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美
本期發(fā)表的三篇論文以考證為主。西南大學文學院張金鋒《〈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提要辨正》、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雜志社吳慶晏《〈四庫全書總目〉醫(yī)家類提要訛誤舉隅》屬于考證之作,其對象分別涉及集部之總集、子部之醫(yī)家,考證相關著作提要達數(shù)十則,既有原創(chuàng)性考證,也有對前人考證的歸納和補充,各具特色。其中張文著力尤深,“對宋及宋前四十一篇總集類提要文本進行考辨,正其訛誤,還原事實,共得相關結論一百一十三條”,用功扎實,往往能正本清源,在《總目》考證方面做了較大的拓展,取得了可觀的成果。這對《總目》提要的完善是十分有益的,對宋前及宋代總集的研究也有重要參考作用。與張之《辨正》相比,吳文的特點是,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將《總目》醫(yī)家類提要的訛誤加以概括歸類,如“人名類錯誤”“書名類錯誤”“紀年類錯誤”“文字類錯誤”,再舉以實例,雖以借鑒前人成果為主,但也做了若干補充,同時這種類別化的分析對規(guī)律性地認識《總目》林林總總的訛誤不無幫助。
論述之作,本期刊有廣西百色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李中然《崇實黜虛精神下四庫館臣對〈春秋〉三傳的批評》一文。該文探討的是思想與學術批評的話題,在《總目》中則是《總目》的思想觀念對其學術批評之影響,具體以《春秋》三傳批評為例,由此分析和解釋了《總目》“重《左傳》而輕《公》《穀》”的現(xiàn)象?!犊偰俊分畬W,其特點一是官學,二是清學,《總目》的“崇實黜虛”則是官學與清學的統(tǒng)一,以此著眼對其學術批評做出判斷與考察,可謂最得其要領。
本期面世之時,正值新的一年春暖花開之際。時光的邁進,讓我們又一次站在一個嶄新的起點上。我們的四庫學研究也將在新的起點帶上新的期盼。這里,不妨與所有四庫學愛好者分享一下新的一年或更遠的未來四庫學研究的一點暢想,結合四庫學特點以及當今時代之大勢,我們著眼于一個“大”字,從以下幾點給四庫學研究以新的定位:
一是大數(shù)據(jù)。今天之四庫學研究是處于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四庫學研究,這與以往四庫學研究之大背景不盡相同。大數(shù)據(jù)不僅在深刻地改變我們學術研究的方式,同時也深刻地影響我們學術研究的觀念。大數(shù)據(jù)之與四庫學研究,首先是四庫學研究大數(shù)據(jù)的建立,其次是四庫學研究大數(shù)據(jù)的運用,此乃未來四庫學研究的兩個關鍵。
二是大文獻。不同研究對象或研究領域通常有與之相應的文獻體系。四庫學的文獻體系是大文獻體系。沒有大文獻視野、大文獻儲備和大文獻調遣的四庫學研究就不免支離破碎、不成體系、不著邊際、不得要領,缺乏系統(tǒng)性、創(chuàng)造性和建構力。所以,四庫學研究一個要中之要的問題是建立大文獻的觀念、視野、體系和能力。
三是大思考。學術研究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思想行為,也就是說,沒有思想的學術研究算不上真正意義的學術研究。四庫學關乎中國思想、學術、文化和文學之總結構、總體系。四庫學研究需要大思考,有了大思考才能大貫通,才有大體系、大建構。既植根于傳統(tǒng)研究的深厚基礎,又不被傳統(tǒng)研究所束縛,在傳統(tǒng)中提升和蛻變,強化研究的思想力、體系性,建立更具當代學術氣質的四庫學研究,我們需要給自己植入一種最重要的觀念并把它貫徹到研究過程之中,這就是大思考。
本欄目由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張曉芝副教授擔任組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