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武威市人民醫(yī)院,甘肅 武威 733000)
冠心病是近年來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殺手,由于冠狀動脈不穩(wěn)定性斑塊發(fā)生破裂,使得血小板大量黏附和聚集,從而誘發(fā)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心肌發(fā)生缺血及壞死,并進一步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目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常用措施,能夠快速恢復患者心肌再灌注,在改善預后方面效果顯著[1]。對于非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患者,亦或是急性ST段抬高型患者在治療中倡導及早給予介入治療,從而挽救患者瀕死心肌,進一步降低其急性期的病死風險,從而更好地改善遠期預后。采用PCI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中效果確切,并且臨床成功率較高,然而患者在PCI術后各類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依然較高,所以在患者PCI手術前及手術后進行抗血小板治療是確保急診PCI手術成功和降低患者術后支架內(nèi)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目前對于接受PCI術治療的患者在其術后的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中多為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的兩者聯(lián)合用藥方案,然而有報道指出應用替格瑞洛和常規(guī)的氯吡格雷對比能夠進一步提升抗血小板效果,且替格瑞洛在起效速度以及作用效果方面價值更高。藥物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均屬于現(xiàn)階段臨床中比較常用的一類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然而關于此兩種藥物在急性心?;颊呒痹\PCI術中的應用效果相關研究較少。以下將分析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治療中應用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70例行PCI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據(jù)藥物應用情況分組,即觀察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53~82歲,平均(69.6±0.3)歲;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時間3~11 h,平均(6.3±0.2)h;合并癥:糖尿病者共10例,高脂血癥者共19例,以及高血壓者共20例。對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52~84歲,平均(65.8±0.5)歲;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時間3~12 h,平均(6.2±0.4)h;合并癥:糖尿病者共9例,高脂血癥者共19例,以及高血壓者共19例。2組臨床資料對比P>0.05?;颊呷虢M標準:①年齡18~85歲;②患者和(或)家屬對研究及治療方案等知曉并同意;③心肌缺血癥狀時間>30分鐘;④給予硝酸甘油治療后情況仍未得到改善;⑤經(jīng)診斷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者,且需要采PCI術治療者;⑥患者發(fā)病至入院就診<12小時。排除標準:①對研究中涉及藥物存在應用禁忌癥;②合并重度肝腎等功能障礙者,或需要接受透析治療者;③既往存在心肌梗死患病史者;④存在凝血功能異常情況者;⑤存在出血體質者或具有明顯出血傾向者;⑥合并腦出血、血液系統(tǒng)疾病或者活動性出血等疾病史者;⑦存在貧血情況者;⑧存在其他相關重度基礎性疾病,且經(jīng)評估預計生存時間<12個月者。
1.2 方法。2組患者均在其入院之后采取常規(guī)對癥治療,如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應用β受體阻滯劑、硝酸甘油類藥物以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進行治療,同時給予吸氧,密切監(jiān)測血壓、血氧飽和度和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在此治療基礎上對照組患者于入院后給予氯吡格雷片進行口服治療,600 mg/次;阿司匹林片,口服,300 mg/次,并于PCI術后繼續(xù)維持阿司匹林片口服,100 mg/次×d;氯吡格雷,75 mg/次×d,連續(xù)治療12周;同期觀察組則改為應用替格瑞洛治療,即入院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片300 mg/次,并給予替格瑞洛口服,180 mg/次。于術后繼續(xù)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d,以及替格瑞洛90 mg/次,2次/天患者,連續(xù)治療12周。
1.3 評價標準。①2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后復查彩色超聲心動圖,對其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和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等心功能指標進行檢測。②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后,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機體炎性指標進行檢測。③2組患者均于PCI術治療后繼續(xù)隨訪6個月,統(tǒng)計其隨訪過程中的心血管事件情況,如心絞痛、復發(fā)呼吸困難、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猝死等。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涉及數(shù)據(jù)以SPSS 19.0分析,數(shù)據(jù)標準差以()描述,組間數(shù)據(jù)t、χ2檢驗,P<0.05即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功能指標監(jiān)測結果對比。2組術前LVEF、LVEDD比較中P>0.05;術后觀察組的LVEF高于對照組,LVEDD低于對照組,且P<0.05,見表1。
表1 2組心功能指標監(jiān)測結果對比()
表1 2組心功能指標監(jiān)測結果對比()
注:與本組術前相比?P<0.05。
2.2 血清炎性指標對比。2組術前IL-6、TNF-α均相對較低,且P>0.05;術后2組患者的IL-6、TNF-α與術前相比均有所上升P<0.05,且觀察組的上升幅度小于對照組,2組術后IL-6、TNF-α比較中P<0.05,見表2。
表2 2組血清炎性指標對比()
表2 2組血清炎性指標對比()
注:與本組術前相比?P<0.05。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是在患者冠狀動脈急性以及持續(xù)性的缺氧和缺血狀態(tài)下導致患者心肌壞死,該疾病的發(fā)生往往建立于患者冠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基礎之上,在相關因素的影響或刺激下,使得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出現(xiàn)破裂,同時血液內(nèi)血小板于破裂斑塊表面大量聚集并產(chǎn)生血栓,使得患者冠狀動脈管腔猝然阻塞,造成心肌缺血性壞死,所以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發(fā)生與患者血小板激活密切相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中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其心肌組織受損細胞及早恢復再灌注,防止功能和存活性受到損傷。再灌注是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有效措施,特別是患者發(fā)病12小時內(nèi)如果能夠開通患者閉塞冠狀動脈并促使血流得以恢復,有利于幫助縮小患者心肌梗死的實際面積,從而進一步降低其病死風險并改善預后。PCI術是目前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最常用和有效措施,PCI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改善預后,該治療方案的臨床成功率高、出血風險小、術后復發(fā)率低,同時死亡率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然而PCI術的應用可能導致患者血栓脫落,同時產(chǎn)生無復流情況,強化抗凝治療的應用能夠降低患者血栓栓塞與無復流發(fā)生率。PCI手術治療中由于造成的局部血管內(nèi)膜受損和出現(xiàn)的炎癥反應,容易進一步形成心肌損傷,使得發(fā)生心室重構和心功能下降[2-4]。部分患者在PCI術后可能發(fā)生心源性死亡或者再發(fā)心肌梗死以及再狹窄等情況,所以心肌梗死患者在其PCI術后繼續(xù)給予抗血小板治療至關重要。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的藥物方案是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術治療中的常用藥物治療手段。其中氯吡格雷具備良好的抗炎作用,同時也屬于前體藥物,口服后需通過肝臟代謝方可激活。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來說,機體代謝功能存在損傷,使得氯吡格雷應用中藥效發(fā)揮較慢,同時該藥物的作用時間相對較短,使得治療效果受到影響[5]。替格瑞洛則屬于新型的抗栓藥物,具有抗血小板功能,口服后無須通過肝臟能夠迅速起效,同時療效十分穩(wěn)定[6]。本次研究中,對于患者應用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的治療價值進行了比較,從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患者在PCI手術期間應用替格瑞洛治療,患者手術后心功能指標改善效果好于對照組,同時術后機體血清炎性指標的上升幅度低于對照組,術后隨訪期間患者心絞痛復發(fā)、呼吸困難以及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與氯吡格雷相比,應用替格瑞洛更有助于提升PCI手術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總體治療價值。替格瑞洛當口服后能夠快速起效,該藥物的生物活性發(fā)揮并不依賴于機體肝酶催化,因此可迅速發(fā)揮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能夠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并降低無復流現(xiàn)象的發(fā)生風險,所以可有效改善患者PCI術后發(fā)生的心肌血流灌注,有利于緩解心肌細胞的受損程度,從而可緩解患者左心室重構,進而促進心功能的改善和恢復。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中應用替格瑞洛的療效優(yōu)于氯吡格雷,前者更有利于改善心功能、降低機體炎性反應并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