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槍老王
前一篇文章中我們淺談了美國的8.6毫米機槍??傮w上講,美國8.6毫米機槍的發(fā)展思路還是比較正常的。相比之下,6.8毫米機槍的發(fā)展就比較邪門了。
記得那是一個冬天,我在網(wǎng)上第一次看到美國6.8毫米機槍的報道,當時我是不太相信這個報道的。此前一直聽說美國人在研究6.8毫米的步槍,不過基本上已經(jīng)涼涼了。近年來,美國人一直在研發(fā)8.6毫米的機槍,6.8毫米的機槍從未聽說過。我理所當然的以為,一定是哪個粗心的編輯搞錯了6.8和8.6,畢竟這兩個數(shù)字很像,一不小心搞錯了。
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美國人的確在研發(fā)全新的機槍,準確說是執(zhí)行NGSW計劃,即NextGenerationSquadWeapons,新一代班組武器計劃。NGSW可能是美國十幾年來最龐大的槍械換裝計劃,包含了步槍、機槍、槍彈三部分內(nèi)容。目前為止,NGSW計劃共推出了3款機槍,準確說是3款機槍-步槍-槍彈方案。
對于財大氣粗的美國人而言,同時推出3款槍并不是什么大事。美國槍械公司多如牛毛,同時推出13款雷同產(chǎn)品也不難。不過,難得的是,這次美國人推出的3個方案沒有任何雷同的味道,相反,它們的含金量非常高,一個比一個新奇,一個比一個邪門。
從左到右依次為5.56×45 毫米、6.8×43 毫米SPC、7.62×39 毫米槍彈。6.8 毫米SPC 的“個子”并不大
西格6.8 毫米(上)與7.62×51 毫米槍彈,兩者“體格”相當,比5.56×45 毫米、6.8×43 毫米SPC 都要大
十幾年前,美國雷明頓公司就研究過一款6.8毫米槍彈——6.8×43毫米SPC彈。SPC是SpecialPurposeCartridge的意思,即特殊用途彈藥,不過我一般管它叫6.8食品廠彈。
盡管叫作特殊用途彈藥,但6.8毫米SPC實際上很普通。它的口徑介于5.56毫米和7.62毫米之間,威力僅僅比5.56×45毫米略大一點,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中間威力槍彈,除了數(shù)字挺吉利,實在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之處。盡管當年有很多人吹捧這種槍彈,但6.8毫米SPC最終還是沒掀起什么風浪。
不過,新一代的6.8毫米槍彈就完全不一樣了——它非常特殊。以西格公司的槍彈為例,它的彈頭重為8.75克,在406毫米槍管上發(fā)射,初速超過了915米/秒,槍口動能高達3663焦耳。相比之下,6.8毫米SPC彈頭重為7.45克,初速為785米/秒,槍口動能只有2297焦耳。新老6.8彈的彈頭重、初速、槍口動能比值分別達到了117%、117%、159%。
對于槍彈而言,初速和槍口動能就像女孩的身材一樣重要。新6.8毫米槍彈的初速和槍口動能如此霸道,著實讓人驚喜。好身材需要管住嘴、邁開腿,代價很高昂,優(yōu)秀的初速和槍口動能同樣代價高昂。于是,三款6.8毫米槍彈和機槍就像吞象的蛇,一個個長得怪模怪樣。
西格的6.8 毫米機槍與步槍。NGSW 計劃中機槍、步槍均標配消音器
西格6.8 毫米槍彈彈殼連接部分特寫。西格敢于公布連接機構,自信心還是很足的,可能已經(jīng)攻克了強度、閉氣技術難關
在3個方案中,西格公司的機槍方案是相對正常的。很多人猜測,6.8毫米機槍是西格8.6毫米機槍的縮小版,畢竟兩者長得非常像。我個人很認可這個猜測。從產(chǎn)品研發(fā)的角度看,在8.6毫米機槍的基礎上“換彈瘦身”確實是一種很合理的做法,除了減小技術風險、加快研發(fā)進度外,還能產(chǎn)生“第二杯半價”的額外效果。
對于軍隊來說,“姊妹槍”向來很有吸引力,士兵只要掌握了其中一款,就能很快上手另一款,訓練使用的成本低了很多。對于廠家而言,“姊妹槍”零部件相似,生產(chǎn)成本也更低一些,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賺得更多??傊?,對于西格公司而言,6.8、8.6毫米機槍采用類似結構是十分合理的。
機槍雖然普通了點,西格的6.8毫米“接頭霸王”槍彈卻很有趣。它的彈殼由前后兩節(jié)拼接而成,尾段為鋼制,中前段為銅制。很多人都在講,這樣做是為了給彈殼減重,這種說法簡直是在侮辱智商。鋼的密度在7.8~7.9克/厘米3左右,黃銅的密度在8.5~8.8克/厘米3左右。西格的銅-鋼彈殼只有“屁股”是鋼,又能減下來多少的重量呢?
銅-鋼彈殼的真正意圖在于抽殼。銅彈殼有百般好,比如抽殼阻力小、槍彈精度高,但缺點在于硬度太低。在抽殼的時候,銅彈殼的底緣很容易被抽殼鉤拉脫、拉斷。鋼彈殼有百般不好,但底緣卻特別結實,甚至有可能比抽殼鉤還結實。銅-鋼彈殼可以結合兩者的優(yōu)點。
圖中的坦克炮彈在射擊完畢后就只剩下銀色的“尾巴”了,在“去彈殼化”這條路上,火炮比槍械先進得多
霰彈槍彈殼普遍采用塑料-鋼復合彈殼,但霰彈彈殼的技術難度要低得多。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通用動力采用了霰彈槍槍彈技術
通用動力的6.8 毫米槍彈。塑料的重量很輕,相對于西格方案,通用動力的槍彈倒是真的可以大幅度減重
在大多數(shù)國家或者公司,槍彈、槍械研發(fā)都是互相扯皮的。一旦遇到了抽殼問題,研發(fā)槍彈的人和研發(fā)槍械的人都會覺得是對方的設計不行,應該去負責解決問題。一般而言,研發(fā)槍械的人總會輸?shù)舫臣堋.吘挂话倌暌詠?,槍彈都是一個樣子。想改變槍彈的“百年傳承”,談何容易呀。
無托版本的PKM 機槍,彈鏈箱采用了斜置設計。大大的彈鏈箱離身體太近,會把槍整體支起來
西格的6.8毫米槍彈彈殼如此大動干戈,可以從側面證明,西格的6.8毫米機槍遇到了很嚴重的抽殼問題,槍械本身根本無力解決,不得已在彈殼上做如此大的改動。銅-鋼復合彈殼是很冒風險的,連接部位的強度、閉氣問題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西格愿意在彈殼上如此設計,證明抽殼問題比閉氣、強度問題難解決得多。
根據(jù)一些資料,西格的6.8毫米槍彈最高膛壓達到了552兆帕。這個數(shù)字非常的邪門,是一個抽殼鉤聽了會落淚,彈殼聽了沉默的超高膛壓。一定是有極其嚴重的抽殼問題,也難怪西格會采用這么復雜的銅-鋼復合彈殼了。
LSAT 計劃中的埋頭彈機槍。這張照片拍攝于2011年,當時的槍還是比較瘦的
AAI/ 德士龍公司開發(fā)的埋頭彈(右)。埋頭彈不抽殼而是擠殼,因此彈殼尾端沒有底緣
通用動力的槍彈方案比西格更大膽,它采用了塑料- 金屬復合彈殼。彈殼的前中部為塑料,彈尾由鋼制成。
塑料-金屬復合彈殼并不是什么新科技,很多霰彈槍槍彈都采用了這種設計(塑料-銅復合)。但是,霰彈槍是一種滑膛槍,且大多為手動操作,射速十分有限,膛壓也要低得多??傊?,霰彈塑料-金屬復合彈殼的技術難度和步槍、機槍彈不可同日而語。
槍彈需要金屬彈殼, 原因有三。其一是強度,其二是抗熱,其三是帶走熱量。但是,金屬彈殼實在是太沉了。舉個例子,7.62×39毫米M43槍彈,全彈重16.9克,彈殼重就有7.2克左右,占比達到了40%以上。
沉重的金屬彈就像肚子上的肥肉,一直以來,很多人都看金屬彈殼不爽,試圖用各種技術手段淘汰金屬彈殼。但這些手段大多在火炮上獲得成功,在槍械上折戟沉沙。
槍和炮是不一樣的?;鹋谙衤朴频睦宵S牛,射速很慢,動作相對簡單、溫柔,而槍械是一匹野馬,動作暴躁得很。塑料彈殼不夠結實,在進彈、閉鎖等動作中容易磕碰變形,本身的耐熱性也很成問題,在槍械內(nèi)部的高溫區(qū)——比如彈膛內(nèi),很容易軟化、變形,甚至有可能自燃。
至于帶走熱量,塑料彈殼就更差勁了。在一次試驗中,我戴著一雙手套,拿著剛剛拋出的塑料彈殼仔細觀察,并順手交給了師弟,接著就聽到了師弟一聲慘叫——他沒戴手套,被彈殼結結實實燙了一下。槍械射擊的總發(fā)熱量是一定的,彈殼越熱,說明帶走的熱量就越多,槍械的熱量就越低。塑料彈殼恰恰是一個不合格的熱量“搬運工”。
正是因為以上的缺點,看起來很先進的塑料彈殼一直沒能得到應用。如今通用動力帶著塑料- 鋼復合彈殼卷土重來,我一方面很高興,期待著能有淘汰金屬彈殼的一天,另一方面也擔心塑料彈殼重蹈覆轍。不過,與其擔心槍彈,我們倒不如擔心通用動力的機槍——它實在是太邪門了。
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通用動力的機槍方案居然采用了無托設計。要知道,無托布局和機槍是八字不合的。無論是彈鏈式機槍還是彈鼓式機槍,彈鏈盒/ 彈鼓都是個龐然大物。如果采用無托布局,彈鏈盒/ 彈鼓就要后置,離射手的肩膀非常近,使用時非常不方便。
如今的槍械世界中確實有幾款無托機槍,但這些機槍大都是步槍Pro,是假機槍真步槍。比如AUG的輕機槍版使用長彈匣供彈,根本不使用彈鼓。95式班用機槍采用了彈鼓,但為了使用方便,彈鼓成了“偏心眼”,外形十分的辣眼睛。俄羅斯PKM機槍的無托版是真正的機槍,但采用了斜置彈鏈箱,外形同樣辣眼。
通用動力的機槍采用了無托設計,又該如何解決彈鏈盒/彈鼓太大、后置不便的問題呢?然而我找遍了為數(shù)不多的照片,發(fā)現(xiàn)通用動力似乎并不打算解決這個問題,而是和AUG一樣,只打算像步槍那樣使用彈匣,沒有彈鼓可用。從圖片看,彈匣容量似乎并不大,可能只有30發(fā)的容彈量。30發(fā)容彈量的全新無托機槍,這絕對是一款陰間設計??!
通用動力的步槍和機槍(上)方案。機槍似乎僅僅是槍管長一些、多了個兩腳架
NGSW 計劃中的埋頭彈機槍,猛一看還以為士兵抱了個搓衣板
AAI/德士龍公司的方案選用了大膽的埋頭彈。埋頭彈倒也沒那么邪門,這種技術在小口徑自動炮上已經(jīng)有相當?shù)膽昧?。相比于傳統(tǒng)槍彈,埋頭彈有一個核心區(qū)別——它不是向后抽殼,而是向前擠殼。埋頭彈常常和升降彈膛、轉膛技術搭配出現(xiàn),射擊完畢后,彈膛像轉輪手槍那樣打開、離開槍管,下一發(fā)槍彈從后往前,把上一發(fā)彈殼擠出去。
相比之下,西格、通用動力都采用了抽殼而不是擠殼,因此拼命增加彈殼的強度,給槍彈設計了“鋼鐵屁股”。畢竟抽殼是一個很猛的動作,只有結實的鋼,才能承受抽殼機構的暴力操作。相比之下,向前擠殼就要溫柔多了,因此埋頭彈的“屁股”也是塑料的。
在3種方案中,AAI/德士龍的埋頭彈是最有想法、最先進的,但具體操作卻是最讓人疑惑的。早在幾年前的LSAT計劃中,美國人就已經(jīng)在研究埋頭彈了。不過讓我意外的是,LSAT計劃中的機槍看起來還算順眼。而NGSW計劃中的機槍,外形那叫一個臃腫啊!
槍械的研發(fā)流程往往是這樣的。如果一家企業(yè)想要研發(fā)新槍彈,為了穩(wěn)妥起見,往往選擇魔改老槍、老彈,以試驗新技術。新技術往往和老槍、老彈不配套,“半步走”的短期效果并不好,槍械可能長得奇形怪狀,但這樣做可以減少工作量,減少不確定性,加快研發(fā)進度。因此,“幼年期”的槍械往往很丑,而“成年期”的槍械才會長得順眼,有個“槍樣”。NGSW的埋頭彈機槍作為LAST計劃的延續(xù),反而“越長越丑”,越來越臃腫,這實在是不正常。
本文中我們大致梳理了一下NGSW計劃的發(fā)展,三家“怪胎”方案各有所長,也各有邪門的地方。推動槍械的技術進步是一件很偉大而容易失敗的事情,但愿美國人能成功吧。
下一講中,我們將講解一款神奇的“機槍”——M27I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