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賽
1926年,中華民國十五年。
立秋過后,一早一晚涼下來了,天黑得早了,夜也長了。阿玲一家吃夜飯比較早,吃完夜飯收拾好飯桌和灶頭,天光還沒有收盡,媽媽坐在過道薄暗的幽光里,和阿玲聊起來。
一個酷暑季節(jié),閨房里的針線活只能是納納鞋底、織織帶子、搓搓麻線,午后有點困倦時就洗把臉洗凈手念經(jīng)?,F(xiàn)在,阿玲趁著還有點光亮,手里趕著的是一件綠白柳條家常布衫的盤扣,用綠布裁成布條,卷布條縫合成一根根的布梗子,一條條一尺來長的布梗子還要盤成琵琶結(jié)的紐子和紐襻。媽媽說:“六月里汗出淌漓,只能做一些粗的針線活,等到天氣再涼落來一點,就可以把繡花繃子拿出來了。五月里收起來的繃子上,桌圍才繡了一半吧?還有一幅帳沿沒有繡,你自己選的帳沿上的花樣子好看是好看,只怕是白緞子上繡彩繡,不能沾上一點點汗?jié)n子?!?/p>
媽媽說:“他們家人少,給太婆、阿公、阿婆和新郎倌做鞋子,不用費很多工夫,就幾雙鞋和靴,鞋底都已經(jīng)納好了,裱褙剪裁好鞋面,縫合好鞋面上的梁和后跟,就可以送到朝北街河臺上的高升鞋鋪,讓皮匠把鞋子靴子拄好楦好?!?/p>
媽媽說:“要揀一個日子把裁縫請到家里來,還有幾套冬衣,要翻絲綿棉襖,把嫁衣里的紅緞襖和百褶裙合著你的身子量好了尺寸做出來,這個得緊著點時間。很多事情,千頭萬緒,寧可早點備辦好。”
娘說一陣,阿玲就嗯一聲,這是娘在給女兒說備辦嫁妝的事情,做女兒的不作興隨意插嘴提要求,反正娘都是一心為女兒好,做女兒的順應(yīng)著聽娘的吩咐就是了。
阿玲本來是前年十八歲要出嫁的,女兒嫁妝里那么多的木器,盆、桶、箱、柜,早就在爹在世的時候備辦好了,方形的箱柜桌凳,是請木匠來堂前做了兩個多月,箱柜上有精美的嵌骨花紋。圓形的盆桶,是請箍桶匠來家里做了一個多月。所有打制好的木器,放置一段時間后,又請漆匠來油漆。漆匠進門的幾天時間里,先用砂皮一道道地打磨木器的表面,尤其是櫥柜桌凳的正面。箱柜、盆桶,是漆成明艷又沉郁的朱紅色,紅漆里調(diào)進了朱砂。一幢幢櫥箱,框體油金黃里帶點紅的顏色,門扇和抽屜面中間那一塊是比較沉暗一點的荸薺紅。長條凳用金紅亮漆,凳面用金汁描金色花朵和藤蔓。一套大大小小的套盆都是通體的朱紅色。偏偏是放在馬桶箱里的馬桶,本來并沒有露出來的機會,卻是在荸薺紅的底色上,畫上精細的豎條描金魚藻花紋,連馬桶蓋上都畫了描金的一圈串枝蓮。隔壁嬸子、嫂子她們看見了,都說這些木器真是好看。
綢布店的張總管寶愛這個乖巧能干的大女兒,又是和好友結(jié)成親家,也喜愛那個小郎倌,知道女兒嫁給他們家獨子以后是當家媳婦,所以給女兒備辦嫁妝真真是不吝錢財。
阿玲出生于清光緒三十三年的六月里,丁未年,屬羊,今年二十歲了,十月份就要出嫁。這個年紀出嫁,在族里的姑娘堆里算是晚了兩三年,和她同年相幫的姐妹淘都在這兩三年里先后出嫁了。
阿玲之所以出嫁晚,是因為三年前父親突然去世。
三年前的一家五口人,本來正是豐足和美的,他們一家就在鎮(zhèn)街附近,一座八柱橋一頭搭著朝北街,一頭就在張姓十房邊,阿玲是十房里的一個姑娘。
父親在鎮(zhèn)街的綢布店里做總管,每天勤勤謹謹?shù)卦诘昀锟偣苤~務(wù),與四鄉(xiāng)八村的門頭人家有著長期穩(wěn)定的友好生意往來。除了一年三節(jié)的收賬,也會在立夏前或重陽后,讓伙計挑著應(yīng)季的紗羅細布或絲綿錦緞等去墻門人家,讓大院子里的女眷挑選料制作夏季短襖衫褲或秋冬長衫夾襖。精明干練的張總管把一應(yīng)外務(wù)處理得妥帖周全,妻子和兒女都被守護得無憂無慮。
媽媽是一個白皙美麗的四十來歲的女子,一雙巧手對付一應(yīng)家務(wù)游刃有余,一日三頓把廚頓之余,有閑心閑暇做自己喜愛的大裁小剪描花繡朵。她剪的紅紙花,是周邊鄰舍隔壁人家時時相求的,可以放在節(jié)禮擔子的禮物上增添喜氣,雪白米饅頭上貼一朵喜上眉梢、松花黃的金團堆上放一方紅雙喜、碩大的油包堆最上面放一個紅團壽……洋洋喜氣立即就被渲染出來了。族里的姑娘備嫁,那些描花樣子和繡花配色,總是來求這個嬸子挑選和修改。隔壁小嬸子要給娘家爹爹做一雙靴尖挖如意云頭的靴子,內(nèi)襯大紅薄呢里子,黑色呢子上的如意云頭必然要勞煩這個伯阿姆來開挖,她挖出來的如意云頭看起來就是舒卷婉轉(zhuǎn)的好看,別人挖的就是要呆一點粗一點,不知道哪里差著這一點點。
家里的大女兒已經(jīng)十七歲了,溫柔嫻靜。爹娘喜愛這個女兒,就想著把她調(diào)教成嫻靜賢惠又能操持家務(wù)的女子。阿玲要裹腳的年紀,剛巧是民國推翻了大清王朝的時候,大城市里的民眾開化得早,大家逐地放開了裹腳布,小女孩子也不再裹小腳。但是,民了初期的鎮(zhèn)??h泰邱鄉(xiāng)下浦張這個大鎮(zhèn)子里,民風(fēng)習(xí)俗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鄉(xiāng)鎮(zhèn)里不管縣城的縣衙里坐著的是大清朝的知縣縣丞主簿還是民國政府的縣長黨部委員,只要沒有出現(xiàn)殺人越貨的惡性刑事案件,平常日腳,鄉(xiāng)鎮(zhèn)里都是當?shù)厥考澔蜃谧鍒?zhí)事管理著民眾,十戶一甲,十家一保,還有一座廟管理著一方土地和土地上的民眾。所以,阿玲要開始裹腳的年紀,大家都認為一個良家好女子的一雙精致小腳比容貌更重要,阿玲馴順地堅韌地裹成了一雙引以為傲的小腳,也沒有影響她的日常行動。七歲開始針黹紡織,十歲開始下廚上灶,早已訓(xùn)練成一把持家好手。無論是描花繡朵的精細活還是紡紗織布的整套流程、需要利落手勢的裁剪活、廚下的一應(yīng)腌臘烹煮、糕團細點的制作,阿玲算是在幫著媽媽操持家務(wù)的十來年里全都學(xué)會了。
二女兒阿菊十來歲,也可以在家務(wù)雜事上搭一把手,開始能在衣物上繰邊、繡鞋面、紡紗、織帶子,相幫著理理麻線、搓搓納鞋底的麻繩。
最小的弟弟出生不久,是個眉目周正的白胖男孩,一家子珍愛的寶貝。
阿玲出嫁耽誤了兩年,算是晚了,訂親卻是比較早。
一早訂下的小郎倌,是街上咸貨行總管吳寶林的獨養(yǎng)兒子,住家在離街六里遠的小閘橋吳家。兩家都算是殷實人家,小郎倌文秀聰明,小姑娘沉靜乖巧。兩家的父親都在街上的商家做總管,在地方公益、籌款、募捐或一年三節(jié)的商家互相宴請時,常有碰面,平時里識得也認可對方的人品,所以,在一次酒宴上說得投合,知道兩個小孩都已平安度過了一次出痘的劫難,細問得知兩個孩子同年同月生,生日只相差六天,男孩子比女孩子大六天。吳總管留了心,私底下拿了兩個孩子的八字到算命先生那里批了命,恰恰是八字相合相配的好姻緣。于是,吳總管就挽了雙方相熟的一位親友做媒人,給兩個小兒女訂下了親事。
因為兩個孩子還小,訂親主要是口頭說定了,離放定下聘禮都還早。訂親后,兩家父親的情誼更親厚了,兩家的母親是互不相識的。
正月里,街上的商鋪關(guān)上排門歇到正月初四過后,初五一大早隆重地接財神,財神到店,祈求新的一年里財神爺多多關(guān)照生意興隆,放過炮仗后脫下一塊塊的排門,開始新一年的營業(yè)。
咸貨行的吳總管總會挑一個正月初三或初四的日子,帶著兒子去綢布店的張總管家拜歲。去拜歲的日子年前就已經(jīng)和張總管說定了的,因為兩家的孩子都還小,尚未正式作為毛腳女婿挑著節(jié)禮上門,只是作為孩子跟隨父親到朋友家做客,趁此機會也可以讓張家的主母看看小郎倌相貌和人品。但是,咸貨行的吳總管去張家也不再是男人朋友間的互訪了,總要帶上比朋友間互訪更豐厚的禮物去拜歲。小郎倌的母親會把他打扮得格外齊整,正月初二去外婆家舅舅家做客還沒有那么齊整呢。張家小姑娘在小郎倌到來時是不在人客前露面的,她在廚房里幫著媽媽灶下燒火,學(xué)著把冷盆里的雞塊、銀蚶、嗆蟹等在盤子中裝得齊整好看。吃完中飯后喝喝茶聊聊天,轉(zhuǎn)眼就是點心時,要上一頓點心,阿玲提前把做甜羹的糯米圓子搓得勻凈細巧,或者是裹一批小巧的豬油芝麻餡的糯米湯團。
阿玲跟著媽媽在大門過道另一邊的廚房里靜心備辦席面。過年時的席面,無論來客多少,只要是招待有身份的男客,席面的起點,總要備齊八個冷盆的下酒菜,還要四個熱炒,一個清淡開胃的羹,一個濃厚滾熱的湯,一個炭炙的銅暖鍋。
一般來說,張家招待吳總管父子,總是格外周到些,席面也會豐盛些。請的陪客是阿玲的舅舅、姑丈、上海叔公、隔壁的親阿叔、大門外新屋里族里的堂伯伯和大堂哥。
后廂房八仙桌上擺放好冷盆、酒壺和筷子、調(diào)羹、酒杯。冷盆是淺淺的六寸盤子里擺放得整整齊齊的白切雞、白煮豬肚條、紅膏嗆蟹、銀蚶、面拖小黃魚、新風(fēng)鰻鲞、四喜烤麩、皮蛋切成一牙牙圍著碟子擺放成圓圈。因為是請貴客,席面上還出現(xiàn)了切成片的香腸,那是上海叔婆回鄉(xiāng)時送的禮物;還有比較少見的油氽花生米,一般席面只是炒帶殼花生;一盆明蝦干,還有一盆阿玲細細致致做的炸響鈴。暖鍋也在桌子中央被炭火燒滾了。客人由父親招呼著入席,大家總要對誰坐上橫頭熱熱鬧鬧推讓一番,最后總是按主賓、主人、輩分、貴客、陪客、子侄等各人的身份,坐在和身份相稱的位子上。
男人們喝酒的時候,廚房里開始炒熱菜。那時候妹妹還小,阿玲不露面,都是媽媽用紅托盤端著炒好的熱菜送到后廂房的酒桌上,黃豆芽炒烏賊絲,黃豆芽也叫如意菜,發(fā)得好的壯實的黃豆芽每一條像一柄如意。冬筍片炒香菇,冬令時鮮。芹菜炒什件,一只雞就一副雞雜,炒什件大家都愛吃,是阿玲媽媽特意留下來炒給貴客吃的。清炒矮腳青大頭菜,經(jīng)霜經(jīng)雪的青大頭菜稍稍一炒一燜就是又甜又糯。醋溜魚羹,阿玲在年前已經(jīng)相幫著媽媽備年菜,把蒸熟的帶魚段里的刺挑得干干凈凈,連魚鹵一起凝成凍收藏得妥妥帖帖,來客人時挖一些出來做醋溜魚羹,在吃酒吃肉有點微醺有點膩的時候,酸溜溜的魚羹既開胃又解酒。
每上一道熱菜,客人們一邊熱烈誠摯地道辛苦,一邊夸贊那個菜味道真好,主婦的臉上有光,喜盈盈地謙遜著:“下飯嘸告,大家老酒多喝一杯?!钡搅撕髞砗韧昃瞥燥垥r,先上一大碗火熱突突滾的黃豆豬腳濃湯,然后奉上煞煞縛縛一碗純米飯,主人說:“下飯嘸告,大家飯吃飽。”
等到席面上大家酒足飯飽時,廚房里的阿玲已經(jīng)準備好了燙手的熱水、新臉盆、新毛巾,準備給客人們揩面揩手。
唉!這樣熱熱鬧鬧的日子,因為父親的突然去世而冷清下來了。
父親去世時,家底還是存留著一些的。留下的四百多銀洋,分別在布店存一百銀洋,在咸貨行里存一百銀洋,在藥店里存一百銀洋,每年可以在年終時拿到三十個銀洋的利息,本錢不會輕易動用。剩下來的一百多銀洋,父親交代要給阿玲繼續(xù)備辦嫁妝里的細軟。男方那邊在放定時送過來的聘禮,除了衣物首飾,還有一百二十個用燥粉擦得錚亮的現(xiàn)洋。要場面的阿玲爹爹是準備給女兒備辦豐盛的嫁妝把女兒風(fēng)風(fēng)光光嫁過去的,一般豐裕人家嫁女兒,都是按放定時禮金的兩倍來備辦嫁妝,阿玲爹籌劃里的阿玲的嫁妝,遠不止聘禮禮金的兩倍。阿玲想想那時候請木匠箍桶匠和漆匠,堂前擺開工場,每天在朝北街采辦新鮮下飯,一天兩頓點心,正餐備酒相待,多少熱鬧旺發(fā)的場景。
父親去世后,本來也可以遵雙方約定好的年歲結(jié)婚,但是阿玲是個孝順囡,對爹爹的過世哀傷在心,想想爹爹走時候的萬分不舍不放心,看媽媽驟然獨自撐著門戶實在辛勞,看弟弟還在襁褓里,小妹妹還不能完全帶著弟弟做家務(wù)幫襯媽媽,所以,阿玲自己做主,要求守孝三年后出嫁。
孝女提出這樣的主張,男方這邊也是難以駁回。吳家雖然希望能適時給獨養(yǎng)兒子完婚,看在張家姑娘純孝,看到好友留下的寡孀幼子弱女,不僅同意婚期延后,而且這兩年里挑節(jié)禮格外豐厚。因為張家主母和大女兒都茹素,張家姑娘是七歲那年自覺開始吃全素的,所以,節(jié)禮里的大魚大肉的葷腥減少,香菇、木耳、烤麩、粉絲、芝麻、黃豆、毛筍、糯米等山珍和地作貨的花樣節(jié)禮大大增加。張家姑娘這三年來對未來公公婆婆的敬意越來越重,感念她從小認識的寶林伯伯人真好。
這三年,孤兒寡母為了長遠生活計,平常日子過得克勤克儉,巧手的媽媽接左近人家的針線活或暫時幫傭的活計,賺幾個碎銅鈿貼補日常家用。
這一年的七月半中元節(jié)就在立秋五天后,父親去世三年多了,這個中元節(jié)要好好拜祭一下。十月份大女兒就是嫁到吳家的新媳婦了,吳門張氏,在吳家拜祭吳家的列祖列宗,就和張家沒有關(guān)系了。
中元節(jié)的祭祀也叫“做七月半羹飯”,泰邱鄉(xiāng)當?shù)仫L(fēng)俗,七月半羹飯和清明羹飯、送年羹飯,是一年里拜祭先人的三個同等重要的祭祖儀式。送年羹飯總是在過年前,族里近親的幾家各自定好日子輪流做,完成祭祀儀式后請各家的男人一起吃。清明羹飯和七月半羹飯,可以在正日子前前后后的幾天里擇日祭祀,這是因為起碼十二道菜式的食材采購需要等一個市日,市日那天,附近鄉(xiāng)村的山珍海味和地作貨就會匯集到一個鎮(zhèn)街的集市上。所以,下浦張的民眾都是挑一個霞浦街市日的日子里來做七月半羹飯。
下浦張朝北街的市日,每逢農(nóng)歷四、九是大市日,每逢農(nóng)歷二、七是小市日,市日那天既有岙里人帶著山貨出來趕市日,也有下洋人帶著落潮時候在灘涂上和淺海里的魚獲來趕市日,還有周邊村里人挑著地作貨來趕市日,肉店也會根據(jù)節(jié)氣節(jié)日依據(jù)往年的經(jīng)驗決定殺幾頭豬,咸貨行就會連夜出發(fā)半夜在柴橋街十三行進貨大宗海鮮,這樣,采購十二道菜肴的食材就比較便捷了。
雜貨店會提前準備好料作,連夜煮出來一大鍋四喜烤麩。四喜烤麩很難一碗一碟的烤,一做就是一大鍋才好吃,除了過年前天氣寒冷可以烤一大鍋放在綠碧缸里慢慢吃,做七月半羹飯都是雜貨店里烤出來一大鍋大家你一碗我一碗的買,四鄉(xiāng)來趕市日的村民也會買,雜貨店備了好多干荷葉包四喜烤麩。
在不是市日的日子里,大多只有幾攤附近村民來賣園地里出產(chǎn)的少量蔬菜,咸貨行里的咸魚,肉店里的咸肉等。
七月十四是個大市日,當天一大早,媽媽就過八字橋到朝北街買菜,買了一刀豬肉、一只當年的小公雞、半斤水蝦、一只青蟹、兩條三棱寨魚、十二兩蟶子、半斤蛤蜊,菜蔬是芋艿、黃豆芽,還有一碗四喜烤麩。自家院子南墻下一塊菜地里可以摘茄子、毛豆和扁豆。
買菜回來,先煩請大門外的堂伯父殺雞。母女倆都是吃素的,從來不敢殺雞,自從家里的男人去世后,要不是做羹飯,也極少到朝北街去趕市日買葷腥食物。
到后門口河埠頭清洗一應(yīng)食材,就在廚房烹煮起來。先烙蝦和蟶子,再煠雞,寨魚先用鹽暴腌一下等會和青蟹一起在飯鑊上蒸,蔥烤豬肉,芋艿蒸熟后做蔥油芋艿,毛豆莢剪掉一頭后鹽水里煮熟,油燜茄子,扁豆燜咸齏菜,四喜烤麩,湯菜是黃豆芽蛤蜊滾湯。
上午十點鐘不到,八仙桌從窗臺下抬到房間中央,把桌子橫過來擺放。桌子的擺放是有講究的,別以為八仙桌桌面是正方形的就沒有橫豎的區(qū)別。所謂直吃橫拜,看桌面上的木板拼合縫隙,做羹飯拜祖先要把桌子橫著放。桌子上放好十二碗菜,桌子一邊的正位子擺放香爐燭臺,其余三邊各放一張長條凳,長條凳上的桌面上,每邊放四雙筷子四個酒杯,一共是十二雙筷子十二只酒杯,還要在燭臺邊放一錫壺老酒,點燃燭臺上插著的兩支白蠟燭,香爐里點上三炷香,給十二個酒杯斟上酒,在每一個酒杯邊再放上一碗白米飯,阿玲帶著弟弟妹妹恭敬肅穆地叫一聲過世的“太公太婆阿爺阿娘阿爹好來吃飯嘞”。
在正位子那一邊的空地上對著香燭跪拜祝禱,懇求祖宗們保佑世上的親人順順利利。媽媽帶著三個孩子跪拜過世的先人,告訴去世的丈夫,阿玲今年十月份要出嫁了,祈求過世的丈夫保佑女兒順順利利平平安安。說著說著就傷心地哭了起來,這三年她過得很是艱辛,一個女人家?guī)е齻€孩子,孤獨恓惶。接著告訴去世的丈夫三個孩子都乖巧,叫他安心在陰間,不要太擔心他們,只要保佑他們沒病沒災(zāi)順順利利就好。勸著過世的丈夫平時要忍住,不要來陽間看他們,一年三節(jié)和生忌死忌,自己都會做羹飯祭祀,到時候就可以來看看孩子。
阿玲也是傷心的,爹爹在世時對她多么疼惜,一家子和和美美又開開心心,現(xiàn)在她就快要出嫁了,娘家只剩下媽媽帶著半大的妹妹和四歲的小弟弟,阿玲想想都不放心。妹妹已經(jīng)懂事了,也含著眼淚,弟弟還不是很解事,看著媽媽和姐姐都哭,也害怕地哭起來。
孤兒寡母的祭祀真是有無限心酸。
等到點著的香只剩一點點了,把事先準備好的錫箔點著,叫一聲“太公太婆阿爺阿娘阿爹,銅鈿送好啦,你們拿去用”。
這兩年做羹飯燒的錫箔都是從紙燭店里買來一刀刀的細黃紙或錫紙,阿玲和媽媽、妹妹一起,在空閑時間里,凈手斂心,折成元寶。元寶都是扁扁的,兩兩相對著疊放成整整齊齊的一小疊,用線扎緊。這樣的紙元寶需要念過經(jīng)后才能燒給祖宗先人用。
除了研究佛學(xué)的大家是學(xué)養(yǎng)精深的男人,平常禮佛念經(jīng)的都是蕓蕓眾生里的女人,女孩子一開始也就是跟著宣宣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也有不識字的女子,心性不是很聰明,怎么也記不全念不會《往生咒》《心經(jīng)》《大悲咒》《彌陀經(jīng)》,一輩子只會念念“南無阿彌陀佛”。
阿玲沒有進過學(xué)堂。1907年阿玲出生時,秋瑾和陳伯平都已在上海創(chuàng)刊《中國女報》了,那年3月8日《女子小學(xué)堂章程》和《女子師范學(xué)堂章程》也頒布了,女子教育在形式上算是有了其合法權(quán)利,現(xiàn)實里真正受教育能識文斷字的女子,比例極小。離朝北街不遠的地方,1906年地方士紳張蔭喬創(chuàng)辦了霞浦學(xué)堂,比較富裕人家的男孩子到了學(xué)齡去上學(xué)。一直到了今年(1926年),大地主張繼堂先生舍房屋、出巨資,又募捐,這才建起了正規(guī)的私立霞浦國民學(xué)校。只要不是赤貧人家,家里總會送男孩子上學(xué),女孩子進學(xué)堂讀書認字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家接受。一般人家的男孩子送去學(xué)堂學(xué)三年左右,能初識文字,能心算珠算,不是睜眼瞎,可以去寧波城里甚至大上海學(xué)做生意了。
阿玲是非常聰明的女孩子,她不識字,但是領(lǐng)悟力和記憶力極好,凡事都會過心。她聽說僅僅只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所積下的功德比較微薄,于是特意到一個專門以念經(jīng)賣經(jīng)懺維生的婆婆家,專心致志學(xué)念“大悲咒”和“心經(jīng)”,居然很快學(xué)會了,不遺漏不顛倒,順順利利念下來。
阿玲在雨蒙蒙濕漬漬的梅時里或汗出淌漓的三伏里,很多精細的針黹活計不能做,一天里只要有一段時間能空閑下來,就會凈手斂心地點上線香,桌子上攤開一塊干凈手帕子,手帕上放著一疊折好的元寶,右手邊放一顆三棱章,放一盒朱砂印泥,坐得端端正正,手持念珠串,念幾遍經(jīng)。
阿玲那顆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念經(jīng)用的章,一端的底面雕著十點凸出來的點,一點、兩點、三點、四點,四組點子組成一個正三角形,每當念夠了十遍數(shù),阿玲就用章在朱砂印泥上沾上印泥,點在那一疊折疊好的紙元寶上。一疊紙元寶一側(cè)的表上有時候印滿紅點,那疊就是念過足夠遍數(shù)經(jīng)的元寶,到了去寺廟做佛事或祭祀祖先時,才能把元寶打開來鼓成一個個元寶樣焚化了敬獻給神佛或祖先,這樣敬神佛祭祖先才是真正的愿心真,功德大。
民間說姑娘家念出來的經(jīng)最是純凈虔誠。不像老婆婆念經(jīng),這邊廂點著香捻著數(shù)珠念著經(jīng),眼角落瞥見一只雞娘上了水缸蓋,就馬上對著雞娘罵起來:“快眼閃落起,儂這只瘟雞娘,飛上跌落,雞屙寨啦寒到隔且”,一邊還揚著拿著數(shù)珠的手大聲驅(qū)趕著雞娘,然后接著念經(jīng)。有時候是一邊念著經(jīng)一邊看到一個討飯的在門口,就會大聲吩咐兒媳婦;“寶財娘,討飯頭來了,晝過剩落的冷飯撥其一碗”……總之,經(jīng)文里插播進很多趕狗罵雞的居家俗語。
阿玲念經(jīng)時總是平心靜氣,她絕不在念經(jīng)時插播居家俗語,她是虔誠地給爹爹送功德,祝禱爹爹脫離苦海往生極樂。
三炷香滅了,羹飯祭祀也就結(jié)束了。
撤了香燭,阿玲的妹妹聽媽媽的吩咐,去催請叔叔嬸嬸、大門外新屋里的伯伯、伯母、大哥、大嫂和幾個侄子侄女來吃羹飯。拜祭過祖先的羹飯都是族里的近親一起吃的,幾家說好了輪流做,輪流吃。阿玲一家子孤兒寡母,平時有點力氣活都是叔叔大哥他們幫一把的,這種時候更是格外對叔叔和大哥他們親厚些,不僅請來一起喝酒吃飯,吃剩下的也要分送一些。
七月半后,除了中午熱一陣,早晚已經(jīng)很涼爽了,樹上葉子的顏色漸漸變成有點老了的暗綠,稀疏起來的枝葉間有涼風(fēng)穿行,偶爾的知了叫聲,也不是盛夏里攪成一大團的聒噪,知了叫起來有點接不上氣的聲嘶力竭。
人有點舒暢和悠閑了。阿玲拿出花繃子,五月里收起來的花繃子上裹著一塊舊被單,解開被單看,是一塊繡了一大半的紅緞桌圍。紅緞桌圍是辦喜慶酒宴的時候系在陳列禮品桌前增添喜氣的:老人做壽時陳列親友送上的祝壽賀禮;起屋上梁時陳列親友們送來的上梁饅頭;辦好日酒時新娘嫁妝搬到夫家前要陳列在娘家的堂前,系著紅緞桌圍的桌子上陳列著貴重首飾和器皿;洞房里的桌子上掛上紅緞繡花桌圍,桌面上是滿滿盛著棗子花生桂圓蓮子的果盆。
桌圍并不是每個新娘子的嫁妝里都有的,但是阿玲細心地給自己繡制一塊。她聽寶林伯伯說起過,寶林伯母眼神不太好,現(xiàn)在只能做做粗針線活,已經(jīng)很久不能做繡花等精細針線活了。好在他們家只有一個獨子,也不用描花繡朵地打扮,平時里做綢長衫或緞子馬褂,就請裁縫做。他們家已經(jīng)有近三十年沒有辦過婚慶喜事了,即使當初公公婆婆結(jié)婚時婆婆嫁妝里有紅緞桌圍,三十年里的一次次亮相使用,恐怕也已經(jīng)敗落了底色。
阿玲要帶過去明亮富麗的新桌圍。
當初阿玲媽媽籌劃著給阿玲的四季嫁衣里添置緞襖綢裙時,阿玲小聲地對媽媽說:“他們是有田地的農(nóng)家,寶林伯母眼神又不好,我一過去就要灶下灶上燒火做飯的,農(nóng)家還要養(yǎng)牛養(yǎng)豬養(yǎng)雞,農(nóng)忙時收菜籽、曬谷,做農(nóng)家生活穿布衣布裙合適。緞襖綢裙只在十月到十一月的一個月里穿穿,(新嫁娘在婚后一個月里很受禮遇,不用立即參與夫家的那些粗重家務(wù),每天要打扮得漂漂亮亮,人來客往敬茶陪坐,差不多就是在一眾族人前和親眷朋友前亮亮相,逐漸結(jié)識宗親和親朋,慢慢融入這個家庭。)以后也只有過年辰光或出客穿穿,所以夏季和春秋的好衣服不用做那么多,我要挑兩幅緞子做桌圍和帳沿?!?/p>
阿玲媽媽聽了女兒這番話,泫然欲涕,滿眼溫柔,滿懷憐惜,哪有不依之理。媽媽陪著阿玲到了綢布做桌圍店里,挑了一塊顏色正紅質(zhì)地厚實的緞子,又挑了一塊質(zhì)地輕軟一點的米白軟緞做帳沿。
紅緞桌圍上的花樣,是正中間一個端端正正的黃色福字;圍著福字的是一朵朵花,粉紅花瓣里黃色花蕊,花芯里的花蕊外圈長短針摻進一圈洋紅,花朵間點綴綠葉枝蔓;桌圍上面一排暗八仙,分別是葫蘆、團扇、漁鼓、寶劍、蓮花、花籃、笛子、陰陽板;邊沿是纏枝蓮繞著一個個小小的團壽。桌圍匯合著這樣的花樣,以后在日常生活里的任何子侄婚嫁、長輩做壽、起屋上梁、過年等喜慶節(jié)日里都可以亮相。
桌圍上的繡花只差邊沿的纏枝蓮繞團壽了,三五天就可以完工。
本來,阿玲只要自己繡幾對枕頭、鞋面子、一部分常禮服就可以了,但是在這三年時間里,阿玲自恃繡花功夫好,時間又充裕,也是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就把嫁妝里的繡活全部自己承擔下來了。本應(yīng)該在綢緞莊里購買的百子被被面,都是買一塊緞子被面,比著隔壁嬸子嫁妝里的一床百子被式樣,自己親手描花樣子、配絲線、繡嬉戲中形態(tài)各異活潑可愛的一百個童子。嫁衣上領(lǐng)圈、衣襟、下擺上密密的花朵枝葉蝴蝶,紅裙前面那塊馬面的繁復(fù)花朵枝葉蝴蝶,裙子從腰帶那兒垂下來的那么多條細細的飄帶上回環(huán)婉轉(zhuǎn)的串枝藤蔓,都是自己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阿玲媽媽手更巧,本來是可以幫忙的,但是礙于寡婦的身份,為了女兒一輩子的幸福,女兒嫁妝里的繡花活和其他針線活媽媽就不沾手了,寧可治佳肴欠人情,請裁縫、請族里的全福女人,翻絲綿襖褲,做紅緞裙襖。
裁縫見識廣,她和阿玲媽媽說:“上?;貋淼娜苏f,現(xiàn)在上海流行女子長衫,上襖下裙的款式已經(jīng)有點過時了,在家時上襖下褲,出門時換上長衫。長衫是立領(lǐng)、倒大袖、寬綽綽下擺一直到腳面,衣襟和下擺鑲一寸寬的邊,罩在長衫里邊的貼里衣服褲子都是小袖子小褲管的?!?/p>
裁縫還說:“以前的衣衫長到腿彎上面,現(xiàn)在的衣衫流行短襖了,短襖也是立領(lǐng)和倒大袖,腰身收得細細的,下擺就在腰下六七寸長,圓角下擺朵開來一點,邊沿鑲邊都是細細的,扁的是韭菜邊,細的是燈草邊。”
阿玲媽媽聽了裁縫的話,回想一下,確實發(fā)現(xiàn)衣服的式樣變得比較快。以前的衣服寬寬大大的,胖了瘦了都不打緊。一件好衣服出客穿穿,平時仔仔細細折疊好放在樟木箱里,穿十年八年也可以。近幾年,出門在上海在寧波的族人回來時,他們女眷的衣服和以前的衣服差別越來越大了,袖子一會兒大一會兒小,領(lǐng)子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鑲邊一會兒闊一會兒窄的,腰身越來越窄。流傳了兩三百年的兩截穿衣三綹梳頭,褲子外面系裙子,從額頭圍裹到發(fā)髻下的勒子,都在變化,難不成現(xiàn)在女人也和男人一樣穿長袍了?
裁縫說:“女人的袍子叫旗袍,和男人的長衫不一樣的,料作、顏色都不一樣。你家大小姐面色這么白凈,可以做一件雪青色的緞子長袍。我已經(jīng)做過幾件了,人家穿出去做客,都有很多親戚看著眼睛癢,要仿著做呢。十月里做新娘子,天氣不冷不熱的,旗袍正好可以在體里布衫褲外面罩著穿?!?/p>
阿玲媽媽也想到了,現(xiàn)在真的是變化多而且快,在上海讀書的小學(xué)女學(xué)生都穿短裙了,素色的淺色短襖和深色的長度到達腳娘肚中間的短裙都不繡花,頭發(fā)也是剪短成妹妹頭。但是鄉(xiāng)下的好人家姑娘,雖然已經(jīng)不裹小腳了,風(fēng)氣遠遠沒有開化到剪短發(fā)穿短裙,姑娘家都是梳一條長長的獨辮,只有劉海有點變化,小女孩子是一刀齊的劉海,大姑娘的劉海從額頭正中開始分在兩邊,一直過鬢邊到下頷,把臉形遮成鵝蛋臉,劉海款式叫“剪刀式”或“燕尾式”。
阿玲媽媽還是被裁縫說動了,想著女兒嫁到了夫家,恐怕幾年內(nèi)沒有自主權(quán)可以買布做新衣衫,阿玲嫁過去,總算是街鎮(zhèn)上的姑娘嫁到村子里,做幾件時新一點的衣服,在宗親女眷前面也是有面子的。
阿玲媽媽尋個時間就帶著阿玲去朝北街的綢布店。店里的管事和伙計,都認得阿玲和阿玲媽媽,一聽阿玲媽媽要給阿玲買一塊做旗袍的料作,問清楚是十月份穿的,馬上拿出來幾匹好看的素縐緞、古香緞、織錦緞,說是這幾匹料作就是應(yīng)大墻門人家的要求,新進的女眷長袍料作和秋季夾襖料作。阿玲和媽媽比對來比對去,揀了一塊深紅色上有折枝織錦的緞子,又剪了一塊鑲邊的黑緞布,綢布店里能上柜接待顧客的伙計都能很熟練地計算好料作的尺寸。綢布店的總管很客氣地給了最低的價格后又去掉零頭,把阿玲媽媽和阿玲客客氣氣送到店門口,說了:“阿嫂,以后要什么料作盡管來店里,我們都給最低價。”
好在父親生前是布店里的總管,阿玲和媽媽一起去布店里選購各色布料,老板都是吩咐過伙計的,推薦優(yōu)質(zhì)的,價錢都是特惠的。
弄堂對面的嬸子嫁過來六年了,嬸子比阿玲大四歲,性情好心地好,嬸子和侄女感情親厚,像是兩姐妹。嬸子已生過兩個孩子,都夭折了,現(xiàn)在膝下還沒有一男半女,所以時??梢韵喟橹⒘幔皫康拇扒伴芟?,各自做著種種紡紗織布大裁小剪的活計。
父親在的時候,備辦嫁妝真是熱鬧堂皇的人間喜事,父親去世后,即使是使著銀洋錢請著工匠師傅開著制作工場,一天里也是堂前廚房熱鬧著,不知道怎么就是有含辛茹苦的味道摻雜其間。
阿玲繡花時,自己伏在花繃橫杠上,右手在繡繃面子上的描花線條邊下針,左手在繡繃面子下抽線又遞針。弟弟放在自己懷里的裙兜里,醒著時就逗逗他,很多時候也就這么睡在裙兜里,長姐和幼弟感情深厚,弟弟長大后對這位長姐猶如半個母親般敬重。
八月里,中午也沒有那么熱得要出汗了,阿玲開始繡那一幅已經(jīng)描好了花樣的白緞子帳沿。本來,新房里的帳沿也應(yīng)該是紅的才喜慶,但是桌圍是大紅的,綢緞被面一律是大紅艷綠金黃寶藍等明艷的緞面,繡花枕頭也是選了寶藍大紅玫紅深紫等耐臟的濃艷色,而帳子是最新式的上海來的輕軟的白紗蚊帳,所以,阿玲別出心裁選了米白緞子來做繡花帳沿。底色米白不要緊,為了喜慶,大可以用鮮艷明亮的絲線來繡制。帳沿花樣排布分成三部分,中間是金龍彩鳳圍著紅雙喜,左邊是一雙喜鵲繞著一枝紅梅一停一飛的喜上梅梢,右邊是一對五彩鳳蝶翻飛在一叢牡丹上,一只貓在花叢下,那是期盼夫妻白頭偕老的貓蝶圖(耄耋圖),三塊圖案間點綴著幾塊玲瓏太湖石和一彎流水幾條金魚些許萍草,真真是清雅里透著喜興富麗,不落俗套。
帳檐子還沒有繡制完工,中秋就到了,早上起來推開窗扇打開門,就有一股子甜蜜的桂花香繚繞著。以前爹爹的布店里倒是重視中秋節(jié)的,那是一年三節(jié)收賬的日子。寧波東郊一帶的民間卻不是很重視中秋節(jié),而是“過八月十六”,月餅在民間也不是必不可少,倒是要提前浸好糯米,十五十六兩天里磨好水磨糯米粉,然后在粉面蓋上一塊細潔的棉布,再在布面鋪上草木灰,草木灰吸干了水粉里過多的水分后,糯米粉就可以拿來搓湯果,八月十六要吃菜湯果。多余的濕粉掰成一塊塊隨形的手指頭大小的粉塊,放在板篩里在通風(fēng)處晾干或太陽下曬干,八月里的陽光沒有那么毒,空氣里是舒爽的干涼,曬粉真是再好不過的天氣。曬干收藏起來的糯米粉,任何時候來了客,拿出來兌上水,做芝麻油扁子、甜湯果、菜湯果,都是急就章的好點心。
阿玲媽媽思量著,阿玲揀好的結(jié)婚好日子是十月十六出嫁,八月十六后就托人帶口信把結(jié)婚日子告訴四鄉(xiāng)八村的親友們,接下來的兩個月里,總會常常有親戚來送禮,于是挑了一個晴朗舒爽的日子浸了兩斗糯米,糯米水粉曬干了收藏好,以備人客來了做點心。
沒想到先來給阿玲送禮送嫁妝的是族里的長庚婆婆。
長庚婆婆只是輩分高,年紀比阿玲媽媽這個侄媳婦還小五六歲。她娘家是新碶頭街上開南貨店的,在娘家做姑娘時是個嬌小姐,上面兩個哥哥三個姐姐,姐姐和后來嫁進來的嫂子個個心靈手巧。她是爹娘最偏疼的末得女兒,別人都是七歲開繡十歲上灶,訓(xùn)練持家本事,她卻是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給繡花的姐姐穿穿針線,給翻著絲綿的娘捶捶肩膀,替嫂子逗逗小侄子,爹回家了她就嘰嘰呱呱飛出閨房給爹拿拖鞋。
做爹爹的年輕時候在大的幾個孩子面前十分板正嚴肅,當娘的對大的三個女兒也是耳提面命地教導(dǎo)規(guī)矩和督促家事?,F(xiàn)在在這個老來女兒面前,比對孫子孫囡還要寵,孫子孫囡有兒子兒媳管束監(jiān)訓(xùn),兒媳可不敢在這個小姑子面前講一點點重話。老了的爹娘總以為這個末都女兒還小呢,家里輪不到她上灶煮下飯,她不繡花也有好多漂亮衣衫穿,所以一直也沒想到要她學(xué)著持家做家務(wù)。
等到男方揀定了結(jié)婚的好日子,當娘的是真急了。出嫁前娘指定做菜手勢好的二兒媳教小女兒做菜,一個教得用心,一個學(xué)得隨意。
總算是教會了一個煠白斬雞,雞煠熟了,但是斬雞的刀工極差。別人斬雞都是右手持刀左手按著雞,一刀刀斬下去,斬出來的雞塊方方正正,擺盤時齊整好看。她斬雞塊兩手舉刀,一刀下去雞從砧板滑到板桌上,然后是每斬一刀伴一聲驚叫,旁邊看著的二嫂真真嚇煞。那天夜飯桌上,當?shù)目粗坏咄岚伺さ碾u塊,暗暗嘆了一口氣。
貝殼類海鮮烙一烙算是學(xué)會了,炒海瓜子就不行了,看見鑊里的油冒煙就急慌慌把海瓜子倒進去,接著就在油水飛濺的鑊氣里手忙腳亂,不知道料酒瓶是哪一個、醬油瓶是哪一個、鹽該放多少,下好調(diào)料,海瓜子已經(jīng)殼肉分離,小小的海瓜子肉炒過頭縮小得筷子搛勿起來,盛到碗里又后知后覺發(fā)現(xiàn)忘了放姜蔥。
飯鑊杠上蒸茄子、芋艿、蛋湯、筍干豆瓣湯算是學(xué)會了,炒青菜火候還不穩(wěn)定………
爹娘夜里廂關(guān)起門來緊急商議,感覺這樣的女兒嫁到夫家去會被公公婆婆吃排頭。一時半會也教不出來,咋弄弄呢?要么多多陪送嫁妝?本來的嫁妝已經(jīng)很豐盛,這下子再托人到上海搜購添置了自鳴鐘,特意多陪送兩床被子到時候孝敬給阿公阿婆,爹爹做主,媽媽紅紙裹封的壓箱底的銀洋錢翻倍。
嫁給長庚公公,新娘子相貌好性子好,圓圓臉上笑意盈盈。
等到新娘子第二天夜晚下廚,本來只是做個樣子,沒有讓新娘子當天就真的下廚上灶做家務(wù)的,只是做個樣子后給廚工師傅們發(fā)紅包表示感謝。
灶下火燒得旺,鍋里的油已經(jīng)熱了,灶頭上放著一尾清洗好抹干凈的大黃魚,新娘子只要捏住魚的頭尾輕輕滑進油鍋就行。但是這個新娘子進了廚房就緊張,看見油鍋開始怯意大增,倀著膽子到了鍋前,拎起黃魚尾巴,后退一步把魚扔進鍋里。這下子是真的炸了鍋啦,冷黃魚帶著力道把沸油激得五花散飛,旁邊看熱鬧的七大姑八大姨出客穿的好衣裳都濺了油,新娘子不僅衣裳上濺了油星子,連粉臉上都被濺了一滴滾燙的油,立即害怕委屈得眼淚汪汪,又不敢真的哭出來,強忍著。
廚房里的趣事傳出來,新娘子的公公哈哈大笑:“好好好!油爆開來真是旺發(fā)旺發(fā)。”新娘子婆婆臉上的笑容慢慢凝成了凍,心里苦惱著這是娶個公主娘娘進了門,以后可咋教導(dǎo)她做事體呢。
要說長庚婆婆也是有福氣,過門三年里生下兩個大胖兒子,順順溜溜長成了長長大大的小伙子。
婆家后來也不指望她下廚煮下飯,只是忙的時候要她打打下手。針線活還是要做的,婆婆吩咐交代下來的針線活,長庚婆婆總是會帶著針線活到阿玲家,找阿玲媽媽作伴做針線。譬如那些團壽花紋的馬褂,前后左右都要對得一絲不差,等到上領(lǐng)子上袖子的部分,都是阿玲媽媽這個侄媳婦代勞。過年穿的公公的靴子,鞋面上鞋尖兩邊的云頭開挖也是阿玲的媽媽代勞。馬褂側(cè)邊縫合和下擺繰邊等不顯眼的邊邊角角就由長庚婆婆拿回家當著婆婆的面來做,饒是如此,她的婆婆還是能看出衣服腋下側(cè)邊縫合和馬褂下擺的繰邊,針腳不齊整。
那時候阿玲爹爹在,阿玲媽媽過得比較優(yōu)裕和悠閑,自己手又巧,給嬸子做點針線都是樂樂呵呵。阿玲到了十二三歲,針線活的技巧就超出長庚婆婆一大截了,也替長庚婆婆做過好多針線活。這些,長庚婆婆都記著呢。
四年前,長庚婆婆第二個兒子讀了幾年書后已經(jīng)十三歲了,經(jīng)阿玲爹爹擔保,挽個人情面子,推薦到柴橋的源昌綢緞莊做學(xué)徒。三年學(xué)徒吃苦耐勞,對于柜上生意經(jīng)和顧客來往接待的言行舉止,都是暗暗觀察著記在心里,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柜臺量布扯布,積累下了和顧客的良好關(guān)系,是柜上忙忙碌碌很受老顧客信任的伙計了。長庚婆婆也一直記著阿玲爹爹這份人情?,F(xiàn)在阿玲要出嫁了,長庚婆婆早就盤算著要送一份厚厚的禮,還上這份積欠的人情。
前一陣長庚婆婆回娘家,跟著嫂子去天童寺進香,在山道邊的松樹下看到一個農(nóng)婦守著一對精美的幢籃,籃里沒有糕點也沒有山貨,看來不是針對香客做小生意的,長庚婆婆就問她這對幢籃是不是賣的,農(nóng)婦說賣的,討價鈿十塊銀洋一對。
這么精美的幢籃,市面上是難見到的,一般都是大戶人家請手藝好的簟匠來家里開工場做這種幢籃,只能是慢工出細活,根本不能掐著日子趕工期計工價。篾絲、篾片、底圈、竹爿、提梁,都要用質(zhì)量最好的竹子,每一根竹絲和竹篾片都要反復(fù)過孔,每一根竹絲竹篾片都要細致光滑地綢布擦上去不會被拉出絲毛絲線來。何況還要在蓋子上編織出精美的花紋來。
這一對幢籃,是農(nóng)婦的阿爹在年老不再出工后編著解心焦的,老簟匠蹲在地上做活做了三十多年,做了五十大壽后慢慢減少約請、攬活、出工。吃百家飯看上去滋潤其實蠻辛苦,既然兒子女兒都成家了,兒子也是早就帶出來成了近橫有名頭的簟匠,后來孫子也能接手干活了。
老簟匠成名后專門給大戶人家制作精細竹編器具,幢籃、冰盆籃、考籃、茶葉罐和瓷瓶外面合著瓶罐編織的竹絲套。有些風(fēng)雅的鄉(xiāng)間文人,特別推崇精致淡雅的竹編器具和竹制文玩,要不是老簟匠沒有文化底蘊,弄不來竹刻竹雕,否則他都可能會被鄭三老爺、周七老爺他們點化成藝術(shù)家。
作為能工巧匠,老簟匠積累了一份厚實的家計。但是,真告老在家了也實在閑不住,于是悠悠然地做一些精美繁復(fù)的幢籃、冰盆籃,自己家里留著一份,也分送給女兒家,要是親友里哪家女兒出嫁能得到老簟匠送的竹器,都是當作能傳代的貴重家計,珍惜著使用。
有時候也會有人來訪求這樣的竹編器具,那一定是大戶人家要給女兒添置嫁妝或是要買下來送親友,這種時候買家都是客客氣氣出大價錢的。
這樣的竹器擺在普通人家里,倒像是小姐公子落難了暫時委屈在貧家,很有點巧姐被劉姥姥解救出來后嫁給了板兒的況味。
這樣的幢籃偶爾被鄰居借著去送禮,到了親友家,幢籃里什么節(jié)禮、節(jié)禮多少也不被人關(guān)注了,大家且圍攏來看這對幢籃,看著摸著評著贊嘆著,可以圍觀老半天,然后各自回到家里繼續(xù)說:有這么一對幢籃………
農(nóng)婦是老簟匠的女兒,這一對幢籃是老簟匠送給女兒的。老簟匠以前只顧著賺錢養(yǎng)家給人家干活,女兒出嫁都沒時間制作一對精美的幢籃做嫁妝,想起來心里是有點戚戚焉的,于是制作了一對幢籃送給女兒。
老簟匠女兒家里這一陣急著要連送兩份人情,她男人家這邊姑丈公和姑婆八月廿二日要做雙七十大壽,需要挑一擔油包、蹄髈、長壽面和桂圓、黑棗包頭的禮,族里有個叔公家的女兒九月里要出嫁……件件都是緊要事情,現(xiàn)在晚稻還沒有收上來,不能賣糯米和粳米,芝麻黃豆這個時候也賣不出價錢來,家里儲存著的木材、竹腦頭等一時半會也找不到買主,銅鈿實在不湊手。俗話說:“要還人情債,飯鑊挈出賣”,可見還人情債的緊迫,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不能在這種時候失面子,否則以后在親友群里閑話也講不響。
農(nóng)婦看來看去也就這一對幢籃可以救救急,畢竟這對幢籃是個“奢侈品”,賣了也不影響日常生活。
這對幢籃討價十個銀洋實在是便宜,本來就是精心做給自家女兒的非賣品,材料選最好的,制作用了老簟匠一生的好本事。假如大戶人家恰好要買一對,這樣的幢籃十六塊十八塊一對也是肯出的。當然買家是可遇不可求,賣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單單看做工和用料,長庚婆婆認為十二塊一對她都是肯出這個價的。
也是天緣湊巧,都是恰恰好。長庚婆婆每次回娘家,當娘的都是偷偷塞給她銀洋的,她來寺院進香,本來就帶著十個銀洋,準備著許一些愿心、買一些經(jīng)懺、奉一些香資、舍一些在功德箱里、給爹爹和娘帶回一些寺院里送的山珍素食、買一些當?shù)剞r(nóng)家自己留著的筍干、松花粉等山貨。嫂嫂和這個小姑子出來從來都是多帶一些銅鈿,準備著包了小姑子吃住等雜費。所以,長庚婆婆向嫂子商借四個銀洋,自己出六個銀洋,留四個銀洋在寺院省著點用,用十個銀洋買下了這對幢籃。
回到家,婆婆問起這對幢籃,長庚婆婆托辭是侄媳婦煩請她搜求的,快快把幢籃送到了阿玲家。
用十個銀洋買幢籃給族里的侄孫女添嫁妝,實在是重禮了,長庚婆婆自己有私房錢,可以撒個小謊瞞過,省得婆婆心疼著說叨。
阿玲媽媽一看這對幢籃這么精美,附近都沒見哪家有這么好的幢籃,感覺這份禮太重了接不下。長庚婆婆說:“別說阿玲爹給我第二兒子找了一份好職業(yè),也別說你這二十年幫了多少針線上頭的忙省了我多少煩難事,就是阿玲這個乖小娘,這七八年都幫我做了很多針線活,我一直來交關(guān)過意勿起,婆婆我今天送這份禮送得交關(guān)樂意?!鳖D了頓,又交心地說:“阿玲娘我實話搭儂講,儂勿要心里得得動起,幢籃是我去天童寺燒香拜佛湊巧看到人家在賣,人家急等銅鈿用,賣的真是便宜呢,也是巧啊,我想送阿玲一份好看的禮物,老天爺就讓我碰著了這對幢籃,儂忖忖看,菩薩保佑,這意頭多少好啦?!?/p>
太重的禮不僅感覺接不下,接下了以后是要還人情的,鄉(xiāng)間俗語說得好:“來是人情去是債”,婚喪慶吊收禮都是記錄在禮簿上的,以后要根據(jù)各種場合酌情還回去,雖然不是一是一、二是二那么冰清水冷的數(shù)字對等,這里邊的人情和世故可是千變?nèi)f化的復(fù)雜,但是聚族而居的千百年的農(nóng)耕社會里,大家就是這么守望相助互相幫襯著過來的。
長庚婆婆推心置腹說幢籃是湊巧便宜買下來的,就是為了減輕阿玲媽媽的心理負擔。要說長庚婆婆福氣好,也不是沒有緣由的天生福氣好,她自己日常處事的言行舉止里,總是讓人輕輕松松開開心心,幫了她是開心樂意的,被她幫也是感激悅心的。
話說到這里,阿玲母女倆除了感激也就不說推辭客套的話了,誠心誠意謝過長庚婆婆,阿菊端上一杯茶來,阿玲媽媽下廚去做點心,長庚婆婆就看阿玲繡著的帳沿上的花。
只是繡了喜上梅梢那一段,已經(jīng)是活靈活現(xiàn)的喜鵲看得人贊嘆,長庚婆婆看著看著就感嘆,以后要是碰上針線上的煩難事,就不能求助阿玲幫忙了。不過現(xiàn)在自己也快做婆婆了,十九歲的大兒子已經(jīng)定了親,揀日子辦好日酒也就是轉(zhuǎn)眼間的事情,兒媳婦嫁過來,總不至于對婆婆的針線活提要求。她的婆婆早就接受了她的不能干,而且她也有她的好,總是樂樂呵呵,百事上頭都孝順。要說長庚婆婆也是會做人,每次上街或回娘家,回來都給公公婆婆捧上一份投合老人心意的禮物,所以婆婆也不為難她。以后婆婆做了太婆,自己做了婆婆,太婆婆礙于身份自然樂得睜個眼閉個眼地享清福。所以,說著說著長庚婆婆又開開心心起來。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親友們或是特意來送禮,或是來朝北街趕市日時順便來送禮,趕早不趕晚,很多禮物收到后還要加工吶。
家里在種棉花地方的姨媽,差阿玲表哥挑來兩大包新棉花,足足三十斤。還有兩匹自家織的土布印了做被面的藍印花,這種布以后有了小孩時候拿來做被面就比較合適,小孩子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用緞子被面有點不舍得。
今年一個族叔家種了幾畝地的棉花,正要摘棉花時兩個兒媳婦恰好都生孩子坐月子,摘棉花時候稻田里也忙著要扶秧耘田,兩邊都耽擱不起,好天氣里棉桃開裂吐棉絮時,新棉絮在陽光下潔白得發(fā)亮,一團團蓬松的棉花要是過一夜被露水打濕或淋了雨,成色不知道要減掉多少,所以摘棉花都是和老天爺搶時間。族叔來向阿玲媽媽討救兵,請阿玲媽媽幫忙摘棉花。小腳女子不能下水田里干農(nóng)活,也吃不消在旱地里干重活,但在棉田里摘棉花還是能勝任的。阿玲媽媽那一段時間都在中午前后棉桃裂開、棉花最好時,裹著頭帕兜著圍身布襴摘棉花。鄰里相幫不作興給工錢,阿玲媽媽是個女人,又吃長素純素,族叔想請她在勞苦摘棉花之余喝酒吃肉表示感謝都不能夠,忽然想到阿玲今年十月要出嫁,于是也送過來兩大包新棉花,一方面算是感謝阿玲媽媽的,另一方面也算是送侄女出嫁的禮。于是,嫁妝里彈棉胎所需要的棉花足夠了。
八月底九月初,彈棉花正當時,五六斤重的春秋被,靠十斤重的厚冬被,阿玲媽媽計劃里要打八條新棉花的被花絮。八月底請來彈棉花的師傅,就在堂前卸下堂前門搭在長凳上當作彈棉花的臺子,彈幾斤重的棉胎就稱幾斤重的棉花,勻勻地鋪在臺面上,彈棉花的師傅系好寬闊的布腰帶,把竹爿做的吊桿一端插在后腰腰帶里,另一端垂下的麻繩吊起繃著牛筋彈棉花弓弦的大木弓。彈棉花師傅左手掌控著木弓背,右手拿著一個類似手榴彈的槌子,槌子敲擊著接近棉花的弓弦,發(fā)出持續(xù)的邦邦邦的聲音,被敲擊而顫動的弓弦就會把棉花扯起來,鋪設(shè)的皮棉逐漸蓬松豐厚。等到一面的棉花足夠蓬松了,彈棉花師傅就用一根滑溜溜的細木棒把棉花層翻一個面繼續(xù)彈,一條棉被的棉花被完全彈蓬松時差不多有一尺半高,這么蓬松的棉絮做棉胎太高了,所以,彈蓬松的棉花還需要繃上棉線再壓實。在棉絮正反面繃線的時候需要一個人幫忙,彈棉花的師傅把棉線穿過一端鉆了眼的細木棒,兩個人分站棉胎對面或?qū)牵瑥椕藁◣煾狄皇殖蹲【€端,然后把穿在木棒上的紗線遞送到對面人的手邊,對面的人就抓住紗線用力按捺在棉絮上,彈棉花師傅把細木棒收回來,自己抓住線端,按捺在自己這邊的棉絮上。就這么一遞一送,大家都是眼明手快,在棉胎的一面橫一層、豎一層、兩角交叉各一層,均勻密實地繃上米字形的紗線,把棉絮完全覆蓋固定在紗線網(wǎng)下。作為嫁妝的棉胎,彈棉花師傅在繃紗線前也會用紅線在棉胎上盤出紅雙喜或者是回環(huán)的盤長圖案,圖個喜興。最后,彈棉花師傅還要用一個厚實沉重光滑的木盤,在蓬松豐厚的棉胎上反復(fù)滑動著按壓,直到棉紗牢固地和棉絮粘貼在一起,直到棉胎被壓成兩三寸厚,一床新花絮才算是完美收工。
本來,一般送嫁妝的禮物大多可以送緞子被面、好的衣裳料作,但是大家都考慮到阿玲的爹爹曾經(jīng)是布店的總管,自家可以買到好料作,于是大家為了送禮都費了一番別樣的心思。
舅媽拿來兩個精美的藤提梁的紅提桶,式樣很優(yōu)美,又送了一只小小的金戒指,一支錚亮的銀簪子,一封十二個銀洋的紅封包。舅媽笑著說:“前年我到樓登看了阿玲嫁妝里的木器,幢櫥、箱子、夜桶箱和各種各樣的木盆交關(guān)齊全,不過前一陣我在柴橋街木作鋪看到這對提桶蠻好看咯,心里廂一忖,給阿玲嫁妝里添一對扣緊好。”舅媽把額外多送的禮,說成是順帶過便附帶上的,也是為了減輕阿玲媽媽這個姑嬤的心理壓力,讓阿玲媽媽和阿玲不覺得禮太重接下后以后還禮時加重負擔。
阿玲和媽媽看看那一對提桶,真的是做工好漆工好樣子也好,歡歡喜喜謝了舅媽。
族里人也好,親眷也好,大家紛紛送嫁妝。一對瓷帽筒上的描花很好看;一對錫瓶飯盂是新碶頭老師傅做的,蓋子和瓶口嚴絲合縫,放茶葉半年里頭不會走氣還潮;一對描著蝴蝶的糖果瓷缸是上海叔婆托人帶來的;一套茶壺茶杯是姑婆家的存貨,這一次拿來派用場送給阿玲做嫁妝;阿玲帶子織得緊實精致,藍白棉紗線織出來的方勝、象眼、胡椒眼,阿玲織出來就是要比人家的藍白分明細致勻凈一點,族里一個嬸嬸受到過阿玲的好些帶子的贈送,這一次特意到小器作木作坊里訂制了一套織帶子的紅漆織帶器、梭子和線扣送給阿玲。
在忙忙碌碌備嫁中,日子過得飛快,阿玲早就已經(jīng)停了繡,桌圍上端縫好了帶子,下端綴上了流蘇。帳沿也是下沿繡好了月牙邊,用繡花剪刀細心剪出花邊,上沿縫好了穿細桿子的布條套子。
四季衣衫和繡花嫁衣也合著阿玲的尺寸做好了。阿玲長年吃素,平時又用心力,自己幫襯著媽媽教導(dǎo)著妹妹帶著弟弟,還要費心繡花,著實勞累,所以阿玲總是瘦瘦的。
瘦瘦的二十歲的姑娘,看上去沉靜里有一股骨子里的定力,做事不慌忙,遇事不失措。
晚上,媽媽對阿玲說:“結(jié)婚晚了兩年,全部繡花活計都是你自己做的,四季衣服雖然做了很多套,但是減少了綾羅綢緞的襖裙,大多是平常日腳穿著的棉布衣衫。很多東西是親戚和族里人送的,送的還都是厚禮。箱櫥和盆桶又是你爹爹在的時候就給你備好了的。爹爹又是留下了一筆錢給你備辦嫁妝里的細軟,男家那邊送過來的禮金有一百二十塊,備辦齊全嫁妝后我手里現(xiàn)在還有現(xiàn)洋八十二塊,我想著給你六十塊壓箱底,剩下的二十三塊,你出嫁那天備辦送轎米飯和雜用用項也就夠了?!?/p>
阿玲一聽執(zhí)意不肯,說:“寶林伯伯家蠻好的,他又是獨養(yǎng)兒子,我過去不用看大姑子小姑子臉色,雖然寶林伯母還不認識不知道她為人,寶林伯伯那么好的一個人,你也不用擔心我會在他家吃苦頭。做人靠人品,我到了他們家總歸是會勤勤力力做事體,小小心心做人,人品做出來后人家自然會高看我一眼。家里弟弟還小,再過三年該上學(xué)堂讀書了,你手里留著一點錢,要派用場咯辰光就不用犯難了。”
阿玲媽媽說:“我的箱子底里也有壓箱錢,嫁過來后你爹爹收入好,一直沒有動用它,這兩年緊著用,也還沒有用到它,阿健讀書可以用這個錢。況且,我還有首飾收著呢,也是一直沒動用過。你放心,娘心里有數(shù)的,娘的用度也是有算計的?!?/p>
阿玲執(zhí)意不肯,又說:“族里廂公田收的租谷,分到阿拉屋里也就夠一年的飯米,三家店里的存款年息,一年里日常用也要緊著手。妹妹十三歲了,已經(jīng)學(xué)會了繡花,這幾年也要開始買料子買絲線開始繡制各種繡品,媽媽你手里留著些錢我放心點。以后回娘家來帶的節(jié)禮,都是寶林伯伯寶林伯母做主意的,我自己不能拿他們那邊的東西送到娘家來。一時用不著的銀洋錢問問叔叔,可有信得過的店鋪可以存著拿年息,也是一點小補貼。媽媽壓箱底的銀洋和首飾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有這些銀洋和金首飾壓箱底,心里定一點?!?/p>
阿玲這話一說,句句說到媽媽的心里,母女兩個都是聰明能干的持家好手,阿玲還沒出嫁,心里百轉(zhuǎn)千回地替媽媽盤算著,她出嫁后媽媽和弟弟妹妹該怎么過才不拮據(jù)窮困。
最后母女倆定下來,壓箱底的銀洋就用三十六塊,分成六只紅封袋包裝,取個六六大順的好意頭好彩頭。
媽媽點算了所有嫁妝,請叔叔把嫁妝從貴重到輕微,一件件在紅紙上開列好名稱和數(shù)量,然后折疊得整整齊齊放在一個紅封套里,這就是新娘子的妝奩單。
十月十四那天,阿玲的姨媽就來阿玲家里幫忙了。那天要縫被子,請族里的全福女人來縫被子,又請了長庚婆婆來搭把手,姨媽來了也正好搭把手。堂前用兩張桌子加一塊門板搭起一個寬寬大大的臺子,在臺子上面先鋪好被夾里,要鋪得四四落直,左右和兩頭都均勻?qū)ΨQ。在被夾里上鋪上新棉胎,新棉胎上鋪上綢緞被面,再把被夾里的四邊翻上來,四角折成斜邊。用絪被針穿上粗棉線折成雙股,線尾挽上一個結(jié),從被子一個角的頂端折縫里邊戳上第一針,沿著這四角斜邊縫到被夾里與被面重疊的直線上,一針針從這頭縫到那頭。四面四角都縫得不松不緊,一床蓬松柔軟的新被子就翻好了。
阿玲媽媽心里有點空落落的,就把明天要磨湯果粉的糯米拿出來,用米升子舀出來倒在桌面上,挑米粒里的沙子和雜物,想著這個貼心貼肺的大女兒就要出嫁了,以后離了六里路,要緊要慢有點事情也叫不應(yīng),再說女兒在別人家里做新婦,也是不能隨隨便便就回娘家,想想真是舍不得呢。
到了夜快點,八床被子都翻好了。阿玲媽媽做了幾個菜,四個女人和阿玲姐弟三個一起吃了夜飯,太婆和婆婆都喜歡阿玲,講了很多吉利話,也教導(dǎo)阿玲做新婦要注意點什么,告訴阿玲到了一個生頭地方生頭人家,寧可藏拙也不要太出風(fēng)頭爭強好勝,凡事多笑笑少說話。
送走了太婆和婆婆,阿玲媽媽和姨媽就淘好糯米浸泡在水桶和大木盆里,早早關(guān)門息戶。媽媽和姨媽商量著明天早上要教阿玲梳盤髻,姑娘家都是梳著一條獨辮子,出嫁那天有送嫂來裝扮阿玲,嫁過去后第二天起床阿玲就要自己梳發(fā)髻了,不練習(xí)一下學(xué)會自己梳發(fā)髻,結(jié)婚第二天因為梳不好發(fā)髻出不了新房可就鬧大笑話了。
原載于《港城文脈》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