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字數(shù):約1.4萬字
成書時間:戰(zhàn)國初期
推薦版本: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
《論語》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一共20篇,各篇一般以第一章的前兩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篇章排列在內(nèi)容上并無必然聯(lián)系,各章節(jié)都是獨立的。
關于《論語》書名的含義,后人雖有多種說法,但一般認為,“論”是“論纂”,“語”是“語言”。所謂“論語”,就是把語言論纂起來的意思?,F(xiàn)存文獻中,最早提到《論語》書名含義的是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边@就是說,《論語》是關于孔子與弟子、時人討論各項事物的匯編,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的。
《論語》的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和教育原則等,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生平
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為“至圣”。
孔子出身貴族,其父叔梁紇是陬邑大夫。孔子早年喪父,家境清貧,但志在為學,十五歲就確立了求學的愿望,“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邮邭q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加發(fā)奮學習,逐漸精通六藝,即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shù)(算術)。向孔子求學的人越來越多,孔子便開辦了私人學校,聲名遠播,并不斷結識名人名士,三十歲左右即有所成就。孔子曾師從于郯子、萇弘、師襄、老聃。他的弟子相傳有三千人,其中賢弟子七十二人。
“子”是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戰(zhàn)國末期,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被稱為“子”,而且都希望別人稱自己為“子”,因為“子”還是一種爵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侯、伯、子、男”之一。但是,真正能得到別人以“子”相稱的,一般是兩種人:要么在社會上有較高的公信力,如老師;要么是比較有道德的貴族??鬃訉儆谇罢摺?/p>
孔子六十二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碑敃r孔子已帶領弟子周游列國長達七年,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重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痹诳鬃有哪恐?,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富貴與道義產(chǎn)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也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一心向道,孔子也曾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薄案欢汕笠?,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p>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這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是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為,他說:“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笨鬃訉W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他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p>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記載孔子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边@是老子對孔子的善意提醒。他指出孔子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鬃觿?chuàng)立了以“禮”和“仁”為核心的儒家學說。他主張恢復周朝禮法,強調(diào)社會有序,認為愛人之心是做人和為官都要具備的道德標準。禮和仁在本質(zhì)上有相通之處,都強調(diào)倫理道德。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等,也都是孔子的做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