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婧麗 河南科技學院
《國際商法》課程是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引入國際貿易專業(yè)教學體系的一門課程,此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在于為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進行基礎性的相關法律知識教學,引導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國際商法知識架構,也為我國國際貿易從業(yè)者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因此,在國際貿易專業(yè)開設《國際商法》課程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
學界對國際商法概念的定義并不一致,大部分學者認為,國際商法是調整國際商事交易(commercial transaction)與商事組織(business organization)的有關法律規(guī)范(legal norm)的總稱。首先,國際商法的“國際性”與國際公法所說的“國際性”意義并不相同,國際商法中所說的“國際性”指的是國際商事交易的主體、客體或商事交易活動過程其中的一項或幾項跨越國界,國際公法所說的“國際性”指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更加側重于國家主權的維護。其次,國際商法是一系列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這也是國際商法的特殊之處,它并不是一部系統(tǒng)、條理的單行法律或法典,而是一系列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這也決定了國際商法課程在教學中的特殊性,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及課程的特點進行教學工作。
國際商法是一系列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而其具體范疇,學界并沒有統(tǒng)一標準,不同教材關于國際商法的教學范圍也各有出入,例如,沈四寶、王軍教授主編、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商法》,主要涉及到代理法、合伙企業(yè)法、公司法、外商投資法、合同法、貨物買賣法、產(chǎn)品責任法、票據(jù)法、信托法及國際商事仲裁的內容;而由張圣翠教授主編、上海財經(jīng)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商法》,主要涉及到商事組織法、合同法、代理法、國際貨物買賣法、國際貨物運輸法、國際貨物運輸保險法、票據(jù)法、國際貿易結算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電子商務法、國際產(chǎn)品責任法、國際商事仲裁法這些方面;由曹祖平教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編國際商法》則主要涉及商事組織法、合同法、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產(chǎn)品責任法、代理法、票據(jù)法、知識產(chǎn)權保護法、國際商事仲裁法這些方面的內容。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國際商法課程的教授范圍稍顯模糊,在挑選教材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專業(yè)與應用方向來確定教學范圍。
對于國際商法不同教材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教學體系的設定,但不管選用哪種教材,設定怎樣的教學體系,國際商法的教學都離不開三個方面——國際商事交易的主體、國際商事交易的法律關系、國際商事交易的救濟方式,這是本門課程的框架,在此基礎上展開教學與知識拓展,通常是較為全面的。對于國際貿易專業(yè)學生來說,商事組織法、合同法、代理法、票據(jù)法是基礎,國際貨物買賣法、國際貿易結算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電子商務法專業(yè)性更強,因此在教學中,應由簡入繁,由易到難,方能引導學生形成一套系統(tǒng)的國際商法知識體系。
基礎理論教學法在國際商法教學中是一種最基礎的教學方法,作為一門法學課程,基本理論和概念的學習都是必須的。因此,扎實的基礎理論教學是國際商法課程的基本構成部分。特別是在西方兩大法系——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際商法淵源等基本概述中,理論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掌握了國際商法的基礎理論、兩大法系的不同特征,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才能夠理解為什么國際商法中還有很多方面沒有形成國際上的一致規(guī)定?;A理論的教學有三點要求:一是邏輯性要強。二是系統(tǒng)性要強。三是要做到易于理解。
由于國際商法課程所涵蓋的學習范圍比較廣泛,而且在各章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都需要掌握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不同規(guī)定,因此比較分析教學法是國際商法課程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代理法、合同法、產(chǎn)品責任法等章節(jié)的講授過程中,在比較分析兩大法系的不同理論基礎、不同具體規(guī)定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點,會讓學生印象更深刻。在學習中比較、總結兩大法系的不同特征與理論體系,有助于學生們吸收、掌握相關知識體系。
在法學課程的教學中,案例分析教學是一種非常常用且效果顯著的教學方法,貫穿于課程的始終,在國際商法課程的講授中也一樣重要。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在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使學生在解決案例過程中理解并掌握相關課程知識,同時因為案例的趣味性與通俗易懂性,比較受學生的歡迎,案例分析豐富了課堂內容,提升了課堂氛圍,對法學課程的教學來講意義重大。特別是在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國際商法教學過程中,對晦澀難懂的法律知識展開案例講解,非法學專業(yè)學生的理解與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