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律廷
主持人語:
我們很多人都是在老一輩講述的民間故事中成長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曾談到他們兒童時期聽大人講故事的經(jīng)歷。這些故事往往會被他們一生銘記,成為助力他們成長的寶貴精神財富。然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親自給孩子講故事,代之以早教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來陪伴孩子?!暗览碓街v越多,故事越講越少”的親子陪伴方式,正導致越來越多的家教問題。
再忙,家長也要給孩子編故事
(孫先生,36歲,外科副主任醫(yī)師)
有關(guān)為父之道,兩位名人給了我很大啟發(fā)。
一位是著名科學家何江。何江出生在湖南一個普通農(nóng)民家庭,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但無論干農(nóng)活多累、多苦,父親都會在睡前給何江兄弟倆講故事,而且所講的故事都圍繞一個主題:好好學習。
何爸爸高中都沒畢業(yè),卻有講不完的故事。何江說,上了大學他才問起父親,哪里來的那么多睡前故事。父親告訴他,很多都是自己瞎編的,就是想告訴他們兄弟倆,只有讀書才能有好出路。
另一位是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他與夢工廠電影公司簽的工作協(xié)議中有一條:所有的工作,必須讓位于更重要的一件事,即回家吃飯,給孩子們講故事。
每次吃飯時,他會給孩子們說一條故事的主線,然后讓孩子們一個個編出故事情節(jié)。最后,他來做一個總結(jié)。全家一起編故事,增進了他與孩子們的感情,也給他的導演事業(yè)增添了靈感。他從中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不同天賦,并因材施教,將他們培養(yǎng)成為有用之才。
無論是中國農(nóng)民,還是國外精英,兩位父親都懂得給孩子講故事的重要性,并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實踐,獲得了家教的成功。以此為鑒,我每天都會在兩個女兒睡覺前抽出半小時,將手機靜音,全心全意地給她們講故事。
兩個女兒都喜歡讓我給她們讀《小兔湯姆系列繪本》。該書共38冊,講了主人公小兔湯姆上幼兒園、走失、做哥哥、被罰等很多故事。當我把38冊繪本講完之后,開始自己編湯姆的故事給女兒聽,每個故事的主題都針對她們的不同需求。比如大女兒內(nèi)向、害羞,我就為她編了一個《湯姆向服務員確認訂位》的故事。故事內(nèi)容是湯姆一家人討論要到哪里共進晚餐。大家最后確定了餐廳,媽媽對湯姆說:“由你負責打電話跟餐廳訂位?!睖贩浅:π?,多次努力才完成任務。
講這個故事的時候,大女兒剛上小學,小女兒年紀更小,但我堅持由她們預約餐廳的訂位。姐姐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拿起話筒,告訴對方用餐的日期、時間、人數(shù)。然后,我再跟餐廳確認剛才的電話不是小朋友惡作劇。到了餐廳門口,我也讓小女兒出面向服務生確認訂位。
好多學齡前孩童的父母,會一手包辦這些事,但我堅持讓女兒們像湯姆那樣勇敢去嘗試各種社會實踐。以此為主題,我編了湯姆自己制訂出行方案、湯姆帶妹妹去度假、湯姆給鄰居送圣誕禮物等故事。在每個故事講完之后,我會對女兒們提出新的挑戰(zhàn),她們也在實踐中變得越來越勇敢。
隨著孩子們年齡增長,我發(fā)現(xiàn)講故事比講道理更管用。去年,我被公司總部調(diào)到西安工作。要從上海遷回我的家鄉(xiāng)西安,兩個孩子非常不樂意。我與愛人統(tǒng)一意見,認為一家人要住在一起。于是,在做孩子思想工作時,我請她們分別發(fā)表意見。說實在的,孩子都小,對于這樣的大事能發(fā)表什么意見呢?但我還是鄭重其事地聆聽她們的想法。全面了解她們的顧慮之后,我編了一個《湯姆要離開巴黎》的故事。通過故事我告訴孩子們,換一個城市生活的諸多好處,比如湯姆到了新城市看到了以前沒有看過的風景,也交了很多新朋友。
我們遷到西安幾個月后,女兒們果真像湯姆一樣,在西安交了新的朋友,融入了新的環(huán)境,都還記得《湯姆要離開巴黎》的故事。而且她們不斷效仿湯姆的做法,比如如何跟老朋友保持聯(lián)系、如何在新環(huán)境積極適應、如何在小學階段努力學習……可以說,故事不但成了她們生活的指導,也成了她們成長經(jīng)歷的一部分。
講故事幫助孩子走出喪親之痛
(王女士,30歲,電商從業(yè)者)
我兒子是被奶奶一手帶大的,祖孫倆感情特別好。
兒子6歲時,奶奶被診斷出胃癌晚期。由于腹部積水,奶奶的肚子一天天腫起來,胳膊和腿越來越細,生命進入倒計時。那陣子,我不知道如何跟兒子解釋奶奶的身體變化。老公建議我:“帶他看《超能陸戰(zhàn)隊》吧,然后給他講講故事,做一下心理建設。”
我們帶兒子去看了這部迪士尼動畫電影。主人公大白是個萌萌的充氣白胖子機器人。觀影結(jié)束,我們買了一個正版真人大小的大白玩偶。兒子對大白愛不釋手,有時間就跟病床上的奶奶講大白的故事。
聽了孫子講的故事,奶奶的眼睛里發(fā)出小孩子一樣驚喜的光,把頭埋進大白柔軟的肚子。我多么希望,大白這個柔軟多情的懷抱會永遠陪著她、溫暖她。
之后我又買了一些有關(guān)生命教育的繪本,跟兒子講里面的故事。其中一本《奶奶的寶寶》是兒子最喜歡的。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果。李果的奶奶因為生病,肚子像孕婦一樣一天天變大。奶奶告訴李果:“我肚子里的寶寶,是個驚喜!”奶奶常常嘔吐,要不斷地吃藥。從一顆顆到一把把,每次吃藥都要惡心好久。后來,奶奶神志不清,李果被送到外婆家。兩個禮拜后,李果被接回家中。還沒進門,他就聽見一只小狗的叫聲。哇!一只臘腸犬寶寶正在歡迎自己,李果驚喜地大叫起來,這一定是奶奶生的寶寶!否則,討厭寵物的媽媽不會同意它待在家里。李果跑進奶奶房間,奶奶不在。當一絲憂傷漫過李果心頭時,小臘腸犬用自己熱乎乎的舌頭舔起了他的手指。李果將臘腸犬抱起來,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哭,奶奶的話猶在耳邊:“如果有人真愛你,這個人就永遠不會死。”那一刻,李果覺得自己忽然長大了。
這個故事,我兒子讀了好多遍,也哭了好多次。他幼小的心靈隱約知道了我們?yōu)槭裁匆o他買一個大白玩偶,又給他買這些繪本。在讀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他的情緒得到宣泄,也為那必然要到來的告別做好了準備。
病榻上的奶奶就像故事里的奶奶一樣,樂觀積極地面對疾病,希望減輕自己的離別給孫子帶來的傷害。奶奶經(jīng)常要去醫(yī)院,我與愛人都疲憊不堪。懂事的兒子也給我們講故事,編一些“奶奶明天就出院”的故事。雖知故事是假的,但是他講故事的動機卻是善良的,給了病痛中的奶奶無限安慰。
再后來,奶奶駕鶴西去。兒子難過了好一陣子,經(jīng)常問:“奶奶什么時候回來?”
我愛人不知道如何作答,就會跟他講奶奶年輕時的故事、奶奶帶他長大的故事,也編一些奶奶在天堂幸福生活的故事。
那只大白玩偶成了兒子的最愛,每當遇到委屈或想念奶奶時,他就抱住大白,從它柔軟、溫暖的懷抱中獲得安慰。
如今,我兒子9歲了,已經(jīng)對死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篤信奶奶在天堂,有和家人團聚的一天。他經(jīng)常跟1歲的妹妹講奶奶生前的故事,講《超能陸戰(zhàn)隊》的故事,講《奶奶的寶寶》的故事。
講故事,讓問題不再是問題
(黃教授,兒童心理學家)
《兒童敘事治療——嚴重問題的游戲取向》一書的作者是三位西方兒童心理臨床治療師,他們向廣大家長提出一個忠告:家長如果總以“嚴肅方式”處理問題,付出的代價就是限制自身的資源——包括橫向思考、保持好奇心、愉悅的心情、投入兒童世界的能力、相信問題能夠解決的信念。缺少這些,家長們的頭腦會變得遲鈍,對兒童失去吸引力,甚至被問題打敗。
講故事,能夠以敘事性語言和富有幽默感的方式引導孩子。那么,如何給孩子講故事甚至編故事,并以這種方式取得良好的家教效果呢?我覺得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設立一個固定的“睡前故事時間”。孩子準備睡覺時,肢體活動趨于平靜,頭腦卻是活躍的,對親密關(guān)系的渴望度是最高的。家長帶他們讀繪本、講故事、聊一聊幼兒園的生活,都會促進親子關(guān)系。邀請孩子講故事給大人聽,甚至雙方一起編故事,都是很好的互動。
以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孩子保持自信心。每個孩子都會有缺點或問題,家長如果直接指出孩子的缺點,很容易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傷害。但通過講故事,可以把孩子自身與他的缺點或問題分開,在指導孩子改正缺點的同時,又不增加他的壓力,讓孩子保持自信心。比如,孩子丟三落四常丟東西,家長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有個孩子因為粗心經(jīng)常丟東西,吃盡了苦頭,后來通過努力,他打敗了一直糾纏他的“粗心大怪獸”,獲得了一顆魔法寶石。這顆魔法寶石能夠讓他把每件事都做得很有條理。
這個故事可以外化孩子和問題之間的關(guān)系,幫助他獲得與自己的缺點做斗爭的勇氣與力量。在聽家長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像編劇一樣,交替對比問題的各種解決方式。孩子還可以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接納與信任——原來父母討厭的是自己身上的壞習慣,而不是自己這個人。
賦予故事更深刻的意義,幫助孩子不斷成長。當孩子遇到困難與挫折時,家長可以帶孩子編故事,把困難想象成一只狡猾的“怪獸”?!肮肢F”以摧殘孩子自信心為樂,不擇手段壓制孩子的潛能。家長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鼓勵孩子,跟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一起合力打敗“怪獸”。
比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注地練琴,家長就可以把鋼琴擬人化,編一個故事:討厭鋼琴的杰克中了魔法,變得像一?;覊m那么小,鉆進了鋼琴內(nèi)部的迷宮里。好朋友靈靈想要拯救杰克,而她唯一能拯救杰克的方式就是完整地彈奏一首曲子。可靈靈總是不專心,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喝水,拯救任務面臨失敗……
這個故事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不專心的壞習慣背后有只“怪獸”在作祟,如果不打敗這只怪獸,后果很嚴重;反之,通過努力打敗這只怪獸,不但能完成拯救朋友的任務,自己也會獲得很多快樂。
有人說,優(yōu)秀的家長本身就是最好的心理治療師。因為經(jīng)驗豐富的心理治療師從不會被咨詢者的負面情緒或各種缺點嚇到,總能以客觀、外化的方式傾聽、回應當事人對問題的描述。同樣,無論遇到什么問題,無論孩子的缺點看起來多么難以克服,家長都應該借助想象力、幽默感、同理心、聰明才智來找故事、講故事、編故事。好的故事具有神奇魔力,可以幫助我們拋開問題看孩子,不被沮喪、絕望的情緒控制。而且,孩子在編故事與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無與倫比的自信心,為其成長助力。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