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惠琴
(宜興214221)
牡丹古稱富貴花,文人雅士閑時夸,如今此花知人意,開在尋常百姓家。 牡丹是我國的國花,也是中國人民最喜愛的花,它雍容華貴、艷冠群芳。 唐代徐凝《牡丹》:“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百態(tài)破朝霞。 ”,把牡丹譽為是洛川神女這樣的仙子所栽, 才能花姿競艷, 與朝霞相媲美。 我國的傳統(tǒng)吉祥圖案中有“功名富貴圖”:左方是一叢牡丹直達畫面上部,左下方是一公雞圖案,公雞有冠,寓意為“加冠”,指得到功名;牡丹則寓意富貴,故稱“功名富貴”。 牡丹與白頭鳥組合可稱之為“白頭富貴”,白頭鳥大小如畫眉,老則白頭,又名“白頭翁”,象征長壽,白頭富貴常用于祝賀新婚的祝辭。 牡丹與花瓶相組合可稱之為“富貴平安”,牡丹作為富貴的象征為我國人民所家喻戶曉,是一種最生動、最普遍、在民間留傳最廣泛的民俗文化。
1986 年3 月28 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yè)家代表團時說:“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人可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它地區(qū)、其它的人,逐步達到共同致富。”2015 年3 月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到2020 年,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將在2010 年的基礎上翻一番,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 周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今年是全民進入小康社會的一年,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我們感到無比的幸福和驕傲,我們作為紫砂藝人要用自己的作品來反映這個社會的時代精神。 關注現實, 尋找傳統(tǒng)精神與時代審美、 需求的契合點, 賦予傳統(tǒng)文化精神以全新的感受。 “花開富貴壺”(見圖1)的設計創(chuàng)作, 顯示作者在新的生活環(huán)境下、 新時代的巨大變化下的創(chuàng)作激情與心態(tài), 以作品的內在精神反映全民奔小康的主題思想。
圖1 花開富貴壺
“花開富貴壺”是小圓壺造型,小圓壺造型端莊穩(wěn)重、圓潤如玉、小巧玲瓏。 日本學者奧蘭田《茗壺圖錄》中有一小圓壺“繡衣御史”,壺嘴彎曲,壺把呈環(huán)狀,壺胎較厚,腹圓、弇口、臥足,壺內口設堰圈支撐壺蓋。 此壺氣勢雄偉,壺體像是廊廟下的柱礎,壺腹刻有行書十五字:中有智珠,使人不枯,列仙之儒,曼生銘。書體清健可觀,壺底有印款:彭年。此小圓壺是由陳曼生設計、楊彭年制作的小圓壺的代表作。 借助于“繡衣御史”的造型,“花開富貴壺”上部略收,加一矮頸,改圓珠鈕為柱狀鈕,改二彎嘴為一彎嘴,上部略收的圓壺更顯得端莊穩(wěn)重,并在嘴、把、鈕及壺體的局部作簡約的裝飾。 把、嘴以牡丹根部的造型為塑飾,歷經幾十年歲月滄桑的木本牡丹根部形態(tài)奇倔,作為塑飾,其錯落分布的疤節(jié)盡顯其歲月滄桑,也贊揚牡丹老根為牡丹花葉輸送養(yǎng)分的無私奉獻精神。牡丹的丹皮作為中藥,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退虛熱等功效,故牡丹不僅有觀賞價值,同時也具有藥用價值,更加深了牡丹與人的親近感。
在壺身靠近壺把處飾有一盛開的牡丹, 花瓣層層交疊,其邊緣曲折舒卷,使花瓣的造型靜中寓動,精心挑選的朱紅泥在紫泥壺體的映襯下顯得分外嬌媚,花心部分用黃色段泥塑出顆粒錯落分布的花蕊,色彩對比明快, 并與蘑菇形柱狀鈕頂部的花蕊裝飾相互呼應,使鈕頂的裝飾別有意趣。 牡丹葉也塑得生動多姿、嬌紅翠圍,畫面生動傳神,在圓壺上作簡約裝飾,反映出作者對自然物象有仔細的觀察能力,并具有化繁為簡的藝術功力。 通過精心巧思、 精心塑造, 藝人對紫砂五色土泥料和燒成后呈現的色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對窯溫的把控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燒成后的“花開富貴壺”壺體與裝飾的泥色對比明快、相映生輝,表現細致入微和生動自然的意趣,達到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 造型與裝飾結合得自然融洽,會使人感到主次分明、以小見大、相得益彰。
一般情況下, 造型與裝飾的關系, 造型是主要的,裝飾是次要的,是為造型服務的。 “花開富貴壺”因要表達的主題是“富貴”,富起來才能奔小康,它要表現的是全民奔小康的時代精神, 故把裝飾擺到了比造型更為重要的主導地位, 這也是在特殊情況下巧妙裝飾的重要作用之一。
宜興紫砂文化的發(fā)展歷史悠久, 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使紫砂文化在詩情畫意中彰顯前輩文人的高尚情操,梅蘭竹菊的品質、荷花松柏的精神,都能在紫砂壺的造型與裝飾中得到體現。 繼承前人的傳統(tǒng),結合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作理念,把握時代向前發(fā)展的脈博,創(chuàng)作出具有新時代特征的藝術品,是我們紫砂壺設計創(chuàng)作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