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思敏
一瓶水、一個長面包、一張薄毯和一份訴狀,為了奪回兩個孩子的撫養(yǎng)權,身無分文的尼古拉帶著身上僅有的行囊,走上了一條漫長的維權之路。這是塞爾維亞電影《漫漫尋子路》中頗為悲涼的一個畫面。
在許多尋子題材的電影里,悲傷總是會成為一種主旋律。然而在《漫漫尋子路》中,尼古拉用一場奧德賽式的旅程,展現(xiàn)出一位父親想要奪回孩子撫養(yǎng)權的正義和決心,他將失去孩子的傷痛轉(zhuǎn)化成了愛和希望。這份堅韌與倔強,這股敢于直面困難的勇氣,給予了我們無盡的力量。在絕望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也釋放出愛能夠超越一切的強大力量。
作為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紀實電影,《漫漫尋子路》里的故事也注定了人物的不幸。
劇中的尼古拉是兩位孩子的父親,在兩年前被工廠解雇后,他不僅沒能拿到被拖欠的工資和遣散費,而且一直沒有找到正式的工作機會,只能靠做些繁重的體力活來維持生計。尼古拉的家庭一貧如洗,妻子無法再忍耐這樣貧困潦倒的生活。面對窘迫的生活和饑腸轆轆的孩子們,尼古拉的妻子時常感到絕望。一天,她做出了一個孤注一擲的舉動,帶著兩個孩子和一瓶汽油來到尼古拉之前工作的地方討要說法,激動之余,她以自殺的方式作為要挾,甚至還點燃了澆在身上的汽油。
尼古拉妻子的這種極端行為不僅沒能拿到被欠的工資,反而引起了社會服務機構(gòu)的關注。他們認為尼古拉的妻子精神狀態(tài)堪憂,不適合撫養(yǎng)孩子,再加上尼古拉沒有正式工作,社會服務機構(gòu)要對尼古拉夫婦的撫養(yǎng)能力進行評估,再決定他們是否還能擁有孩子的撫養(yǎng)權。
如果能夠給予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huán)境,那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是因為家庭貧困,就應該被剝奪孩子的撫養(yǎng)權嗎?把孩子送給陌生家庭撫養(yǎng)就一定是好的嗎?這些現(xiàn)實而殘酷的問題,給愛和親情套上了無盡的枷鎖。
影片中,社會服務機構(gòu)雖然對尼古拉家庭養(yǎng)育孩子的問題表示了擔憂,但是他們打著保護孩子的說辭卻漏洞百出。社會服務機構(gòu)提到的那項評估是否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規(guī)范量化的家庭環(huán)境評估細則具體是什么樣的?當尼古拉想要知道這些細則時,對方給出的卻是非常隨意含糊的答案:通水電、打掃房間、添置冰箱、兒童房需要布置一番等。這套評估方法顯而易見是有缺憾的。
尼古拉迫切想要孩子回到自己身邊,為此,他按照社會服務機構(gòu)要求的標準將家里整理一新,然而服務機構(gòu)官員一句輕飄飄的話語:“現(xiàn)在都21世紀了,怎么連臺電腦都沒有給孩子們配?”理應最能體諒當?shù)鼐用?,體察村民失業(yè)后的生存困境的社會服務機構(gòu)官員,卻只會質(zhì)問還在溫飽線上徘徊的人的家里為什么沒有電腦。就這樣,對尼古拉的審核沒有通過,一段親情就這樣被阻斷。
對孩子的愛只能用一些可供量化的物質(zhì)條件來衡量嗎?對孩子真正的關心和照顧是什么?孩子們是否真的想要和自己的父母分離?為人父母到底意味著什么呢?影片也帶給我們許多反思。
貧窮的生活將尼古拉推向了絕境,然而更絕望的現(xiàn)實向他襲來,他得知福利機構(gòu)每收養(yǎng)一個孩子會得到4萬元的國家補貼,而且三分之一的補貼款項會進入福利機構(gòu)負責人的腰包。這也意味著,福利機構(gòu)收養(yǎng)的孩子越多,獲利就越大。
當好心的收養(yǎng)行為變成賺錢的工具時,尼古拉的這場戰(zhàn)役很難有勝算之日。面對孩子無法回到自己身邊的事實,尼古拉沒有放棄正義和撫養(yǎng)子女的權利,他要用法律的手段去維護自己的權利,尼古拉決定去首都貝爾格萊德向社會事務部提起申訴,他要為自己的愛去尋找一份希望。
這是一趟有著300公里路的行程,由于生活貧窮,尼古拉沒有路費,只能選擇步行這一最為原始也最為考驗人意志的出行方式。行走是這位貧困的父親唯一擁有的武器,而支撐著尼古拉踏上這段旅途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要窮盡所有的可能,去保護和愛自己的孩子。
可為什么命運會如此多舛呢?一路上,尼古拉經(jīng)受了很多磨難。比如當他步行在高速公路上時,被交通警察發(fā)現(xiàn),并要求他交罰款;當他想要走近路穿越野地時,遇到了一群野狼,好在有驚無險;后來由于饑餓造成營養(yǎng)不良,尼古拉暈倒在馬路上,當他在醫(yī)院醒來時由于支付不起醫(yī)療費,于是拿起衣服倉皇而逃;當他睡在政府大樓外被陌生人施舍食物后,他沉默著邊咀嚼邊落淚……
尼古拉并非只是一個父親,也不只是一個浪漫化的英雄,他更多展現(xiàn)出的是一個哪怕傷痕累累、破碎不堪也要前進的“人”的形象。就像是馬拉松故事源頭的犧牲者,那個為了將大戰(zhàn)勝利消息盡快傳達給雅典人的長跑者菲迪皮得斯,在奔跑42公里后力竭而死。對于尼古拉來說,他也是這樣奔跑在命運的賽道上,而且他的目標很堅定,就是要找回自己的撫養(yǎng)權,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
發(fā)生在尼古拉身上的事情,也代表著無數(shù)失業(yè)的、貧窮的勞動者的現(xiàn)實困境,以及他們面對諸多困難始終無解的生活狀態(tài)。在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都是沉默不語的。在某種意義上,這種冷靜絕望的敘述論調(diào)其實也彰顯了底層民眾發(fā)出自己聲音的困難。在劇中,尼古拉發(fā)出的唯一一次怒吼,是看到福利機構(gòu)強行將兒子帶走時的那一刻,他看到那個雖然嘴上說著“爸爸拋棄我們了”的兒子卻怎么也不想撒手,于是吼道:“住手,放開我的孩子?!?/p>
電影《漫漫尋子路》中的父親與兒子擁抱。(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當然,在諸多不幸里,也還燃燒著生活的希望,尼古拉在這段艱難的尋子旅程中也遇到過一些溫暖的時刻。比如當他詢問加油站工作人員自己是否可以在加油站里歇個腳時,不僅被領進了儲藏室休息,還得到了一頓免費的晚餐;還有尼古拉在路上遇到了靠運送難民謀生的同鄉(xiāng),同鄉(xiāng)免費捎了尼古拉一程。除此之外,尼古拉隨身攜帶的那封對他很重要的申訴信,也是以前在一起工作的工友免費幫他寫的。這些經(jīng)歷讓他獲得了許多勇氣。
《漫漫尋子路》用尼古拉的經(jīng)歷串聯(lián)起了塞爾維亞社會的眾生相,也從側(cè)面反映了塞爾維亞在非法移民、失業(yè)、貧富差距、贍養(yǎng)義務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使得一位父親在爭奪回自己撫養(yǎng)權的道路上更為艱辛。
尋子路上的每一種艱辛,尼古拉幾乎都遇到了。在他到達貝爾格萊德社會事務部后,便吃到了閉門羹,他只好采取最笨的方式,等在事務部大樓的門外。他知道自己只有尋求法律的幫助這唯一一條路可走,除此之外,他別無選擇。
也正是這種倔強和堅韌,一直推動著尼古拉不斷前行。尼古拉最終見到了社會事務部部長,社會事務部部長為他寫了一封建議信,讓當?shù)厣鐣@麢C構(gòu)歸還他的撫養(yǎng)權。社會事務部部長告訴尼古拉:“貧窮也是一種針對孩子的暴力,但你的情況明顯不同。為了你的孩子可以重新回來,你做出了偉大的努力。對于孩子們而言,父母的愛是最重要的?!蹦峁爬瓘牟块L那里得知,法律規(guī)定即使他喪失了撫養(yǎng)權,也能夠享有每周探望一次孩子的權利。
即便自己是社會中最“脆弱”的群體,尼古拉的權利也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不能因為貧窮,就機械地把失去孩子歸罪于尼古拉身上,因為無論是拖欠工資的無良企業(yè)還是教條的當?shù)馗@麢C構(gòu),他們都沒能給予尼古拉選擇的機會。
的確,貧窮的生活會給孩子們帶來很多困難,可物質(zhì)條件真的是唯一衡量愛的標準嗎?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里講述了一個故事,家里一貧如洗靠著奶奶救濟金生活的信代,在看到被父母虐待的鄰居家小孩后,毅然決然地“偷走”并收養(yǎng)了她,想要成為她的母親。但她什么也沒有,只有愛。
尼古拉的命運可能落在任何人身上,特別是當人們失去工作,陷入貧窮,就會被迫放棄一些正常的權利。在赤貧中掙扎是痛苦的,失去工作、失去孩子也是痛苦的,可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我們永遠有懷抱希望的自由,只要一直不斷地追趕著正義,只要不失去心中的信仰,希望和愛可以永遠從心底萌生出來。
雖然尼古拉得到的那封建議書并未被當?shù)馗@麢C構(gòu)所采納,他還是得暫時和自己的孩子分居兩地,但他堅韌不屈、不卑不亢的這段旅程,他這份奪回孩子的莫大決心感動了社會事務部的官員,她答應會幫助尼古拉繼續(xù)爭奪孩子的撫養(yǎng)權。
可以說在整部劇里,尼古拉用他頑強不屈的行為證明了哪怕我擁有的非常有限,也要用盡全力去愛護我的孩子們?!白鳛楦赣H,我理應有權利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因為我愛他們,所以我要和他們在一起。”這樣的愛是堅定坦然的,是充滿力量和勇氣的。他就像薇依描述索??死账梗骸耙粋€勇敢驕傲的人物,獨自對抗某種難以忍受的苦痛處境。他承受著孤獨、苦難、恥辱和不義的重負;他的勇氣也許會時時破碎;但他始終堅持善良,沒有放任自己在不幸中淪落。這些悲劇盡管很慘痛,但從不讓人心里感到悲哀,反而從中獲得公正從容的感覺?!?/p>
命運是捉弄人的。在電影的結(jié)尾,尼古拉再一次遭受了生活的重擊。當他從首都回來后發(fā)現(xiàn),家里空空如也,只見斷壁殘垣,家里的所有物件都被村里的鄰居洗劫一空,小到玩具、掛鐘、鍋碗瓢盆,大到桌椅和電視,家里的4把椅子被3個不同的家庭奪走。而影片就在這樣一種無解的狀態(tài)中結(jié)束:尼古拉一言不發(fā)地走到每一個鄰居家里,一樣一樣奪回屬于他家庭的組成部分,然后獨自坐在這個拼湊的家里,小塊小塊地咀嚼著面包。
平靜而憤怒,是尼古拉小小的抗爭之舉。結(jié)尾這舉重若輕的一幕也無數(shù)次提醒著我們:尼古拉的故事并不只是一種虛構(gòu),它是對所有殘缺的、破碎的、敏感的人生的一種補足,正是這些基于社會現(xiàn)實與真實感受的聲音和畫面,才能給予我們直面現(xiàn)實、抵抗悲慘命運的勇氣。通過理解他人生命中的苦難,其實也是在理解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突如其來的打擊?我們?nèi)绾稳ス睬樗说目嚯y,不去成為那種會輕易說出“貧窮也是一種罪的”的人。除此之外,影片也聚焦出許多社會問題,比如勞動者權益的保護、服務機構(gòu)的低效僵化等,也喚起許多人對塞爾維亞社會底層人士命運的關注。
比利時導演達內(nèi)兄弟拍攝了許多社會題材的電影,其中包括非法勞工問題和非法移民問題,還有英國導演肯·洛奇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定拍攝那些不被注視的階層,他在《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中拍出了快遞送貨司機飽受勞動壓榨和家庭生活缺位交織的困境,表達了對英國社保制度缺失的不滿。這些最平實的故事,也最能反映發(fā)生在人們身邊的這些事。
有的藝術關注宏偉、關注絢爛,可有的藝術永遠和勞動者走在一起,它傾聽失敗、頹喪和憤怒。對于《漫漫尋子路》來說,尼古拉奪回撫養(yǎng)權的暫時失敗,這并非完美的結(jié)尾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系統(tǒng)性的貧窮和福利制度的缺位是一個持續(xù)進行并不斷變化的社會現(xiàn)象,它無法得到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唯有通過社會上更多的關注,推動在司法層面上進一步的完善,在勞動保護、失業(yè)保障、未成年人保護、地方官員腐敗懲治上做出努力,尼古拉的故事才可能有另一種結(jié)局。電影可以沒有答案地結(jié)束,可真實的人生行嗎?
如果有一天你被剝奪了孩子的撫養(yǎng)權,你會選擇什么樣的命運?是對生活進行妥協(xié),還是也會像電影中的父親一樣堅韌?有關愛與正義的影片,無論是從哪個角度,都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和心靈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