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兵
今年NVIDIA和AMD都祭出了各自的“大招”—RTX 30系和RX 6000系顯卡,相比上一代產品而言,它們的性能都有大幅提升。顯卡性能的提升必然也會帶來功耗的增加,所以玩家們需要選擇更大功率的電源。為了滿足高端用戶的需求,ROG前不久就推出了一款額定功率為1000W的STRIX雷鷹電源。
ROG電源產品線旗下共有雷鷹和雷神兩大系列,雷鷹的定位低于雷神,二者最大不同是雷鷹去掉了側面的OLED功率顯示屏和RGB燈效,所以雷鷹系列更注重實用性。雷鷹系列電源附贈有ROG“敗家之眼”磁吸貼標,側面還有文字銘文裝飾,雖然沒有RGB華麗的燈效,但是也能展現(xiàn)信仰。雷鷹系列有550W、650W、750W、850W、1000W五個版本,我們要體驗的是該系列中的最高版本—ROG STRIX雷鷹1000W。
作為一款標準的ATX電源,ROG STRIX雷鷹1000W在規(guī)格上與之前推出750W和850W版在外觀上保持了一致,其三圍尺寸為160mm×150mm×86mm,重量為1.89kg。電源依然采用的是全模組設計,內置了一個13.5cm雙滾珠軸承風扇,風扇采用了Axial-tech技術,這和NVIDIARTX系列顯卡風扇一樣,具備軸流聚風功能,相比傳統(tǒng)風扇能提升21%左右的風量,并且還能保持更安靜地運行,最高噪聲在30dB以內,非常安靜。另外,它還支持智能啟停技術(設置有獨立開關),風扇可在低負載時完全停轉,實現(xiàn)零噪音運行,官方宣稱自帶的散熱片尺寸是市場上大部分電源的兩倍以上。實際上到底怎樣,我們后面會進行拆解一探究竟。
從電源的銘牌信息來看,ROG STRIX雷鷹1000W支持100V~240V寬幅電壓,并支持單路+12V輸出。在+12V下提供83A電流,可輸出996W電能。+3.3V和+5V分別輸出25A電流,聯(lián)合可輸出125W功率電能。
ROG STRIX雷鷹1000W的接口部分采用的是全模組設計,而配備的線材有扁平線和尼龍包裹的編織線兩種類型,方便走線的同時也具備不錯的柔韌性。它提供有1組24pin主供電、1組4+4pin處理器供電、4組6+2pinPCIe供電、1組共計8個SATA供電以及1組共計6個D型4pin供電接口的線材。此外,ROG STRIX雷鷹1000W還為處理器、主板、顯卡這類12V供電線的中間位置加入了濾波電容。同時,雷鷹1000W的處理器供電線的長度達到了1m,可輕松應對部分全塔機箱的走線需求。
ROG STRIX雷鷹1000W作為一款80PLUS金牌電源,這也就對其供電效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20%的負載下須要達到87%的轉換效率、50%負載擁有90%轉換效率、100%負載擁有87%轉換效率。而雷鷹1000W在20%、50%和100%的負載下分別達到了88%、90.6%和87.7%,其平均轉換效率甚至接近89%。看得出來,雷鷹1000W在效率上是比較高的。
ROG STRIX雷鷹1000W號稱采用了全日系電容,將其拆開后,我們可以看到它內部的一個大致的設計—主動式PFC+LLC諧振+同步整流以及DCtoDC的方案。這種方案已經成為目前中高端電源的主流,同時也是非常成熟、可靠的一套方案。其內部的結構和整體料件的布局也很考究,雷鷹1000W擁有完整的兩級EMI濾波電路,變壓器、固態(tài)電容、散熱模塊等料件一應俱全,排列井然。它的主電容采用的是一個日立HU系列105°C耐高溫電容,規(guī)格為820μF/400V。同時,我們能看到在它的內部擁有與ROG雷神系列電源相似的ROG Thermal Solution散熱設計,其散熱片的確比普通電源的常見的薄鋁散熱片體積更大,與ROG主板上的供電模組所搭載的散熱裝甲有些類似,也正是這些碩大的散熱模塊保障了電源即使在風扇停轉狀態(tài)下也依然擁有出色的被動散熱能力。
整體來說,ROG STRIX雷鷹1000W的內部用料非常扎實,特別是碩大的散熱模塊相比同類產品更優(yōu)秀,同時在結構設計上也非常完整。值得一提的是,雷鷹1000W還提供了長達10年質保時間,在購買后完全沒有后顧之憂。此外,對于熱衷于ROG品牌的玩家,雷鷹1000W也提供了個性化的Logo磁貼用于裝飾,提升了可玩性。當然,盡管1399元的價格在同類產品中并不算便宜,但是ROG品牌附加值更高,對于有信仰的玩家來說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