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字如其人,書法是最具個性的,所以學生的書法學習,也應該是有個性選擇的。在春天里,以“春”字為主題展開個性選擇學習的書法課,順應學生成長,體驗書法筆墨樂趣,品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唱“春”之歌,走進“春”的世界;臨“春”之帖,體驗“春”的美感;賞“春”之妙,品味“春”的變化;展“春”之美,收獲“春”的喜悅;讀“春”之詩,播種“春”的希望。不計工拙,以文習書,以書潤心。
【關鍵詞】書法文化;主題課型;“春”字演變;“春”字書寫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22-0051-03
【作者簡介】張玲瓏,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劉海粟小學(江蘇常州,213161)教師,高級教師,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第二屆網(wǎng)絡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常州市學科帶頭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多種歷代名家碑帖及“春”字的欣賞,品味多種風格的書法美感,擴大書法審美范疇,包容多種書法類型,提升書法欣賞能力。學生能選擇兩三種自己喜歡的“春”字進行臨摹,表現(xiàn)出其基本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名作欣賞、“春”字品析中,熟悉欣賞書法作品的方法;在重點關注線形、字形的書法臨摹中,強化自己喜歡的“春”字的個性特點,激活學生書法臨摹的個性表現(xiàn)方法;學習單字作品小斗方的書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歷代名家名碑帖的書法欣賞中,體驗不同的書法風格美感,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個性審美認識和書法學習追求。
【教學重點】
欣賞歷代名家名碑帖,選擇自己喜歡的“春”字說說其特點、美感,掌握其風格表現(xiàn)方法;創(chuàng)作出小斗方單字作品。
【教學難點】
運用重點關注范字線形、字形局部特征的方法,表現(xiàn)出范字“春”字的特點。
【教學準備】
1.在劉海粟小學校園網(wǎng)的數(shù)字化美術博物館中建專題展《歷代書法家筆下的“春”字》,供學生課前預習欣賞。在數(shù)字化美術博物館建作業(yè)展示專帖,供學生欣賞并交流。
2.教學PPT,文房用具若干,萬年紅描金正方形宣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唱“春”之歌,走進“春”的世界
師:課前請同學們欣賞了一段音樂,大家聽后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師:大家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
生:《春天在哪里》。
師:歌曲中唱到“春天在哪里”,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師:春天不是在大自然里嗎?怎么跑到小朋友的眼睛里了?
學生自由回答。
師:原來“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說的是小朋友們的眼睛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大自然中的春,小朋友們能輕松地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的書法中也有很多的“春”,不知道小朋友們的眼睛能不能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春”的世界。(板書:春)
設計意圖:運用音樂營造輕松明朗的環(huán)境,舒緩學生上課時緊張的狀態(tài)。引導學生對歌詞內(nèi)容進行詞義理解,導出“春”的主題學習和善觀察的學習方法。
二、臨“春”之帖,品味“春”的美感
師(PPT出示不同字體的“春”字):既然小朋友們會觀察,請猜猜這是什么字?你是根據(jù)什么來猜測的?(見圖1)
生自由回答。
師:與“春”有關的書法作品非常多。比如,這件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譽的《蘭亭序》,它出自“書圣”王羲之之手。你從這件作品中找到“春”了嗎?(請一位學生上臺指出,并請他說說這個春字有什么特點?)
師:這件作品是晉朝的一幫文人在暮春時節(jié),來到一個“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的地方,“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他們在這“流觴曲水,暢敘幽情”的環(huán)境下寫成的,想必王羲之當時的心情十分愉悅,所以在這幅作品中,字的筆畫顯得輕快靈動,字形偏長舒展,章法也自然生動、一氣呵成。
師:這件作品是有著“天下第三行書”之稱的《寒食帖》,出自宋朝大文豪蘇東坡之手。你在這里能找到“春”嗎?(請一位學生上臺指出,并請他說說這兩個“春”字與王羲之寫的那個“春”字有什么不同?)
師:與《蘭亭序》相比,《寒食帖》中的字筆畫更顯得厚重,字形偏扁,章法上跌宕起伏。當時蘇東坡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時值清明前,春雨多,他就感慨:“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庇钟龅健翱胀ブ蠛?,破灶燒濕葦”的氣人事情,最后不禁發(fā)出了“死灰吹不起”的感傷。所以,在寫這幅作品時,蘇東坡的下筆較重,筆畫粗、字形扁,都是在抒寫著他當時的境遇和心情。
設計意圖:從“春”字的甲骨文寫法解析,理解“春”字產(chǎn)生的含義,進而了解“春”字的演變過程。通過《蘭亭序》《寒食帖》的欣賞,圍繞作品的文字內(nèi)容和書寫背景,初步認識兩件作品的筆畫、字形、章法的特點,感受作品風格與作者情感之間的關系。
三、賞“春”之妙,品味“春”的變化
師(PPT出示歷代名家名碑帖中的“春”字):請同學們欣賞,與同桌交流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春”字,再說說它在線形和字形上分別有什么特點?(見圖2)
設計意圖:從歷代名家名碑帖中選出眾多的“春”字,讓學生感受到同一個字的不同寫法和美感,供學生選擇學習?;顒又袕娬{(diào)關注線形和字形的方法,是對上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習方法的鞏固和學習成果的檢測。
四、展“春”之美,收獲“春”的喜悅
師:請同學們用大毛筆臨寫自己喜歡的另一個“春”字,再說說寫大字與寫小字有什么不同感覺?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
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寫大字和寫小字的感覺和方法是截然不同的,讓學生體驗大字的書寫快感。
【教學反思】
書法是一門藝術,中小學書法課程也就是藝術課程中的一部分,除去書寫的技法技能學習,更應有個性的選擇、情感的流露和書法常識、文字學等方面的體驗與了解。即使書法是建立在寫字的基礎上,也不能以寫好字才能學習書法藝術為幌子,一味地在寫字的技法和規(guī)范的胡同里轉悠,因為書法課程還肩負著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開發(fā)本課題的初衷,就是想挑戰(zhàn)書法教材以外的內(nèi)容,是否能對學生的書寫技能、學習興趣提升有良好的促進,是否能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里,除了寫好基本筆畫、偏旁結構,還能有更多的收獲。一節(jié)課下來,證明筆者的這種設想并沒有錯。
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時刻保持著一種學習的興奮狀態(tài),因為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內(nèi)容都有新鮮感,吸引著他們參與其中的欣賞、思考、討論與書寫。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不錯,因為他們敢于自信地去探索,無論是小字書寫,還是大字潑墨,無論是小毛筆的運用,還是大毛筆的揮灑,都能有意識地調(diào)控手中的工具,去表現(xiàn)書寫的對象。其實,在小學書法課堂里,學生并不太喜歡那么多過細的書寫技法解析,能把書寫的原理讓他們明白,那些書寫的方法自然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理解。他們很喜歡新鮮的東西,對新穎的教學方式,對文字的演變過程,對名家作品背后的故事,興趣非常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