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馬相伯,是學者、教育家,也是著名愛國人士。
1903年,他毀家興學,創(chuàng)辦震旦學院,并親臨授課。于右任、邵力子、李青崖、徐朗西、馬君武等都是該院的學生。1905年,創(chuàng)辦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被推為校長。辛亥革命后,他曾代理北京大學校長,深知“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才為本;求才之道,尤宜設立學堂為先”。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馬相伯痛感“國亡無日,非朝野一心,武力抵抗,無以自救”,發(fā)表《為日禍告國人書》,呼吁“立息內(nèi)爭,共御外侮”。1932年他參加了宋慶齡、魯迅等組織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6年他與宋慶齡等發(fā)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同年11月,救國會沈鈞儒、鄒韜奮、李公樸、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時、史良七君子,被國民黨當局非法逮捕時,他憤慨陳詞,愿以“首領”(自己的頭顱)擔保七君子無罪。七七事變后,他發(fā)表《鋼鐵政策》演說,力主抗戰(zhàn)到底。由于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被稱為“愛國老人”,深受人民的尊敬。
1937年8月13日,淞滬戰(zhàn)爭爆發(fā),馬相伯應馮玉祥將軍和李宗仁的邀請,由南京避居桂林,住在桂林城內(nèi)疊彩山的“鳳洞”洞門前的景鳳閣樓下,在居住的房門上新寫一副對聯(lián):“生有自來戚繼光,死無遺憾范希文?!彼悦鞒官撩麑⑵堇^光和宋朝抗擊西夏名臣范仲淹來表志,令人肅然起敬。
1939年3月17日,馬相伯百齡大慶時,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在給馬老的賀電中說:“茲值先生百齡大慶,國家之光,人類之瑞。”
1939年11月4日,馬相伯病逝。11月10日,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在《新華日報》發(fā)表《致名譽主席馬相伯先生家屬唁電》中說:“噩耗北來,驚聞老先生遽捐館舍,舉世同哀,邦國殄瘁……我國反侵略運動,自始即由老先生領導,其為世界和平、人類幸福而致力之精神,垂老益堅。”表達了對他的崇高敬意。
(據(jù)《人民政協(xi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