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說起消毒,你會想起什么?是醫(yī)院刺鼻的消毒水氣味?還是冰涼的酒精帶來的刺激感?抑或是那帶著賽博朋克氣質的紫外線燈?如果只是這些,你就錯了,或者說,是把消毒給妖魔化了。我們難以想象的是,消毒這個概念,幾乎貫穿了人類歷史,甚至無時無刻不伴隨著我們的生活。
說起清洗消毒我們可能想起很多,比如酒精擦拭。但是,最有效、最便捷的消毒方式,是洗手。
曾經(jīng),醫(yī)生們是不洗手的!直到19世紀末期流行病學之父賽麥爾維斯發(fā)現(xiàn),醫(yī)生洗手后為產婦接生可有效降低產婦的死亡率,自此洗手才被當作醫(yī)生的基本操作規(guī)范留傳下來。如今,醫(yī)生洗手是有著嚴格的規(guī)程要求的,嚴格遵守七步洗手法,可以殺滅手部的大部分細菌。
但是,并不是流水幫我們沖刷走了這些細菌,而是洗手液、肥皂等幫我們殺滅了病原體。洗手液、肥皂殺菌的原理其實很簡單。第一是通過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來沖刷掉表面的油污和灰塵,這些東西里通常會存在大量細菌。第二是因為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磷壁酸和脂多糖等,在強酸、堿或重金屬接觸下會變性和死亡。而肥皂作為一種堿性物質,可以破壞細菌細胞壁,達到殺滅細菌的目的。當然,洗手液和肥皂當中也會添加一些三氯羥基二苯醚和鄰苯基苯酚等來幫助破壞細菌細胞壁結構,達到殺菌目的。
除了肥皂和消毒液,我們的居家生活當中還能見到哪些消毒藥品呢?對了,就是酒精和碘伏。當我們不小心受傷的時候,總要涂一些酒精或者碘伏來殺菌消毒,防止感染。這平凡無奇的酒精為什么能殺滅細菌和病毒呢?是因為酒精能夠破壞微生物的蛋白質結構。酒精會吸收細菌菌體內的水分,使其脫水凝固。有人也許會注意到,我們消毒用的酒精濃度是75%的,那么是不是越濃的酒精消毒效果越好呢?并不是如此,更濃的酒精非但不能帶來更好的消毒效果,還會降低殺菌威力。別忘了,細菌表面還有蛋白質呢,如果脫水過于迅速,就會在菌體表面形成一層堅硬的蛋白質外殼,阻止后續(xù)酒精的滲入,降低殺菌效率。酒精聽上去有效又便宜,但它也不是萬能的。因為酒精無法殺滅細菌產生的芽孢和一些特定的病毒。芽孢就是細菌產生的較耐冷耐熱抗不利環(huán)境的一種“種子”,在合適的溫度下,芽孢會重新復蘇變成活躍的細菌成體。因此,酒精擦拭只能消毒,不能滅菌。
?碘伏消毒
然而,酒精消毒有個很大的壞處——涂抹酒精太疼啦!那有沒有不疼的消毒方式呢?現(xiàn)在常用的另一種消毒藥品是碘伏。碘伏類的有效成分是絡合碘,碘可以與細菌的蛋白質結合,從而導致氨基酸和酶產生變性,達到殺菌的目的。碘伏因刺激性小,殺菌效率高,現(xiàn)在可是“明星”級的消毒用品。但是記住,如果是用碘酒(也叫碘酊)消毒的話,千萬記得用酒精擦拭脫碘。因為碘酒當中含有的碘單質,長期留在皮膚表面會傷害皮膚。
一切消毒的目的都是為了殺滅潛在的病原體,除了看起來帶點兒侵入性的化學藥劑,其他各種常規(guī)手段也是可以殺滅它們的。病原體也是生物,那生物怕什么呢?對了,高溫!高溫滅菌可謂是陪伴人類最長情的滅菌方式。簡單來說一切把食物弄熟的過程就是一個高溫滅菌過程。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煮開水。19世紀的美國華工就是因為飲用熱水的習慣減少了很多流行病的發(fā)生。至今,這種滅菌方式也被傳承了下來。
高溫可以滅菌消毒,這是毫無疑問的。可是你知道么,低溫照樣可以殺滅病原體。話說在很久遠的19世紀,法國人發(fā)現(xiàn)葡萄酒總是變酸,影響風味,便請來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看看哪里出了問題。巴斯德一看,原來是酒里有醋酸桿菌??墒瞧咸丫撇荒芨邷丶訜?,因為煮開的葡萄酒會喪失香味。因此巴斯德發(fā)明了一種低溫滅菌法:60℃下低溫處理葡萄酒半小時,有效殺滅了醋酸桿菌。這是什么原理呢?其實微生物生存的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60℃,30分鐘的處理足以殺死大量微生物。當然,對一些耐熱的芽孢和嗜熱細菌不奏效。
這樣的處理方法被用在了牛奶的處理上。這樣的消毒方法被用在了牛奶的處理上。鮮牛奶因為含有大量微生物是很難保存的,使用70℃短暫加熱幾十秒,而后迅速降溫至4~5 ℃,這樣牛奶就可以延長保存時間啦。這樣的處理方法也被稱為巴氏滅菌法。這樣的牛奶風味保存得會更好。
那么,低溫滅菌能否徹底殺死所有的病原體微生物呢?當然是可以的。對于一些不耐高溫的器具,我們會采用一些特殊的低溫滅菌方式來處理它。在特制的儀器內,充入一些藥品蒸汽,通常來說是環(huán)氧乙酸、低溫蒸汽甲醛和過氧乙酸。然后通過低溫處理來達到殺滅病原體的目的。對于一些包裝復雜、不耐濕熱高溫,結構繁復的器械通常用這種方式處理,比如醫(yī)用的內窺鏡、手套、心臟起搏器等。但這些藥品蒸汽對人體也是有害的,因此低溫滅菌時要嚴格保證儀器氣密性良好,且一定要等蒸汽排空后再開啟儀器。這其實也是熏蒸消毒的一個變種。
大家有沒有被媽媽催促“曬被子消消毒”的經(jīng)歷。你或許會疑惑,給被子曬曬太陽真能達到消毒的效果么?沒錯,還真可以。因為陽光中有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紫外線。
紫外線會讓人皮膚老化,讓白皙的皮膚變黑,但我們也別忽略了它的滅菌作用。在長時間的紫外線照射下,細菌DNA和RNA結構會被破壞。我們知道,DNA和RNA是生物的遺傳物質,當變異達到一定量,細菌也就死亡了。
巴氏滅菌法工作原理
紫外線的波長很短,我們幾乎是看不到的,250~260納米波長的紫外線能起到很好的殺菌作用,所以這樣的滅菌方法也被廣泛應用在各類大型廠房、固定設備的消毒作業(yè)當中。有時候我們會見到學校食堂房頂上吊著一盞藍色的燈,那就是紫外線消毒燈。看到它開啟一定要躲開!不能直視或者暴露在紫外線下,否則會灼傷皮膚,有損視力,嚴重時還會造成失明以及皮膚癌。你不是說紫外線不是可見光么?怎么又說能看到藍色的燈光呀?這我可沒說錯,紫外線雖然是人類無法看到的光,但實際制造出的紫外線燈能發(fā)出頻譜較寬的光,其波長中有一小部分是屬于藍光波長范圍的,所以能看到藍光。
紫外線燈能發(fā)出頻譜較寬的光,其波長中有一小部分是屬于藍光波長范圍的,所以能看到藍光
那么除了紫外線,還有哪些東西可以達到破壞細菌的遺傳物質來滅菌的效果呢?當然是有的,那就是輻射!可別聽到輻射就害怕,好好利用輻射是能造福人類的。比如X光,不僅能拍出陰森森的片子,還能滅菌呢。我們會用一定劑量的波長極短的電離射線來殺滅物體表面的微生物,達到消毒的目的。通常用的有χ-射線、γ-射線和電子射線。這些射線由一些同位素,比如鈷60 和銫157等產生。醫(yī)護人員常用的防護服、口罩、手套等,都是通過輻照滅菌處理的。
這樣的滅菌方式是不是聽起來就感覺很不安全呢?不,我們先要弄清楚輻射和輻射源的區(qū)別。輻射是指高能射線穿過的過程,輻射源是指往外不斷發(fā)出輻射的物體??梢院唵卫斫鉃?,輻射源就是一把水槍,輻射就是噴水的過程,噴出去的水就是發(fā)出去的射線。輻照滅菌不會把輻射源留在物品上,只是用水槍噴灑一遍殺菌滅菌嘛,有什么可怕的?
如今,輻照滅菌最常用的地方竟然是食物滅菌。是的,通過控制輻照的劑量,我們能達到既殺滅病原體,又對人體無害的消毒效果。而且,經(jīng)輻照完全殺菌法處理后的牛肉、雞肉、火腿、豬肉、香腸、魚蝦等,在常溫下能貯藏2 年以上,可保持色香味,可不是罐頭那種軟趴趴的口感能比的。現(xiàn)在食品工業(yè)中大部分食物都會采用輻照滅菌方式來消毒。拿起手邊的零食看看,是不是上邊也有“輻照滅菌”的字樣?
科技在快速發(fā)展,現(xiàn)在除了以上常見的消毒方法外,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可以殺滅病原體。在了解病原體結構后,就可以對癥下藥,選擇合適的消毒方式。作為普通人,我們當然沒必要把生活環(huán)境弄得像無菌室一樣“干凈”,但是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還是很有必要的。
日常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責任編輯 / 黃盈盈? 美術編輯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