過程。
心理上學有句話說:“想要療愈我們的內(nèi)在,就得先與我們的里面那個人搞好關(guān)系!”我們的里面那個人,指的就是過往的不愉快經(jīng)歷、傷痛和情緒。于是獨處是必要的,為的是要把自己探索得清楚;而一個人在廚房做菜,剛好提供我和我里面那個人這樣獨處的空間和時間。
對我來說,所有下廚的經(jīng)歷,從決定吃什么到煮什么,這中間也是一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過程。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味覺形成,跟原生家庭脫不了關(guān)系,也許是和母親或家中某個長輩有關(guān)。即便是長大結(jié)婚另組家庭,拋開了家里的菜味,去嘗試了別種味道,但年紀漸長又開始懷念起小時候家里的味道,哪怕那是貧窮時的菜味,但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裝載著值得回味的深刻記憶。
在走一趟回味之旅,準備食材之前,通常我會先脈絡(luò)化他人的故事或自己的故事,深入了解他人或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感受,去理解為什么他會想念那個味道?亦或自己又為什么對這道料理念念不忘?這樣的自我對話過程,剛好對應到Geertz在《文化的詮釋》一書中,引用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的觀點說:“人類是一種將自己置于自身所編織的意義之網(wǎng)上的動物”。而“意義之網(wǎng)”對一個熱愛下廚的人來說,就是在一連串的做菜過程中,會賦予自己的歷史定位。如《紅樓夢》,書中對各種食物的描述,穿插在字里行間,刻劃的就是人與人間的利害關(guān)系,食物里盡是迎來送往的人情世故;又如《儒林外史》所描寫的是市井小民的生活飲食,縱使沒有《紅樓夢》那樣精致。但是最美味的菜肴,并不是用稀少最昂貴的食材所烹飪出來的食物,而是使用手邊的家常食材,透過一段烹飪時間,料理出一道道充滿過往美好記憶的熟悉菜肴。從擬定菜單到傳統(tǒng)市場采買食材,這中間過程就是一項帶有療愈的社交活動。說“做菜”是一套心靈SPA療程,真的不為過。
從擬定菜單到傳統(tǒng)市場采買食材,這中間的過程對我來說,就是一項帶有療愈的社交活動。說“做菜”是一套心靈SPA療程,真的不為過。
如果時間上允許,我會慢慢的逛逛看看,一攤接一攤,有時候還會遇到很有才的攤販。一面賣菜一面透過麥克風說起詼諧的順口溜,不小心戳到笑點,讓人忍不住噗哧笑了出來,彷彿免費聽了一場單口相聲,郁悶的心也頓時開朗了起來。接著走著走著,遇到熟識的攤販老板,嘴甜的對著你叫:“小兄弟?。 蹦菚r心情更加充滿愛心的泡泡。一趟菜市場之旅,所有遇到的人事物,都成為療愈力的元素,于是我提著在菜市場采買的戰(zhàn)利品,踏著愉快的腳步回家。
回家后,面對一籃子的菜市場戰(zhàn)利品,當然就要準備進入清洗的階段。很多人寧愿選擇外食也不愿意下手做羹湯,免得累著自己。但是“清洗”這件事,卻是我非常樂意做的一件事。每個要下鍋的食材若非在流動水下清洗三次,就決不能放它進鍋,或許這跟自己有潔癖有關(guān)。在不停流動的清水中,把食材上的臟污一一洗去的同時,對我來說,那是一道象征性的活水,讓我想起內(nèi)心隱藏的污穢及罪孽,借由清洗食材的過程,再次認罪悔改,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就是心靈的沐浴。
接下來的第二步驟,就是破碎食材的刀工,正是釋放壓力的好管道。之前聽聞友人花大錢到憤怒屋宣泄情緒,當下我直覺何必浪費錢呢?!我告訴朋友,把負面情緒和壓力,轉(zhuǎn)移到砧板上的食材,經(jīng)由拍、切、片、剁,不停沖撞心里那道過不去的高墻。那道墻有可能是在學校、公司職場上,或在家庭中遭受到不公平對待所堆砌出來的。在切、片、剁菜的過程中,一方面達到發(fā)泄情緒的效果,同時也將食材處理完畢。這才是一個比較經(jīng)濟實惠,魚與熊掌都能兼得的釋壓好方法。
處理完食材,就進入到爆、煸、熗第三步驟,這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這里的每一步,對我來說,都和個人的社會關(guān)系,以及內(nèi)心深處自我定義的協(xié)調(diào)和重造有關(guān)。
爆、煸、熗都是為了將食材本身的水氣逼掉,尤其是辛香料有提味效果,更需要經(jīng)過爆、煸、熗的動作,才能將香氣逼出來。每當聞到爆裂開來后的香味,總能帶給我很大的啟發(fā):就好像一個人在自我的限制里,往往要先遭受社會環(huán)境的種種磨難,水深火熱之后,心里的意念才會有所改變,我的生命才能有所突破。這樣自我體認所得的初熟果子,是別人無法代替你結(jié)出來的。
最后進入烹、燉、燜、煨、燒的步驟,這真是熬煉一個人心性的過程。因為食材每分鐘都在火爐上起變化,所以對最后火侯的時間控制需要隨時注意,才不至于功虧一簣。這過程好像在告訴我,縱使我的生命已經(jīng)被破碎,爆出馨香之氣,但是要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好的生命樣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熬煉。每當我凝視著爐火上的食材,隨著時間不斷翻滾慢慢熟成,匯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心里就有很大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