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春紅,劉玉敏
(1.衡水學院 學報編輯部,河北 衡水 053000;2.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國際教育與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9)
中國先哲從先秦時期就開始探討智慧,尤其是注重安身立命、直面現(xiàn)實生活的儒家先哲們一代又一代給出了對智慧的理解和探討,這些都反映在一部部經(jīng)典著作中。研讀這些著作,可以使后人在欣賞語言文字美的同時,也能學習到先人的智慧及對智慧的探討,為后人更智慧的生活提供寶貴經(jīng)驗。
讀《論語》,我們讀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盵1](《論語·子罕》)領會到孔子在知、仁、勇三位一體中考察、理解“知”,“知”“智”合一,既體現(xiàn)了知識論和倫理學的統(tǒng)一,又反映了儒家智慧和道德相結合的基本特征。讀《孟子》,我們讀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也?!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2]“仁”“智”合一,就是圣人,字面的改變表明孟子向智慧的探討進一步發(fā)展。孟子又提出了“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的命題,即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又因為孟子強調“人皆可以為堯舜”,所以他認為凡人也可以通過知識的積累和智慧的磨煉而“學以成圣”,智慧的獲得人人平等,這是孟子對智慧論述的貢獻。荀子是繼孔孟之后的儒學大師,他對知識的層次和分類有意識地進行了具體分析,提出征知、辯合、符驗等一系列認識、推理、證明的環(huán)節(jié),從而說明“求智”是一個辯證發(fā)展的過程,從而為人們獲得智慧指明路徑和方法。他認為“人所具有的認識事物的本性”就是“知”,人的認識應和外界相符合、達到對事物之理的把握則是“智”??梢姡爸恰笔菑闹R中分化出來的結果,這種見解是荀子論智慧的一大創(chuàng)新。另外,荀子還通過耳目感知之知和心之征知兩個階段分別涉及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從而為進一步認識智慧開辟途徑[3]。
我們讀先秦經(jīng)典,感受到了儒家對智慧的探索和深入。然而先秦儒家沒有將“智慧”兩個字連用,而多是將知、智、慧等字單用,直至漢代儒者賈誼才在他的《新書》中將先秦儒家對智慧定義的基本思路揭示出來:“深知禍福謂之智,反智為愚;極見窕察謂之慧,反慧為童。”[4]意思是,智慧就是深知禍患之辨,極見事物義理本質,側重社會人事及其行為趨勢的明智理解和理性把握,和知識、理性相關聯(lián),又具有濃重的人文色彩,并且和愚昧、童蒙相對立。
正是有了前人對智慧的諸多探討,于是到了漢代董仲舒,作為哲學家的他才在其《春秋繁露》①下文所引《春秋繁露》內容均出自張世亮、鐘肇鵬、周桂鈿譯注的《春秋繁露》,中華書局2012年版。中專辟一章論說智慧,這就是“必仁且智”篇。董仲舒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較為系統(tǒng)論說智慧的第一人?!氨厝是抑恰逼?,分三段,全文約四五百字;以說理為主,同時采用意象式的下定義方式。全篇說理充滿了干凈利落、言簡意賅且具體細致的特點。董仲舒的智慧觀既繼承孔子以來開創(chuàng)的智慧觀,即知識與倫理、智慧和道德相結合,又有其創(chuàng)新和超越意識。下面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具體說明。
第一段,智慧的重要性及在選材用人方面的不可或缺性。對一個人來說,沒有比仁、智更重要的了,即“莫近于仁,莫急于智”。仁,即仁愛,智,即明智,前者側重情緒能力,后者側重理性能力,二者結合就是智慧;然后指出“不仁不智而有材能”“適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惡”,意思是,沒有仁、沒有智卻有才能的人,會運用他的才能去助長他邪僻不正的思想,去幫助他邪惡乖僻的行為。在這里,他強調了智慧的道德性特征,同時又提到一個概念:“材能”,即才能,所以下面提到了智慧和選材用人的問題。董仲舒認為,仁與智的統(tǒng)一是選才用人的標準。他說“有否心者。不可藉便埶(勢);其質愚者,不與利器”,意思是:有邪惡心的人,不可以給他便于利用的權勢;資質愚鈍的人,不可以給他銳利的武器。因為仁、智是用來別是非、辨善惡的?!叭识恢牵瑒t愛而不別也;智而不仁,則知而不為也。故仁者所以愛人類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仁而不智,是愛而不別是非;智而不仁,是雖知是非,但卻不肯為是而非;是非不分的人,雖知道什么是善事而不會去做。所以“必仁且智”,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第一段指出一個合格的人才由仁、智共同組成其智慧,這樣的人才能別善惡、明是非,做一個對社會、對人類有用的人。同時,仁、智對舉,讓我們想到現(xiàn)代心理學上的情商和智商兩對概念。情商,是1990年美國耶魯大學的薩洛維和新罕布什爾大學的梅耶提出的概念,又叫情緒智力,是管理情緒意識的能力。智商,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推孟在1916年提出的概念,又叫智力商數(shù),是心理年齡與實足年齡之比,也稱比率智商,作為比較人的聰明程度的相對指標。董仲舒是否有此超前意識,且看下面兩段分析。
第二段,何謂仁。先用三個肯定句“憯(慘)怛愛人,謹翕不爭,好德敦倫”,意思是,憂傷痛苦地愛護別人,恭敬和合地不與人爭斗,喜好并誠懇地遵從倫理道德??鬃又v“仁者愛人”,董仲舒又加上了“憯(慘)怛”二字,說明愛與同情、憐憫心、同理心有相同之處,和孟子的“惻隱之心”相同,屬于本體之心。第二、三句話是講和人相處之道及對倫理的遵從,體現(xiàn)了儒家重倫理的特點,屬于用的范疇。這三句話體現(xiàn)了“仁”這個概念體、用結合的特點。三句話都側重與別人適當關系的處理,也體現(xiàn)了儒家“仁”的基本特征就是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緊接著連用六個否定句,論“仁”所反對的內容:“無傷惡之心,無隱忌之志,無嫉妬(妒)之氣,無感愁之欲,無險诐之事,無辟諱之行?!币馑际牵瑳]有傷害別人的心理,沒有暗中記恨別人的心志,沒有嫉妒別人的情緒,沒有抱怨憂悶的意愿,沒有陰險邪僻的事情,沒有邪惡乖僻的行為。前四句話從心志寫,寫人內心的陰暗邪惡;意識支配行動,所以后面兩句寫效果、寫行為。六句話,先肯定,后否定,體現(xiàn)了儒家溫柔敦厚的思想特點,同時抓住了仁的實質,仁就是人的心理情緒,它支配人的行動,一念之間天壤之別。因此,要對心、對意念、對情緒進行管控。只有管控好心、意念和情緒,行為就不會出現(xiàn)偏差,也就不會出現(xiàn)壞的結果。由上面的描述看出,仁,確實類似于現(xiàn)代心理學所說的情商。所謂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反映一個人感受、理解、運用、表達、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的情緒能力。它是非理性的,與后天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情緒失控,就如同汽車制動失靈,造成車毀人亡;情緒失控,造成人生病、發(fā)瘋、自殺、殺人。因此認識情商、認識情緒管理的能力非常重要。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董仲舒似乎認識到了,他通過三個肯定句、六個否定句,最后導出了一個情商管理四要素:“其心舒,其志平,其氣和,其欲節(jié)”,意思是,心情舒暢,志意平穩(wěn),心氣和順,欲望節(jié)制,唯有這樣才能“其事易,其行道”,行事平易,行為合乎正道??梢哉f,仁,等同情緒管理,小到關乎身心健康,大到關乎人間正道。
第三段,何謂智。分五點:首先,智就是正確謀劃?!胺踩擞嵝袨?,皆以其智,先規(guī)而后為之”,意思是,人們大凡要實行或放棄某項行動,都先用他們的智進行謀劃,然后才去實行。但是謀劃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按謀劃而行為的結果也就有了天壤之別:謀劃正確的人,“其所為得其所事,當其行,遂其名,榮其身,故利而無患,福及子孫,德加萬民,湯、武是也”;謀劃錯誤的人,“其所為不得其所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沒及其身,絕世無后,殘類滅宗亡國,桀、紂是也”。故曰:“莫急于智?!彼匀藳]有比需要智更急切的了。這里,董仲舒通過歷史上兩類著名的人物——湯武和桀紂行為的結果談到謀劃的重要性,其于己、于人、于家、于國至關重要。謀劃正確就是明智,謀劃錯誤就是不明智。所以智就是理智判斷。同時湯武、桀紂的行為也帶有道德性,所以智的道德屬性不言而喻。其次,智能預測?!爸钦咭姷湼_h,其知利害早,物動而知其化,事興而知其歸,見始而知其終”,明智的人能預測禍福,能提前知道利害,事物剛一發(fā)動就知道它的變化情況,事業(yè)剛一興起就知道它的結果,看到開端就知道結局。這里強調智的先見之明,它是基于知識、經(jīng)驗習得積累基礎上的,不完全等同于知識的,從而強調了學習、積累、總結的重要性。其三,智的理性威嚴?!把灾鵁o敢嘩,立之而不可廢,取之而不可舍,前后不相悖,終始有類,思之而有復,及之而不可厭”。這里強調智的理性威嚴,強調它的合理性和恰當性。其四,智的簡約性?!捌溲怨讯?,約而喻,簡而達,省而具,少而不可益,多而不可損”,意思是,他的言語不多而理由充分,語言簡約而清楚明白,簡單而能表達充分,省略卻又全面,語句少時別人無需增加什么,語句多時別人無法減少什么??梢?,智簡約而不啰唆且具縝密性。其五,智合乎倫理?!捌鋭又袀悾溲援攧铡?。智的行為符合倫理規(guī)范,智的話語切合時務。總之,思維的規(guī)范性、判斷的合理性及行事的恰當性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就是智。董仲舒既把智中的理性主義內容論說了出來,又體現(xiàn)出對其實踐性的重視。這也是董仲舒論智慧的創(chuàng)新之處。同時,智和現(xiàn)代心理學上所說的“智商”非常相近?,F(xiàn)代概念的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觀察能力等。也就是說,它主要表現(xiàn)人的理性的能力。理性的高級形式就是做人做事符合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等的規(guī)律,湯武、桀紂的做法,只要是一個理性而正常的人,都能判斷出孰是孰非。所以,兩千多年前的董仲舒就用簡潔、有理、符合邏輯的語言論說了智就是做人做事的理性能力。
“仁”和“智”的先后邏輯也很清晰?!叭省鳖愃魄樯蹋爸恰鳖愃浦巧?,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影響著認識和實踐活動的能力。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認識事物。智商高的人,思維品質優(yōu)良,學習能力強,認識程度深,容易在某個專業(yè)領域做出杰出成就,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情商主要與非理性因素有關,它通過影響人的興趣、意志、毅力,加強或弱化認識事物的驅動力。智商不高而情商較高的人,學習效率雖然不如高智商的人,但是,有時能比高智商者學得更好,成就更大。因為鍥而不舍的精神使之勤能補拙。另外,情商是自我與他人情感把握和調節(jié)的一種能力,因此,對人際關系的處理有較大影響。情商低的人,人際關系容易緊張,人生事業(yè)等各方面會受到限制;而情商較高的人,通常有較健康的情緒,人際關系也會良好,人生事業(yè)會順利甚至成就更高。因此,情商會影響智商的發(fā)揮。董仲舒和先秦儒家一樣,認識到了仁和智同樣重要的同時,它通過“仁”“智”前加的定語“必”“且”兩個字,就說明了“仁”在智慧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第一重要性,先論仁、后論智段落的先后安排,也同樣肯定了“仁”的重要地位。這和現(xiàn)代心理學上的情商、智商的邏輯關系非常相似?,F(xiàn)代人認為,情商+智商=智慧;而且認為,99%的情商+1%的智商=人生成功。同樣,董仲舒認為,智慧“必仁且智”,缺一不可;而且,“仁”是必要條件,是第一位的。同時認為智慧高于才能,是做人做事、安身立命不可或缺的德行和品質,其論述比現(xiàn)代人站位更高,因為董仲舒繼承儒家先人,強調了智慧的倫理道德性,而現(xiàn)代心理學,則多從科學的角度論述情商和智商。
董仲舒的智慧觀在中國哲學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而且對于現(xiàn)代社會依然有啟示價值。
啟示一,要點燃對智慧的愛和尊重。董仲舒作為哲學家,他深刻領會和實踐了智慧的重要性。他一生起起伏伏,但是他對中國的歷史、政治、經(jīng)濟、法律、文化等都有著深入的學習、深刻的洞察和深邃的思考。從中看出,無論做事、做人,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智慧極其重要,不可替代。所以人人要愛智慧。但他認為智慧本身有其特點,需要對其掌握和尊重:第一,智和仁不可分,缺一不可。智有其理性威嚴,做人做事要合規(guī)、合理、合情,而“必仁”兩字,就使得智慧帶有了倫理性和人文色彩,有了溫情脈脈的感覺,而非冷冰冰的一個詞語,從而拉近了人和智慧之間的距離;第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心理是否健康,如是否具有同理心、善良、豁達、坦蕩、開朗、積極、樂觀等品質,這些良好的心理品質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有健康的智慧。第三,智慧是可以學習和積累的。智慧很大部分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學習、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應對社會、自然和人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智慧需要習得。
啟示二,選人用人,德為先。董仲舒的智慧觀,既有其科學性,又強調了其倫理道德性。他認為,智慧關乎別是非、辨善惡的能力和行為,其能力和行為直接影響人才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對一個有才能的人來說,仁偏于心理情緒的管控,智偏于理性能力的發(fā)揮,兩者缺一不可,兼而有之才能有利于社會,因為“仁者所以愛人類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然而“智而不仁,則知而不為也”,即有智慧而不仁愛,雖知道什么是善事而不會去做,所以偏重于心理情緒的“仁”,是必須的,是第一位的,具有強烈的道德性,所以選人用人,德為先。
啟示三,要重視對心理和意識的正確引導。仁在智慧中是第一位的,類似于現(xiàn)代心理學中的情商。一個人或許智商高,也或許有才能,但是缺乏仁愛之心,所以做起事來容易缺乏同理心,又容易爭強好勝、情緒過激,從而導致心理的偏差,如仇恨、嫉妒、抱怨、睚眥必報、斤斤計較以及貪婪等,這些負面的心理和意識又常常導致惡性事件的發(fā)生。如現(xiàn)在高知階層的抑郁癥多發(fā)、大學生犯罪頻發(fā)、貪官腐敗層出不窮。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指導行為的心理意識出了問題,也就是情商出了問題。董仲舒盡管只是舉出了“仁”即情商中六個方面的心理意識的負面問題,不盡全面,但是他已經(jīng)認識到了“仁”也就是現(xiàn)代心理學的情商的重要性。意識支配行動,情商影響智商的發(fā)揮,所以管理引導好心理意識至關重要。
啟示四,要重視行為和結果。董仲舒談智慧,不是就其定義、概念或理論而言,他更重視行為和結果,即實踐性。董仲舒認為思維的規(guī)范性、判斷的合理性及行事的恰當性,這三者有機統(tǒng)一才體現(xiàn)智慧的理性價值,同時也體現(xiàn)出其對實踐性的重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知和行相統(tǒng)一,這既是董仲舒論智慧的創(chuàng)新之處,也是現(xiàn)代人應該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力證據(j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