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語
親情是什么?親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牽掛,是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嘆,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是辛棄疾“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歡愉……親情是那么平凡,像潺潺的流水滋潤我們干涸的心田;它又是那么偉大,能點燃生活的希望,為我們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時文賞讀
燈 祭
◎遲子建
父親在世時,每逢過年我就會得到一盞燈。
那不是尋常的燈。從門外的雪地上撿回一個罐頭瓶,然后將一瓢開水倒進瓶里,啪的一聲,瓶底均勻地落下來,燈罩便誕生了,再用廢棉花將它擦得亮亮的。燈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紋,從底座中心釘透一顆釘子,把半截紅燭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臨時,點燃蠟燭,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燈罩。我提著這盞燈,覺得自己風光無限。
父親給我做這盞燈總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說做燈罩,總要撿回五六個瓶子才能做成一個。盡管如此,除夕夜父親總能讓我提上一盞稱心如意的燈。沒有月亮的除夕夜,這盞燈就是月亮了。我提著燈,懷揣一盒火柴東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將燈吹滅,聽人家夸幾句這燈有多好,然后再心滿意足地點燃蠟燭去另一家。每每轉(zhuǎn)回到家里時,蠟燭燒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時父親會笑吟吟地問:“把那些光全折騰沒了吧?”
“全給丟在路上了?!蔽艺f,“剩下最亮的光趕緊提回家來了。”“還真顧家啊?!备赣H笑著說,便去看那汪蠟燭油上斜著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父親說過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僅我手中有燈,院子里也是有燈的。高高掛起的是紅燈,燈籠穗長長的,風一吹,刷刷響。低處的是冰燈,放在大門口的木墩上。無論是高出屋脊的紅燈,還是安閑地坐在低處的冰燈,都讓人覺得溫暖。但不管它們多么動人,也不如父親送給我的燈美麗。因為有了年,就覺得日子是有盼頭的;因為有了父親,年也就顯得有聲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親送我的燈,年則妖嬈迷人了。
我一年年地長大了,父親不再送燈給我,我已經(jīng)不是那個提著燈串來串去的小孩子了。我開始在燈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處掛起紅燈,在低處擺上冰燈。
然而,父親沒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親去世的當年我們沒有點燈,別人家的院子里燈火輝煌,我們家卻黑漆漆的。我坐在暗處想:點燈的時候父親還不回來,看來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著父親送我的燈到路上接他回來啊。爸爸,回家的路這么難找嗎?從此之后,雖然照例要過年,但是我再也沒有提著燈的福氣了。
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這一天,在一個落雪的黃昏,我降臨人世。那時天將要黑了,窗外還沒有掛燈,父親便送我一個乳名:迎燈。沒想到我迎來了千盞萬盞燈,卻再也迎不來父親送給我的那盞燈了。
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蒼老的賣燈人。那燈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還貼著“?!弊帧N伊⒖滔氲搅烁赣H,正月十五這一天,父親的院子該有一盞燈的。我買下了一盞燈。天將黑時,將它送到了父親的墓地。“嚓”地劃根火柴,周圍的夜色就顫動了一下,父親的房子在夜色中顯得華麗醒目,凄切動人。
這是我送給父親的第一盞燈,那燈守著他,雖滅猶燃。
(選自《遲子建散文》,有刪改)
賞析
這篇文章是作者懷念父親的作品,她用飽蘸著真情的筆觸,歌詠了自己與父親之間濃濃的親情,讀來非常感人。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父親每逢過年就給“我”做燈,這燈是極不尋常的;第二部分寫父親去世后,“我”再也沒有提著燈的那份福氣了;第三部分寫正月十五“我”給父親的墓地送了一盞燈,首尾呼應,表達了“我”對父親的愛與思念。
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將敘事、描寫、抒情融為一體,情感真摯細膩,語言生動、極富感染力。對比是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點,那“高出屋脊的紅燈”“安閑地坐在低處的冰燈”不管多么溫暖、動人,也不如父親送給“我”的燈美麗;父親在時院子“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但父親去世后,別人家的院子里“燈火輝煌”,“我們家卻黑漆漆的”。這一系列關(guān)于燈的對比,表現(xiàn)了父親的燈帶來的光明和美麗,凸顯了父親給生活帶來的溫暖和希望,表達了“我”對父親無盡的思念。文章的結(jié)尾寫“我”正月十五送燈給父親,使“父親的房子在夜色中顯得華麗醒目”,與前文父親送燈給“我”的情節(jié)相照應,將文章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收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佳作風采
楊梅樹下的等待
◎易靖程
學校門前種了一排樟樹,中間卻突兀地夾著一棵楊梅樹。出校門從左向右數(shù)第四棵,對,沒錯,我清楚地記得它的位置,因為媽媽常常在那等我下課。
我是走讀生,初三又要上晚自習,下課時天都已經(jīng)黑了??擅慨斘易叩叫iT口向右轉(zhuǎn),一、二、三、四,總能在第四棵樹,也是唯一的一棵楊梅樹下看見媽媽的身影。而我那時候覺得,要是同學們知道我每天放學還要媽媽來接,一定會笑話我“還是個寶寶”。因此我總是一言不發(fā)地低著頭,和同學們一齊掠過她。直到和同學們分開了,我才磨磨蹭蹭地給她打去一個電話。她總是無奈地笑著問我:“今天怎么又這么晚放學呀?”但也有時候,我一出校門,就會被媽媽堵個正著,便只好對同行的同學笑一笑,沉默著跟她回家。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學業(yè)的壓力越來越大,周測、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無數(shù)考試“接踵而來”,使我的心情更加煩悶?!敖裉焱睃c來接你,一定要等我。還是老地方,出校門右邊第四棵……”每天都會收到媽媽發(fā)來的信息,內(nèi)容總是大同小異,我煩躁地搖搖頭,又繼續(xù)學起來。
下自習的鈴聲響了,我揮別了之前“結(jié)伴回家”的好友,站在媽媽之前等我的那棵楊梅樹下。等了十多分鐘,校門都關(guān)閉了,媽媽還沒有到;又過了二十分鐘,路邊的小攤也開始收攤了,安靜的街道上只有昏黃的路燈陪著我,偶爾有幾輛汽車駛過,幾聲鳴笛劃破夜的寂靜,像是在問:“你還在等人嗎?”
“煩死了!還不來!”我憤怒地踢開腳邊的石子,一陣委屈涌上心頭。
遠處,一個人腳步踉蹌地朝我走來,走近了,我才發(fā)現(xiàn)是媽媽。她的額頭上滿是汗水,臉上寫滿了焦急。她手里拎著一雙鞋子,其中一只鞋跟斷了;她最喜歡的白裙子,一側(cè)也濕漉漉的,還在往下滴水。我忽然驚覺,有多久沒有仔細看過媽媽了?她平日里是不是也總這樣等待著我?我不禁鼻頭一酸,迎上前去,問:“怎么回事?”“剛剛摔了一跤。”她指了指原本白凈,如今卻染上泥巴的手臂對我說?!昂?!叫你走路不小心!”我嘴上不饒人,手卻不由自主地扶住了她的胳膊。
夜晚安靜的小路上,路燈投下了我們漸漸靠近的身影。
【湖南長沙市博才培圣學校,指導老師:尹宏】
點評
這篇作文取材于真實的生活片段,描寫了一件小事——等媽媽接“我”放學。作文將媽媽耐心等待“我”的場景和“我”等待媽媽時委屈憤怒的心理進行了對比,同在“一棵楊梅樹”下,卻有兩種不同的等待,鮮明而又生動,既凸顯了媽媽對“我”的愛和包容,又寫出了“我”的情感變化,體現(xiàn)出“我”對媽媽的關(guān)心和理解。作文以小見大,感情真摯,主旨深刻,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