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陳一竹
近年來,生長激素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家長們?yōu)榱撕⒆觽兊纳砀?,對此趨之若鶩,因此研發(fā)市場上的競爭也是日趨激烈。當代父母的育兒焦慮已經(jīng)不止停留在孩子的教育上,還延伸到了孩子的身體素質(zhì)上。家在山西的18 歲學生梁路(化名)向編輯部表示,自己已經(jīng)打了兩年多的生長激素。
梁路父母的身高均在160 厘米左右,梁路的母親一直擔心因為基因問題影響孩子的身高。她早年間從朋友那里得知測骨齡可以預判到孩子的身體發(fā)育狀況,便帶著孩子去市里的醫(yī)院做了骨齡檢測,之后就開始了“漫漫打針路”。據(jù)梁路說,自己每周都要打一針,不能中斷,每月費用3500 元,截至目前,已經(jīng)花費了十幾萬元。今年年末,梁路母親主動給孩子停掉了兩年多的生長激素注射。這幾年里,她既開心又擔心。開心的是,生長激素真的起了作用,梁路兩年時間里長高了19 厘米。擔憂的是,梁路的視力開始出現(xiàn)問題,在咨詢了醫(yī)生后得知,生長激素和視力不會有直接的關系。
但出于謹慎考慮,梁路母親還是決定給孩子停用一段時間觀察。最近,梁路母親找到了一篇國外文獻,似乎解答了她內(nèi)心的部分疑惑。文獻指出,人在生長發(fā)育過快的情況下,有可能引發(fā)眼軸長得過快,從而導致近視。梁路母親認為,這兩年孩子使用生長激素,有可能間接導致了孩子近視。
雖然這個結論沒有科學支持,但女兒的近視讓梁路母親開始冷靜下來,剛剛了解到生長激素后,便奉為救命稻草,并未深究生長激素背后所帶來的其他影響?,F(xiàn)在想想,有了些后怕。那么,生長激素到底是何方神圣?本刊帶您一探究竟。
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是由人體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由191 個氨基酸組成,能促進骨骼、內(nèi)臟和全身生長,促進蛋白質(zhì)合成,影響脂肪和礦物質(zhì)代謝,在人體生長發(fā)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一般情況下,生長激素是注射用人生長激素的簡稱(曾用名: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是通過基因重組技術生產(chǎn)的,在氨基酸含量、序列和蛋白質(zhì)結構上與人垂體生長激素完全一致。在兒科領域,采用生長激素進行替代治療,可以明顯促進兒童的身高增長。同時,生長激素在生殖領域、燒傷領域及抗衰老領域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
兒童缺乏生長激素,表現(xiàn)為身材矮小。成年人如果做了垂體的手術或者放療,也會導致生長激素缺乏。臨床表現(xiàn)為乏力、情緒低落、睡眠質(zhì)量差、腹部脂肪明顯堆積、四肢肌肉減少等?;颊呖偢杏X乏力懶言,無精打采,容易感冒。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抽血檢查。通過抽血,測定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的水平,就能大致推測出生長激素是否缺乏。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基本上能反映體內(nèi)生長激素的水平。
生長激素是用來治療兒童矮小癥的,但兒童矮小的原因很多,例如挑食、遺傳、睡眠不好等等,有時候甲減或者是慢性消耗病也會導致孩子身材瘦小,所以,孩子身材矮小不一定就是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追其根本是最重要的。如果經(jīng)過專業(yè)的評估檢測,孩子確實是因為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個子矮小,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生長激素可能會起到相應的效果,而且可能缺乏得越多,效果就越顯著。
可以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兒童生長發(fā)育參考曲線來判斷孩子的發(fā)育情況。還要注意,用以制作生長曲線的孩子的數(shù)據(jù)都是健康的孩子,它僅僅是呈現(xiàn)出一個健康孩子的成長數(shù)據(jù)分布,并非出于低的位置就一定“不健康”。參考曲線的意義在于,如果孩子的身高和體重比同齡人輕/小很多,那么需要引起家長和醫(yī)生的重視,需要認真找找原因。
如果生長激素刺激試驗顯示孩子的生長激素水平不足,那么可以和醫(yī)生就“生長激素治療”作進一步討論了。值得注意的是,應接受生長激素水平檢測的不僅僅是那些長得矮小的孩子。如果一個孩子的身高本來很正常,但突然在一段時間落后成最矮的20%的孩子,那也可能是生長激素水平不足的信號;但檢測也有不準確的可能性。
主要是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身高。遺傳是決定孩子身高一個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除非非常明顯地可以看出整個家族的身材都不算高,醫(yī)生可能會建議孩子進行骨齡測試,即對骺板進行X 光檢測。
骺板又名生長板,是一種由負責骨頭增長的特殊細胞組成的軟骨組織。通過X 光檢測骺板的發(fā)育狀況可以大致估測出孩子的成年身高。但與生長激素刺激測試一樣,這項檢測本身也不完美,有測不準的情況。由于檢測可能不準(當然也可以試試再測一次),解讀檢測結果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解讀醫(yī)學報告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受主觀因素影響。所以如果你拿到了檢測結果,可以另外找一個專家,咨詢一下第二意見。另外,骺板X 光檢測只是另一種檢測工具,只能輔助診斷,不是唯一的參考條件。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yī)學院臨床兒科學教授艾米麗·沃爾沃德(Emily C.Walvoord)博士于2014 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矮小孩子可能比身高相似且未接受治療的同齡人更容易沮喪和退縮。研究人員認為,每日的激素注射、頻繁的門診治療以及反復討論身高問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就是說,治療有時候比不治療更不健康。
不過,任何事情都是因人而異,當接收治療的孩子身高逐漸回歸主流身高,這個回歸的過程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可以增加自信心和自尊心。
生長激素治療總的來說是一項昂貴的支出。目前,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患者的常用藥物有粉針、水針和長效劑型。其中短效生長激素的具體治療方案為:每周接受6~7 次生長激素替代治療,或者按照每周每平方米體表面積12IU(4 毫克)的劑量進行靜脈注射,直至骨骺線閉合。長效生長激素的推薦使用劑量為0.2 毫克/千克/次,每周皮下注射給藥1次。從藥品招標信息看,粉針每年的花費約1.9 萬元,水針約4.2 萬元,而長效劑型的開銷在每年19.6萬元左右。
不是絕對的。很多人選擇使用生長激素是因為它能夠立竿見影地幫助孩子長得更快,使患者有望增加成年后的身高。然而數(shù)據(jù)顯示,除嚴重生長激素缺乏癥外,生長激素治療的總體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研究發(fā)現(xiàn),生長激素大概可以讓成年身高增加2.5 厘米到7.6 厘米。這是一個平均值,是否能增加,能增加多少,還取決于很多因素,比如,父母的遺傳基因。如果父母都比較矮小,孩子的基因決定了他個子矮小,加上本身也很健康,即使是用了生長激素也不會有格外明顯的效果。
本質(zhì)上看,生長激素是為了治療缺乏生長激素導致的矮小癥,而醫(yī)生也會根據(jù)孩子各方面的因素去確定孩子需不需要打,并不是根據(jù)家長的意愿選擇是否使用生長激素。而且生長激素對于骨骺線閉合的小朋友來說,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如果孩子本身并沒有矮小癥還要隨便打生長激素的話,勢必會破壞他們體內(nèi)本身的激素平衡。
生長激素治療的副作用發(fā)生概率較小,但并不代表不可能發(fā)生:
由于生長激素對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和胰島素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因此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兒童可能會存在(可逆的)高胰島素血癥。
生長激素容易導致水分滯留,所以接受治療的兒童雖然很少得高血壓,但其血壓可能比以前高。由于大腦壓力增加,孩子可能會頭痛。
加速生長還可能導致股骨頭骨骺滑脫,大腿骨上部移位。這可能會引起膝蓋或髖部劇烈疼痛、跛腳,需要通過手術糾正。
生長激素可誘導胰島素抵抗,發(fā)表在《柳葉刀》上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可導致II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6 倍,且停止治療后情況仍未好轉(zhuǎn)。作者還強調(diào)應對接受治療的兒童進行長期隨訪,尤其是II 型糖尿病患病風險較高的兒童。
2020 年12 月,發(fā)表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兒科》(JAMA Pediatrics)的一份來自瑞典的研究稱,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進行重組生長激素治療,并接受了最長25 年隨訪的3408 名患者,與未接受治療但其他狀況類似的50036 名患者相比,男性發(fā)生諸如心臟病發(fā)作或中風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高出三分之二,女性則高出兩倍。
在2020 年6 月,東京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生長激素會刺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而這是造成大多數(shù)心血管事件的根本原因。
尚不清楚其他長期副作用會否在未來數(shù)年顯現(xiàn),但根據(jù)目前的證據(jù),在不存在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情況下使用生長激素可能會增加患癌癥、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盡管總體風險仍然是很小的。發(fā)表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兒科》的一篇社論稱,那些“間接證據(jù)表明的”生長激素治療可能產(chǎn)生不良影響,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研究。
選擇生長激素治療還需充分了解其作用條件和個體的情況。比如對于胎齡小的個體而言,過快地趕超生長趨勢可能會影響新陳代謝。
實際上,生長激素的使用是一個非常慎重的醫(yī)學命題,即使患者符合使用標準,醫(yī)生也需要考慮以上種種禁忌癥等問題。患者一旦使用生長激素后需要定期到醫(yī)院復診,時時關注身體情況。
從宏觀的角度看,近些年來中國人的平均身高增長迅速。權威醫(yī)學雜志《柳葉刀》一項覆蓋全球的調(diào)查也顯示,中國人變得越來越高了。在1985~2019 年這35 年間,中國男性平均身高增長將近9厘米,全世界增幅第一,中國女性的身高增幅排第三,凈身高排名東亞第一。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不少家長變得十分焦慮。一位臨床醫(yī)生透露,每天接觸的病人中,前來咨詢最多的不是真正的矮小癥患者,而是身高介于平均值和第三百分位之間的偏低人群。對身高的焦慮恰恰來自他們。
高是否等同于優(yōu)秀?這可能也是一種社會偏見。不論高或是矮,每個人都是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僅憑借身高去衡量一個人是否優(yōu)秀有失偏頗。我們最終長多高,60%~70%是由基因決定的,而影響下一代身高的基因高達上百種,剩下的30%~40%是后天因素。就算是同一對父母的孩子,身高也會有差距比較大的情況。家長們應該讓孩子沿著自己的軌跡健康成長。
全面均衡的營養(yǎng)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孩子平時的食物就可以提供幾乎全部的營養(yǎng)和能量,所以不挑食是關鍵,沒有必要去追求某一種昂貴或者稀缺的東西給孩子特地補充。
運動后人體內(nèi)的生長激素會自然增加,而且運動也會對骨骼的發(fā)育有促進作用。
有研究發(fā)現(xiàn),生長激素主要和睡眠時長、睡眠質(zhì)量有關。只有孩子睡眠狀態(tài)好,才能對孩子的身高和智力發(fā)育有正面影響。除此之外,睡眠對孩子的專注力、情緒管理能力等也會產(chǎn)生深遠影響。
早在2019 年,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就曾報道,記者蹲點發(fā)現(xiàn)一些醫(yī)藥代表整日“潛伏”于醫(yī)院,穿著白大褂向家長推銷生長激素。他們對家長說,孩子要想長到理想身高,就必須打生長激素。如果想要孩子穩(wěn)步增高,至少要使用1 年以上。這些生長激素亂象屢禁不止,使得許多家長朋友們在這渾水中難以捕捉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關于生長激素治療手段,國內(nèi)早就有相關使用指南,比如2013 年就曾推出《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兒科臨床規(guī)范應用的建議》,2019 年國內(nèi)還曾出版《身材矮小癥兒童診療規(guī)范》。
不可否認,注射生長激素對某一類孩子、成人的作用十分明顯。但是選擇是否進行生長激素治療,一定要十分謹慎,謹遵醫(yī)囑,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