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接觸的革命后代,大部分過著普通的生活,從事技術工作的較多。我們不愿意被稱為‘紅二代,更鄙視那些利用父輩光環(huán)為自己牟私利的人。我們希望繼承父輩的遺志,繼續(xù)為中國的正確道路和發(fā)展方向貢獻自己的力量?!?/p>
從1921至20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了整整100年的歷程。延安精神教育滋養(yǎng)了幾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今天依然是凝聚人心、戰(zhàn)勝困難、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以下是毛澤東秘書胡喬木之女胡木英的講述。
快樂的延安孩子
1941年,我(胡木英)在延安出生。當時,陜北的革命根據(jù)地已經(jīng)比較穩(wěn)固,很多經(jīng)歷過長征的干部都成了家,延安的孩子也多了起來。
以一個小孩子的眼光看,在延安的生活還是很愉快的,留給我的記憶都挺美好。雖然物資匱乏、沒有糖,但在小米粥里放兩個棗或者幾塊南瓜就有甜味了。過年的時候會殺一頭豬,我們可以吃到肉。平時,我們都是用油渣跟菜一起炒,覺得特香。我父親胃不好,饅頭都是烤著吃,上面抹點兒豬油就是最好的東西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延安的拉歌。每次開大會、看電影,各單位的人一坐下就開始拉歌,你來我往、一刻不停地唱,一直唱到開會或者電影開場。在我的記憶中,那時的延安好像到處都在唱歌?!帮L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我不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以為是延安的“保小”(陜甘寧邊區(qū)戰(zhàn)時兒童保育院小學部,簡稱保?。南耄骸盀槭裁袋S河在保???”
我父親胡喬木做了毛主席秘書后,我們一家先是住在楊家?guī)X,后來搬到了棗園。棗園讓我記住的不是棗子,而是梨樹。每當梨子成熟的時節(jié),叔叔阿姨們就會搖樹,一搖就掉下來一兩個。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出生后,我有時會和她一起玩。我記得李訥畫了很多京劇人物,可能是因為她父母喜歡京劇的原因,她畫的那些人物頭飾都挺像的。
棗園還有一個小禮堂,是書記處開會的地方,周末的舞會也在那里開。每次開舞會是我們小孩最高興的時候。大人們跳舞時,我們就在中間穿來穿去,給他們搗亂。平時,小孩子很少外出,因為延安有狼、瘋狗,大人們怕出意外不讓孩子隨便跑。只有開舞會的時候,小孩們才聚到一起打打鬧鬧,非常熱鬧。到了夏天,禮堂外面有一些小花,我們就去抓蝴蝶?,F(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特別快樂。
革命信念勝過一切
我出生一個月時,父親到毛主席身邊當秘書了。在棗園時,我們家隔壁就是朱老總(朱德)家,中間隔著一堵小矮墻,墻上有一個小缺口。1944年,我弟弟出生了。朱老總空閑時就會說:“把小家伙抱過來玩玩啊。”然后,大人們就把我弟弟從矮墻的缺口上遞過去。
毛主席住得也不遠。棗園外面就是老鄉(xiāng)的菜地,毛主席、朱老總出來休息時,看到小孩子都要逗一逗:“你是誰家的???”“你叫什么名字???”見到老鄉(xiāng),見到戰(zhàn)士,他們都會主動聊幾句。
那時的干群關系非常自然,黨內(nèi)上下級之間是非常平等的,互相都稱同志。大家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這種感情超越了其他情感,只要叫一聲同志,就覺得很親切。
當時我年紀小,每天看著大人們忙來忙去,也不知道在忙什么。我父親主要是搞文字工作,寫文章比較多。我們住的窯洞,里面是炕,外面一間有一張八仙桌。冬天,我父親寫東西時,桌子底下會放一個炭火盆,他把兩只腳搭在上面取暖。有時寫著寫著,忘了腳底下還有一個火盆,一撂腳就把鞋給燒了。
對大人們來說,最好的娛樂活動就是看電影。蘇聯(lián)送了一些片子過來,反反復復不知道放過多少遍,大家就是愿意看,看多少遍也不膩。
“我們不愿被稱為‘紅二代”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這些延安兒女忙于學習、工作,覺得父母好像會永遠在身邊一樣,沒有想過了解他們的故事、思想。直到幾十年后,他們?nèi)ナ懒?,我們才發(fā)現(xiàn)失去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父母那輩人的故事,很多都是我們后來通過他們的同事、同學,或者自己查閱歷史資料才了解到的。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們終于理解了他們的信仰和追求,希望繼承父輩的遺志,繼續(xù)為中國的正確道路和發(fā)展方向貢獻自己的力量。
1984年,北京延安兒女聯(lián)誼會正式成立了。發(fā)起者是一群延安保小、抗小等學校的老校友。他們是我的老大哥、老大姐,希望在離休之后繼續(xù)為國家發(fā)揮余熱,我后來就是從他們手中接過了接力棒。我們這個聯(lián)誼會不以哪位顯赫領導人的后代為中心,只要你的先輩是1949年以前參加革命的,就可以參加我們的活動。聯(lián)誼會中不僅有元帥的兒子,也有紅軍戰(zhàn)士的后代,大家通過活動相互認識,增進交流。
我所接觸的革命后代,大部分過著普通的生活,從事技術工作的較多。我們不愿意被稱為“紅二代”,更鄙視那些利用父輩光環(huán)為自己牟私利的人。每次聚會,我們不發(fā)吃的、喝的,就發(fā)一份小報,介紹組織活動的發(fā)展情況。許多聯(lián)誼會成員利用業(yè)余時間搜集整理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革命先烈的事跡,通過開研討會、辦宣講團、出書、拍攝影視作品等方式,傳播和弘揚革命精神。
2016年3月,北京延安兒女故事團成立了。成員都是老共產(chǎn)黨人的后代,來自黨政機關、部隊、企事業(yè)、院校及科研院所,目前有60多人。故事團與團中央井岡山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延安干部培訓學院和中央團校合作,給青少年及黨團干部學院講家風、話初心,不少成員還接受一些單位邀請,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宣講。
從1921至20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整整走過了100年歷程。共產(chǎn)黨人付出了極大的犧牲才換來了新中國,才有了今天的崛起和民族復興。所以我們不能忘記先烈,應該好好總結(jié)反思100年走過的路。
我們既要看到當前取得的輝煌成就,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自然災害等主客觀因素造成的返貧問題還存在,黨政軍干部隊伍的作風問題和貪腐現(xiàn)象在一些地區(qū)、系統(tǒng)中還較為嚴重等。還有復雜的國際形勢,反共反華勢力對我們的種種打壓和各種顛覆活動一刻沒停。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多種傷害,所有這些都需要中國共產(chǎn)黨人時刻警醒。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作為老一輩共產(chǎn)黨人的后代,面對現(xiàn)實,更不能淡忘老一輩的教誨,要弘揚老一輩的革命精神,努力傳承共產(chǎn)黨人的高風亮節(jié),發(fā)揮余熱,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學習、繼承共產(chǎn)黨的初心,牢記使命。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緊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戰(zhàn)略部署,為中華民族的富強、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斗!
(《環(huán)球人物》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