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又被稱為百草之王、黃參、神草等,營養(yǎng)及藥用價值非常高;屬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生長在陰涼處,由于其葉片不具備保留水分的能力,在有強光直射、溫度高的位置長勢不佳,易發(fā)生灼傷等。近年來由于人參市場的需求量變大,人參種植模式也從大棚轉移到野外,目前多以林下種植為主。據(jù)研究表明,林下種植人參以在一些針闊葉混交林內(nèi)(林分包括灌木、喬木、雜草等)種植的長勢較好,整個生長過程主要是依靠其自然生長作用,盡量避免人為干預。林下參栽植后收獲時間一般至少要10年以上,品質佳,可媲美純野生的山參。
目前人參生產(chǎn)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qū),其中以遼寧地區(qū)的林下種植人參的產(chǎn)量最高,占據(jù)市場60%~70%的供應量,為當?shù)亓窒陆?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了更大的活力。在遼寧省,生產(chǎn)人參條件最為優(yōu)良的區(qū)域為遼寧東部的撫順和丹東地區(qū),當?shù)赜晁渥?,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條件,年降水量平均9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氣溫7.2℃左右,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是林下參栽植的最佳區(qū)域,目前該地區(qū)的林下參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速,產(chǎn)量在遼寧省人參產(chǎn)量中占比較高。為了加快地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當?shù)卣Y合當?shù)氐膬?yōu)勢,重點發(fā)展林下經(jīng)濟,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進林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加大了資金、技術方面的支持力度,為當?shù)亓窒聟⒌脑灾蔡峁┒鄠€方面的支撐?,F(xiàn)結合實踐,對遼東地區(qū)林下人參栽植技術進行簡單的探討,以更好地指導當?shù)亓窒氯藚a(chǎn)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
栽植林下參的林分以針闊混交或者闊葉林為佳,主要為椴樹、蒙古櫟等,樟子松、油松等林地內(nèi)不要進行林下參的栽植;要求林間的郁閉度在0.6~0.8、坡度10°~25°,以西南、東南坡為佳,光照不可太強,最好為半陰半陽。對土壤條件的要求為:有較高含量的腐殖質,質地松軟適中,不可過硬或者過于松軟,以帶有一定比例的砂壤土為最佳,土壤的pH值適宜范圍在6~6.5。此外,林下參栽植地的選擇還要求與水源距離較近、有較便利的運輸條件、周圍沒有污染性廠區(qū)。
栽植林下參時,一定要科學選種,其中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即為參的形體,一般形體好的品種市場價更高,經(jīng)濟效益更好,包括根、體、皮、紋、須及珍珠點等,選擇適合在當?shù)卦灾?、?jīng)濟效益好的品種。目前適合在北方地區(qū)栽植的林下參品種較多,形體最好的品種有長脖蘆,其次是二馬芽品種,大馬芽品種形態(tài)差,沒有蘆頭;建議盡量選擇長脖蘆栽植,二馬芽也可,不建議選擇大馬芽。
每年的6—7月是北方地區(qū)采收種子的時間,采收的標準為:種皮的顏色轉為紅色、種皮變軟。采收時直接將花朵摘下,避免收獲種子對莖葉部位造成損傷。采收的種子需要經(jīng)過催芽處理后才能用于播種,先將果實浸泡在清水中1~2天,之后撈出將外表的果皮及果肉等搓去,將其中的籽取出沖洗干凈。催芽時將人參籽與提前準備好的含水量60%左右的干凈河沙按照1∶3的比例進行充分混勻,轉移到有良好排水條件且陰涼、背風的坑內(nèi)進行催芽,上方覆蓋厚15厘米左右的土。催芽期間,在溫度管理方面,1~20天以22~26℃為好,21~40天控制在18~22℃,41~60天控制在8~18℃。催芽至8成左右籽露白時即可。
播種前,需要對影響到林下參種植的一些林下雜草、灌木等進行清理,并將所清理樹木的根系全部刨出。林下參的播種時間包括春季、秋季。春季播種盡早進行,一般在土壤化凍后即可,北方適宜的春播時間在每年的4月中旬;播種時種芽長度在2毫米以內(nèi)。秋季播種要求土壤未上凍,一般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之間進行。播種的方式包括條播、穴播、點播,其中條播方式比較便捷,但是對土層的破壞較大;穴播方式具有節(jié)約種子的優(yōu)點,在林間土壤比較松軟的情況下建議采用;點播適合在林間有較多石頭雜物、不便于挖穴的情況下采用。
1.日常監(jiān)管。林下參栽植后要加強看護,避免人畜踐踏,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采取封閉式管理,在周邊架鐵絲網(wǎng)。工作人員如果要進入林間操作,應盡量小心,不要損傷參苗,建議提前在林間留作業(yè)道,為后期林間管理提供便利。一般林下參生長10年以上已經(jīng)具備經(jīng)濟價值,要加強巡邏,以防盜挖。
2.除草。林下參栽植的頭一年不需要進行除草,以免對參苗產(chǎn)生損傷。第二年后,如果雜草的高度超過參苗,就需要采取除草措施,注意不可直接拔,可用修剪工具將雜草剪除,以免拔除對土層造成破壞,進而影響到參苗的生長,適當剪除一定長度以確保其不遮擋參苗光線即可;如果雜草較矮,不需要進行處理。
3.修剪。林下參生長期間不得施肥、噴藥,一來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二來提高林下參的品質,實現(xiàn)其無公害生產(chǎn)。當林間上層的郁閉度過高,超過0.8時,需要適當進行修剪,以改善林間的通風透光性,降低林間郁閉度,具體的指標結合實際而定。在修枝調(diào)整林間郁閉度的同時,還要做好林地的撫育,創(chuàng)造出林下參快速生長的光照、空間條件。林下參栽植后3年內(nèi),林間的郁閉度在0.9左右即可,生長3~5年時林間適宜的郁閉度范圍在0.8~0.9,超過5年則降低到0.7~0.8,此時人參已逐漸進入到開花結果階段,對光照有一定的需求。
林下參栽植后超過10年時,即可在7—8月進行收獲。收獲時動作一定要盡量輕緩,可先在待收獲的林下參的周圍用專門用于挖取人參的鎬挖半徑40~50厘米、深度與寬度適度的穴,具體穴的規(guī)格可結合待收獲的林下參的個體大小及長勢而定,逐漸將林下參挖出,不要損傷到根須,以免降低林下參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