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日本特派特約記者 胡博峰 程凱
在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召開線上會議前夕,印度總理莫迪與日本首相菅義偉于9日舉行電話會談。據(jù)《印度時報》報道,菅義偉在電話中多次對中國表達不滿,但莫迪對其提及的涉華內容均“保持沉默”。輿論認為,印度在處理涉華敏感議題上,態(tài)度相當謹慎。
印媒稱,此次電話會談由日方提出,通話時長約40分鐘,菅義偉就“有關國家單方面試圖改變東海、南?,F(xiàn)狀的行為”向莫迪表達“嚴重關切”,并談及香港和新疆問題、中國通過《海警法》等。雙方還就印太地區(qū)合作、緬甸局勢等交換了意見。莫迪通話時邀請菅義偉盡早訪問印度,而菅義偉則表示將在合適時間前往。
據(jù)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方面對日方提到的關于中國的話題保持沉默。菅義偉提到的內容都是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本月7日強調的中國內部事務。有分析稱,印度此時在涉華問題上保持沉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印中當前關系微妙,印度不希望將自己塑造為“反華”的形象,以免拖累下階段邊境脫離接觸工作。這與印度在四方安全對話中的諸多表態(tài)不謀而合,該國幾乎與敏感涉華議題和美日澳的反華立場均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
即將于本月12日舉行的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峰會備受關注。《印度斯坦時報》10日報道認為,首次在“四國機制”下舉行領導人峰會,顯示四國正在形成一個“圍堵中國的堡壘”。有匿名分析人士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毫無疑問是“四國機制”中的短板,無論是“對抗中國”還是“印太戰(zhàn)略”,印度的立場都談不上積極或堅定。這從印度始終在官方文件中堅持略有別于美國的“印太戰(zhàn)略”愿景就可見一斑,也說明印度利用該機制“漁利”的心態(tài)頗重,期待從中撈取更多地緣和經濟實利以及“大國身份”認同,而非真心與美日澳靠攏或實現(xiàn)深度捆綁。
與印度相比,日本的對華態(tài)度則顯得“強硬”一些。有分析稱,在安倍晉三執(zhí)政時期,日本與印度關系獲得明顯進步。在印度此前與中國發(fā)生邊境對峙的背景下,日本很希望在對華問題上獲得印度的“力挺”。此前,日本已獲得美國拜登政府多位官員在海洋問題上的“支持”。
據(jù)《日本經濟新聞》10日報道,日美將于本月16日舉行2+2會談,目前雙方正就會談的聯(lián)合聲明進行協(xié)調,預計將點名批評中國對釣魚島周邊海域的反復“入侵”。不過,報道稱,2+2會談雖是協(xié)調兩國安保政策的最重要形式,但至今雙方都避免直接點名批評中國的海洋舉動。日媒此前稱,若日本對華采取強硬姿態(tài),將加大兩國關系惡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