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明
童年時,也就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農村生活困苦,日子過得艱辛,連飯都吃不飽,何談茶呢?有茶無茶都無所謂,通常沒有茶葉就喝白開水??墒撬鞚?,有一股異味,就用土茶葉替代,化解掉水腥味。
何謂土茶葉?顧名思義,就地取材,山上采的、地上種的、樹上長的,林林總總,五花八門,只要無毒,信手拈來的“山寨版”茶葉應運而生。
茶葉樹
我家后院有棵茶葉樹,是爺爺親手種的,已有五六十年,枝葉茂盛,葉子酷似茶葉,村上人都稱它茶葉樹。每到立夏季節(jié),左鄰右舍的姑娘、大嫂、大嬸們手挎竹籃采摘茶葉,從立夏采到夏至。
這茶葉外形像綠茶,但村民不懂加工方法,只是摘下后曬幾天太陽,晾干了保存起來,泡茶時抓些到杯子里,開水一泡,慢慢溢出碧波清翠的綠色,發(fā)出淡淡的幽香,能提神、解渴、生津,清涼可口。他們要求不高,能喝到這茶,都說味道好極了,家家戶戶都用它來泡茶。
山茶葉
這是生長在門前山上亂石堆里的多年生植物,生長力旺盛,葉片與茶葉相似,枝條橫生,長約一兩尺,枝條上長滿像荊棘一樣很尖的刺,開白花,結一種很小很圓的果實,不能食用。
立夏過后,小伙伴們三五成群的背著小籃到山上采山茶葉。山茶葉欺軟怕硬,專揀小孩手嫩的刺,愈怕愈刺得厲害,它那帶鉤的刺鉆進手指,拔都拔不出,血流如注,只好回家來請母親代勞,用針尖仔細挑出來。
山茶葉連枝帶葉一起采回來攤在匾里曬,曬干后只要用木棍敲敲,它只落葉、不落刺,收集保存起來慢慢品嘗。
山茶葉茶液呈瑪瑙色,有點像紅茶,金燦燦,黃光光,甘醇濃郁,撲鼻噴香,是消暑解渴佳品飲料。
淡竹葉
夏天采下一把新鮮的淡竹葉,正反面用刷子刷去污物及表面小毛,洗凈,放進開水里略煮片刻后舀進容器;也可將淡竹葉放入的缽頭或瓷盆里,然后將沸水沖入,淡竹葉立刻溢出翠綠的顏色,像純潔亮麗的少女在碧波中蕩漾,看一眼賞心悅目,并散發(fā)出一股竹子清香味,沁人心脾,神清氣爽,待涼后飲用。
當時,家家戶戶后院栽種淡竹,有取之不盡、摘之不竭的竹葉,供人們免費泡茶飲用。
淡竹葉茶具有清涼瀉火、利尿通淋、生津解渴功能,夏天常飲淡竹葉茶能消除痱子,可防止小孩痙攣、成年人中暑,并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咖啡豆
這是上世紀中葉引進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枝高一米多,中間分出很多分枝,分枝上長出約二寸長的豆莢,霜降前成熟收割,曬干后豆粒從殼中自然脫落,表皮咖啡色,像綠豆大小,收集起來保管。
由于氣候、水質、土壤條件的差別,這種豆并非正宗咖啡豆。民間常將它炒至焦黃色,起鍋冷卻,裝入容器待用?;驅⒖Х榷狗鬯椋眉啿及胚M缽頭里,再將沸水沖泡,慢慢溢出濃濃的咖啡味,待涼后飲用。也有人把曬干的咖啡豆直接裝入容器,泡茶時抓上幾粒,粒粒像黑珍珠般浮在表面(汲足水分后沉下),飲上一年半載是常事。
這種作物并不金貴,我家只是在屋后的貧瘠地上種了十多棵,就收成咖啡豆三斤多,除自己留著外,還送給親朋好友,品嘗后多贊醇厚濃郁,香氣誘人,不但夏天泡茶做飲料,冬天也用它泡茶解渴。
大麥茶
這是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防暑降溫清涼飲料。制作方法是揀麥粒、曬干、揚凈,然后入鍋文火不斷翻炒,炒至焦黃色,放入匾中晾干,待熱氣散凈裝入容器保存。炒大麥關鍵的是火力不宜過旺,防結塊炒焦,就失去大麥茶的意義。現(xiàn)在炒貨店也供應烘焙的大麥,粒粒飽滿,色澤金黃,不枯不焦,恰到好處。
炒的大麥不宜入鍋煎煮,只要抓一小把放進容器里,再將沸水舀入其中,15分鐘后開水就呈金黃色,醇厚濃郁,撲鼻噴香,滋潤光滑,喝到嘴里別有一番風味。
大麥茶主要有生津止咳,防暑降溫、清熱解毒,有助消化、潤膚、烏發(fā)功能,老少皆宜,人人喜愛。
上述這些“土茶葉”是升斗小民的大眾飲料,五十年前商品茶葉價格高昂,農民與茶葉無緣。如今社會進步了,農村和城市一樣都追求上檔次、高消費,盡管滿目高檔的名茶,土生土長的大麥茶還是受人們追捧,它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經受時間的考驗,依然是農民首選飲料,可見老人們對記憶里的土茶葉情有獨鐘,有揮之不去的草根情結。
編輯:陌漓? yangsheng_mol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