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峰 姜 雪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乳腺外科,遼寧大連 116033
乳腺癌是惡性腫瘤的一種,其發(fā)生率較高,臨床主要是采用手術的方式為患者治療。研究顯示,乳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接受手術治療,不僅能夠更好改善其病情,且可降低患者的疾病死亡率[1-2]。以往臨床主要是采用乳腺癌根治術為患者治療,雖然可獲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手術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患者術后恢復的速度慢,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4]。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得保乳手術在乳腺癌治療中的價值也得以提高,其能夠在切除病灶的同時,最大程度對患者的乳房保留[5]。為探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根治術治療的效果及價值,本研究選取大連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組實施乳腺癌根治術治療以及保乳術治療,對兩組的治療結果進行分析,以此總結保乳術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大連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100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分段隨機化方法將其分為試驗組(50 例)與對照組(50 例)。試驗組患者,年齡29~69 歲,平均(52.36±4.01)歲;腫瘤直徑1~3 cm,平均(1.33±0.15)cm;TNM分期:Ⅰ期38 例,Ⅱa 期12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0~70 歲,平均(53.01±3.69)歲;腫瘤直徑1~3 cm,平均(1.31±0.14)cm;TNM 分期:Ⅰ期39 例,Ⅱa 期11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的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且處于TNM 分期Ⅰ、Ⅱ期,患者均為女性。排除標準:重要器官嚴重障礙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手術禁忌證者;拒絕參與本研究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乳腺癌根治術治療,根據(jù)患者病灶情況,作縱切口或橫切口,切除乳頭在內的腫瘤周圍>3 cm 的皮膚以及組織,實施腋窩以及全乳房的淋巴結清掃處理。結束手術后,將引流管置入,縫合包扎切口,合理實施抗生素干預來對感染的發(fā)生預防。
試驗組患者實施保乳術治療,協(xié)助患者保持為仰臥位,給予其全身麻醉,外展患側上肢,消毒處理,首先實施前哨淋巴結的活檢干預,并以亞甲藍染色劑(1%)示蹤法實施檢測,亞甲藍注射液(2 mL)在患側暈區(qū)以及患者腫塊皮下組織處注射,10 min 后實施注射部位的按摩處理。手術中,沿著藍染淋巴管進行追蹤,直至胸大肌外側緣,在患者腋窩低位處做切口(3 cm 左右),取藍染前哨淋巴結標記送檢,結果為陽性者,實施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陰性者,則不再實施腋窩淋巴結的清掃。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后,切除乳腺腫瘤,明確患者腫瘤的具體部位,以放射狀切口或弧形切口實施手術操作,將腫瘤組織切除,以患者的腫瘤為中心點,切除腫瘤周圍正常乳腺組織>1 cm,深度至胸肌筋膜,對腫瘤邊緣不同位置切取,在標記后,實施快速冷凍切片,進行病理檢查,若結果為陽性,則再次實施局部擴大切除,直至腫瘤邊緣病理檢查結果為陰性。
兩組乳腺癌患者在術后均常規(guī)實施化療、放療等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住院時間等),并分析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切口感染、皮下積液、術后出血、上肢水腫等)發(fā)生情況、疾病復發(fā)、遠處轉移以及3年生存率。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的切口長度、手術用時、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的比較(±s)
組別例數(shù)切口長度(cm)術中出血量(mL)手術用時(min)住院時間(d)試驗組對照組t 值P 值50 50 6.32±1.07 15.44±2.60 22.937 0.001 92.47±11.02 141.15±20.39 14.852 0.001 112.12±30.17 139.65±20.33 5.351 0.001 10.20±2.26 13.09±1.88 6.951 0.001
兩組的疾病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3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疾病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3年生存率的比較[n(%)]
試驗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1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
乳腺癌主要是在女性中發(fā)生,疾病發(fā)生后,臨床主要是采用內分泌治療、化療、手術治療等方法進行干預,來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其健康狀態(tài)[6]。乳腺癌治療的經典術式是乳腺癌根治術,其是將患者的整個乳房切除,并實施腋窩淋巴結的清掃,從而達到清除腫瘤細胞以及組織的目的[7-8]。雖然乳腺癌根治術的治療效果較好,但是其手術切除的范圍大,會增加患者的創(chuàng)傷程度,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且根治術治療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會嚴重影響女性的美觀度,因此,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切口長度、手術用時、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4.00%,低于對照組的1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疾病復發(fā)率、遠處轉移率、3年生存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根治術、保乳術治療,均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其中保乳手術的應用,可降低患者的手術創(chuàng)傷程度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治療和康復的時間。范東偉等[11]的研究結果表明,為早期乳腺癌患者實施保乳術和改良根治術治療,均可獲得對應的效果,其中保乳術的應用,不僅能夠保證治療的效果,且能夠降低患者的手術出血量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應用價值較高。本研究結果與范東偉等[11]的研究結果相比,一致性較高,表明本研究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保乳手術能夠在對手術效果保證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降低乳房切除的體積,更好對乳房組織保留,滿足患者形態(tài)美觀的要求,且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更快[12-13]。相較于根治術,保乳手術的優(yōu)勢主要為:①操作難度小,可縮短手術的時間;②手術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③縮小患者乳腺切除的創(chuàng)面,且腋窩淋巴結的清掃程度低,可控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④美觀性好;⑤效果好[14]。雖然保乳手術治療的應用有著一定的價值,但是臨床為患者實施治療時,應嚴格掌握其適應證:①腫瘤直徑5 cm 及以下;②TNM 分期Ⅰ、Ⅱ期;③患者乳房體積適當,手術后能夠保持外觀效果;④未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的情況[15]。以往認為,若乳腺癌患者的腫瘤直徑>3 cm,即不推薦保乳術治療,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保乳術的適應證也在擴大,即患者的腫瘤直徑在3~5 cm,也可實施保乳術治療,可在術前實施化療等干預,來保證患者能夠滿足保乳術治療的指征,從而為患者實施保乳術治療。為乳腺癌患者實施影像學檢查,若腫瘤靠近乳頭或侵犯乳頭,或者為多中心病灶,在保證切除后病灶周圍為陰性,且具有保乳價值時,方可為患者實施保乳術治療。對于保乳術治療的安全性,也是臨床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保乳術后是否放療、腫瘤直徑大小、TNM 分期、腫瘤切緣是否陰性等,均與患者術后復發(fā)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常規(guī)情況下,實施保乳術治療的目的之一是保持乳腺良好的外形,且需要保證手術治療的效果,在手術的過程中,不可為了控制疾病復發(fā),而盲目擴大切除的范圍,不可僅為了美觀效果,而將腫瘤切除的范圍縮小,以此避免對腫瘤根除的效果造成影響,保證手術治療的價值。
綜上所述,保乳手術、根治術應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中,均有著一定的價值,其中保乳手術的應用,不僅能夠對治療的效果保證,且可降低患者的手術創(chuàng)傷程度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縮短患者治療和康復的時間,對改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預后,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