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海南煉油化工有限公司,海南 儋州 578101)
某石化企業(yè)600 kt/a芳烴抽提裝置選用環(huán)丁砜抽提蒸餾工藝技術(SED),采用環(huán)丁砜作溶劑,以重整油C6和C7餾分為原料,生產苯/甲苯混合芳烴和抽余油產品,通過加入適量汽提水來增強其對芳烴的選擇性,主要設備包括抽提蒸餾塔C111、非芳烴蒸餾塔C112、溶劑回收塔C113、溶劑再生塔C114和樹脂再生系統(tǒng)。裝置于2013年10月建成投產,在2016—2017年期間,非芳烴蒸餾塔頂后冷器E115曾頻繁發(fā)生腐蝕泄漏,給裝置正常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非芳烴蒸餾塔頂后冷器E115共308根換熱管,材質為10號鋼,內壁采用涂料防腐蝕。管程介質為循環(huán)水,操作壓力為0.45 MPa,入口和出口操作溫度分別為33 ℃和43 ℃;殼程介質為C6和C7非芳烴,操作壓力為0.07 MPa,入口和出口操作溫度分別為52 ℃和41 ℃,流量約為45 t/h。
2016年9月,發(fā)現裝置水系統(tǒng)進出水不平衡,判斷為后冷器E115管束發(fā)生了泄漏。由于該換熱器殼程進出口未設隔離閥而不能單獨切除,所以抽提裝置緊急停工檢修。試壓查漏發(fā)現第一、第二管程頂部共6根換熱管發(fā)生泄漏,堵管且試壓合格后投入運行。2017年3月再次發(fā)生泄漏,按計劃對管束進行了更換,材質不變。新管束僅僅運行2個月,在2017年5月抽提裝置停工消缺檢修開工過程中又發(fā)現泄漏。試壓查漏發(fā)現第二管程頂部3根管發(fā)生泄漏,檢修時從浮頭端觀察,管束已出現腐蝕。為了使管束運行時間更長并結合前期泄漏情況,將靠近泄漏管周邊的換熱管進行了提前堵管。2017年9月再次發(fā)生泄漏,檢修堵管18根,在裝置大檢修期間將管束材質更換成316L。
從現場4次檢修來看,該管束的腐蝕部位、腐蝕形貌特征極其相似,管束外表面附著大量黃色、紅褐色垢物。高壓水清洗后發(fā)現:換熱管表面呈黃褐色,殼程入口端的換熱管存在明顯的腐蝕減薄,中段及出口段換熱管表面存在均勻腐蝕,也有明顯腐蝕坑。但泄漏穿孔部位全部集中在正對殼程入口第一、第二管程的上部換熱管處,泄漏初期為小孔,隨著運行時間增加,泄漏管逐漸向管束中心擴散(見圖1),腐蝕也由小孔擴展成大面積破損(見圖2)。對泄漏換熱管內壁的宏觀形貌進行觀察,管內壁可見涂層,但涂層局部已經破損,破損部位的內壁有腐蝕坑存在,初步確定換熱管泄漏始于殼程。
為了查找管束穿孔泄漏原因,對管束外壁垢物進行分析,通過EDX(能譜分析)得到垢樣譜圖見圖3。
圖3 EDX元素分析譜圖
為了進一步確定垢樣的物相組成,采用了X射線衍射法(XRD)進行垢樣分析,XRD衍射圖譜及垢樣物相匹配結果見圖4。腐蝕產物物相定量分析結果由峰面積求得的平均值確定。
圖4 腐蝕垢樣XRD分析結果
從腐蝕產物垢樣的XRD分析結果可知,垢樣主要成分為鐵的硫酸鹽。
非芳烴蒸餾塔工藝流程見圖5。C111頂蒸出的非芳烴氣相組分含有少量環(huán)丁砜溶劑,直接進入非芳烴蒸餾塔C112底部作為進料。C112設有12層浮閥塔盤。該塔再沸器E116為釜式再沸器,熱源為自抽提蒸餾塔中段再沸器E114來的貧溶劑,再沸器出口的氣相返塔溫度通過調節(jié)貧溶劑的旁路流量來控制。C112頂蒸出的非芳烴蒸汽經非芳烴蒸餾塔頂空冷器A111和后冷器E115冷卻后,進入回流罐D113進行油水分離,分離出的水通過水包上設置的界位控制,自流進入溶劑回收塔水泵P116入口,作為裝置汽提水循環(huán)使用。
圖5 非芳烴蒸餾塔C112工藝流程
2017年5月因C112塔頂壓力高、再沸器E114換熱效果差等問題造成裝置停工檢修。檢修時發(fā)現:C111塔盤及中段再沸器E114管束有結垢現象;空冷器A111三分之二的翅片管堵塞;A111出口管線(E115入口管線)充滿腐蝕垢物,顏色與E115管束表面垢樣相同。清理后發(fā)現A111翅片管內部、D113出口法蘭和P113出入口管線均存在腐蝕。為了查找裝置腐蝕原因,在不同部位提取垢樣進行分析。垢樣分別取自空冷器A111管束、抽提蒸餾塔C111塔盤、中段再沸器E114殼程和非芳烴蒸餾塔回流泵P113,編號分別為A,B,C和D。
為了便于討論非芳烴蒸餾塔C112塔頂系統(tǒng)腐蝕問題,選取直接相關的樣品A和D數據進行分析。樣品由水浸泡送至實驗室檢驗,先經恒溫脫水干燥,取干燥后的樣品,升溫至160 ℃后恒溫脫除輕烴類,脫輕烴后4個樣品的形貌外觀見圖6。由圖6可以看出,A和D樣品外觀相似,均為黃色粉末,顏色與E115管束垢樣相同。樣品經紅外光譜分析,確定樣品中烴類很少,主要為無機物。
圖6 樣品的外觀
采用X射線熒光光譜法對脫輕烴垢樣進行成分定性與半定量分析,樣品中主要元素及含量見表1。由表1可知:(1)碳氫含量低表明樣品中烴類化合物很少;(2)鐵元素質量分數最多,與紅外光譜分析結果符合。(3)D樣品中檢測到氯元素,且質量分數為0.08%。(4)樣品中硫元素含量較高。
表1 脫輕烴后元素分析結果 w,%
綜上分析: E115管束穿孔泄漏是由工藝腐蝕造成的,腐蝕產物以鐵元素為主,并含有硫和氯元素。抽提過程是物理過程,抽提原料來自重整油塔頂,無金屬元素,所以腐蝕垢樣中鐵元素來自裝置內的管束、管道等碳鋼設備的腐蝕。分析發(fā)現:氯主要來自抽提原料,而硫在原料中含量較低,主要應該來自溶劑的降解劣化,所以管束泄漏是溶劑降解腐蝕和氯腐蝕疊加的結果。
抽提蒸餾工藝中,環(huán)丁砜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溶劑,但在生產過程中,易受系統(tǒng)超溫、含氧等因素影響而降解劣化,這是環(huán)丁砜抽提蒸餾工藝的一個突出問題。劣化主要表現為溶劑顏色變深和pH值不斷下降等,劣化機理主要包括受熱和氧化分解、雜質影響和水解等。
抽提蒸餾中溶劑每個循環(huán)周期都存在升溫和降溫過程,在正常操作溫度和無氧環(huán)境下,環(huán)丁砜分解速率非常慢,但在180 ℃或更高溫度下分解產生SO2和C4烯烴。在有氧存在的條件下,SO2可以被氧化成SO3,進一步生成硫酸及相關的酸性聚合物[1]。溫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造成的腐蝕也越嚴重;烯烴等物質可以發(fā)生聚合反應,生成聚合性垢物對設備造成堵塞。
為了提高環(huán)丁砜溶劑對芳烴的選擇性,正常生產時需要注入適量水。環(huán)丁砜水含量越高,環(huán)丁砜的熱穩(wěn)定性越差,當含量過高時,環(huán)丁砜會發(fā)生開環(huán)水解反應,該反應生成磺酸,磺酸對碳鋼材質具有腐蝕性。水含量越高,環(huán)丁砜水解越嚴重,劣化速度越快,產生的酸性物質就越多,對設備的腐蝕性也越強。而酸的存在,對環(huán)丁砜開環(huán)水解反應又起催化作用,會加劇環(huán)丁砜的水解反應。
非芳烴蒸餾塔C112塔頂管道、設備盡管不直接處在溶劑系統(tǒng)中,但通過垢樣組成及裝置腐蝕情況分析發(fā)現,溶劑劣化形成的腐蝕介質在塔頂系統(tǒng)中是存在的。塔頂氣相經空冷器A111冷卻后形成凝液,在流經E115管束時產生腐蝕,加上凝液的沖刷作用,造成管束殼程入口處腐蝕最嚴重。
氯離子具有很強的吸附性和穿透性,能破壞碳鋼設備表面的鈍化膜或吸附在缺陷處,造成局部破壞,在有水環(huán)境下,氯離子形成具有強腐蝕性的鹽酸,導致設備腐蝕穿孔[2]。抽提裝置中的氯離子主要來自原料,但原料中氯離子含量一般不大,系統(tǒng)也有樹脂脫氯、再生塔排渣、汽提水置換等脫氯措施。自裝置開工以來,汽提水采用邊補邊排的方法,從D113底部長期排放,但在2016年因對排放含油污水COD(化學需氧量)施行嚴格控制,從而關閉了汽提水置換流程,造成氯離子在汽提水中累積,但因未設定汽提水的定期樣品分析,未能及時發(fā)現這一問題。管束失效發(fā)生后通過對D113內水質進行分析,發(fā)現:氯離子濃度非常高,pH值一度達到 3~4,形成強酸性環(huán)境。另外,氯離子極易與環(huán)丁砜發(fā)生化學反應,加劇環(huán)丁砜分解,產生硫酸根,使環(huán)丁砜變成酸性介質,并在高溫下與烯烴生成聚合物,使系統(tǒng)中pH值迅速下降,進而導致溶劑的腐蝕性大大加強[3],在系統(tǒng)內產生疊加負面影響。
(1)為了有效降低系統(tǒng)氯離子含量,加強抽提原料和回流罐D113水包中氯離子含量的分析跟蹤,在控制好樹脂再生系統(tǒng)的前提下,增加再生塔底排渣頻次,加強汽提水的置換。
(2)盡管E115未直接處于溶劑系統(tǒng),但溶劑降解造成的腐蝕是存在的,管束材質由碳鋼升級成316L,能有效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
(3)嚴格控制工藝操作,控制溶劑系統(tǒng)不超溫和不漏空氣,降低溶劑的劣化降解速率。
(4)對非芳烴蒸餾塔頂系統(tǒng)和溶劑循環(huán)系統(tǒng)管道進行定期測厚,根據情況進行腐蝕在線監(jiān)測。
在芳烴抽提裝置中,環(huán)丁砜的降解腐蝕和氯腐蝕是同時存在的,這不僅會造成溶劑系統(tǒng)管道和換熱設備腐蝕,而且當系統(tǒng)內氯離子富集和環(huán)丁砜降解劣化嚴重時,也會導致未與溶劑直接接觸的非芳烴蒸餾塔頂管道及換熱設備發(fā)生腐蝕。所以關注環(huán)丁砜抽提裝置中非芳烴蒸餾塔頂抽余油流程上管道、設備的腐蝕問題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