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景是中國古代最具地方意識的公共空間。所謂地方意識可以用文化地理學研究中的“地方感”來形容,著名美籍華人地理學家段義孚認為,“地方感”就是“從純空間向……某種強烈的人文地方”的轉換,他還用“戀地”一詞表達這種情感。
關鍵詞:臨汾 地域 八景
八景可以是自然山水(比如平陽府古八景之汾水秋風、姑山晚照),也可以是人文古跡(比如平陽府古八景之晉橋梅月、西巖夜雨),還可以是日常生活場景(比如平陽府古八景之錦灘荷花、平湖飛絮),其一經(jīng)地方名望之人命名,便由“純空間”轉換為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公共空間。它不同于祠堂、宗廟、學校,雅俗共賞,具有流行文化的色彩。
成熟的八景題名通常是兩字一意,“前兩個字通常為地點、場所,后兩個字為景致,兩兩并列成一個合景。如,北宋‘瀟湘八景之‘平沙落雁,各為一景,兩兩結合成一個合景——平沙之上大雁棲落”。無論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或生活場景,當它與特定的時間、氣候、人文背景相結合時,便呈現(xiàn)出濃郁的詩意和內(nèi)涵。“這是中國古代四言詩句獨特審美意義的再現(xiàn),八景用這樣的四字來命名,也是它在文化根源上向傳統(tǒng)審美旨趣回歸的具體表現(xiàn)”。如此而言,八景是一種基于文化傳統(tǒng)的審美再創(chuàng)造,這種審美再創(chuàng)造使得八景景觀成為有文化意味的公共空間。
金末元初著名詩人李俊民作有《平水八詠》,所詠八景即是平陽府八景:陶唐春色、姑山晚照、汾水孤帆、廣勝晴嵐、平湖飛絮、晉橋梅月、錦灘落花、西藍夜雨?!杜R汾縣志》載:“平水,出城西南平山下,東流至城西五里名平湖?!逼洹镀缴健窏l載:“平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亦姑射之支也,平水出焉?!惫湃擞袝r以平水指代平陽。臨汾古稱平陽,因為平水在平陽之北,古人稱水之北為陽,故名平陽。這是平陽府的八景。楊志忠編著《山西古代州縣八景》,所劃出的臨汾地域包括一府三州十三縣,大抵相當于現(xiàn)今臨汾市下轄一區(qū)兩市十四縣。隨著歷史變遷,行政區(qū)劃變化,州縣的稱謂沿革也在變化,比如,隰州現(xiàn)稱隰縣,吉州現(xiàn)稱吉縣,襄陵縣現(xiàn)成了一個鎮(zhèn),歸屬襄汾縣,太平縣歸入襄汾縣,趙城縣歸入洪洞縣,岳陽縣改名安澤縣。其州縣各有各的八景景觀,有的州縣內(nèi)某一大的八景景觀又細化出新的八景、十景,可謂旁逸斜出,比如,吉州八景名曰:壺口秋風、錦屏疊翠、佛閣晴嵐、壽山夕照、古洞瑤桃、小橋流水、石孔飛泉、孟門夜月,而在壺口名下又有壺口十景:旱地行船、明清碼頭、清代長城、水里冒煙、谷間虹橋、十里龍槽、石窩寶鏡、冰橋合開、大禹帽夕照、龜牛斗法?!爸袊糯墓部臻g一般是在宗廟、學校、祠堂等處,但容量有限,這就造成了公共空間稀少的局面。而八景正好可以彌補這種不足,不論遼闊的自然地理空間,局部的自然山水,還是公共建筑、私人園林空間,都有著突出的公共性……自然山水中的八景更是當然的公共空間”,所有這些八景景觀都可以成為人們觀賞瞻顧的公共空間。
劉球《黃田八景詩序》曰:“地之遇其人,人之名其地,皆若有所待也……然自天開地辟,未嘗見好于人,能名于世,必待杰特有文之士。”宣揚八景公共空間的“有文”(名望)之士人,其身份多為邑人和縣令一類的官員。邑人的“戀地”情愫與生俱來,地方縣令雖為外籍,但對自己主治下的土地也有別樣的“戀地”情結?!镀嚼h志》卷二“地理”中邑令黃寬的一段話恰到好處地表達出這種心理:“古跡名勝,匪所以侈游觀、談資興也!望古興懷,則往事發(fā)人曠想,登高覽勝,則即景寫我心靈,斷碣殘碑皆關妙旨,茂林修竹,亦助文心,是所貴于邑人士之善自領略?!边@些官員命名八景并以詩的形式,抒懷感慨,除了揚名立萬,鋪排“政績”的欲望,還是公務生活之余的調(diào)節(jié),所謂“借山水之僻,清案牘之塵”的游宦心理。具體到臨汾地域八景,這種“戀地”情結(地方意識),表現(xiàn)如下:
第一,把自然山水攬入懷抱,設定八景,在命名活動中,凸顯自我,以“言語文章”“信今傳后”,從而強化自己的社會聲望。
臨汾地域的地貌輪廓大體呈“凹”字形分布,四周環(huán)山,中間為平川,霍山、姑射山等具有標志意義的大山和東神山、紫金山、翠屏山、陶唐峪等名山,共同組成山的景觀,幾乎每一個州縣都有以山為名的八景景觀。比如,霍州古八景之霍岳堆云、東嶺夕暉,洪洞縣古八景之霍岳朝暉,汾西縣古八景之青山堆云,永和縣古八景之雙山霽雪,趙城縣古八景之霍峰疊翠,翼城縣古八景之翔山晚照、玄門積雪,曲沃古八景之絳山晚照,太平縣古十六景之姑射晴嵐,吉州古八景之壽山晚照,鄉(xiāng)寧縣古八景之荀山堆翠,大寧縣古八景之翠山屏峙,蒲縣古八景之屏山拱翠、東岱晴嵐等。山之光彩,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冰霜雨霰,各有千秋,其景觀意象合在一處,或“晚照”“夕暉”“朝暉”,或“堆云”“堆翠”“疊翠”,或“晴嵐”,不一而足,形成一個關于山的穩(wěn)定意象群落。
臨汾地域內(nèi),黃河、汾河奔流不息,與澇河、澮河、沁河以及霍泉、平水泉、灤池等,一起組成水的景觀。同樣,每個州縣也都有以水為名的八景景觀。比如,平陽府古八景之汾水秋風,霍州古八景之汾川漾月,吉州古八景之壺口秋風、孟門夜月,鄉(xiāng)寧縣古八景之禹門汲浪,蒲縣古八景之帶河環(huán)清等。這些八景勾畫出了水的形態(tài)、氣質(zhì)與性情,有生命與靈性,一樣形成穩(wěn)定的意象群落。
第二,臨汾地域帝堯遺跡和晉國遺存,具有強大的人文氣息和歷史厚度,命名并劃入八景景觀,有建構地方歷史的獨特用意。以帝堯遺跡命名的八景,數(shù)量雖不多,但歷史人文價值值得關注。平陽府古八景之陶唐春色,其陶唐指的是帝堯陵;浮山縣古八景之堯山龍井,其堯山又名堯廟山,山上建有堯廟,廟旁有古井,傳說為帝堯開掘;霍州古八景之玉泉圣跡——“玉泉”在陶唐谷,傳說帝堯曾避暑于此地,這里水聲山光,林峰環(huán)繞,為一地之秀也。關于帝堯,精英的《堯典》為最早的傳世神話版本,《帝王世紀》記載:“堯都平陽”“堯治平陽,統(tǒng)天下四方”,《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唐帝堯元年,帝自唐侯踐天子位于平陽”。臨汾當?shù)氐拿耖g,關于帝堯的傳說,綿延流傳,成為無意識的文化存在,比如,堯開鑿了第一口水井,百姓從此能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上正常生活;浮山縣有堯山龍井,此井為帝堯本人所開鑿,水井的出現(xiàn),推動了農(nóng)耕文明,進而開啟了華夏文明。再比如,堯住土階茅屋,吃粗茶淡飯,穿布衣蔽履,與群眾同甘共苦,傳為佳話。八景詩中,“陶唐”“古井”“圣泉”等意象群落里,既有精英意識,又有民間情懷,體現(xiàn)出精英與民間的雅俗互動。
第三,有論者把宋代城市社會的發(fā)展繁榮,作為八景在宋代興起與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為“相對于此前濃厚的山水文學和美學意味而言,宋代的山水更接近于平常生活,游山玩水成為市民階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南宋還出現(xiàn)兩本以“勝”為主題的全國性志書,即《輿地紀勝》《方輿勝覽》,這也與當時的社會風尚相關,這種志書的出現(xiàn),有助于名望之人、文人雅士“端坐窗幾而欲周天下,操弄翰墨而欲得助江山?!迸c紙面上的盛景相比,現(xiàn)實中的日常生活景觀更為真切。臨汾地域,有關日常生活的八景景觀類型多樣,與“橋”相關的,有襄陵古八景之晉橋梅月,吉州古八景之小橋流水,翼城縣古八景之澮水橫橋等;與“花”相關的,有平陽府古八景之錦灘落花,岳陽縣古八景之花鳥浴水,襄陵縣古十景之十里荷香,翼城縣古八景之花谷香風等;與“泉”“池”相關的有曲沃古八景之星海溫泉,翼城縣古八景之灤池秋月,岳陽縣古八景之泉石云流,隰州古八景之石月澄波等?!懊吩隆薄奥浠ā薄跋泔L”“秋月”等意象群,處處透露出日常生活景觀背后的“生之樂”與“生之趣”。
有些景觀在一州一縣之內(nèi),極為普通,算不上盛景,比如“永和縣古八景”之“蓮池晚眺”,不過一處小蓮池,地方名望之人劃入八景,或許是一時興致所至,但既然成了公共空間,就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原武縣志》卷一《八景說》“小引”道出了其中端倪:“原陵一望平坦,無名勝奇觀足供登臨。然夫人胸中自有丘壑,茍興會所至,雖勺水拳石,亦可與桃源、雁宕并作佳麗?!币厝?、縣令自以為“胸中自有丘壑”,而普通民眾領略八景公共空間,生出的卻是鄉(xiāng)土觀念和景觀意識。
八景“源于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但又回歸和深入到民間,雅俗共賞,深得人心”,它既是人們欣賞、留戀的公共空間,也是表達“戀地”和抒發(fā)大眾情感的最佳方式。它“從最初的精英審美逐漸演化成為一種集體意識,這在客觀上又充當了地方認同和情感紐帶的重要媒介,并醞釀和培育出以此為依托的深入人心的地方記憶,又往往與一定的時間、空間及主觀感受相關聯(lián),帶有強烈的地方意識,并強化和賦予地方某種相對穩(wěn)定的景觀意象?!边@些相對穩(wěn)定的景觀意象群背后,佇立著深廣的地方人文背景,比如,提到平陽府古八景之陶唐春色,就會想到帝堯陵乃至有關帝堯的傳說故事;提到曲沃縣古八景之沃國春光、新田秋色,就會想到春秋時代的刀光劍影,想到晉國強盛一時的歷史事實,從而升騰出興亡滄桑的深厚歷史意識。
參考文獻:
[1][英]R.J.約翰斯頓.哲學與人文地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142.
[2]丁歡.宋代以來江西八景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D].江西師范大學,2011.
[3]張廷銀.西北方志中的八景詩述論[J].寧夏社會科學,2005(05):146-150.
[4]張德建.八景的文本策略與權力關系[J].文學遺產(chǎn),2020(02):4-16.
[5]劉球.兩溪文集[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6]趙夏.我國的“八景”傳統(tǒng)及其文化意義[J].規(guī)劃師,2006(12):89-91.
(作者簡介:喬林曉,男,碩士研究生,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國文學與文化)
(責任編輯 徐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