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點擊】
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型號總設計師
【總書記講話】
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要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
【勞模心得】
全國勞模的榮譽背后是黨、國家、人民對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支持和認可。這份榮譽將激勵我永遠秉承工匠精神,在前行的路上不忘初心,聽黨話、跟黨走,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推動航天成果更廣更深地造福社會發(fā)展和人們生活。
“研制探測器的過程就像備戰(zhàn)高考一樣,每一個節(jié)點都有要解決的問題,一環(huán)套著一環(huán),哪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出錯?!闭勂鹱约旱墓ぷ鳎本┛臻g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型號總設計師孫澤洲一下打開了話匣子。
20多年來,從“嫦娥一號”發(fā)射成功到“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再到接過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的“指揮棒”,孫澤洲和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向宇宙深處“進軍”。
作為我國月球和深空探測航天器設計領域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孫澤洲帶領團隊在這一領域?qū)崿F(xiàn)了多個“首次”——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繞月探測任務、首次月面軟著陸及巡視探測任務,以及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及巡視探測任務等。
在一連串“首次”背后,烙印著的是一次次敢為人先的技術創(chuàng)新。
“一般衛(wèi)星的新研產(chǎn)品和新技術只占比20%至30%,而嫦娥三號新研產(chǎn)品和新技術卻占比80%,特別是12分鐘軟著陸過程,完全是靠探測器自主完成的?!睘榇?,孫澤洲帶領團隊開展技術上的原始創(chuàng)新,進行了上萬次數(shù)學仿真、成百上千次桌面聯(lián)試以及多次大型地面試驗,才最終突破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核心關鍵技術。
2016年,“嫦娥四號”任務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立項,孫澤洲作為兩個探測器的雙料總設計師,開始了一面飛“月背”、一面奔“火星”的“超?!甭殬I(yè)生涯?!皟蓚€任務的難度都非常大。”孫澤洲坦言,“但是,正因為有壓力,才能帶來技術的進步?!?/p>
從“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至今,它已經(jīng)完成了第24個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2020年11月23日,“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計行駛里程589.6米。
對于孫澤洲而言,真正的挑戰(zhàn)并不是成功研制一款深空探測器,而是對于一項未知工作的探索?!皬牡厍虻皆虑蛞簿蛶滋斓臅r間,而從地球到火星需要200多天,這么遠的距離,再加上我們不熟悉的火星稀薄大氣,一旦發(fā)生意外就是不可逆的?!睂O澤洲說。
經(jīng)過四年多的艱苦攻關,研制團隊按節(jié)點順利完成了探測器的模樣研制、初樣研制、正樣研制、大系統(tǒng)對接試驗等工作。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升空。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里程已經(jīng)超過了3億千米,計劃于明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明年5月?lián)駲C實施降軌,軟著陸火星表面。
“最近一段時間,只要天氣晴好,晚上加班后我都會向東南方的天空找一找火星的位置,因為我們的深空探測器正在‘趕路’,正在前往它的途中?!睂O澤洲說,自己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天問一號”能安全著陸火星表面,期望能有一些新的科學發(fā)現(xiàn),為火星的探測貢獻中國的力量和智慧。
在與《中國工人》記者面對面采訪快要結束時,孫澤洲又看了一眼窗外,平靜地說:“火星探測將是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后續(xù)我們規(guī)劃了木星探測甚至太陽系邊際探測,我們的探測器將飛得更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