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鳳昭
摘 要:公共管理是由政府部門牽頭,整合多種力量進行社會管理的過程,既可以強化政府部門的治理能力,又可以有效提升公共服務品質以及政府績效,對促進我國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政府部門有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將高科技智能管理手段應用于公共管理當中,確保公共管理工作的實施具有在一定的實效性。本文簡要分析了我國公共管理的基本現狀以及存在問題,并對提升公共管理實效性的具體措施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公共管理;實效性;問題;措施
引言:現階段,我國經濟水平以及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人們享受的公共資源逐漸多樣化,給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是越來越豐富的公共資源也給公共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加上目前我國公共管理工作工作仍在一定的問題,嚴重限制了公共管理實效性的提升,因此,對公共管理人員的管理技能以及綜合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公共管理人員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強化專業(yè)素養(yǎng),進而全面提升我國公共管理的質量以及管理水平。
1 公共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公共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公共管理工作是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保障的基礎,更是國家治理的根本,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我國公共管理仍使用多年以前制定出來的管理體系,并未根據時代的發(fā)展進行及時的更新與優(yōu)化,且公共管理的思想以及管理理念仍比較落后,嚴重影響公共管理的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對我國公共管理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十分不利[1]。
1.2公共管理技術手段單一
公共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若想確保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則需要對公共管理技術手段進行優(yōu)化與完善,但是,現階段我國部分公共管理工作仍采用傳統(tǒng)的管理技術手段,并未將人工智能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相結合,導致政務服務體系缺少數字化管理模式,給后續(xù)工作的正常進行帶來了一定的隱患。
1.3管理人員工作技能較差
現階段,我國公共管理過程中存在部分管理人員工作技能較差的現象,導致公共管理體系的工作水平參差不齊,嚴重限制了公共管理實效性的實施。另外,公共管理雖然以政府為核心,但在整個管理過程中還會涉及到其他社會機構,若不有效提升管理人員專業(yè)技能,必定會影響到與其他領域之間的協(xié)調性,導致公共管理的時效性大打折扣[2]。
2 提升公共管理實效性的具體措施
2.1采用現代化管理理念
在“互聯網+”不斷應用與普及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門若想有效提升公共管理的實效性,則需要摒棄傳統(tǒng)的公共管理理念,形成現代化的管理思想,跟上時代發(fā)展潮流、與時俱進,將高科技職能管理應用到現代公共安全管理當中,有效提升公共工作的整體效能,進而推動我國公共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3]。
2.2完善基礎設施,改革公共管理手段
隨著公共資源的不斷豐富,我國公共管理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傳統(tǒng)的管理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公共管理需求,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加大公共管理的投入力度,在完善公共管理基礎設施的同時,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改革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公共管理手段。例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橋梁、路燈等進行實時監(jiān)控,如果設備達到了使用年限或者出現故障,可以自動向公共管理人員發(fā)出警報,并將其上傳到大數據平臺,確保公共管理人員可以及時進行處理與維修?,F代化信息技術是改革公共管理方式的有效有段,不僅可以有效降低經濟成本,還可以有效助推公共管理向智能化方向發(fā)展[4]。
2.3強化公共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
現階段,公共管理工作中對管理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公共領域的多樣性逐漸增加,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公共問題,例如:公共安全、公共交通以及公共設施等等,然而這些問題的實質就是社會問題,就笑割韭菜一樣,即使將已有的問題解決了,過一段時間以后還是會產生新的問題,不斷更新換代,由此可見,公共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且十分復雜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公共管理人員若想一次性將所有問題都解決,那是十分不現實的,但是,公共管理人員可以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專業(yè)技能與綜合素養(yǎng),這樣就能夠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出現問題時,利用學習經驗以及專業(yè)技能進行解決,即使社會公共問題無法從根本上杜絕,卻可以通過新知識、新技術以及新技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抑制[5]。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對公共管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以及管理理念進行優(yōu)化,加強其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與培訓,另外,也可以制定相應的考核機制,對一些管理能力強、工作態(tài)度積極的管理人員給予一定的鼓勵,有效激發(fā)起工作熱情以及工作積極性;對一些工作態(tài)度消極、窮于應付,只是做一些表面工作的管理人員給予相應的懲罰,倒逼公共管理人員可以端正自身的工作態(tài)度,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而全面提升我國公共管理的質量以及效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公共管理資源逐漸增加,公共管理工作的實效性不僅關系到我們每個人自身的利益,更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就目前公共管理現狀而言,我國公共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公共管理理念不足、公共管理技術手段單一以及管理人員工作技能較差等問題,將嚴重影響公共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因此,需要政府部門轉變以往的公共管理理念,建立現代化管理思想,完善基礎設施,改革公共管理手段,并且不斷強化公共管理人員的技能培訓,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將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時有效的解決,從而為我國公共管理工作的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商海生.公民參與對公共管理工作的意義及其提升[J].區(qū)域治理,2019(35):222-224.
[2]馮志鵬. 黨建信息化背景下南寧市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實效性改進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15.
[3]陳繼偉.公共管理理論對行政管理的借鑒意義[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4):38-39.
[4]杜孝珍.高校行政管理學教學方法實效性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4):120-122.
[5]蔡冬梅.不斷創(chuàng)新? 務求提高干部培訓實效性[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08(0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