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趙聰
交會對接,顧名思義,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要先進行交會,待距離為0時,再進行對接。整個過程可看作一次送貨,先引導“兩人”接頭,再完成貨品交接。
引路:最初,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相距甚遠,要想實現(xiàn)對接,首先得找到對方。這就需要彼此建立聯(lián)系,告知對方位置。在引導下,軌返組合體加速去尋找上升器,兩者順利接上頭。
交會段分為遠程導引段和近程自主控制段。
從上升器進入交會對接初始軌道,到上升器位于軌返組合體前方約50公里、上方10公里左右的位置,為遠程導引段,時長約51個小時。
從上升器位于軌返組合體前方約50公里、上方10公里左右的位置,到上升器開始被軌道器的對接機構(gòu)捕獲,為近程自主控制段,時長不超過3.5個小時。在該階段,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的距離從50公里到5公里、1公里,再到100米,直到兩器距離為0。
▲ 引路
▲ 接頭
技術(shù)難點:在遠程導引段,需要對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的飛行狀態(tài)進行跟蹤、測量和控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賀軍介紹,這對深空測控提出兩個挑戰(zhàn),一是測控的精度要求更高,必須做到“精測妙控”;二是將重要動作安排在月球正面進行,避免信號遮擋。
探月三期工程中建立起來的深空測控網(wǎng)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成功實施嫦娥五號任務,我國在最西邊的新疆喀什深空站建設了4座35米口徑測控天線,在東北地區(qū)的黑龍江佳木斯深空站建設了66米口徑全可動測控天線,在南美洲國家阿根廷的薩帕拉深空站建設了35米口徑測控天線。
2020年12月6日凌晨,交會對接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現(xiàn)場不斷傳來這些地區(qū)的測控數(shù)據(jù)。它們?yōu)殒隙鹞逄栱樌瓿山粫影l(fā)揮了重要作用。
交會對接時,距離越近,地面深空測控網(wǎng)的支持難度就越大。為此,嫦娥五號應用了多個“黑科技”測控儀器,確保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在近程交會時,可以獨立自主地進行導航。
王瓊介紹,“黑科技”測控儀器主要包括交會對接光學成像敏感器、激光雷達和微波雷達。3種儀器可通過光學、激光和微波3種測量手段互相配合,智能自主地給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引路”。
接頭:距離為0時,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就正式面對面了。雙方握手、互認,完成對接。
從軌道器的對接機構(gòu)捕獲上升器,到12月6日5時42分兩器對接完成,時長不超過5分鐘。
技術(shù)難點:嫦娥五號任務開始論證時,科研人員曾想過沿用載人航天使用的對撞式對接機構(gòu)(學名:異體同構(gòu)周邊式對接機構(gòu))。該機構(gòu)在對接后可形成一個80厘米左右的通道,方便航天員在其中穿行。
但考慮到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重量懸殊,前者比后者重很多,對撞過去,軌返組合體可能會把上升器撞飛。因此,在嫦娥五號對接方式上,科研人員轉(zhuǎn)變了思路。
來自航天科技集團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副總指揮張玉花介紹,嫦娥五號采用了抱爪式對接機構(gòu)。對接機構(gòu)分為主動件和被動件兩部分,主動件安裝在軌道器上,主要是3套“K”形抱爪,被動件安裝在上升器上,主要是3根連桿。
抱爪式捕獲就像用手握棍。捕獲時,3套“K”形抱爪——好比6根手指兩兩組合,形成3對爪——只要對準連接面上的3根連桿,抱爪一一收緊,就可以讓兩器牢牢抱緊。
“對接全步驟要在21秒內(nèi)完成,1秒捕獲、10秒校正、10秒鎖緊。為此我們做了35項故障預案,從啟動開始到交會對接,全部采用自動控制。”嫦娥五號對接機構(gòu)與樣品轉(zhuǎn)移分系統(tǒng)技術(shù)負責人劉仲說。
交貨:對接完成后,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開始“交接”月球樣品。
12月6日6時12分,上升器將裝有月球樣品的“罐子”成功轉(zhuǎn)移到了軌返組合體中的返回器上,樣品轉(zhuǎn)移過程持續(xù)30分鐘。
▲ 交貨
12月6日12時35分,完成樣品轉(zhuǎn)移使命的軌返組合體和上升器成功分離。隨后,軌返組合體進入環(huán)月等待階段,擇機返回地球。
技術(shù)難點:軌道器和上升器對接完成后,還要進行一個重要動作,就是將上升器上裝有月壤的樣品容器轉(zhuǎn)移到返回器中。
“連桿棘爪式轉(zhuǎn)移機構(gòu),采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設計?!辨隙鹞逄栜壍榔骷夹g(shù)副總負責人胡震宇介紹,軌道器上的轉(zhuǎn)移機構(gòu)上有兩套倒三角形棘爪,裝有月球樣品的容器上有棘齒。棘爪卡住棘齒,通過4次伸縮,使得容器逐漸移動到返回器中。這個構(gòu)型很像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扎帶,相連后就只能單方向傳遞,并且只能前進不能后退。
在地面,研制團隊先后進行了超過1000次樣品轉(zhuǎn)移測試,通過不斷地測試、優(yōu)化,確保自動對接與樣品轉(zhuǎn)移過程萬無一失。
相關(guān)鏈接
為什么要在月球軌道“交接”
中國實施嫦娥五號任務之前,圍繞月球采樣返回的路徑,20世紀的人類給出了兩種答案。一種是美國模式,航天器在月球軌道上進行交會對接,航天員帶著月球樣品一起轉(zhuǎn)移,然后再返回地球;一種是蘇聯(lián)模式,航天器從月面起飛,跳過交會對接和樣品轉(zhuǎn)移環(huán)節(jié),直接飛回地球。兩者相比,蘇聯(lián)模式的技術(shù)難度更小。
如今,我國通過嫦娥五號任務首次采集月球樣品,在返回時,選擇了先在距離地球38萬公里的月球軌道實施交會對接和樣品轉(zhuǎn)移,再返回地球。這也是人類首次實施月球軌道的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zhuǎn)移。
為什么選擇了技術(shù)難度更大的方式?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三期部副部長王瓊說:“(這樣做)一是因為采用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的方式,可以提高月球樣品的采樣量;另一個原因是為將來載人登月等后續(xù)任務做技術(shù)鋪墊?!?/p>
在蘇聯(lián)3次月球采樣任務中,采樣量最大的是月球24號任務。它采用月面起飛直接返回方案,上升器需要攜帶返回艙以及推進艙,從月球經(jīng)長途跋涉回到地球。而嫦娥五號任務中,上升器只需攜帶樣品到達月球軌道即可,那里有貨運量更大的“專車”接送。顯然,兩者相比,經(jīng)過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zhuǎn)移,我們可以帶回更多的月球樣品。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早在10年前,我國論證嫦娥五號任務方案時,就確定了包括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樣品轉(zhuǎn)移階段的方案。“實際上,如果只是為了完成采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系統(tǒng)可以做得簡單很多。但考慮到未來的載人登月需求,我們確定了目前的方案,目的在于進行更多的技術(shù)驗證?!眳莻ト式邮苡浾卟稍L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