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龍崗耳鼻咽喉醫(yī)院(518100)鄧刃鋒 謝靜 金守梅 馮運紅
小兒弱視成因有屈光參差性弱視、斜視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形覺剝奪性弱視等。臨床中常采用遮蓋療法以及阿托品壓抑療法治療。遮蓋療法是臨床治療小兒弱視的傳統(tǒng)療法,雖然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患兒的視力,但耗費時間久,且需要患兒具有較強的配合度[1]。阿托品壓抑療法操作簡單,患兒接受度較高,因此具有較好的效果。有研究表明[2],阿托品聯(lián)合短時遮蓋治療小兒弱視患兒的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高。為此,本次研究選取本院于2017年6月~2020年3月期間收治的118例小兒單眼弱視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每周1次1%阿托品聯(lián)合每天上午3小時遮蓋治療小兒弱視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7年6月~2020年3月期間收治的118例小兒單眼弱視患者為研究對象,選用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患者各有59例。對照組男患兒有28例,女患兒有31例;患兒最小年齡為5歲,最大年齡為10歲,平均年齡為(6.64±1.31)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48±0.51)年。研究組男患兒有31例,女患兒有28例;患兒最小年齡為5歲,最大年齡為10歲,平均年齡為(6.59±1.21)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7±0.51)年。研究已經(jīng)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家長也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取每天3小時遮蓋療法治療,治療前先散瞳驗光測試患兒的屈光狀態(tài),并根據(jù)測試結果為患兒配置適宜的眼鏡,每天遮蓋健眼3小時,同時對患兒的患眼采取穿珠訓練、插板訓練等;叮囑患兒家屬每月復診1次,醫(yī)師記錄患兒依從性,視力提升情況和不良反應等。
研究組患兒采取每周1次阿托品聯(lián)合每天上午3小時遮蓋療法治療,即使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涂抹健眼結膜囊處,每周中固定一天睡前涂抹,涂抹藥物后需要按壓淚囊5min。除每天固定遮蓋健眼時間為上午9~12點外,其余遮蓋療法治療方法、患眼訓練及復診內(nèi)容等均參照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治療6個月后的治療總有效率。療效標準:痊愈:矯正后,患兒視力達到正常水平(>1.0),維持時間>2個月;顯效:矯正后視力為0.9;有效:矯正后視力未達正常水平(<0.8),但較前視力提高2行;無效:矯正后視力提高<2行,維持時間<1個月,期間未見有視力改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患兒視力矯正情況,包括初診視力、矯正后視力、視力提高行數(shù)、球鏡度數(shù)。③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在患兒治療期間由醫(yī)師或患兒的監(jiān)護人員記錄治療全程,并詳細記錄治療6個月期間患兒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情況,包括健眼視力下降、畏光、抗拒遮蓋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t檢驗,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用%表示,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 治療6個月后,研究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4.92%(56/59)高于對照組83.05%(49/59),差異顯著(P<0.05)。
2.2 比較兩組視力矯正水平情況 治療前,研究組患兒初診視力與對照組患兒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視力矯正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2.3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治療后,研究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6.78%(4/59)低于對照組20.34%(12/59),差異顯著(P<0.05)。
附表 兩組視力矯正水平對比(±s)
附表 兩組視力矯正水平對比(±s)
組別(n=59) 初診視力 矯正后視力 視力提高行數(shù) 球鏡度數(shù)對照組 0.41±0.17 0.82±0.19 1.34±0.31 +3.47±1.14研究組 0.47±0.21 1.12±0.14 2.56±0.14 +5.61±1.29 t 0.64 2.18 5.46 2.56 P>0.05 <0.05 <0.01 <0.05
短時遮蓋是臨床用于治療小兒弱視的一種傳統(tǒng)療法,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短時遮蓋療法能夠取得理想療效的前提是能夠正確使用遮蓋方式以及確保有效的遮蓋時間。對于配合度較低的患兒而言,短時遮蓋療法依從性較差,即使是依靠家長的教育或者對患兒的配合度教育,也較難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6個月后,研究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94.92%)高于對照組(83.05%)(P<0.05);結果顯示,每周一次1%阿托品聯(lián)合每天上午3小時遮蓋治療小兒單眼弱視的臨床療效顯著。阿托品聯(lián)合短時遮蓋治療是在給予給患兒藥物抑制視近治療的同時,配以短時遮蓋療法,可以使得患兒每日遮蓋時間縮短,同時可以緩解患兒的逆反心理,提高依從性,從而提高治療效果[3]。阿托品是一種抗膽堿藥物,也是M-受體阻斷劑,其可以通過解除平滑肌痙攣,解除小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huán);此外,阿托品能夠在膽堿能神經(jīng)節(jié)后纖維效應器中與乙酰膽堿爭奪受體,從而阻斷副交感神經(jīng)的作用,使睫狀肌麻痹,調節(jié)麻痹、瞳孔放大[4]。因此壓抑健眼看近處時較為模糊,造成患兒視近只能用患眼。阿托品使用方法簡單,只需要患兒家屬將阿托品涂抹于患兒眼結膜囊內(nèi),無需旁人協(xié)助,且不需要全程監(jiān)督患兒,但僅使用阿托品治療小兒弱視療效同樣不理想,因此,臨床采用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短時遮蓋療法治療,彌補雙方單一治療的不足,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視力提升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結果顯示,每周一次1%阿托品聯(lián)合每天3小時遮蓋可以有效提高小兒單眼弱視的視力水平。阿托品聯(lián)合短時遮蓋療法能夠縮短患兒的遮蓋時間,對其心理影響較低,上午患兒精神飽滿,遮蓋3小時,容易被接受;再者,患兒健眼在未遮蓋時仍然能夠獲取到遠處外界的視覺信息,這有利于避免出現(xiàn)遮蓋性弱視癥。研究發(fā)現(xiàn),治療后,研究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6.78%)低于對照組(20.34%)(P<0.05);結果表明,每周1次1%阿托品聯(lián)合3小時遮蓋治療小兒單眼弱視患兒的安全性高。在治療小兒弱視中,阿托品的用量以及藥物的濃度均是較低的,且用藥時間較短,使用頻率也較少,故而該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每周1次1%阿托品聯(lián)合3小時遮蓋治療小兒弱視患兒的臨床療效顯著,有利于患兒提高患兒的視力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