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可
【摘要】色彩是繪畫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應用的色彩顏料種類有很多,比如說油畫、水彩、水粉、丙烯等等。不同的色彩顏料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性質,水粉顏料是一種常用的色彩表達材料,它具備可覆蓋和色彩飽和度高的特征,對于初學者而言容易被掌握。但在水粉畫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起色彩感知呢?本文將針對水粉畫色彩感知能力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具體的培養(yǎng)對策。
【關鍵詞】水粉畫;色彩感知;對比色;色相調和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4-0135-02
青少年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階段,他們對于顏色的感知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包括個性、氣質和興趣。其中,年齡也是影響其感知顏色的重要因素。有些孩子在繪畫過程中的顏色使用,是下意識的行為,作為指導老師千萬不能用成人的標準衡量孩子,而是要從孩子的繪畫心理人手,設計出豐富多彩的繪畫課堂,對學生水粉畫色彩感知能力培養(yǎng)指導,讓孩子在玩耍和探索中學習到色彩知識。
一、水粉畫繪畫課堂教學中的幾個重點
(一)對比色教學
在水粉畫繪畫過程中,人需要用眼睛來觀察和對比形狀與色彩問的關系,并且用到一些對比色來突出形象,讓畫面變得更加鮮艷飽滿。比如說冷暖色、黑白色、互補色等等。這些色彩關系能夠幫助學生在繪畫的作品變得更加鮮明,避免出現(xiàn)“粉氣”和“灰臟”的情況。實際教學中可能有些教師不知道如何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筆者根據(jù)個人經驗,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他繪畫的主體是什么,如果主體使用了暖色調,就需要在周圍用冷色調去襯托。而且在比例上暖色和冷色的占比最好是3:7,也就是3分暖色,7分冷色,以此突出畫面主體,避免繪畫作品的彩花現(xiàn)象。
(二)色相調和與夸張
水粉畫創(chuàng)作離不開實踐,從古至今,實踐都是美術的重要基礎。而水粉畫中的色彩感知能力培養(yǎng),也必須要利用色相調和與夸張的方式進行實踐,才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色彩的重要性。
色相調和使顏料色彩擁有相同、相近色素的顏色,色調夸張就是強調和擴大對象的顏色特征——這也是在實際學習中經常用到的繪畫方式之一。色相調和與夸張可以以“京劇臉譜”為例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顏色,調制出不同情緒的顏色,比如說憤怒、冷靜、悲哀等等。還可以舉辦一個面具舞會,讓孩子們自己戴上自己畫的臉譜,來感受顏色繪畫中的色相調和與夸張。青少年階段的學生在色相調和上往往追求統(tǒng)一而容易流于單調,但是在夸張上卻比較出眾,因此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更加善于使用夸張手法,教師可以將色相單調和夸張的作品一起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感受色彩的和諧與碰撞,實現(xiàn)色彩感知力的提升。
(三)繪畫步驟教學
在水粉畫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手段,鼓勵學生敢于想象,勇于創(chuàng)造和大膽表現(xiàn)。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繪畫方向和技巧,而先整體后局部的繪畫步驟是一個快速提升學生繪畫能力的方式。很多青少年學生總會糾結于“我畫得不好,我畫得不像”之中。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讓學生運用表現(xiàn)手段。先整體,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大概輪廓。大部分初級青少年沒有把握畫面的能力,如果直接開始琢磨細節(jié),很有可能鉆到細節(jié)中出不來,細節(jié)化不好,整體也就畫不好。但水粉畫的造型很難把握,只有讓學生先畫整體,再慢慢填充細節(jié),才能夠方便學生更好地把握畫面整體,學會利用色彩。
二、學生水粉畫色彩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知色彩
在水粉畫教學中,貼近生活才能夠引發(fā)學生興趣。比如說,有些青少年在學習時會帶著不同顏色的水杯,或者不同顏色的坐墊。教師在上課前,就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身邊的物品進行觀察。當學生被教師的引導吸引住時,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很多生活中的常見的色彩搭配,這會提升他們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教師還可以趁熱打鐵,設計一堂水粉畫課——《生活中的漂亮顏色》。引導學生以組畫的方式,用自己喜歡的鮮艷顏色去表現(xiàn)事物的特征。在五彩斑斕的顏色里,學生不僅畫了水杯、坐墊,還畫了汽車、裙子、小毛巾等等。學生在好奇和感興趣中,對色彩逐漸有了濃厚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在水粉活動中感受色彩
水粉是一種有著獨特特點的顏料,教師要根據(jù)其可覆蓋性的特點,讓學生在亂涂亂畫中自己探索色彩。首先,要帶領學生認識到各種水分色彩。當學生認識不同色彩之后,給他們一張白紙,讓學生自由地涂畫,自由地覆蓋。當兩種或以上的顏色相互疊加在一起時,學生會忽然發(fā)現(xiàn),兩種顏色組合后形成了全新的顏色,有的很灰暗,有的很明亮。學生感受到這種顏色的變化奇跡,就會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在不斷地探索中感知顏色的美麗。
其次,教師還要在水粉活動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掌握色彩的技巧,提升色彩感知能力和審美水平。雖然審美水平是一種具有個人主觀體驗的能力,但是教師還是要注重學生色彩能力的全方面培養(yǎng),使他們有較強的審美情感,從水粉畫的規(guī)律入手,進行不斷地引導和教學。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原色練習。讓學生在深色底的畫紙上,使用各種顏色繪畫出花朵和煙花,再將鮮艷的顏色放在黑色上,這樣會發(fā)現(xiàn)畫面更加突出、更加震撼。
(2)配色。配色是表現(xiàn)個人顏色喜好的方式,教師要讓學生自由配色,不斷摸索出更好看的顏色搭配,提升色感和配色意識,切忌避免固定配色教學,以免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3)色調。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利用直覺選擇不同的配色方案,從局部配色逐漸發(fā)展到整體配色,從而體現(xiàn)出色彩與內容間的聯(lián)系。
(三)尊重學生個人色彩風格
青少年階段學生的成長經歷和生活感受不同,對色彩的感知與運用有著自己的個性特色。比如說有的孩子在需要用鮮明的顏色時喜歡用一些比較灰暗的顏色,這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這里需要鮮明的顏色,更不要打擊學生“怎么這么難看”?而是要尊重學生心理和個性,悉心詢問學生顏色應用的理由和想法。比如,有一個學生在畫地球時,將地球畫得臟兮兮的。教師問才知道,學生是覺得地球污染,因此用畫出來的地球凸顯整個世界都應該是灰蒙蒙的含義。教師在此時需要進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我國綠化環(huán)保事業(yè)的進步,教師可以再選擇合適的顏色進行作畫,豐富畫面表現(xiàn)力,提升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把握好孩子的繪畫心理和年齡特征,運用各種手段為孩子提升豐富的色彩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審美傾向,及時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作作品,不斷提升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使其能夠有獨特的個人風格,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美。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