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霞
天空中,空軍戰(zhàn)鷹滿載物資飛向長江兩岸,那航跡是飛奪生命的彩虹。洪水里,人民子弟兵搶險救災,橘色救生衣托起的是不沉的信念。
從不掩飾對英雄的崇拜和敬仰?!坝⑿邸币辉~原意是非凡出眾的人,亦有才能超群、勇武過人等意。何為英雄,軍旅人生充盈了我對英雄的理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看似平凡實則非凡,他們默默無名卻震天撼地,他們質樸單純卻可歌可頌,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人民子弟兵,他們有共同的信仰,為人民服務。他們是英雄的時代注解。無數(shù)英雄前赴后繼為之奮戰(zhàn)的一座城,我們稱之為“英雄城”。
記得多年前,我擁有了一幅當時剛剛再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不知從何時起,每一次到部隊采訪或執(zhí)行任務之前,我習慣做的準備功課之一,就是看地圖。地圖上標注有很多個點和線,縱橫交錯,但卻清晰有序。它記載著我從軍校畢業(yè)從事新聞工作以后,每一次參加或完成任務的時間和時長。
約東經(jīng)115度,北緯30度,坐落著長江中部的湖北武漢。在這里有我曾經(jīng)拜謁的三座英雄豐碑。
時光不停留,昨日依然在眼前。凝視地圖上的一一標注。武漢,我曾多少次在這里駐足!有多少回的銘心刻骨。這里駐守著英雄的空軍部隊,有我的戰(zhàn)友和士兵兄弟。也讓我在追尋古往今來中認識了這座英雄之城,被那亙古壯麗的英雄傳奇一次次感動,更有那屹立不倒的英雄精神高揚在心頭,化作信念的方向和力量。
一
每一天早晨,我最為期待的是收看到人民日報社推送的“來了!新聞早班車”。那一天,奮戰(zhàn)在長江兩岸執(zhí)行抗洪任務的駐鄂空軍部隊的戰(zhàn)友傳來一首熟悉的旋律,歌曲的名字是《為了誰》,這首創(chuàng)作于1998年抗洪時期的精品力作,成為經(jīng)典流傳,也成為軍人使命氣質的象征和圖騰,而此時聽來是排山倒海般的震撼,還有一種無以言表的溫暖情愫縈繞心間:“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p>
地圖上記于2007年的湖北武漢之行,是在八一建軍節(jié)的前夕,我奉命采訪1998年抗洪英雄高建成生前所在部隊。也是我第一次走進高建成紀念館。1998年7月,我國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長江中下游全流域暴雨成災,駐鄂部隊奉命抗洪救災。8月1日那天,高建成所在營奉命赴湖北簰洲灣排險,大堤突然決口,洪水以七八米高落差狂奔向排險官兵涌來,洪水中,時任指導員的高建成把救生衣脫下讓給不會水的新戰(zhàn)士,在排險中被洪峰卷走,為保衛(wèi)長江,保衛(wèi)兩岸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獻出了年僅33歲的生命。英雄故事早已傳遍荊楚大地,家喻戶曉。走進高建成紀念館,里面懸掛著17位在抗洪中犧牲的官兵遺像,他們是那么年輕。第一位是指導員高建成,年齡最小的一位叫梁力,只有17歲,當兵才9個月,是父母40歲才得的獨子。他那稚嫩的臉上帶著的微笑至今還深深印在我的記憶里。
二十一載春秋過,紅色基因在賡續(xù),人民英雄在接力。
疫情剛退又來洪魔。7月初,湖北連降暴雨,境內多地出現(xiàn)險情,災情就是命令,空軍部隊奉命連續(xù)派出多支部隊,全力投入抗洪搶險任務。人民子弟兵連續(xù)奮戰(zhàn),排除險情,挽救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
不同的時代,同樣的青春,同樣的英雄。
接過前輩的旗幟,前赴后繼,為了人民幸福安康!
英雄!再出征,再戰(zhàn)斗!
二
著名建筑學家林徽因曾說:“有人說愛上一座城市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里一道生動的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的老宅,或許僅僅是為了這座城?!蔽乙詾?,愛上一座城,或許是一個盛大的故事,或許只是一個瞬間,但一定是銘心刻骨,牽起你的情愫。
我的地圖上記于2012年的武漢之行,是在2月,我隨空軍工作組應邀赴湖北武漢,參加話劇《信仰》的首演。該劇取材于全國全軍重大典型、空軍武昌上馬莊干休所“老戰(zhàn)士報告團”原團長、已逝老紅軍張緒事跡,再現(xiàn)了張緒愛黨、信黨、跟黨走的一生。
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張緒為黨的事業(yè)奮斗到生命終點,什么物質財產(chǎn)都沒有留下,最后連帶有戰(zhàn)傷的軀體都捐獻給了祖國的醫(yī)學科研事業(yè)。好在,他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那57本日記、17本讀書筆記、百余篇心得體會文章和報告會講稿,還有那一箱榮譽證章、獎狀,更有那特殊的遺囑和講述自己革命經(jīng)歷及做人準則的光盤。
話劇演出的劇場座無虛席,結束時,看到許多觀眾眼里還含著淚花。我問一位年輕觀眾,那小伙子說,張老的事跡早就聽我父母講過,張老還到過我們學校講過革命傳統(tǒng)。我問他是哪里人,他說,武漢人啊。
時光匆匆,記憶猶新!記得張緒的家人告訴我們說,爸爸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把此前“骨灰撒江城”的遺囑改成了“遺體捐醫(yī)供科研”。
“張老是我遇到的第一個捐獻遺體的老紅軍、老將軍,我們將永遠不會忘記他的高風亮節(jié)!”當年接受遺體捐獻的武漢有關部門的同志飽含熱淚地說。
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孫超流著淚說:我被張老徹底震撼了!張老為了新中國建立流血流汗,死后還要把遺體無償獻出去。他是一個赤誠的共產(chǎn)黨員!什么叫一個純粹的人?怎樣活著才有意義?我從張老這里找到了答案,他用遺體作了人生中最壯麗的一場報告!
多年前我們空軍采訪組一行曾赴武漢,走近老紅軍張緒的家時的所見所聞,與他的戰(zhàn)友親人一同追憶張緒事跡的感動敬仰猶如昨天。
由衷地感慨,張緒的家就是一個紀念館,是我見到的一個英雄前輩用一生樹立的豐碑。也是人民心中的永恒豐碑。
三
一組在抗洪一線傳來的新聞圖片,深深震撼了我,那是駐鄂空軍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官兵高擎英雄旗幟,晝夜不舍風雨兼程奔向抗洪一線。此時的武漢城,沒有紅軍爺爺經(jīng)歷的槍林彈雨,卻是一樣的生死戰(zhàn)場。
打開地圖記于2018年的那次武漢之行,是應邀參加空軍新聞集訓班講課任務,恰逢集訓所在地的空軍預警學院組織應屆畢業(yè)學員晚會,我有幸應邀參加。此刻,“雪蓮精神綻放新時代”主題晚會上,“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高亢的歌聲飄蕩在長江之畔,又一批學子即將從這里出發(fā),奔赴大江南北,高山海島,大漠戈壁。
青春,熱血,軍人,使命。
攜著青春激昂的心緒,我走進英雄黃繼光生前所在的部隊,佇立在上甘嶺特功八連榮譽室,在這座抗美援朝英雄豐碑前,傾聽時任指導員講述上甘嶺戰(zhàn)役。仰望那一幅幅戰(zhàn)斗的圖畫,追憶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的英雄傳奇。每當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和執(zhí)行重大任務時,都要進行傳統(tǒng)教育,并在黃繼光銅像前宣誓。黃繼光6連每天晚點名第一個點“黃繼光”,全連官兵齊聲答“到”,這一傳統(tǒng)傳承至今。就是這支英雄的部隊,剛剛從抗疫一線轉戰(zhàn)奔忙,又投入抗洪救災的激流險灘;就是這支部隊的官兵,與自己的小家擦肩而過,與妻兒來不及一句問候囑咐,集結出發(fā),星夜兼程,只為快一點再快一點,保衛(wèi)長江保衛(wèi)武漢保衛(wèi)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這就是英雄的空降兵新時代軍人的誓言。
回憶不僅是紀念更是堅定信念和方向。
紅色基因賡續(xù)傳承,這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美的精神圖騰和力量!
跨越幾代人,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卻有著同樣的情懷。
……風起是知音,長江在此,古琴在此,珞珈在此,你我在此,寂靜一如初起……聽那首寫意湖北武漢的旋律《在此》,詞美,情美,旋律美,而此刻聽來,卻更有一番別樣的深邃與大美。
為這座英雄的城市,為駐守在此的軍人。
家鄉(xiāng),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家鄉(xiāng)。
望著熟悉而親切的祖國版圖,這不就是你我的家,我們中華各族兒女的大家園嗎。
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都有軍人的守望,綿延的海岸線,有我們的軍艦戰(zhàn)鷹警戒巡航。
此時的我心中縈繞著那首伴我成長的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我愛祖國的藍天,晴空萬里,陽光燦爛,美麗的彩虹搭起彩門,迎接著戰(zhàn)鷹勝利凱旋!
而在那個約東經(jīng)115度,北緯30度讓我日夜期盼一如初起的英雄城市,我要真情地祝福她:長江在此,天地在此;軍人在此,美好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