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清
2月3日晚間,中國平安發(fā)布了2020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394.70億元,同比增長4.9%;營運ROE達19.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30.99億元,同比下降4.2%,凈利潤的改善主要得益于2020年四季度投資收益的改善。
然而,更讓人關注的是,Nbv同比大降近35%。中國平安去年四季度遭遇了較大的人事動蕩,市場一致認為壽險改革的效果不夠理想,股價持續(xù)承壓。然而,四季度NBV的大跌依舊有點超過預期。筆者認為,破罐子破摔,平安這是鉚足了勁兒給2021年提供低基數。2021年將是價值的年份,抱團股年后的一周多交易日已經哀嚎連天,在資產端實際利率持續(xù)上行,且負債端如此低基數和經濟復蘇預期極強的情況下,即使拋開改革的因素,平安也十分值得配置。
平安的2020年年報絕對是不及預期的。整體上看,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30.99億元,同比下降4.2%,大大改善了前三季度的頹勢(前三季度1030億元,同比下降20.5%)。這主要得益于四季度權益市場改觀,投資收益改善導致的。然而,作為采用新會計標準的平安,凈利潤的意義已經不大。從營運利潤看,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394.70億元,同比增長4.9%,全年保持低速增長,側面反映出公司經營遇到的壓力。
不過,平安2020年報不及預期主要是壽險板塊。疫情下新單及價值率均承壓,NBV同比-34.7%,一季度、半年報、三季報和年報的數據分別為-24%、-24.4%、-27.1%、-35%,可以看到,2020年新業(yè)務價值是逐季惡化的走勢。此外,新業(yè)務價值率受制于疫情下產品結構變化同比下滑14百分點至33.3%,主要加大獲客類產品的銷售導致長期保障型產品的新業(yè)務價值率下滑8.9百分點;新單同比下降7.2%,主要原因是代理人線上展業(yè)難度加大,代理人渠道的新單貢獻明顯下降,同比下降25.5%。
轉型壓力下人力指標繼續(xù)承壓。三季報時,平安代理人單季度下降約10萬人,到104.85萬人。到年報時,這一數字繼續(xù)下滑,到102.38萬人。需要指出的是,代理人不僅僅數量下降,而且各項指標均出現下滑。
代理人渠道新業(yè)務價值:423.19億元,下降37.1%;月均代理人數量(萬):105萬元,下降12.5%;代理人人均新業(yè)務價值40,688元/人(年),下降28.4%;代理活動率:49.3%,下降11.6個百分點;代理人收入(元/人均每月)5793元/人(月),下降8.2%(其中壽險4,629元,下降16%)。
平安改革實踐已經快3年時間了,但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平安的轉型其實依舊沒有顯現出效果。在2020年平安三季報的文章中,筆者曾表示,平安的壽險改革依舊在穩(wěn)步推進,三季度未能見到明顯的效果,雖有些遺憾但依舊在預期內,明年才是平安轉型的關鍵年份。這句話依舊適用于年報,但沒有預料到的是四季度新業(yè)務價值跌幅如此之大,人力也繼續(xù)萎縮。
在某平臺與球友討論過程中,筆者對球友提到“是否有故意壓低NBV嫌疑”的說法表示:“只要是公布的年報,就不是特意壓低,它說是多少就是多少。明白人只能說,要想想今年能不能超預期。”
但平安在2020四季度確實有“破罐子破摔”和做低基數的嫌疑。首先,2019年四季度,平安壽險首次人事動蕩,李源祥跳槽友邦,陸敏上馬時,2019年前三季度表現驚艷的凈利潤在四季度戛然而止,這和今年四季度陸敏退休,臨陣換帥,兵行險招和NBV爛得離譜基本一脈相承。此外,2021年開門紅的開始時間大大提前,擺明了做好2021年開年數據的架勢。根據2021年2月23日平安發(fā)布的保費收入公告,1月壽險原保費收入991.94億元,同比下降5.2%,但個人新業(yè)務(壽險+健康險)收入高達347.85億元,同比大漲31%。最后,四季度是2020年經濟增速最好的一季度,且疫情影響已經基本消除,在四季度新業(yè)務如此難堪說不過去。
雖然這篇文章寫的時間已經稍晚,平安在年報發(fā)布后已經出現了一波明顯的上行走勢,但筆者認為,即使拋開改革的成敗因素,當前的平安也有配置的價值。理由在過往的文章里面也是老生常談:
1、資產端和負債端均趨勢向好。首先,從資產端看,在2020年6月的文章《中國平安:“雙擊”曙光顯現改革步入深水區(qū)》中就提到,從2020年4月26日開始,10年期國債利率開始扭頭向上,而銀行間同業(yè)存單利率在4月底,5月初開始大幅反彈,這說明央行從市場上抽離了部分流動性。這個時間點大概是在武漢解封以后不久,此舉表明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疊加經濟復蘇和豬肉價格居高不下的大環(huán)境,央行認為過多的流動性并不是好事。2020年12月末到2021年1月初,十年期國債利率雖然有小幅下跌,但在2月份重新回到3.3%的高位。隨著國債利率的持續(xù)走高,壽險公司調整折現率釋放利潤正在逐步明朗,同時有利于投資者對保險公司長期盈利能力保持信心。
其次,在負債端。由于較低的基數和重疾產品切換,年初至今大部分保險公司NBV同比增速表現強勁且超過市場預期。從上文提到的平安1月新業(yè)務收入同比大增31%可見一斑。此外,根據中金公司的草根調研看,春節(jié)假期在2月份并未使各公司NBV增長失速,這無疑反映出行業(yè)景氣度在緩慢向好。
2、估值足夠低,即使拋開改革的問題也具備配置價值。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中國平安期末內含價值為13281.12億元,合每股72.65元,同比2019年末增長10.63%。負債端今年將迎來明顯復蘇,NBV貢獻的內含價值將提升,即使保守預計2021年EV同比增長為15%,則年底每股內含價值為83.55元,當前股價在一倍PEV徘徊,極具備配置價值。
說點不好的。前兩年,一提到保險,深度、密度吹得天花亂墜,筆者也愛這樣。但是慢慢發(fā)現,拋開社會保障體系談保險深度和密度都是耍流氓,因此投資人對保險賽道的長度和厚度需要重新評估。此外,中國老齡化速度在加快,這讓壽險賠付壓力在增加,而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業(yè)務模式對平安等傳統模式的沖擊不小,目前看平安的改革即將滿3年,但依舊收效甚微,且人事動蕩嚴重,需引起警惕。同時,平安踩雷不斷,08年有富通事件,近年接連發(fā)生匯豐事件和踩雷華夏幸福(華夏幸福后面還有中國金茂)。平安的投資事件值得反思,無法想象中國平安權益投資中,居然沒有中國互聯網新經濟、消費領域以及部分傳統經濟等領域的“核心資產”,而僅有一點金融和地產裝點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