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華羅庚家風

2021-02-22 01:49:28
今古傳奇·人物版 2021年1期
關鍵詞:陳景潤華羅庚數(shù)學

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數(shù)學一向被尊為科學中的皇后,而數(shù)論則被尊為數(shù)學中的皇后,有人認為數(shù)論只宜屹立于高不可攀的學問峰巔,任人嘆賞,而不能攜入塵世,加以應用。而華羅庚不僅攀上了數(shù)論的巔峰,還將這一門學問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奥斆髟谟趯W習,天才在于積累”是他一生所堅持的座右銘,也是激勵后人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動力。

只有初中文憑的數(shù)學家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出生于江蘇省金壇縣的“乾生泰”雜貨鋪內。老來得子的店主華瑞棟夫婦喜不自勝,為了留住這個得之不易的“根苗”,讓他平安地成長,兩人按照當?shù)亓曀祝⒆右宦涞?,就用籮筐象征性地扣他一下,寓意“把根留住”,為他取名“籮根”,乳名“羅羅”,那一年是庚戌年,后來就用了“羅庚”兩字作名字。

華瑞棟夫婦對兒子十分溺愛。有時大人玩紙牌玩到興頭上時,受到冷落的華羅庚便去阻止母親出牌,阻止不住時,索性爬到桌子上撒尿,盡管如此,父母也不忍心動兒子一根手指頭。鄰居們卻給這個寡言少語、說話不清又性情孤僻的孩子偷偷取了個“羅呆子”的外號,并在背后議論,華家的“羅呆子”長大了不會有什么出息的。

華羅庚喜歡看戲。一年一度的燈節(jié)是他最開心的時刻。有一次,在鬧燈節(jié)的隊伍里他看到一個“菩薩”騎著高頭大馬,頭上插著羽毛,從青龍山進城來。老百姓把“菩薩”團團圍住,納頭便拜、求藥問卜。燈會散后,看熱鬧的老百姓都回家了,可華羅庚卻跟著“菩薩”走了七八里路,一直跟到青龍山廟里??匆姟捌兴_”卸了戲裝,摘掉道具,露出又瘦又小的原形后,他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華羅庚的小學生活是在金壇縣城小南門外的仁劬小學度過的。由于過分貪玩,學習成績不好,他連畢業(yè)證都沒有拿到。1922年,華羅庚上了初中,遇到了王維克、韓大壽、李月波等恩師。曾經(jīng)留學法國的王維克發(fā)現(xiàn)他算術不錯,又喜歡看書,就有選擇地借書給他看,每次一本,限期歸還。華羅庚總是提前歸還。還書的時候,王維克問他書中的問題,他總能對答如流。

1925年,15歲的華羅庚初中畢業(yè),家里勉強湊齊了學費,送他到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讀商科。可是沒過多久,家里的生意每況愈下,再也籌不出學費了,華羅庚只好輟學回家。

華羅庚不甘心,靠著一本《大代數(shù)》、一本50頁的《微積分》以及兩本用零花錢買來的《學藝》和《科學》雜志,他開始了自學生涯。每天天不亮,華羅庚就起了床,攤開書本,認真研讀?!扒备艉訉γ嬗幸患叶垢?,店主每天早起磨豆腐時,發(fā)現(xiàn)華羅庚小屋里的燈已經(jīng)亮了。

白天,華羅庚在店里忙生意,客人一走就埋頭看書或演算。沒有紙張時,他就用包棉花的廢紙算題。姐姐華蓮青回憶:“盡管是冬天,羅庚依然在柜臺上看他的數(shù)學書。清水鼻涕流下時,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邊一甩,沒有甩掉,就一直掛著,鼻涕結成了冰還沒意識到,右手仍在不停地寫,不停地算?!?/p>

1928年,新婚的華羅庚得了傷寒。他臥病在床整整一年,靠妻子吳筱元的照料才保全性命。由于長期臥床導致的胯關節(jié)感染,他終生殘疾,走路時,左腿要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他幽默地稱這種走法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病愈后,華羅庚回到金壇中學任職,生活相對穩(wěn)定。華羅庚騰出了更多的精力鉆研數(shù)學,經(jīng)常向雜志社投稿。一天,郵差送來了一封來自上海的郵件,里面裝的是1930年12月出版的《科學》雜志第15卷第2期。華羅庚的一篇重要論文——《蘇家駒之代數(shù)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成功發(fā)表。這篇論文不僅證明了華羅庚的才能,而且改變了他的命運。★

(責編/李希萌 責校/陳小婷 來源/《華羅庚傳》,李景文編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華羅庚長子憶父親生前經(jīng)歷:流亡中險讓敵機炸死》,崔瑾月/文,《環(huán)球人物》2010年12月10日)

“工作到最后一刻”

華羅庚:“人民的數(shù)學家”

舉世皆知華羅庚是數(shù)學大師,

不為人知的是,華羅庚還是中國計算機事業(yè)的奠基人。

而讓數(shù)學切實為實際生產(chǎn)生活服務,是他不同于一般數(shù)學家的追求

華羅庚(1910—1985),江蘇常州人。1924年從金壇縣立初級中學畢業(yè);1930年發(fā)表《蘇家駒之代數(shù)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轟動數(shù)學界;1931年被調入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工作;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訪問;1938年被聘為清華大學教授;1946年任美國普林斯頓數(shù)學研究所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從美國經(jīng)香港抵達北京,擔任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1951年當選中國數(shù)學會理事長,同年被任命為即將成立的數(shù)學研究所所長;1954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1985年6月12日病逝。

清華校園里的“半時助理”

1931年,清華大學算學系主任熊慶來看完《蘇家駒之代數(shù)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問周圍同事:“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沒人能夠回答。再問:“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同事們仍是面面相覷。

熊慶來查遍了清華大學的歸國留學生名錄,仍找不到華羅庚的名字。當他通過一個名叫唐培經(jīng)的教員得知華羅庚只是初中畢業(yè)生時,更為驚奇,愈加珍愛。系里的7位教授都贊成把華羅庚請來清華工作與培養(yǎng)。于是,熊慶來在當時的理學院院長葉企孫的同意下,聘華羅庚來清華工作。

熊慶來初見華羅庚,即認定他肯定是“一匹千里馬”,并斷言“華羅庚他日將成為異軍突起之科學明星”。

跟校方商量后,熊慶來安排華羅庚在數(shù)學系里做助理員,做做雜務,每月工資為40元,相當于助教工資的一半。在工作之余,華羅庚可以去聽課與自修。幾十年后,他在回憶助理員生涯時說:“我去清華時,系里的圖書散放在小屋子里的地上,亂七八糟。我把它們一本一本地整理好,歸類放齊。我只要閉著眼睛一摸,就知道哪本書放在那里?!?/p>

伊利諾伊大學的終身教授

1946年9月,華羅庚應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去美國講學。1948年春,華羅庚被伊利諾伊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他決定舉家遷居美國。

1949年,華羅庚得知新中國成立,當時就決定回國。當他把回國的打算告訴伊利諾伊大學校方時,得到了對方真誠的挽留:“華先生,你可以先回去看看,你的孩子由伊大代為照料?!?/p>

“謝謝校方的好意。孩子我還是帶走為好。中國人應該為中國效力,我想你們會理解我的心情的?!辈痪?,華羅庚丟下了洋房、汽車與半年的工資,偕妻將子來到舊金山,登上了前往香港的郵輪。抵達香港后,華羅庚閉門謝客,把自己關在旅館的房間里。幾天后,他寫了一封長信:“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xiāng),歸去來兮……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也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fā)展而奮斗!”

這便是著名的《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1950年3月11日由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fā),在海外留學生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1950年3月27日,中國各大報紙在十分醒目的位置上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聞名全世界的我國數(shù)學家華羅庚教授,已于本月16日自美國抵達首都北京,并已回清華大學任教,受到該校師生的熱烈歡迎。”從這一天起,華羅庚便在生他育他的華夏熱土上,辛勤耕耘,撒播成果。

1949年11月1日,中國科學院成立之后,籌備數(shù)學所的工作被提上議事日程。從1950年起,華羅庚開始著手數(shù)學研究所的籌備工作。1952年7月,新中國的第一個數(shù)學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宣告成立。

數(shù)學研究所成立之后,華羅庚八方求賢,網(wǎng)羅人才。他注重數(shù)學科學的全面發(fā)展,既強調理論研究,又關注應用研究。為了使研究人員便于發(fā)表成果,華羅庚主張由數(shù)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瘏矔@一舉措對推廣中國數(shù)學研究、培養(yǎng)數(shù)學人才起到了積極作用。

短短幾年間,他發(fā)表的數(shù)學論文與專著已達百萬字以上。此外,華羅庚致力于數(shù)學推廣、科普工作。他編寫了《從孫子<神機妙算>談起》《數(shù)學歸納法》《談談與蜂房結構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等小冊子,向青少年科普數(shù)學知識。從1956年開始,他親自擔任全國中學生數(shù)學競賽委員會主任,培養(yǎng)中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直到今天,“華羅庚杯”數(shù)學競賽仍是中國頗有影響力的青少年數(shù)學競賽。

“很難想象,如果他不曾回國,中國數(shù)學會怎么樣?”著名數(shù)學家賽爾貝格曾這樣評價華羅庚。

中國計算機“黃埔軍?!钡摹翱偨填^”

舉世皆知華羅庚是數(shù)學大師,不為人知的是,華羅庚還是中國計算機事業(yè)的奠基人。

1946年,華羅庚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訪問。在那里,他接觸到了新生的計算機學科,敏銳地意識到計算機的遠大發(fā)展前景。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馮·諾依曼帶著他參觀實驗室,探討學術問題,華羅庚心里盤算的,是怎么把計算機研究帶回中國去。他收集了大量計算機資料,帶著它們踏上了歸國之路。

1951年1月,華羅庚被任命為籌建中的中科院數(shù)學所所長,他在工作報告中寫道:“我們希望在三五年內能有計算數(shù)學所需要配備的各種機器,能有善于操縱并了解其結構的人才?!?/p>

這里所說的“人才”,指的就是計算機人才。而在當年,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時計算機專家在全世界也是鳳毛麟角。在中國,不要說專門的計算機人才,就是見過計算機實物的也寥寥無幾。華羅庚尋找中國的計算機人才,只能從其他相近的領域里物色。他最先相中的是清華大學電機系電訊網(wǎng)絡研究室主任閔乃大。

不料閔乃大沒有答應,不過,他給華羅庚推薦了兩位同事,一位是留學英國的愛丁堡大學博士夏培肅,一位是清華電機系的高材生王傳英。

在華羅庚的邀請下,夏培肅和王傳英都毫不猶豫地答應“改行”研究計算機。特別是夏培肅,1950年,她剛剛在愛丁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正在做博士后研究。這時,她在報紙上看到華羅庚的《致中國全體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受此感召,毅然回國。后來,夏培肅曾專門回憶過自己涉足計算機領域的緣起:“一個人在一生中,常常會有一些改變命運的重要轉折點。對于我來說,這個重要的轉折點出現(xiàn)于1952年的一個晚上——我第一次謁見華羅庚教授時?!?/p>

夏培肅不但答應調到數(shù)學所研究計算機,而且又轉回頭去,幫華羅庚說服了閔乃大。不久,華羅庚安排閔乃大、夏培肅和王傳英從清華大學調入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所,由這三人成立計算機研究小組——中國計算機研制的序幕拉開了。

“那時候一切都從零開始,什么都沒有!”夏培肅曾這樣回憶中國計算機的初創(chuàng)時期。

最大的困難,是當時中國找不到一本系統(tǒng)、完整地介紹計算機原理的書。夏培肅等人只能到圖書館查找英文期刊,從上面零零星星地搜羅相關的內容。當時沒有復印設備,所有的內容他們只能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地抄錄下來。

他們掌握了計算機的原理后,開始對計算所需的基本邏輯電路進行實驗,而絕大部分的實驗設備、元器件,都不是數(shù)學所的必備物品。夏培肅曾經(jīng)回憶“隔行如隔山”造成的一個笑話:“我們實驗需要用一種毫安單位的電流表,委托數(shù)學所的采購員去買。結果他買回了一個家用電表。后來我們需要什么東西都是自己去買,有時候甚至到舊貨市場去找?!?/p>

計算機研究小組展現(xiàn)了極高的熱忱和效率。1953年3月,閔乃大執(zhí)筆完成了《電子計算機研究的設想和規(guī)劃》,提出制造一臺電子管串行計算機的設想,其規(guī)模與當時美國、英國剛完成不久的EDVAC計算機和EDSAC計算機相當。

1954年,計算機組從數(shù)學所調整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國計算機領域最早的中科院院士高慶獅回憶:“中國半個世紀電子數(shù)字計算事業(yè)的領路人,是在兩位共和國功勛科學家華羅庚和錢三強(時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長)關注下的一個群體……”

1959年5月,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正式成立。實際上,從1956年6月計算所籌委會成立開始,這個中國最早的計算機研究基地就已經(jīng)高效運轉起來。在制定“十二年科學規(guī)劃”期間,計算技術規(guī)劃組組長華羅庚提出了“先集中、后分散”的基本原則,得到大多數(shù)科學家的支持。

“先集中”,是中國計算機事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第一步,也就是周恩來所說的“集中全國力量”,實現(xiàn)計算機研制的突破;“后分散”是說普及計算機科學,百花齊放。

當然,這樣的“集中”其實能聚集來的人才也非常有限,畢竟計算機還是一個“只聞其聲、未見其形”的新學科。為了解決研究和教學人員的極度短缺,計算所籌委會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作,抽調高年級學生和已畢業(yè)的大學生,舉辦了四期訓練班。

從1956年至1962年舉辦的這四期訓練班,可以說是中國計算機的“黃埔軍?!?。四期訓練班共畢業(yè)學生684人,后來被稱為中國計算機的“八百羅漢”。經(jīng)過約四年時間的集中,總參某部、二機部、原國防部五院的同志,陸續(xù)回到了原單位,建立起了各具特點的計算機研究所;來進修的有關高等院校的教師、學生也先后回去,建立起了計算機專業(yè),上海、沈陽、武漢等地如雨后春筍般地建立起了近20個計算所、計算站、計算機研究室。此后幾十年中全國計算機研究所的所長、大學計算機系的主任,很多在中科院計算所工作過、學習過。

一線工人口中的老華

讓數(shù)學切實為實際生產(chǎn)生活服務,是華羅庚不同于一般數(shù)學家的追求。為此,華羅庚查閱了大量的外文資料,對國外應用數(shù)學發(fā)展狀況有了大概的了解。經(jīng)過反復的推敲、論證與演算,他最后決定把優(yōu)選法和統(tǒng)籌法作為中國應用數(shù)學的發(fā)展起點。從1965年開始,他帶領團隊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統(tǒng)籌法與優(yōu)選法。

華羅庚第一次到工廠時,工人們對他是敬而遠之的?!八麄兛偸墙形胰A教授或華所長,我在那里住下來之后,他們發(fā)覺我有用了,于是改口叫我老華。”這是一種親密的稱呼,同時也包含著尊敬。他在詩中寫道:“我對生產(chǎn)本無知,幸得工農(nóng)百萬師。吾愛吾師師愛我,協(xié)力同心報明時?!?/p>

索光明第一次見到華羅庚時,剛出師不滿一年。她是大慶油田鉆井裝建大隊的一名電焊工,只有初中學歷。當年,華羅庚去大慶油田做推廣“雙法”(統(tǒng)籌法、優(yōu)選法)的報告,“當我聽到數(shù)學家的名字,腦海里立刻出現(xiàn)一個問題:數(shù)學家的方法,我一個初中生怎么能聽得懂呢?”

到了現(xiàn)場,索光明發(fā)現(xiàn)自己不但聽得懂、學得會,在焊接工藝中也能用得上。華羅庚那次報告的內容就是介紹“0.618法”。

索光明回憶,“0.618法”幫助她解決了焊接工藝的難題,也幫助她成長為技術能手,一線“小徒工”后來成長為高級工程師。

為了讓更多工人受益,1965年,華羅庚把深奧的數(shù)學原理轉變?yōu)樽钔ㄋ滓锥?、易操作的“雙法”,寫成了幾乎全是大白話的小冊子《統(tǒng)籌方法平話及補充》。與此同時,華羅庚身先士卒,親自去了20多個省份辦培訓、搞推廣。

1970年,華羅庚到上海煉油廠宣傳“雙法”,在工人們的強烈要求下,工廠安排周六晚上讓華羅庚作報告,可是這天下起了傾盆大雨。華羅庚按時來到報告地點,他一下子驚呆了:一個只能容納一百人的小教室早已擠滿了人,窗臺上、過道上也坐滿了人,還有許多人打著雨傘一動不動地站在教室周圍。此時此刻華羅庚的眼角濕潤了,剎那間,他的腦海里閃過了劍橋、普林斯頓、哈佛、伊利諾伊大學的講臺,但相比之下,都沒有今天的情景令他難以忘懷。

這天,華羅庚的報告格外精彩,暴風雨般的掌聲陣陣傳出。報告結束了,聽眾還不肯散去。這時,外面的雨更大了。忽然,幾個工人走上講臺,把兩鬢垂霜的華羅庚抬了起來,送到汽車里。

1977年的冬天,山西大同口泉車站,100萬噸存煤運不出去,北京的缺煤問題卻越來越嚴重。華羅庚在山西大同臨時組建了一個實驗小組,用統(tǒng)籌法解決上水、除灰、裝煤三排隊問題,當天運力就提高了20%。等實驗結束,運力翻了一倍。

“一個數(shù)學家,竟然能夠直接給一線的工人講課,工人還能聽懂,立即動手解決問題。”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jīng)濟數(shù)學研究會理事長池宏回憶,他曾跟隨華羅庚擔任助手工作。華羅庚在向工人們解釋什么是統(tǒng)籌法的時候,用的是“燒水泡茶喝”的大白話。

“雙法”所到之處,走進死胡同的項目有了轉機,停滯不前的項目有了進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興起了“華羅庚熱”。華羅庚所到之處,總會有很多群眾趕來聽課,高校、科研院所、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一線的都有。一些新產(chǎn)品在打樣開發(fā)時,工人們甚至會默念“華羅庚保佑”。

在華羅庚的帶領下,研究應用推廣“雙法”的科技工作者隊伍不斷壯大。20世紀60年代開始推廣時,參與者只有他和幾個學生;1972年形成“雙法”小分隊,1977年中科院成立了“應用數(shù)學研究推廣辦公室”;到了1981年,“中國優(yōu)選法統(tǒng)籌法與經(jīng)濟數(shù)學研究會”正式成立,各地分會也設立起來,“雙法”推廣工作有了進一步條件保障,成為服務國民經(jīng)濟的重要力量。

胡耀邦曾高度評價“華氏雙法”,他在給華羅庚的信中說:“幾十年來,你給予人們認識自然界的東西,畢竟超過了自然界賦予你的東西?!?/p>

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說,一次,他在外地搭乘出租車時,當司機得知林群是搞數(shù)學的,脫口而出:“哦,0.618。”這正是優(yōu)選法里普及的黃金分割數(shù)據(jù)。

他說完“謝謝大家”,剛剛坐下,就倒在了講臺上,再也沒有醒來

“文革”結束后,華羅庚開始頻繁外出訪問。他年事已高,常有不適之感,但他仍不把身體放在心上,總想在有生之年多發(fā)點光,多散點熱。他在一首《述懷》一詩中寫道:

即使能活一百年,

36524日而已。

而今已過四分之三,

怎能胡亂輕拋,

何況還有老病無能為計。

若細算,有效工作日,

在2000天以內矣。

搬弄是非者是催命鬼,

談空話者非真知己,

少說閑話,少生閑氣,

爭地位,患得失,

更無道理。

學術權威似浮云,

百萬富翁若敝屣,

為人民服務,

鞠躬盡瘁而已。

1985年6月3日,華羅庚率助手計雷、陳德泉等一行八人赴日本。這次訪問籌劃了許久,原本定于1982年就去,因為改革開放后各國熱烈邀請而推遲了三年。許多外國同行對華羅庚的印象還停留在半個世紀前那個英俊的、一心鉆研數(shù)論問題的劍橋天才,而他這時已是75歲的老人了。

據(jù)計雷回憶,華羅庚到日本后的行程非常順利,尤其是重頭戲準噶爾煤礦報告會。準噶爾煤礦是由日本政府帶團建設的,華羅庚作為規(guī)劃顧問,把煤礦規(guī)劃講得十分具體,如何把1500萬噸產(chǎn)能建設出來,產(chǎn)煤之后要怎么運輸、電力如何規(guī)劃、城鎮(zhèn)要做怎樣的城市規(guī)劃……甚至還考慮到煤礦工人大多是男性,如何能夠協(xié)調當?shù)匦詣e比例的問題。報告結束,十分成功,準噶爾委員會的負責人非常高興,說以后只要是華羅庚小組論證的他們都通過。

訪日前,華羅庚的身體狀況很不理想,有過三次心肌梗死,但他對這一次訪問十分期待,堅持前往。從6月2日準備動身后他一直處在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中,到12日他還剩最后一項任務,即在東京大學向日本數(shù)學界作一個報告。

準備報告時,助手們察覺到了一些反常。原本他們都認為主要任務已經(jīng)完成,最后的報告只是走個形式,再重復一遍華羅庚此前在世界教育大會上作過的關于應用數(shù)學的一個題目即可??勺詈髢商?,一向熱衷與各界人士交游的華羅庚卻謝絕了許多社交活動,專心閉門準備起演講來。

6月11日晚間,他一直準備到深夜。他已決定改變內容,要在報告中回顧自己這一生。計雷說當時華羅庚的這個想法就讓他感到“不舒服”,但也不好說什么。因為體力衰竭,華羅庚試著寫下提綱,但字跡歪歪扭扭無法識別,于是改為口述,讓自己的兒媳同時也是隨隊醫(yī)生的柯小英以年代為經(jīng)線,理論、普及兩類工作為緯線,詳細記錄自己走過的數(shù)學生涯。

以前華羅庚的態(tài)度一向是“好漢不提當年勇”,甚至學生王元提出寫傳記時,華羅庚建議整個童年部分干脆可以跳過。把自己幾十年的工作回顧一遍之后,華羅庚處在高度亢奮的狀態(tài),服用了安眠藥后才勉強睡下。

6月12日下午2時,華羅庚坐在輪椅上參觀了日本學士院并會見數(shù)學界院士。下午4時,在日本數(shù)學學會會長小松彥三郎的陪同下,拄著拐杖的華羅庚在掌聲中步入東京大學報告廳。

演講一開始,華羅庚用中文講,翻譯譯為日文,節(jié)奏不溫不火。逐漸地,華羅庚越講越投入,一些提綱之外的專業(yè)數(shù)學名詞超出了非數(shù)學專業(yè)的譯員的能力。華羅庚向臺下的日本數(shù)學家們臨時提出,可否直接用英文演講,聽眾們一致同意。

華羅庚改用英文后,就不受大綱的局限暢快地講起來了,不久就滿頭大汗,干脆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脫掉西裝外套,過一會兒又解下了領帶,甚至揮舞起手中的拐杖如同教鞭。華羅庚驕傲地談到“文革”前后開始的他最為知名的工作,即在全國推廣“雙法”——優(yōu)選法和統(tǒng)籌法;除了西藏、青海等地醫(yī)生堅決不允許他去,臺灣省尚未回歸,其他每一個中國省市區(qū)他都到過了。他和學生們“到了上萬個工廠”,“每到一省聽眾就有十幾萬人,應用范圍遍及各行業(yè),在實際中培養(yǎng)了一批骨干”,“四川省普及推廣雙法四個月時間的經(jīng)濟效果就是二億三千萬元”……

原定45分鐘的演講結束時間到了,華羅庚意猶未盡,經(jīng)向大會主席申請,又講了近20分鐘,他把重點放在80年代以來的工作,尤其是對經(jīng)濟問題的思考。演講結束,他最后說了一句“謝謝大家”。

在暴風雨般的掌聲中,華羅庚坐了下來,他的朋友白鳥富美子手捧鮮花向講臺走去,就在這時,華羅庚突然從椅子上滑了下去。大家驚叫著去扶他,但他緊閉著雙眼,面色由于缺氧而呈紫色,已經(jīng)沒有了知覺。這不是他第一次病倒,只是這一次他再也沒有醒來?!?/p>

(責編/李希萌 責校/陳小婷 來源/《華羅庚》,王元著,開明出版社2000年1月;《華羅庚傳》,顧邁南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華羅庚傳》,李景文編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華羅庚長子憶父親生前經(jīng)歷:流亡中險讓敵機炸死》,崔瑾月/文,《環(huán)球人物》2010年12月10日;《這位家喻戶曉的天才數(shù)學家,講課一線工人也能懂,還能指導實踐》,蔣芳/文,《新華每日電訊》11月13日;《從華羅庚的皮箱到“太湖之光”:中國計算機誕生記》,董少東/文,《北京日報》2018年5月15日;《華羅庚:中國數(shù)學拓荒者》,佚名/文,《新京報》2011年5月14日)

相互扶持,相依相伴

華羅庚與家人

華羅庚曾說,

他一生的成就,有夫人吳筱元一半功勞。

在子女眼中,華羅庚不諳政治,沒有其他嗜好,一生只癡迷數(shù)學

1927年,華羅庚在父母的安排下與吳筱元結婚。她是華羅庚姐姐華蓮青的同學,出身大戶人家,父親曾就讀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在她5歲時不幸去世,從此家道中落,與華羅庚結婚時家境十分貧寒。

“這么多年下來,母親非常不易。沒有她的全力支撐,就沒有父親今天的成就,更不會有我們這個家?!遍L子華俊東回憶。華羅庚患傷寒時,一年時間里,吳筱元整日在床前侍奉。為了買藥,吳筱元一次又一次地提著結婚時購置的衣物、首飾走進當鋪。有一天,醫(yī)生為華羅庚診過脈后沒開方子就走了,出門時告訴吳筱元:“不必吃藥了,他想吃啥就給他吃吧?!眳求阍宦牼图绷?,但是她馬上鎮(zhèn)定下來,跟華羅庚說:“你的病就要好了,醫(yī)生說,還是吃上次方子上的藥就行?!彼某林蜕埔獾闹e言,給了華羅庚莫大的精神支持,不久,華羅庚的病竟奇跡般地痊愈了。華羅庚曾說,他一生的成就,有夫人吳筱元一半功勞。

在大西南流亡時,華羅庚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為了丈夫的事業(yè),吳筱元默默地承擔著家庭的重擔。每天等孩子們全都入睡了,她還要幫助丈夫抄寫稿件……她常常說:“他這個人啊,看起書來會忘了吃飯、睡覺,要是我不幫他、催他,真是不行??!”

華羅庚也很心疼妻子。有一次,他看到有孕在身的妻子太疲憊了,很是心疼,便自告奮勇地說:“晚飯我來做,我去熬點粥吧!”隨即,他舀好米,一瘸一拐地去河邊淘米,下鍋煮粥。可出乎大數(shù)學家的意料,米加熱后會嚴重膨脹,他本想煮一鍋粥,結果煮成了足夠全家吃三天的干飯。

新中國成立后,華羅庚夫婦依然相濡以沫。據(jù)華羅庚小女兒華密回憶,她許多年后在整理父母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兩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書信。當時,華羅庚組建了一支小分隊,到全國各地推廣統(tǒng)籌法、優(yōu)選法。他走到哪里,妻子的關心就跟到哪里。

在一封寫于1974年11月1日的信中,華羅庚對妻子說:“今天12時多安抵洛陽,在車上發(fā)現(xiàn)包中有糖,還是一盒鹿茸糖,你的關心,感動了我?!睂W生裴定一回北京,華羅庚在1977年3月12日的信中寫道:“現(xiàn)趁裴定一同志來送重要公文之便帶上絲棉被絮一條及山萸肉一包,都是買來的。特別是山萸肉,可能學名是山茱萸肉,對你的健康合適,可以泡水、長喝?!?/p>

令人遺憾的是,華羅庚與吳筱元的愛情結局并不完滿。“文革”對吳筱元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刺激,她與華羅庚之間經(jīng)常爆發(fā)激烈的爭吵。那時的華羅庚已經(jīng)患上了心肌梗塞,情緒的激烈起伏可能致命。后來在兒女的協(xié)調下,他們分開居住了。1980年,華羅庚搬去與華俊東一家住在一起,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后五年。

2003年,吳筱元也過世了。雖然最后的幾年未能團聚,但兩人一生互相扶持的感情仍然可歌可泣。

華羅庚夫婦育有五男三女,兩個兒子夭折,存活的三子分別為華俊東、華陵、華光,三女分別為華順、華蘇與華密。在子女們的印象里,父親學識淵博、興趣廣泛,除了數(shù)學之外,他平時也喜歡聽京劇,喜愛讀書,記憶力超強,國學功底深厚,尤其對歷史感興趣,而且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華光說,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是他們家的鄰居,他曾對別人說:“我最喜歡和華羅庚談論歷史?!?/p>

華家的子女從小都受過父親趣味數(shù)學的啟蒙。華羅庚經(jīng)常給子女們出些數(shù)學題目。如“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哪個重?”“一升豆子加一升芝麻是幾升?”當子女們自以為是地回答一升豆子加一升芝麻是兩升時,華羅庚總是搖搖頭說:“錯了。仔細想,豆子大,芝麻都鉆到豆子縫里去了,怎么還有兩升呢?”華羅庚邊說邊笑,子女們也跟著笑起來。

在子女眼中,華羅庚不諳政治,沒有其他嗜好,一生只鉆研數(shù)學,癡迷數(shù)學。而他對子女的管教與關愛,也幾乎都體現(xiàn)在數(shù)學上。華家子女雖說后來只有一人專門從事數(shù)學研究(華順在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任教),但他們都說,父親的數(shù)學啟蒙,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及開啟智力方面是起了很大作用的?!?/p>

(責編/李希萌 責校/陳小婷 來源/《華羅庚傳》,李景文編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華羅庚長子憶父親生前經(jīng)歷:流亡中險讓敵機炸死》,崔瑾月/文,《環(huán)球人物》2010年12月10日等)

“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是我肩上的第一樂事”

華羅庚與弟子:“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起來!起來!”有時天還未大亮,人們便聽到華羅庚的敲門聲。

有時半夜三更的,他也去敲學生的門:

“別睡了!白天的題目還得再講一講?!?/p>

毛澤東:“華羅庚同志,你是苦出身,希望你為我們培養(yǎng)些好學生出來”

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是我肩上的第一樂事。”華羅庚一向重視培養(yǎng)人才。熟悉華羅庚的人都不止一次地聽他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1952年,全國第二次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期間,一天晚上,懷仁堂里正在為代表們舉辦文藝晚會。舞臺上,帷幕已徐徐拉開,臺下燈光暗淡,鴉雀無聲。這時,剛趕寫完一篇發(fā)言稿的華羅庚慌慌張張地走了進來。他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拿著請柬,焦急地尋找自己的座位??墒撬襾碚胰ィ趺匆舱也坏?。正當他不知所措時,遠遠的座位上有一個人在頻頻向他招手,華羅庚心中一喜,連忙朝著招手的方向走去,很快在一個空位置上坐下。

“這個位子角度不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華羅庚一邊拿出手帕擦汗一邊想。這時,他想起了剛才招手的人,扭頭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噢,是毛主席??!”

“你好??!”毛澤東用濃重的湖南話向他問好,并慈祥地笑了笑。華羅庚激動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他們邊看戲邊交談。談話中,華羅庚驚奇地發(fā)現(xiàn),毛澤東對他的經(jīng)歷非常熟悉,鼓勵他要為中國多培養(yǎng)些人才:“華羅庚同志,你也是苦出身,希望你為我們培養(yǎng)出好學生來?!?/p>

“主席,我一定努力,一定努力!”華羅庚連忙答應。

華羅庚十分愛才,選擇學生時從不講究其相貌、出身,只認其學識。不過給華羅庚做弟子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一點他的學生是有同感的。

“起來!起來!”有時天還未大亮,人們便聽到華羅庚的敲門聲。他把宿舍里的學生一一叫起,或給他們上課,或討論問題,一忙就是半天。有時半夜三更的,他也去敲學生的門:“別睡了!白天的題目還得再講一講。”這一講就講到天亮。

那時的華羅庚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從不休禮拜天,學生們也不得不跟他一起加班加點,專攻學業(yè)。他一旦發(fā)現(xiàn)哪個學生有所懈怠,便嚴加訓斥。這種嚴格的教育方法,連師母吳筱元也動了惻隱之心,她心疼地說:“哎呀,他們這么年輕,你禮拜天、晚上也不讓人家休息,人家找不到對象怎么辦?”大家一聽就笑了。華羅庚辯解道:“不刻苦,不用功,將來沒有出息,恐怕才真找不到對象呢!”

在研究過程中,華羅庚常鼓勵學生多給自己提意見,并明確表態(tài):“對于不肯給我提意見的人,我不指導他做研究?!?/p>

嚴師出高徒。在華羅庚的辛勤培養(yǎng)下,短短五年間,陳景潤、趙民義、萬哲先、陸啟鏘、龔升、王元、許孔時、吳石、魏道政、嚴士健等人迅速成長。這些人后來都成了我國數(shù)學界的骨干。以華羅庚為中心的中國學派在國際數(shù)學舞臺上出現(xiàn),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陳景潤:“正是華老的教導和熏陶,激勵我逐步地走到解析數(shù)論前沿。他是培養(yǎng)我成長的恩師”

華羅庚一生育才無數(shù),其中最知名的莫過于陳景潤。

1953年,陳景潤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北京四中教書,由于口才不佳,不善于教書而遭辭退。他的第一位恩師、時任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設法把他調回廈大管理圖書資料。就在此時,陳景潤迷上了數(shù)論,迷上了哥德巴赫猜想,手不釋卷地啃讀華羅庚的專著《堆壘素數(shù)論》。那時兩岸對峙,地處前線的廈門常有空襲警報,陳景潤把這本厚書撕開,進防空洞時也如癡似醉地、一頁一頁地閱讀。不久,他發(fā)現(xiàn)這本書有可改進之處:第五章的結果可用來改進第四章的某些結果,并寫成了論文。

1956年,陳景潤在廈大的老師李文清經(jīng)由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研究員關肇直把此論文交給華羅庚,華羅庚當即把此文轉給數(shù)論組的年輕人審讀,討論后,陳景潤的結果獲得肯定。華羅庚非常高興,對學生們說:“你們呆在我身邊,倒讓一個跟我素不相識的青年改進了我的工作!”原來,華羅庚最喜歡有人跟他“抬杠”或對他的著作提出意見,指出錯誤。

這樣,華羅庚記住了陳景潤,邀請他參加當年的全國數(shù)學論文報告會。當陳景潤收到華羅庚的邀請信與一張事先預定的從廈門到北京的軟席臥鋪票時,他激動得潸然淚下。

陳景潤到會場報到后,負責會務的王元立馬把他帶去見華羅庚。靦腆、木訥的陳景潤見到華羅庚時不知所措,只是反復說著:“謝謝華老師!”“謝謝華老師!”久經(jīng)滄海的華羅庚立即看出,這是一個內向孤僻卻能一心一意做數(shù)學研究的年輕人。

1956年8月召開的全國數(shù)學論文報告會群英薈萃,當時頂尖的15位數(shù)學家作了16個綜合性報告,陳景潤在分組報告會上作了關于“塔內問題”的報告,講述了他交給華羅庚的論文中的結果。華羅庚欣然采納了陳景潤的建議,在《堆壘素數(shù)論》再版時,將第四章和第五章顛倒了過來,補上了陳景潤的新結果,并為此感謝了他。

接著,華羅庚馬上張羅著把陳景潤調入中科院數(shù)學所。他也聽到了有關陳景潤有怪僻的傳聞,但他毫不介意,說:“我們應當注意到科學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時候而出現(xiàn)的‘怪僻‘偏激‘似癡若愚,不對具體的人進行具體分析是不合乎辯證法的,鳴之而通其意,正是我們熱心于科學事業(yè)者的職責,也正是伯樂之所以為伯樂?!标惥皾櫜回撍M數(shù)學所不到十年,他就發(fā)表了轟動一時的《表達偶數(shù)為一個素數(shù)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shù)的乘積之和》(簡稱“1+2”)。陳景潤是華羅庚一生點名要的第一個人,也是最后一個人。

華羅庚對陳景潤有知遇之恩,陳景潤視華羅庚更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生之間的深情厚誼在數(shù)學界傳為美談。華羅庚除了給予陳景潤學術上的指導和幫助之外,還教會了他如何對待困難和挫折,如何選擇人生的道路。

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陳景潤兩次出國訪問、講學。出于對老師的尊敬,每次出訪之前他都要到華羅庚家道別、請教。華羅庚曾當面對陳景潤和陪同他前來的李尚杰說:“景潤的工作是建國以來,我們在數(shù)學領域最好的成果?!标惥皾檮t謙虛地說:“謝謝華老師,您過獎了,都是華老的栽培,我才有今天的成績?!?/p>

華羅庚對自己的得意弟子關愛有加。1984年,當他得知陳景潤患帕金森氏綜合癥時,華羅庚十分難過,他說:“總不能讓陳景潤得這種無法工作下去的病呀!”他恨蒼天之不公,自己卻無能為力。1985年華羅庚出訪日本前,曾親自到中日友好醫(yī)院去探視正在住院的陳景潤,并對他說:“王國湘主任(中日友好醫(yī)院神經(jīng)科醫(yī)生)檢查我也可能患有帕金森氏癥,等我回國后,咱們都在這兒住院?!闭l知這一面竟成了陳景潤與華羅庚的訣別。

華羅庚在訪日期間猝然辭世的消息傳來,陳景潤萬分悲痛,泣不成聲,他嘴里不停地念叨:“華老走了,支持我、愛護我的恩師走了。”在舉行華羅庚骨灰安放儀式之日,陳景潤已是久病纏身,既不能自主行走又不能站立,但他說:“華老如同我的父母,恩重如山,我一定要去見老師最后一面?!痹谒膱猿窒?,家人幫他穿衣、穿襪、穿鞋,再由別人把他背下樓。到了八寶山,大家建議他先坐在車里,等儀式結束以后再扶他到華羅庚的遺像、骨灰盒前鞠躬致敬,但陳景潤堅持要與大家一樣站在禮堂里。因參加儀式的人太多,又怕他摔倒,只好由三個人在左、右、后三個方向攙扶支撐著他。就這樣,陳景潤一直堅持到華羅庚骨灰安放儀式結束。追悼會開了40分鐘,他就硬撐著站了40分鐘,一直在流淚。

華羅庚的治學之道

初中學歷的華羅庚27歲即在清華大學取得正教授資格。抗戰(zhàn)期間,華羅庚曾用一頓飯的工夫幫中國軍隊破譯了日軍的一組密碼,又因享譽國際的研究成為第一位被民國政府嘉獎的數(shù)學家,那時他就已經(jīng)是家喻戶曉的天才了。

隨著華羅庚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對他的學習方法深感興趣,他花費了不少時間與精力,在報刊發(fā)表文章,力求客觀地把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與體會介紹給廣大青年。在一篇題為《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的文章中,華羅庚對青年人諄諄教誨:

“許多有名的科學家和作家,都是經(jīng)過很多次失敗,走過很多彎路才成功的。大家平常看見一個作家寫出一本好小說或者看見一個科學家發(fā)表幾篇有分量的論文,便都仰慕不已,很想自己能夠信手拈來,便成妙諦,一覺醒來,譽滿天下。其實,成功的論文和作品只不過是作者們整個創(chuàng)作和研究中的極小部分,甚至這些作品在數(shù)量上還不及失敗的作品的十分之一。

“有的同志也許覺得我在數(shù)學方面有什么天才,其實從我身上是找不到這種天才的痕跡的。我讀小學時,因為成績不好就沒有拿到畢業(yè)證,只拿到了張修業(yè)證書,在初中一年級時,我的數(shù)學也是經(jīng)常補考才及格的。從初中二年級以后,就發(fā)生了一個根本轉變,這就是因為我認識到既然我的資質差些,就應該多用點時間來學習,別人只學一小時,我就學兩個小時,這樣我的數(shù)學成績才不斷提高?!?/p>

華羅庚還反復強調了積累的重要性,他說:“首先應當提出的是不急不躁,細嚼慢咽。一步不懂不輕易走下一步,每一種方法都力求運用熟練。讀十本八本,不甚了解,反不如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得精通爛熟。所謂爛熟不只是會背會算,而是能掌握基本精神、基本原理,能夠靈活運用,并且必須注意它的連貫性,依照深淺,一本一本地學習下去。一言以蔽之,我們必須認識科學知識的積累性。學習科學知識有如筑塔級級上升,每一級都建筑在以下諸級之上。因之,一級不穩(wěn),就筑不上去。”

1956年1月20日,華羅庚在《中國青年報》上發(fā)表了一封給青年的熱情洋溢的信,他以數(shù)學所幾位青年的成長歷程為例子,鼓舞成千上萬的青年腳踏實地尋找一種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然后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前走。并指出,只有不怕辛勤與艱苦,忘我勞動的人,才有可能攀登別人沒有登過的頂峰。

隨著時間的推移,華羅庚不斷對自己的治學方法進行新的補充與發(fā)展。1962年,他把學習過程總結為“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兩個階段。所謂“由薄到厚”是指學習、接受知識的過程?!坝珊褡儽 笔侵浮鞍涯切W到的東西,經(jīng)過咀嚼、消化融會貫通,提煉出關鍵性的問題來”。70年代末,華羅庚又提出了“寬、專、漫”的治學之道,即“基礎要寬,然后對專業(yè)要專,并且還要使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漫到其他領域”。

華羅庚的經(jīng)驗之談,不僅指導了年輕人的學習,而且對科學研究也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從這些言談充分體現(xiàn)了華羅庚對青年一代的厚愛與期望?!?/p>

(責編/李希萌 責校/陳小婷 來源/《華羅庚傳》,李景文編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等)

多干實事、有益的事,少說空話、大話

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熱愛

即便在家里陪孩子們下棋下得正熱鬧,

華羅庚也會突然拋下一句“我要去做事情了”,

轉身開始工作

數(shù)學無國界,但數(shù)學家有祖國。數(shù)學上的成就是一方面,華羅庚最優(yōu)秀的品質,是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熱愛。1949年,華羅庚決定回國時,長子華俊東受父親感染,以“華夏”的筆名在《華僑日報》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支持他的決定,并表達了回國的意愿。

在華羅庚的遺囑中有這樣的內容:“我國底子薄、基礎差,要提倡多干實事、有益的事,少說空話、大話?!薄鞍l(fā)展數(shù)學,花錢不多,收益很大,應該多加扶持?!痹谛鹤尤A光看來,父親希望后人能夠將他的事業(yè)繼承下去,把中國的數(shù)學事業(yè)發(fā)展得更好,把祖國建設得更好。

對華羅庚來說,數(shù)學就是他的生命,他的腦海里仿佛有兩個機器,一個專門研究數(shù)學,一個處理其他事情,每當研究數(shù)學的機器開始運轉,另一邊就會“停機”。無論是吃飯、走路,還是上廁所,所有事情都要為數(shù)學讓道。即便在家里陪孩子們下棋下得正熱鬧,華羅庚也會突然拋下一句“我要去做事情了”,轉身開始工作。他有一句口頭禪,叫“我有一筆賬,全天下都不會算”。每當他若有所思,用家鄉(xiāng)話嘟噥起這句話來,家人就知道,他又陷入到數(shù)學中了。

此外,對待工作,華羅庚也幾乎不分節(jié)假日。華家的客廳里有一塊大大的黑板,這是方便華羅庚與學子們在這間“小課堂”討論數(shù)學問題用的。此外,華羅庚家的家庭氛圍也非常特殊。在華家,永遠要保持安靜,尤其是華羅庚工作的時候,如果有人玩鬧打斷了他的沉思,他就會發(fā)脾氣。華羅庚的書房別人也不能進,于是子女們想了個辦法,在他的書房里安了一個鈴,他需要他們了,就搖一搖鈴,他們再進去。

華羅庚曾不止一次地告誡子女:“聰明在于學習,天才在于積累?!痹谧优畟兛磥?,父親的教誨往往是身教多于言傳。當孩子們做不出數(shù)學題時,常常要受到他的責罰。華俊東小時候數(shù)學不太好,被父親責罵后,發(fā)奮讀書。次子華陵上中學時,有一次花了很長時間終于啃下了一道數(shù)學難題,頗為得意,拿去給父親過目,本指望能得到幾句夸獎,誰知父親只“獎”給他幾道更難的題讓他去做,嚇得他以后再也不敢到父親面前炫耀了。

華俊東有一道數(shù)學題做不出來,求助自己的數(shù)學家父親。沒想到華羅庚看了一眼之后,說“你自己去想”,然后揚長而去。這件事對華俊東影響很大,在后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他的第一反應是要獨立、要堅強、要堅定不移地自己克服?!拔蚁耄覀兗颐恳粋€孩子都是這樣的,從父親身上學到了獨立鉆研、堅持不懈的精神?!薄?/p>

(責編/李希萌 責校/ 陳小婷 來源/《華羅庚傳》,李景文編著,河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華羅庚長子憶父親生前經(jīng)歷:流亡中險讓敵機炸死》,崔瑾月/文,《環(huán)球人物》2010年12月10日;《兒子眼中的華羅庚——訪華羅庚之子華陵》,許怡/文,《科技文萃》2002年第4期)

猜你喜歡
陳景潤華羅庚數(shù)學
刻苦學習的華羅庚
自學成才的數(shù)學大師——華羅庚
“數(shù)學怪人”陳景潤
數(shù)學迷——陳景潤
華羅庚談學習數(shù)學
華羅庚談怎樣學好數(shù)學
陳景潤攻克歌德巴赫猜想
新教育(2018年27期)2019-01-08 02:23:12
我為什么怕數(shù)學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數(shù)學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陳景潤教子有方
中國火炬(2010年11期)2010-07-24 14:40:14
湾仔区| 富蕴县| 汝城县| 平潭县| 宣恩县| 大渡口区| 麦盖提县| 江城| 荔浦县| 烟台市| 延安市| 峡江县| 当阳市| 黔西县| 卓尼县| 南皮县| 波密县| 齐齐哈尔市| 广宁县| 理塘县| 上林县| 罗源县| 克什克腾旗| 封开县| 富顺县| 汤原县| 称多县| 周宁县| 宜宾市| 西盟| 沈丘县| 阳泉市| 兴宁市| 天柱县| 栾城县| 都江堰市| 临漳县| 巴林右旗| 临清市| 吉隆县| 六枝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