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語庭
10 多年前,我在上海松江大學城念書,那時還沒有開通地鐵9 號線,每周乘滬松線長途汽車顛簸在塵埃輕揚的滬松公路上,往返于學校和家之間。兩個小時的車程,一望到車窗外那座安方古塔的時候,就到泗涇了,30 千米的路程過半。
再去泗涇已是很多年后,為了探訪一家古風古意的書店——南村映雪。依舊乘滬松線,從泗涇車站下來,穿過滬松公路旁的一條小弄堂,走過一座小橋,便是泗涇古鎮(zhèn),“南村映雪”就坐落于古鎮(zhèn)老街的管氏宅內。這家書店是新華書店旗下的一個新品牌,于2019 年7 月開張。充滿詩意的名字還包含兩個歷史典故。
上海市松江區(qū)泗涇鎮(zhèn)開江中路377號管氏宅
“南村”在古時指松江城北,也是元末儒士陶宗儀的號,其居所亦名“南村草堂”。浙江黃巖人陶宗儀避亂松江華亭,隱居于泗涇南村。與很多中國古代士大夫一樣,他歸隱田園,親自耕作,在“南村草堂”內匯編了《南村輟耕錄》三十卷、《南村詩集》四卷等書目?!坝逞币灿须p關含義,字面意思形容江南古鎮(zhèn)雪壓枝頭的美景,也隱含了陶宗儀好友—— 華亭藏書家孫道明的書樓“映雪齋”的名字。孫道明是一位極富個性的隱士,居于泗涇,藏書萬卷。據說他造了一條小船,泛舟于南浦之上。陶宗儀即興作詞曲,孫道明倚船以洞簫伴奏,遠絕塵囂,逍遙快意。“南村”“映雪”不僅僅是地名或景色,而是蕩漾著處江湖之遠的文人隱士向往的簡樸恬淡的雅趣精神,還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般地惺惺相惜。
南村映雪猶如一股清流在一片遲暮、沉寂的街區(qū)散發(fā)出一束微弱而迷人的光
書店所在的這座管氏古宅有300 年歷史,于2017 年啟動修繕,外觀修舊如舊。青磚黛瓦,木柵花窗,濃淡分明。作為典型的江南建筑,古宅由門屋、廳堂、樓房組成,中庭是枯山水風格,種了一株綠植,鋪了一地白色鵝卵石,嵌著黑色石階,鵝卵石中浮著一塊木銘牌,刻著“畫檐” 二字,抬頭點著“新華書店”大字。書店廳堂內陳設著文學、歷史、哲學、詩詞散文、大師經典、最上海、工具類書籍和文創(chuàng)用品,書籍數量雖然不多,卻都是根據市場閱讀情況精挑細選出來的作品。掀開兩側房間的布簾,各有休憩室與活動房。正廳有一座咖啡吧臺,再往里走是一處天井,擺放著沙發(fā)茶幾。后院是一個親水平臺,微風拂來,傳來不遠處安方古塔清脆、悠遠的鈴鐺聲,別有禪意,反而更顯寂靜。書店二樓是一個大型文化空間,主要舉辦閱讀文化沙龍和展覽。值得一提的是,書店還專門辟出一方“下塘藝文”和“云間雅集”天地,展示《松江志史》《人文泗涇叢書》《松江老街巷》等帶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書籍,在江南的石板青苔間,跨越時空,讓泗涇古鎮(zhèn)重新回歸到安靜風雅的氣質中。
談及書店的經營理念時,“南村映雪”負責人莊捷先生表示,“我們想營造一個讓人能靜下心來,讀讀書、想想心事的氛圍,盡量不去做得那么功利,一切隨緣。很多讀者都喜歡這里樸素兼具文藝的氣氛,一坐就是半天、一天。”因此,無論是陶宗儀、孫道明,還是后來重視讀書修身的管氏家族、教育家馬相伯、報業(yè)家史量才等文人,都與如今“南村映雪”的精神一脈相承。
出了店門,斑駁的白墻上刻著“南村映雪” 四字,上面有一紅色方印,寫著“泗涇”二字,波光粼粼,書香陣陣。最有趣的反差莫過于整條泗涇老街灰撲撲的,正在等待后續(xù)的修繕改造,而“南村映雪”猶如一股清流,在一片遲暮、沉寂的街區(qū)散發(fā)出一束微弱而迷人的光。不由想起書店墻上刻著豐子愷寫的“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平平淡淡的一句話,給旅人送去寧靜的力量和文化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