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梓桐
假期,我和媽媽來到了丹東,看到了課本上描述的鴨綠江斷橋。
媽媽告訴我,斷橋始建于1909年,至今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橋頭矗(chù)立著彭德懷和士兵們的雕像群,他們仿佛一直在江邊守護著國土。橋面上兩側(cè)是人行道,中間是機動車道。站在橋上,我仿佛聽見了裝甲車發(fā)出的“隆隆”轟鳴。
在斷橋旁邊是座新橋。當大船在江中駛過,新橋就會“咔”的一聲,從中間分開,并且還可以90度旋轉(zhuǎn),以便讓大船通過。這個功能讓我驚奇不已。沿著斷橋繼續(xù)往前走,到了橋斷開的地方,這是1950年11月被美國軍隊炸斷的,也就是鴨綠江斷橋名字的由來。斷橋見證著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硝煙歲月和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這也讓我深刻地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有實力才有話語權。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和美好。
要離開斷橋了,我的耳邊響起熟悉的旋律,“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