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2010—2019年賽艇世界頂尖比賽配速策略

2021-01-23 09:41:34熊劍亮黎涌明
體育科研 2021年1期
關鍵詞:賽艇世錦賽分段

易 清,熊劍亮,黎涌明*

奧運會賽艇比賽要求運動員以最短的時間完成2 km 的距離。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運動員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能量,避免過早出現疲勞導致后程明顯降速,或沖過終點時還有能量節(jié)余[1-2]。這種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在比賽不同階段對自身能量的分配被稱為配速策略(Pacing Strategy)[3-4]。在6 種常見的配速策略類型(積極型、消極型、全力型、均勻型、變化型和拋物線型[5-6])中,賽艇項目常呈現拋物線型(又稱倒U 型)[7-10],即第1 個500 m 速度最快,中間1000 m 速度下降,第4 個500 m 速度再次增加。盡管決定賽艇比賽表現的因素主要為生理學的做功能力和更好的技術[11-12],但當今賽艇國際比賽往往在0.01~0.1 s 間決出勝負[13]。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員在能力方面的差異可能微乎其微,而配速策略可能在此時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14]。

前期研究選取不同的比賽數據圍繞不同運動形式(水上劃vs.測功儀[6,9]、運動水平[7,10,14]、比賽輪次(決賽vs.非決賽)[8-9,14]、艇種[8-9,14]、性別[8,10]、國家[14]等探究了賽艇比賽的配速策略。然而,這些研究在不同運動水平、不同比賽輪次和不同艇種方面的發(fā)現并不一致。導致這種不一致的原因可能與這些研究所選用的比賽數據不同有關,如某屆奧運會的數據(悉尼奧運會[14]和北京奧運會[8]),連續(xù)3~4年的數據 (2000—2003年[10]),連續(xù)17年的比賽數據(1993—2009年[15])。此外,對1993—2009年間歷屆奧運會和世錦賽比賽數據的分析表明,賽艇比賽配速策略有朝著均勻型[即4 個500 m 比賽分段的相對速度(相對于全程平均速度)]發(fā)展的趨勢[15],這意味著基于10年前的比賽數據得到的賽艇配速策略可能并不適用于現在。近年來,世界賽艇呈現出槳頻高、沖刺早、沖刺距離長等發(fā)展動向[16],這些動向可能會帶來配速策略的改變。因此,有必要針對近十年的比賽數據進行賽艇配速策略的研究。

東京奧運會上我國賽艇將向金牌和獎牌發(fā)起沖擊,屆時我國已獲奧運資格的6 個參賽項目(尤其是2019年世錦賽獲得金牌的女子四人雙槳項目和男子雙人雙槳項目)將與對手展開激烈競爭,任何有助于我國賽艇在東京奧運會上取得更好名次的策略都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現有賽艇配速策略研究的結論不一致,以及來源數據的陳舊都可能導致我們對當今世界賽艇配速策略的最新特征的認識出現偏差。我國運動員參加東京奧運會需要采取何種配速策略急需基于賽艇世界頂尖比賽的數據得出的結論。

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10—2019年歷屆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A 的6 個艇種[女子單人雙槳(W1×)、女子雙人單槳(W2-)、女子雙人雙槳(W2×)、男子雙人雙槳(M2×)、女子四人雙槳(W4×)和男子四人雙槳(M4×)]的比賽數據探究:(1)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A 的配速策略在過去十年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2)決賽A 第1 名、第2~3 名和第4~6 名間的配速策略是否相同?(3)奧運會和世錦賽在配速策略上是否存在差異? 對這3 個問題的回答將為我國賽艇項目這6 個艇種在東京奧運會上選取最佳配速策略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數據樣本

本研究所采用的數據樣本為2010—2019年歷屆奧運會和世錦賽賽艇W1×、W2-、W2×、M2×、W4×、M4× 6 個比賽項目決賽A 所有隊伍每500 m的比賽用時數據,其中包括2 屆奧運會(倫敦奧運和里約奧運會)和8 屆世錦賽。數據均采集自世界賽艇聯合會官方網站(www.worldrowing.com),比賽數據由官方授權的Omega Timing 進行采集。在對原始數據進行篩選過程中,數據出現有以下情況的艇已被剔除:(1)比賽犯規(guī)和棄賽的艇;(2)比賽總成績和各個比賽分段成績中有任一項為0 或缺失的艇;(3)比賽總成績和各個比賽分段成績中有任一項數據明顯超出正常比賽數據范圍,被認定為異常值。最終有354 條艇的比賽分段成績數據被納入到分析中。

1.2 統(tǒng)計分析

根據各條艇每500 m 的比賽用時,計算出各500 m 分段的平均速度,單位為m/s。由于賽艇比賽易受到比賽時天氣情況的影響,因此在將不同比賽時間和地點產生的比賽速度數據納入到一起進行分析時,首先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轉換,將絕對速度轉換為相對速度并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現。具體的轉換方式為: 隊伍在各比賽分段的平均速度分別除以該輪比賽中全程的平均速度[10]。

本文使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tata 對比賽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在對數據的正態(tài)分布和方差齊性進行檢驗以后,首先計算各個艇種每一年在0~500 m(Q1)、500~1000 m(Q2)、1000~1500 m(Q3)和1500~2000 m (Q4)4 個比賽分段的平均相對速度。然后,以比賽分段為自變量,各比賽分段在各年份的平均相對速度為因變量,擬合成線性回歸方程,計算出6 個艇種的各比賽分段在過去十年的年平均增長率,并且對4 個比賽分段的均值之間在每一年的差異顯著性進行了檢驗。之后,將參加2017—2019年世錦賽決賽A 的艇按成績水平分為水平1 (第1 名)、水平2(第2~3 名)和水平3(第4~6 名)3 組,對3 種水平在4 個比賽分段之間平均相對速度的差異進行顯著性檢驗。最后,計算6 個艇種的4 個比賽分段在奧運會和世錦賽這兩類賽事中的平均相對速度,對兩類賽事之間以及每類賽事的4 個比賽分段之間平均相對速度的差異顯著性進行檢驗。以上差異顯著性檢驗均采用使用獨立樣本T 檢驗,P<0.05 定義為具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2010 —2019年各艇種在各比賽分段的演變

圖1 為6 個艇種Q1~Q4 的相對速度在2010—2019年的變化情況。除個別情況外,各艇種Q1~Q4 在過去十年內整體穩(wěn)定,年均增長量分別為-0.34%~-0.06%、-0.17%~0.21%、-0.13%~0.11%和-0.13%~0.20%(表1)。除個別年份外,6 個項目在歷年比賽中的Q1 大都顯著大于Q2(P<0.05);約50%(32/60)的情況下Q4顯著高于Q3(P<0.05);約63%(38/60)的情況下Q2和Q3 間無顯著差異(P>0.05)。綜合2010—2019年的數據,6 個項目Q1~Q4 的相對速度見表1,其中Q1~Q4 的平均速度分別約為102%、99%、98~99%和99~101%。

圖1 2010—2019年各比賽分段的平均相對速度的演進趨勢Figure1 The Evolving Trends of the Average Relative Speed of Quarters from 2010 to 2019

表1 2010—2019年決賽A 各比賽分段平均相對速度及變化趨勢Table1 Variation Trend and the Average Relative Speed of Quarters in the Finals A from 2010 to 2019

2.2.3 種成績水平在各比賽分段的相對速度

圖2 為2017—2019年間,3 種成績水平在4 個比賽分段中的平均相對速度。除了W2×的水平1 和水平3 在Q3 存在顯著差異以外(P<0.05),所研究的6 個項目在所有比賽分段內,3 個水平之間的相對速度都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除W4×外,水平1 在Q1 的相對速度都不是最大的;除W1×外,水平2 在Q4 的相對速度都是最大的。在水平1 對應的6 個艇種中,除W2×的Q2 vs. Q3 和W4×的Q1 vs. Q2 外(P<0.05),其余各艇種相鄰兩個比賽分段的相對速度間無顯著差異(P>0.05);水平2 和水平3相鄰兩個比賽分段間的相對速度類似(水平2 中M4×的Q3 vs. Q4 除外),Q2 都顯著小于Q1 (P<0.05),W1×、W2- 和M2×的Q2、Q3 和Q4 相鄰間無顯著差異(P>0.05),W2×的Q2 和Q3 間差異顯著(P<0.05),W4×的Q3 和Q4 間差異顯著(P<0.05)。

圖2 決賽A 不同實力水平隊伍之間配速策略比較Figure2 Comparison of Pacing Strategies among Final A Teams of Different Levels

2.3 奧運會和世錦賽各比賽分段的相對速度

圖3 是2010—2019年奧運會和世錦賽的配速策略比較。其中,除W2- 的Q2 外(98.1% vs. 98.9%,P<0.01),同一艇種相同比賽分段的相對速度在奧運會和世錦賽間無顯著差異(P>0.01)。此外,盡管差異不顯著,但W1×和M2×在奧運會上傾向于采取比世錦賽更慢的Q1 和更快的Q4,W2- 和W4×在奧運會上傾向于采取更慢的Q2 和更快的Q4,M4×在奧運會上傾向于采取比世錦賽更快的Q1 和更慢的Q4。奧運會和世錦賽上6 個項目的Q1 都顯著高于Q2(P<0.05);除世錦賽上的W1×和奧運會上的W2×外,奧運會和世錦賽上6 個項目的Q4 都顯著高于Q3(P<0.01);除奧運會上的W1×、世錦賽上的W4×、奧運會和世錦賽上的M4×外,奧運會和世錦賽上6 個項目的Q2 和Q3 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圖3 奧運會與世錦賽配速策略比較Figure3 Differences in Pacing Strategies between Olympic Games and Word Championships

3 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2010—2019年賽艇項目歷屆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A 的數據,為我國賽艇項目在東京奧運會上配速策略的選取提供參考。主要研究結果表明:(1) 過去十年內各艇種Q1~Q4 的相對速度整體穩(wěn)定;(2)各艇種在各比賽分段的相對速度方面,3 個水平隊伍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W2×在Q3 的水平1vs.水平3 除外);(3) 各艇種在各比賽分段的相對速度方面,奧運會vs.世錦賽間無顯著差異(P>0.01,W2- 的Q2 除外);(4)W1×、W2-、W2×、M2×、W4×和M4×在Q1~Q4 的平均速度分別約為102%、99%、98~99%和99~101%,其中Q1 都顯著大于Q2,約60%情況下Q2 與Q3 類似,約50%情況下Q4 大于Q3。

3.12010 —2019年配速策略的演變

本研究的6 個艇種在2010—2019年內,Q1~Q4 的相對速度整體穩(wěn)定,這與Kleshnev 等[15]對1993—2009年歷屆奧運會和世錦賽的分析結果一致。但研究也指出,伴隨賽艇比賽絕對速度的增加,賽艇配速策略有著朝均勻型方向發(fā)展的趨勢(即Q1~Q4 的相對速度趨于接近)。本研究6 個艇種在Q1~Q4 的平均速度分別約為102%、99%、98~99%和99~101%,這也驗證了Kleshnev 等人的預測。Kleshnev 等[15]的分析結果中第1 名在Q1~Q4 的平均速度分別為103.1%、99.0%、98.2%和100%。本研究中所有艇種的第1 名(水平1)在Q1 的相對速度都小于103%,且W1×、W2×、M2×和M4×都小于102.0%,只有W4×略高于102.0%,W2- 略高于102.5%;本研究所有艇種在Q3的相對速度都高于或接近99%。因此,相比于10年前,近十年賽艇項目在Q1 的相對速度有所降低(~102%vs.103.1%),Q2 保 持 不 變,Q3 略 有 增 加(98~99%vs.98.2%),Q4 保持不變。

本研究基于近十年的比賽數據給出了6 個艇種的配速策略,但是不同艇種的配速策略并不完全相同,這一發(fā)現與Muehlbauer 等[8]報道的結果并不完全一致。Muehlbauer 等[8]針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研究表明,不同艇種(單人艇vs.其他艇)的配速策略一樣,其Q1 和Q4 的相對速度都顯著大于Q2 和Q3,但不同艇種Q2 與Q3 間的差異不同。本研究中的Q1 都顯著大于Q2,但Q4 顯著大于Q3 的情況只有約50%,這也表明近十年內賽艇比賽配速策略似乎在保持Q1 較高相對速度的同時,部分艇種在部分年份出現更快的Q3,并推動配速策略朝著均勻型方向發(fā)展。

3.2 決賽A 不同成績水平隊伍的配速策略

本研究所探究的6個艇種為我國在2019年世錦賽上已獲得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的艇種,我國在這些艇種上將力爭創(chuàng)造歷史最好成績。因此,針對賽艇世錦賽決賽A 不同成績水平的配速策略進行研究能為我國賽艇在東京奧運會上比賽目標的實現提供參考。此外,由于不同國家在國際比賽中的配速策略存在差異[14-15],且各個艇種在不同奧運周期內的比賽名次可能會由于運動員的流動(新入選或退役)等原因而波動,因此本研究只選取了東京奧運會周期世錦賽(2017—2019年)的比賽成績進行了分析。

本研究結果表明,除了W2×的第1 名與第4~6 名在Q3 有顯著差異之外,第1 名、第2~3 名和第4~6 名在各比賽分段上的相對速度無顯著差異,這一結果與Garland[10]的報道基本一致,但與Brown 等[7]報道的不同。Garland[10]將2000—2002年奧運會和世錦賽上所有公開級艇,以及2001—2002年英國室內賽艇(即測功儀)的前170 名納入分析,發(fā)現排名前一半和后一半的艇/ 運動員配速策略類似。但是,Brown 等[7]發(fā)現國際級(2004—2008年奧運會和2003—2007年世錦賽決賽A)、國家級1(2006—2008年法國全國錦標賽決賽A 和B)和國家級2(2006—2008年法國全國錦標賽決賽C 和D)在各比賽分段間差異顯著。此外,盡管未報道差異的顯著性,但Kleshnev 等[14-15]針對1993—2009年期間奧運會和世錦賽的分析同樣發(fā)現,不同成績水平間在配速策略上存在差異。導致本研究與文獻結論不一致的原因可能為成績水平的劃分標準和比賽數據的選擇。本研究對應3 種成績水平為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A 的第1 名、第2~3 名和第4~6 名,而Garland[10]對應的兩種成績水平為所有納入艇的排名前一半和后一半,Brown 等[7]對應的3 種成績水平是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A、 全國錦標賽決賽A 和B、 全國錦標賽決賽C 和D,Kleshnev等[14-15]對應的成績水平為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A 的第1~6 名。相比之下,本研究與Kleshnev 等[14-15]研究中的成績水平劃分范圍最小 (都為奧運會和世錦賽的決賽A),而Garland[10]研究中的劃分范圍最大(如2000—2002年間奧運會和世錦賽上所有公開級艇),但這些劃分范圍最小和最大的研究都表明,不同成績水平間的配速策略類似,這似乎可以排除成績水平劃分范圍大小導致差異的可能。因此,不同比賽數據的選取導致差異的可能性也許更大,這也進一步證明針對近十年的比賽數據重新進行配速研究的必要性,因為現有有關賽艇配速策略的研究所對應的比賽數據都為2009年及之前的。

本研究還發(fā)現,盡管各成績水平在每個比賽分段的相對速度差異不十分顯著,但除W4×外,水平1在Q1 的相對速度都不是最大的;除W1×,水平2 在Q4 的相對速度都是最大的;整體上,水平1 的配速策略更趨于均勻型。這一發(fā)現與Brown 等[7]的報道類似,其發(fā)現國際級比國家級在配速策略上更趨于均勻型,國際級比賽在Q1 和Q4 的相對速度顯著小于國家級。此外,盡管不完全一致,但Kleshnev 等[14-15]的兩篇報道也有類似發(fā)現。針對1993—2009年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A 的研究發(fā)現,第2 名和第3 名往往在Q4 相對速度更大,但由于其主要在Q2 與第1 名差距過大,而只能屈居第1 名之下,而第6 名盡管在Q1 的相對速度最大,但其在Q4 的相對速度最小[15]。在Kleshnev 等[14]另一則針對悉尼奧運會的研究中,第1~3 名和第4~6 名在Q2 和Q3 的相對速度類似,但第1~3 名在Q1 的相對速度更小,在Q4 的相對速度更大。綜合以上分析似乎可知,水平1 在比賽中的配速策略更趨于均勻型,水平2 在Q4 中更大的相對速度很難彌補Q1 和Q2 落下的差距,水平3 在Q1 中過快的速度導致其在Q4 很難繼續(xù)保持。當然,這里對應的速度都為相對自身全程平均速度的相對速度,各成績水平的艇由于運動員生理學做功能力和生物力學技術效率上的差異[17-18],在比賽中表現出來的絕對速度上同樣存在差異[14],如第6 名盡管在絕對速度上可以實現與第1~3 名在Q1 上的較量,但這個絕對速度對于第6 名來說可能超出了其自身能力范圍,可能會造成其在比賽中過早出現疲勞,進而導致其后程更小的絕對速度和相對速度。

3.3 奧運會和世錦賽的配速策略

盡管上文分析了不同成績水平在配速策略上的差異,但其所選取的數據為2017—2019年世錦賽的比賽數據,而本研究的目的是為我國賽艇項目參加東京奧運會提供參考依據,那么從世錦賽比賽數據中得到的結論能否推廣應用于奧運會?鑒于此,本研究專門對比了奧運會和世錦賽在配速策略上的差異。研究結果表明,同一艇種相同比賽分段的相對速度在奧運會和世錦賽間的相對速度類似(除W2- 的Q2 外),但不同艇種呈現不同的趨勢。由于未見前人對此問題探究的報道,本研究在此部分的數據難以與文獻進行對比。奧運會和世錦賽在各艇種的參賽數量上有著不同的要求,前者只允許一個國家一條艇參加比賽,而后者允許一個國家有多條艇參加比賽,這可能導致世錦賽的整體競爭更加激烈。但由于本研究探究的只是決賽A 的比賽成績,不管各國整體實力如何,本研究所分析的數據中還未見決賽A中出現一個國家的兩條艇。因此,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A 都能夠代表賽艇國際比賽的最高水平。二者在配速策略上的相似性表明,上文的相關結論對于奧運會參賽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若干局限。首先,本研究采用的是500 m 分段(分段比為25%),高于配速策略研究建議的分段比(5%~10%[19]),這可能會降低相對速度的變異系數[20],掩蓋不同組在更小分段(如出發(fā)和沖刺)中的差異。但是,現有賽艇配速策略文獻采用的都為2010年以前的數據,均采用的是500 m 分段(國際賽艇聯合會公開的數據自2010 起才有每50 m分段的數據)。本研究為了更好地與現有文獻進行對比,故沿用了500 m 的分段方式,未來研究可探究不同分段方式對配速策略特征的影響。其次,盡管本研究在結論上整體與前人研究類似,但研究結論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前人關于賽艇配速策略在拋物線基礎上向均勻型方向發(fā)展的預測,且Q1 和Q3 中小于1%的變化在競技體育中也屬于有價值的最小提高(Smallest Worthwhile Enhancement)[21]。第三,本研究只描述了世界頂尖賽艇比賽的配速特征,并未介紹如何通過生理學做功能力和生物力學技術效率的改善來實現這種配速策略,但對此問題的深入分析已超出本文的范圍(可見文獻[18,22-24])。第四,參加世界頂尖比賽的運動員/ 艇具有極強的個體化,本研究得到的配速策略對于每個個體的適用性可能有限,但研究所給出的4 個分段的相對速度對于運動員參賽仍然具有參考價值。最后,現有賽艇配速研究方法采用的相對速度這一指標,而不是絕對速度,這可能會掩蓋不同水平間的絕對實力差異,但配速策略這一研究領域重點關注的是全程體力分配,本研究保持了與前人研究關注對象的一致性。未來研究可以將賽艇配速研究的視角拓展至絕對速度。

4 結論

2010—2019年,W1×、W2-、W2×、M2×、W4×和M4× 6 個賽艇艇種在奧運會和世錦賽決賽A 中的配速策略整體穩(wěn)定,金牌艇與銀、銅牌艇,銀、銅牌艇與非獎牌艇的配速策略類似; 奧運會與世錦賽的配速策略類似。近十年內6 個賽艇項目在Q1~Q4 的相對速度分別約為102%、99%、98~99%和99~101%。建議在東京奧運會決賽A 中,我國賽艇6 個參賽項目在確保高的絕對平均速度基礎上參考此配速策略,并可考慮在賽前對此配速策略進行適當演練。

猜你喜歡
賽艇世錦賽分段
爵士啦啦操“跳躍類難度”動作運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錦賽前六名為例
賽艇隊運動員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
2022再戰(zhàn)東京,世錦賽我們來啦!
羽毛球(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一類連續(xù)和不連續(xù)分段線性系統(tǒng)的周期解研究
分段計算時間
賽艇運動中運動員身體懸掛技術的運用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兒?
太空探索(2016年9期)2016-07-12 10:00:04
從近三屆世錦賽成績看我國高爾夫競技水平的提升
探析賽艇運動的體能訓練
關于年齡分段的描述
留坝县| 泰和县| 泸西县| 麻栗坡县| 八宿县| 汶川县| 确山县| 芜湖市| 海原县| 新沂市| 贵定县| 兴隆县| 岑巩县| 普兰店市| 甘洛县| 花莲县| 泾源县| 山丹县| 本溪| 沈丘县| 祁东县| 丰城市| 双辽市| 阳城县| 新安县| 金湖县| 苗栗县| 蒲江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平顺县| 台北县| 茌平县| 广南县| 定州市| 宜城市| 张家川| 遂昌县| 察隅县| 伽师县| 乌兰县|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