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 尚 穎 王增慧 洪 倩
陸軍第七十一集團軍醫(yī)院兒科,江蘇徐州 221000
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一類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臨床主要癥狀為咳嗽、發(fā)熱、頭疼等。目前占住院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10%~40%,是最常見的兒童呼吸道疾病,嚴重影響患兒的日常生活[1]。肺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很容易附著在呼吸道黏膜的表面,若未得到及時治療,會引起肺部炎癥反應加重,更有甚者可導致肺纖維化,進展為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2]。同時,肺炎支原體可在人體不同器官進行血行傳播,導致肺外并發(fā)癥,損傷其他臟器[3]。如何更有效的針對支原體感染進行治療是兒科醫(yī)生經(jīng)常面對的問題,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藥物多為紅霉素和阿奇霉素為主的抗菌素藥物[4],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與細菌核糖體的50S 亞單位進行結合,從而抑制轉肽酶,進一步阻斷轉肽過程,有效抑制依賴于RNA 的蛋白質合成,從而發(fā)揮治療作用[5]。序貫療法是先用靜脈輸液治療,快速控制病情后,接著利用口服藥繼續(xù)鞏固治療,此舉能夠有效避免長時間輸液引起的不良反應,同時也降低治療的經(jīng)濟成本[6]。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阿奇霉素序貫療法不僅縮短靜脈給藥時間,而且具有與連續(xù)靜脈輸液相近的臨床治療效果,從而減輕患兒的不良反應,增加治療依從性,減少醫(yī)療費用[7]。本次研究比較紅霉素-阿奇霉素序貫療法、紅霉素序貫療法、阿奇霉素序貫療法三種治療方法,以期為臨床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提供更為優(yōu)化的治療方案。
回顧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7月陸軍第七十一集團軍醫(yī)院收治的15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根據(jù)用藥方案患兒分為紅霉素序貫療法(HMS)組、阿奇霉素序貫療法(AQMS)組和紅霉素-阿奇霉素序貫療法(HMS-AQMS)組,每組各50例。HMS 組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11歲,平均(8.7±0.8)歲;體重13.6~40.8 kg,平均(28.6±1.9)kg。AQMS 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12歲,平均(8.9±1.0)歲;體重14.6~41.8 kg,平均(29.3±2.1)kg。HMS-AQMS 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3~13歲,平均(8.5±1.1)歲;體重12.4~41.2 kg,平均(27.5±2.3)kg。三組患兒的性別、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根據(jù)臨床癥狀、體征及相關檢查,所有患兒均符合支原體肺炎感染的診斷標準[8]。包括①體溫>38℃;②肺部有彌漫性干濕性啰音;③X線檢查顯示肺部有片狀陰影;④實驗室檢查結果符合肺炎支原體感染。排除標準:①有各項檢查禁忌者;②存在先天殘疾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HMS 組患兒靜脈滴注紅霉素(美羅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1678,規(guī)格:0.25 g/支,生產(chǎn)批號:661803161)7 d,10 mg/kg,2次/d,之后改為口服紅霉素(上海騰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634,生產(chǎn)批號:180303)3 d,10 mg/kg,2次/d。
AQMS 組靜脈滴注阿奇霉素 (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426,規(guī)格:0.25 g/支,生產(chǎn)批號:180604)5 d,10 mg/kg,1次/d,之后停藥3 d,改為口服阿奇霉素(海南普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20057604,生產(chǎn)批號:1803094)5 d,10 mg/kg,1次/d。
HMS-AQMS 組先靜脈滴注紅霉素7 d,10 mg/kg,2次/d,之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3 d,10 mg/kg,1次/d。
觀察記錄各組患兒的癥狀、體征改變情況,包括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X線檢查恢復正常時間,并將以上臨床癥狀的改變情況作為患兒治療轉歸的判斷指標,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以胃腸道反應多見,包括腹瀉、惡心、嘔吐、中上腹痛、口舌疼痛、胃納減退等;肝毒性少見,包括乏力、惡心、嘔吐、腹痛、發(fā)熱及肝功能異常,偶見黃疸等;過敏反應表現(xiàn)為藥物熱、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其他不良反應包括心律失常、口腔或陰道念珠菌感染等。
療效判定以衛(wèi)生部2014版《抗菌藥物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為療效評價標準[9]。分為四種療效評價:①治愈:癥狀、體征、實驗室及病原學四項檢查均恢復正常即認為治愈;②顯效:病情明顯好轉,上述四項中有一項未完全恢復正常即認為治療顯效;③進步:用藥后病情有所好轉,但不夠明顯即認為治療進步;④無效:用藥72 h 后病情無明顯進步或加重即認為治療無效??傆行?(治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轉換為正態(tài)分布后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患兒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X線檢查恢復正常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三組患兒癥狀、體征改變情況的比較(d,±s)
表1 三組患兒癥狀、體征改變情況的比較(d,±s)
組別例數(shù) 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X線檢查恢復正常時間HMS 組AQMS 組HMS-AQMS 組F值P值50 50 50 3.32±2.57 3.29±2.47 3.26±2.39 0.024 0.973 9.97±4.03 9.73±4.61 8.83±3.96 0.061 0.942 6.57±3.06 6.63±3.11 5.59±2.88 0.114 0.894 10.25±6.38 9.99±6.17 9.04±5.99 0.043 0.971
HMS-AQMS 組總有效率為96%,高于HMS 組的86%和AQMS 組的8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MS 組和AQMS 組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三組患兒臨床療效的比較[n(%)]
治療后,三組患兒均有輕微不良反應,但停藥后均自動消失,并全部完成治療療程。三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三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
據(jù)相關統(tǒng)計,肺炎支原體肺炎發(fā)病率逐年增長,尤其多見于學齡前及學齡兒童,嬰幼兒也是發(fā)病主要群體,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10]。發(fā)熱、咳嗽、頭疼等是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主要臨床表現(xiàn),目前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方法較多,如何選取效果好、副作用少的治療方案,是臨床醫(yī)師及藥師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11-12]。以往有研究[13-15]采用紅霉素聯(lián)合阿奇霉素的臨床治療方法,結果顯示紅霉素和阿奇霉素的組合使用要比單獨使用紅霉素更有利于促進患兒癥狀的消失,改善其呼吸功能,療效顯著。因此,本研究進一步進行探索,觀察紅霉素、阿奇霉素及紅霉素聯(lián)合阿奇霉素三種序貫療法的效果,并以退熱時間、咳嗽消退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和X線檢查恢復正常時間為主要指標,評判治療后患兒的轉歸。本研究結果顯示,HMS 組、AQMS 組和HMS-AQMS 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達到86%、88%、96%,且HMS-AQMS 組的總有效率高于HMS 組和AQMS 組(P<0.05),提示三種序貫療法均能有效緩解以上癥狀,但以HMSAQMS 效果最佳。
有研究顯示[16-18],紅霉素血藥濃度高,能快速緩解支原體血癥,具有明顯的抗菌作用,還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而阿奇霉素為第二代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素藥物,是基于紅霉素化學結構進行修飾后得到的新化合物,具有半衰期長,對支原體有較高的抗菌活性,組織滲透性高,且細胞內濃度遠高細胞外濃度,因此選擇紅霉素-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可能更有效,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一致。
紅霉素半衰期短,體內代謝產(chǎn)物具有明顯的肝毒性,長期服用易導致胃腸道不良反應,阿奇霉素具有半衰期長,在肺組織中濃度較高等特點,因此其胃腸道不良反應較紅霉素低[18]。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樣本量較少的原因,但僅從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上看,HMS 組引起的胃腸道不良反應較高,這也與上述論述相一致。
綜上所述,紅霉素-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MPP患兒具有更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