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福琴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海南省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升空。在發(fā)射場眾多的指揮員當中,有一位被同事稱作“花木蘭”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負責這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連接器系統(tǒng)的指揮員,也是文昌發(fā)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員——24歲的周承鈺。
大學畢業(yè)后,周承鈺如愿來到了文昌發(fā)射場工作。她深知,做發(fā)射指揮員,不僅要有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懂技術,也要有過硬的實踐操作技能,還要有能吃苦耐勞的精神。
每天,她早早地來到現場,即使到了下班的時間,也要多待上一陣子,直到把當天接觸的崗位操作研究透徹才罷休。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她在操作崗位上脫穎而出,很快就能獨當一面,開始獨立面對復雜的系統(tǒng)指揮工作。
第一次擔任航天發(fā)射指揮任務時,她格外興奮,也非常緊張,憑著拼命三娘般的狠勁,她最終圓滿地完成了指揮任務。熟悉自己工作的流程后,周承鈺終于松了一口氣,但很快就有新的發(fā)射任務,關鍵是她的崗位作了調整,年輕的她毅然接受新的挑戰(zhàn),在新的崗位上苦練操作本領。
在長征五號遙三火箭測試任務中,她負責的崗位是在位于臍帶塔15層的二級連接器配氣臺。而通往15層的路,是傾斜度接近垂直的180多級鋼鐵臺階,簡直就像天梯一般直聳入云。原本有些恐高的她,逼著自己一步步往上攀登,很多地方無法直立行走,只能手腳并用,上下很不方便,完成一趟常常累得滿頭大汗,但是,她硬是抓緊時間來回苦練,很快就克服了恐高心理,而且攀爬得非常順溜。
在她操作面積不足8平方米的測試間里,設置了兩個配氣臺、四個轉接盒以及上百根電纜和供氣管路。狹小的空間特別擁擠,沒有空調,加上高壓氣體流動的嘈雜聲,環(huán)境的艱苦可想而知,但她克服重重困難,在這兒苦干60天,順利完成了長征五號火箭的發(fā)射指揮任務,這讓大家對這個身高不足1.6米的姑娘更是刮目相看。
周承鈺知道,等待自己的永遠是新的挑戰(zhàn),所以,當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天的任務來臨時,她一點也不驚訝,決然挑起了負責連接動力系統(tǒng)和加注系統(tǒng)的連接器系統(tǒng)指揮的大梁。連接器系統(tǒng)具有工作原理復雜、設備分布廣,協調接口多等特點,是發(fā)射場動力系統(tǒng)和加注系統(tǒng)的樞紐,作用非常關鍵,而我國大型低溫連接器正在技術積累的階段,要避免各種故障的出現,非常不容易。這個崗位責任重大,不能有任何的閃失,帶著巨大的壓力和動力,她再一次投入到新的戰(zhàn)斗中。
這一次,在系統(tǒng)內操作的人員里,周承鈺是唯一的女性指揮員,指揮30多個男同事開展各種測試工作。操練起來,她是巾幗不讓須眉,沒有一點嬌氣,有時甚至變成了女漢子。在任務開始時的液氮調試階段,她每天在發(fā)射塔上來回奔波,做各種測試操作和協調工作。一次,在空調脫落測試過程中,面對幾十斤重的管路,她二話不說,沖上去就幫忙搬運。在她的高效組織下,連接系統(tǒng)最后適應了本次任務以來的多次計劃調整,圓滿完成了各項測試任務。
工作兩年多來,周承鈺一共參加了5次發(fā)射任務,并且崗位都不一樣。每次被委以重任,都是新的挑戰(zhàn),她硬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啃下所有的難題,圓滿地完成各項任務。
嫦娥五號發(fā)射的指揮任務已經大功告成,但是,周承鈺并沒有懈怠,這個發(fā)射場上的“花木蘭”,正以嶄新的姿態(tài),準備迎接下一場戰(zhàn)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