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根據(jù)羅克奇價值系統(tǒng),對人教版義務教育小學階段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進行價值觀分析。從兒童成長、教材選文、教育過程三個方面提供相關教育建議:(1)重視小學生身心發(fā)育程度,提供兒童成長過程中更需要的價值觀教育;(2)教材選文注重合理性,價值觀呈現(xiàn)比例更加規(guī)劃;(3)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貼近學生生活與經(jīng)驗,旨在通過語文教材進行的價值觀教育可以更加合理。
關鍵詞:小學生 兒童 小學語文教材 價值觀
一、研究工具與思路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人教版義務教育小學階段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編寫,可作為研究對象的課文共計364篇。
(二)測查工具
采用米爾頓·羅克奇編制的“羅克奇價值觀調查表”作為本研究的測查工具。(見表1)
(三)研究程序
筆者通過閱讀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和教師用書中的教學目標,確定每一篇課文引導教育的最突出的價值觀類型,按照羅克奇價值觀系統(tǒng)分類,將每一篇課文歸類為某一項價值觀因素。例如:二年級上冊第七篇課文《一分鐘》,通過閱讀課文可知,這篇課文講述了學生因為晚起床一分鐘而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這篇文章教育學生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符合工具型價值觀中的自我控制(自律的、約束的)因素,所以將這篇文章引導教育的價值觀類型歸類為自我控制(自律的、約束的)。其余文章皆按照此方法進行分類。
二、教材選文價值觀分析
(一)價值觀涉及全面廣泛,但比例可以調整
對于終極價值觀,六年的教材中涉及的終極價值觀很全面。所以引導兒童自信、收獲承認十分重要。課文中對于積極生活的價值觀涉及較多,但對于“內在和諧”“成就感”“社會承認”價值觀因素涉及的課文較少,不利于兒童收獲成就感,小學生更多的享受生活、熱愛學習是教育的主流,小學教材選文降低了對于“成熟的愛”這一價值觀的比例可以理解,但沒有絲毫涉及就有待考究。對于兒童的性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不應該只停留在重視上,更要落實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
近些年“熊孩子”事件發(fā)生頻繁,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論”,小學階段屬于前運算階段向具體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兒童不能客觀地、從他人立場考慮問題,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因此,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應該增加“平等”價值觀因素的涉及。不僅僅教育兒童要博愛正直,還要引導兒童意識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這世上是人人平等的,要教育兒童尊重他人。
對于工具型價值觀,六年的教材中涉及得很全面,比例合適。小學階段兒童的想象力極其強大,教材中雖然對于“富于想象”這一價值觀因素也有涉及,有保護兒童想象力的意識,但涉及數(shù)量過少,目標要求低,且主要是展現(xiàn)選文作者豐富的想象,不利于進一步地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所以對于富有想象幻想顏色的課文應該提高比例。
(二)價值觀因素分布合理,但學段分工可以調整
對于終極價值觀,課文隨年級升高涉及得會更廣泛,其中一年級涉及7項,二年級涉及10項,三年級涉及7項,四年級涉及14項,五年級涉及14項,六年級涉及14項,但過渡不夠循序漸進。另外,小學低年級大量涉及自然和藝術的美麗、生活的舒適歡樂,適應兒童具體思維,通過具體形象的呈現(xiàn),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熱愛生活。但小學高年級的教材課文選擇中,就沒有一個相對明顯的教育主題了,相比較而言難度增加。
對于工具型價值觀,小學語文教材的選文,一至六年級的課文涉及得比較平均。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應該適時增加,更加全面。尤其六年級是小學教育的最后一年,兒童即將進入更高的學習層次,涉及生活學習的知識和技巧十分重要。如果在學段的設計上可以逐年遞增,對于工具性價值觀全面涉及,有序推進,教育過程會更加順利。
(三)價值觀因素呈現(xiàn)多元化,但存在形式主義傾向
小學階段,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緊密,兒童學習大量的生活知識和技能。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常識知識性的課文非常多,但具體的實踐和通過課文能夠參與的實踐少之又少。例如:《桂林山水》《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鳥的天堂》等大量課文,均是介紹自然之美,引導學生熱愛、保護自然,但如何熱愛和施行措施并沒有涉及。大部分文章的學習只停留在應試教育上,對于課文的學習目標要求得更多的是看重考試中分數(shù)的比重,對于價值觀引導的側重較少。
三、教育意見
(一)重視學生身心發(fā)育程度,注意學段銜接,提供兒童成長過程中更需要的價值觀教育
年齡作為影響價值觀的生理因素,其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小學階段是教育過程中跨度最長的時期,盡管存在個體差異,所以但總體來說,要尊重并重視身心發(fā)展差異,所以在小學時期的過渡和銜接應該更合理。例如,在小學階段,引導兒童收獲承認感,成功度過勤奮與自卑沖突的時期。突出教育重心,內容要求設計循序漸進等,這樣兒童的價值觀形成發(fā)展才更全面。學生群體是國家未來的承載主體,所以重視價值觀認知的發(fā)展過渡,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把握價值觀教育的時代要求對不同年齡的學生來說都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二)教材選文注重合理性,價值觀呈現(xiàn)比例更加合理
1.注重選文合理性
選文的合理,一方面指選文的適合,適合適齡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另一方面指選文的科學性。雖然教材課文的選擇由編者選擇,由教師傳授,但最后教育的結果作用于學生身上。課文對于小學生的價值觀引導教育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有興趣,并愿意接受。例如,教材中對于保護和發(fā)展兒童的想象力,展現(xiàn)的只是選文作者的豐富想象力,并沒有從兒童自身進行引導。僅僅依靠政策和成人的期望來進行價值觀引導,并不一定適合兒童的全面發(fā)展。
2.把握價值觀呈現(xiàn)比例
價值觀既具有時代性又具有歷史繼承性。封建社會時期,學齡兒童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圣賢做人的道理,注重修身,重視順從和禮儀。但在新時代下,兒童的教育不僅僅是要引導兒童學習如何做人,還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倡導多樣性。所以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價值觀類型和比例應該更全面、更合理。例如,小學時期處于勤奮與自卑沖突的時期,引導兒童收獲承認感十分重要,這樣的課文比例設置,不利于兒童收獲成就感與積極評價自我。當今時代的需求和發(fā)展使價值觀教育的范圍更廣,內容更充分。學生、家長、教師等社會的共識需求,影響了價值觀教育的結構比例和整體性。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重這些方面,從而進行更好的價值觀教育。
(三)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應貼近學生生活與經(jīng)驗
1.預防“泛德育化”和“形式主義”
當下的教育觀念和多元化的時代特征,使得學生價值觀教育,需要直面學生的個體性需求,以及直面這個國家和社會期待價值觀教育所能承擔的共識性需求。這三個需求分別是教育對象個體,是當代中國特殊的時代性,以及當代中國的國家性和社會性所要求的。[1]兒童本身的個性需求會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使自身形成自己理想的價值觀。如果只重視價值觀的灌輸,而忽略了兒童本身的興趣和兒童實踐的過程,教育所培養(yǎng)的孩子可能就只是道理都懂,但卻什么都不愿做的孩子。例如,教材中大量介紹美麗的風景,倡導學生保護環(huán)境,但僅僅是“喊出保護環(huán)境的口號”,學生又如何知道具體采取什么行動呢?預防“泛德育化”和“形式主義”,尊重兒童個性的差異和多樣性,并通過具體實踐過程加以正確的引導,將來的成果可能會出乎我們的意料。
2.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引導兒童價值觀發(fā)展。
如何在具體生活和教育實踐的合作下,引導兒童價值觀的發(fā)展,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深入淺出,情理交融,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概念和事例,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已經(jīng)具備的德育日常概念和常識相結合,產(chǎn)生情感共鳴,上升為理性認識,實踐為具體行動。[2]小學語文教材中更多的涉及兒童身心發(fā)育的課文,可以引導兒童關注自己的成長,關愛身心健康。通過傳統(tǒng)課堂模式,結合當下的新媒體技術,抓住課堂上的教育主渠道,拓寬更多的活動時間,利用紅色教育基地,引導學生愛國、敬仰革命先烈、增強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通過開展植樹活動,引導學生尊重自然,保護生態(tài);通過敬老院實踐、承擔家務,引導學生關心尊敬他人。通過社會實踐有效載體,在實踐中引導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另外,建設并嚴格監(jiān)管網(wǎng)絡新媒體陣地,保證兒童在以網(wǎng)絡為媒介的活動中受到正向且有意義的引導,以便更好地進行價值觀引導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王琳華.新形勢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7.
[2]李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5(10):1.
(作者簡介:劉潤博,女,碩士研究生在讀,信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