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梁
就像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鄉(xiāng)村到底應該是什么樣,恐怕也是每個人有各自的標準。
2020年12月初,《民生周刊》記者來到浙江省義烏市城西街道,這里的3座村莊給出了3個答案。盡管作為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這些村莊的發(fā)展模式未必適合每一座鄉(xiāng)村,但至少在浙江義烏,3座村莊分別抓住了產業(yè)興村、文化興村、黨建為綱這3個重點,走出了各具特色的鄉(xiāng)村振興之路。
2020年7月,恰逢建黨99周年,義烏市城西街道的七一村特別火,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察團,匯聚在這座與黨的生日同名的村莊。
紅色是七一村的底色。農業(yè)生態(tài)園中的觀光小火車,一列叫先鋒號,一列叫七一號;黨建博覽園展陳著該村組織建設的成果,黨建廣場有座初心亭,宣誓臺上的黨旗雕像鮮艷奪目,基座上標識著村黨委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至高榮譽。
20年前,七一村還是一個集體負債8.6萬元的貧困村,如今,這里的村集體資產已達7.9億元。2019年,該村集體經(jīng)營性收入超1500萬元。
“今年還會有提升,達到2000萬元沒問題。人均收入能達到68000元,村里的舊村改造也會全部完成?!逼咭淮謇蠒浐蔚屡d說。
走進七一村,記者驚訝于這里各種與城市里毫無二致的基礎設施,比城里更干凈、整潔的街道,家家戶戶住上小洋樓,樓群掩映中的小學、幼兒園傳來瑯瑯讀書聲……如同村名,這座過去的臟亂村靠著近十幾年來的黨建工作,一步一步走上振興之路。
基層黨建要怎么搞,才能帶動村子向高質量發(fā)展邁進?黨的十九大代表、做了20多年村支書的何德興有著自己的心得:受駕駛證扣分規(guī)則啟發(fā),創(chuàng)建黨員管理“十二分制”,如今已在義烏全市推廣;首推“兩問大家訪”制度,村兩委干部深入村民家中,一問群眾村里最需做的事,二問家里最需幫助解決的事。
在切實為村民辦實事的同時,何德興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以身作則,每當村子發(fā)展的紅利要發(fā)給全體村民,他們總是留在最后。今年是七一村第六批也是最后一批舊村改造,何德興和村干部何仲連、何星際、何侍均終于可以動手蓋新屋了。
“2021年將迎來建黨百年,七一村也會向著高質量發(fā)展繼續(xù)邁進?!焙蔚屡d說。
提起何斯路村,周邊的很多村莊都很羨慕,尤其是春天,從義烏市區(qū)、金華市區(qū)、浙江省乃至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把幾條進村的路堵個水泄不通。
這一切要從何斯路村黨支部書記何允輝說起。2008年,何允輝放下物流生意,回到何斯路村競選村委會主任,成功當選后被他列為重要工作之一的,就是引進薰衣草栽種。
經(jīng)過3次選種,何允輝從新疆選到一批適合在何斯路村生長的薰衣草花種。從2009年起,大面積薰衣草花田出現(xiàn)在何斯路村村口、村中及平緩的山坡上。
“試種成功后沒兩年,這里就成了旅游者青睞的東方普羅旺斯。薰衣草的花海形成規(guī)模后,每到花期,前來賞花的游客眾多,車輛把村口的公路都堵住了?!焙喂廨x說。
靠一片薰衣草花海,何斯路村成了遠近聞名的網(wǎng)紅村,村民的民宿開起來了,美食街開起來了,村子外圍最大的一汪水潭也被改造成游客休閑的好去處,水潭南側,也蓋起了極具江南特色的度假酒店。
隨著鄉(xiāng)村旅游在何斯路村興起,村民的生活也變得富足起來。從2008年到2019年的11年間,何斯路村人均收入從4584元上漲到49800元。
“僅僅從收入來看,我們的村民已經(jīng)不比城里人少了,但這遠遠不夠?!焙卧瘦x對記者說,“過去村子里最常聽到的是狗叫,最熱鬧的時候是誰家辦喪事。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鄉(xiāng)村,我們要讓在外面的村民回來?!?/p>
說干就干,何允輝先是資助村里的孩子上學,啟動“百萬育才”計劃;然后通過自己的關系,聯(lián)系外面的教育資源,暑期開辦村中夏令營;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開展鄉(xiāng)村教學點……
2020年9月,一家名為何里的民辦幼兒園在何斯路村開園,第一期招收了54個小朋友。何里幼兒園為何斯路村帶來了一年20萬元的場地租金,更重要的是,54名小朋友全部來自何斯路村之外的義烏其他地區(qū)。至少20多個家庭為了孩子上幼兒園方便,舉家從城鎮(zhèn)遷到鄉(xiāng)下,定居在何斯路村。逆城市化在這里發(fā)生。
如今的何斯路村村強、民富、景美、人氣足,村里的戶籍人口從2008年的908人增加到1166人。
除了蓬勃發(fā)展的旅游業(yè),2019年僅各地黨政機關、企業(yè)來何斯路村參觀的就有629批次,村集體經(jīng)營性收入達2800萬元。
“城里有的東西我有,城里沒有的東西我也有,還愁人不來嗎?”何允輝自信地說。
從何斯路村出來,僅5分鐘的車程,就來到了另一處遠近聞名的村莊—分水塘村。這里距義烏城區(qū)約10公里,因村中一口池塘的水分兩系而得名。這里地處偏僻山區(qū),崗巒為障。雖只有一條山道東西可出,但西通浦江、諸暨,東達金華、蘭溪,自古以來就是通衢大道。
真正讓分水塘村出名的,源自紅色的記憶,這里是陳望道的故鄉(xiāng)。1920年,在分水塘村里的自家柴棚里,陳望道翻譯了一部“改變19世紀以后人類歷史”的經(jīng)典著作《共產黨宣言》。
在翻譯《共產黨宣言》的過程中,陳望道吃母親送來的粽子時,將桌上的墨汁當成蘸粽子的紅糖,回答母親甜不甜的問題時,他說:“很甜,很甜?!庇谑?,陳望道“真理的味道,很甜”的故事傳為佳話。
如今,這里已經(jīng)被打造成為一座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后榮獲浙江省紅色旅游教育基地、浙江省2A級景區(qū)村、浙江省美麗鄉(xiāng)村特色示范村和浙江省主題黨日活動基地等稱號。過去的危房舊房被拆除,換上了粉刷一新的新房,陳望道的故居也被保護起來,以供游人參觀。
依托紅色文化旅游,村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發(fā)生巨大變化,房前屋后干凈整潔,見到游客禮貌問候,自信洋溢在每個村民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