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媽
前段時間,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90 后“壞叔叔”駱青君“嚇?!焙⒆铀X的視頻走紅。駱先生稱,現(xiàn)在小孩調(diào)皮,很多不聽家長的話。有家長會專門過來定制“嚇唬”視頻,視頻內(nèi)容是勸孩子睡覺、吃飯、吃藥、好好寫作業(yè)等??戳诵侣勚械囊曨l,我覺得挺搞笑的,也就一笑了之了。
但令我沒想到的是,那天跟小區(qū)里的幾位寶媽聊天,其中還真有人利用“壞叔叔”的視頻,去“教育”孩子。而且那位寶媽還得意地說:“這壞叔叔的視頻真管用,我家孩子現(xiàn)在刷牙洗臉利索得很,再也不用我喊叫了!”
我聽了,沉默不語,心中卻替這樣的父母感到悲哀。不知道這些父母是不是正在為不用親自教育,就能得到一個“聽話”的孩子而洋洋得意。但我只想說:這種恐嚇、威脅孩子的教育方式,實際上就是父母在“教育”上偷懶,走捷徑!
雖然看上去“控制”住了孩子,但也給孩子的心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
“我數(shù)3,2,1!你再不起,就在這里睡吧!”
“快點!等會來不及了我不會等你的!”
這三句話,相信不少父母小時候都聽自己的爸媽說過,甚至現(xiàn)在也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其實,這就是一種常見的“恐嚇”教育。
楊爍在一檔親子綜藝節(jié)目中的育兒方法一直被大家詬病,而他在節(jié)目中對兒子說話也總是帶著威脅的意思。兒子楊雨辰走路慢了一點,他不僅一直催促,還威脅他如果比自己走得慢,就讓他重新走。
這種看似“嚴父”的教育,讓楊雨辰在父親面前總是唯唯諾諾。而楊雨辰在之后的節(jié)目中看到爸爸楊爍走來,也是下意識躲開,很明顯他害怕爸爸。
父母本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是這種威脅,不僅沒給孩子帶來絲毫的溫暖,還帶來了無盡的恐懼與不情愿的“屈服”。
如果我們的孩子從父母那里都不能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那他的安全感又從何而來呢?
恐嚇式教育,也許能嚇得住孩子一時,卻嚇不住孩子一世。
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對于長輩們的“威脅”,他們深信不疑??墒牵⒆雍芸炀蜁L大,在他們有了思考能力后,就會發(fā)現(xiàn)長輩說的話都是騙人的。那時,你再想用這種話嚇孩子,他們早就不吃這一套了。
本來在孩子心目中最信任并且無所不知的我們,就這樣逐漸失去了他們的信任。除此之外,孩子長大后,有可能會因為小時候被打壓、威脅,而變得越發(fā)叛逆,難以管教。
父母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換來的是孩子長久的不信任與叛逆,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恐嚇,讓孩子對“醫(yī)生”“警察”等職業(yè)產(chǎn)生錯誤認知
有這樣一則新聞:安徽六安一位熱心市民將走丟的孩子交給警察,孩子看見穿制服的民警后不但不安心還大哭起來,寧愿抱著陌生的大姐也不讓民警靠近。
雖然這個新聞看上去有點讓人哭笑不得,但是值得我們反思。為什么“警察”這么正義的形象,在孩子眼里卻變成了一個“壞人”?
也許成年人嘴邊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卻在孩子心里形成錯誤的認知。而錯誤的認知一旦形成,往小了說,會讓孩子在需要幫助時不相信真正的好人;往大了說,則會是非不分,不能明辨事理。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父母加以引導。在《媽媽是超人》里,有這么一個片段:
霍思燕讓嗯哼來吃午飯,跟他說今天有他最愛的番茄炒蛋。但是嗯哼來到桌前,看到只有番茄雞蛋湯,突然鬧起了小脾氣,不吃了。
霍思燕這時并沒有強迫嗯哼吃飯,而是說:“你不吃就不吃了。”并且引導嗯哼:“你看,把番茄雞蛋湯泡進飯里,就是番茄炒蛋了,還可以吃湯泡飯。”雖然嗯哼還是嘟著個小嘴,但是看到媽媽的親身示范,自己也對“番茄湯泡飯”產(chǎn)生了好奇,學著媽媽的樣子,吃起了飯。
有時,作為父母,我們真的需要放慢心態(tài),讓孩子有自己的小情緒,之后再慢慢引導。畢竟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偶爾還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候,更何況孩子呢?
正面承諾取代負面威脅。這一招,我可是親身試驗過的。記得兒子剛上幼兒園,每天在進園前他都要跟我上演一出“生死離別”。后來,我跟他說:“今天乖乖上學,媽媽保證你一放學,就能看到媽媽?;丶覌寢屵€陪你多玩一個小時游戲,好嗎?”
聽了我的話,兒子依依不舍地抓著我的衣領,半信半疑地走進了教室。從那以后,我都會信守我的承諾,而他也逐漸適應了在幼兒園的生活。
與其強迫孩子,威脅孩子,不如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帶著期待做某件事。當然,我也不鼓勵每件事都獎勵孩子,這樣也許會養(yǎng)成孩子功利心過重的心態(tài)。獎勵的前提,是不觸及原則性問題。
給孩子多點選擇。當孩子只有一條選擇又不愿意做時,自然會反抗、哭鬧。如果我們轉(zhuǎn)換思路,多給孩子幾個選擇,他就會在比較中選出自己愿意做的。
比如,吃飯前孩子很想吃某樣零食時,你可以這么說:“馬上快要吃飯了,你如果現(xiàn)在要吃的話,只能吃一口,但是你如果放在下午茶的時候再吃,你可以吃一整個?!贝祟惽闆r,媽媽們可以試試用這種方式解決。
很多父母在自己幼兒時期,都經(jīng)歷過“恐嚇式教育”,我想,大家也深知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身為人父人母的我們,為了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應該以一種更平和、更耐心的方式去對待我們的孩子。切記,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不能因為自己一時的“偷懶”,而造成孩子心理上更大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