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中,打開各種社交軟件,隨處可見“落雪紛飛”的季節(jié)了。
其實我小時候最討厭冬天。
又瘦又小像棵綠豆芽的我總要被媽媽里三層外三層地裹上衣服,誰能懂那種痛苦——秋褲褲腳不聽話地從襪子里跑出來,私自卷到膝蓋的位置,但由于褲子穿了太多條,費了好大的勁也沒法把它扯下來。
直到上大學的第一年,我都還是同學里冬天穿得最多的人。
室友嘆為觀止地看著我秋褲、毛線褲、棉褲、加絨牛仔褲,一條接一條地往身上穿,發(fā)出感慨:“還好你瘦,但凡胖兩斤都塞不進去了。”
忘記從哪一年的冬天開始,我突然就只穿兩條褲子,突然變得不怕冷了。
我跟朋友感慨,真正的長大可能就是從脫掉毛線褲開始的。
朋友:“廢話!你最近幾年一個冬天能不能出門兩次?!當然不怕冷了!”
我心虛地低下了頭。
線上辦公給我這樣的懶人帶來了許多便利。
比如不用一大早睡眼惺忪地去趕公交車,在擁擠的車廂里握著一個扶手,被上車下車的人撞得東倒西歪。
比如不用為了社交禮儀,大費周章地化一個看上去還不如素顏的工作妝。
比如不用和關系很一般的同事面對面進行一些彼此都很尷尬、又不得不進行的無效社交。
然而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個月三十天里超過二十天,我的微信步數(shù)都不超過一千步。
多虧了我的房間離衛(wèi)生間還有一定的距離,而我養(yǎng)成了上廁所帶手機的“好習慣”,否則可能步數(shù)都到不了五百。
我媽說沒見過比我更宅的人。
不買新衣服,因為不出門;不買化妝品,因為不出門;不吃好吃的……哦,這個還是吃的,感謝“某團”和“某了么”業(yè)務范圍一再擴大,讓我在家點外賣就能輕松吃到海底撈、烤魚、三汁燜鍋。
因為喜歡成天在家待著,所以在各種社交軟件上看風景成了我的一大愛好。
春天去揚州踏青,夏天去青島趕海,秋天去桂林賞銀杏,冬天去故宮看雪。
“云旅游”被我安排得明明白白。
寫這篇專欄的時候,北京還沒有落下今年的第一場雪,大家發(fā)的都是往年的圖片和視頻。
看過一句特別美的話,說“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
三年前的冬天,我去了一趟北京,可惜沒趕上落雪的北平。
可能是去北方想看大雪的執(zhí)念驅使著我,在《荔光小夜曲》的開頭和快結尾的地方都安排了一場雪。
喬茵和遲蔚在大雪中初遇,又在另一場大雪中初吻。
薄皮大餡,自己單身自己宅無所謂,但是一定要讓我的“女兒”和“兒子”在文中實現(xiàn)我所有的浪漫幻想。
最近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終于要出一趟遠門了。
等回家的時候,可能就到了真正落雪的時節(jié)。我在本子上立下了今年冬天的誓言——絕不辜負任何一場大雪,好好堆雪人,好好打雪仗,不把我一米八三、一百七十斤的弟弟打哭絕不收手!
遠在寄宿制學校上學的弟弟,不知道冥冥之中有沒有因為這個“噩耗”打三個噴嚏。
人生三萬來天,數(shù)起來既漫長又短暫,人只有一雙眼睛,能看見的風景、記錄下的美好都有限。
明天我就鼓起勇氣,推開家門,面對冬天的第一陣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