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兵
在工作中,筆者不時能聽到身邊年輕同事的抱怨,有的認為自己從事的都是雞毛蒜皮、家長里短的瑣碎小事,無法成就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偉大業(yè)績;有的認為機關工作沒有“技術含量”,工作缺乏挑戰(zhàn),所以經常提不起興趣、打不起精神;有的認為自己生不逢時,所知所學大都用不上,一味抱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自認為英雄無用武之地……
身為年輕干部,擁有一顆積極向上之心、一股拼搏進取之勁,的確值得肯定和鼓勵。但是,對于這種“貪大求快”的浮躁心態(tài)卻需要高度警惕。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大和小是相對的,是不斷變化的,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何謂“小事”?單從字面上理解,“小”字的含義無非就是涉及的范圍小、受到的關注小、造成的影響小。然而從內涵上分析,一個“小”字卻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求醫(yī)看病、柴米油鹽、冷暖安危,看起來是小事,實際上卻是大事;對一市一縣來說是小事,放在一家一戶身上就是天大的事。群眾評價干部是否真的執(zhí)政為民,往往首先就看這些身邊事、手頭事辦得如何。正是千千萬萬涉及群眾利益的小事,才構成了影響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安定團結的大事。可以說,“小事”折射形象,“小事”關系作風。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一書中曾經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比罕娭聼o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萬家憂樂就體現(xiàn)在這些點滴小事上,走群眾路線、做群眾工作,首先就要重視小事、解決小事。其實,群眾遇事喜歡找干部解決,正是信任干部的表現(xiàn)。因此,在解決這些民生小事上面我們決不能“以事小而不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繁雜瑣碎,要想做到“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既需要態(tài)度和認識,更需要能力和智慧。面對復雜疑難問題,要盡職盡責、想方設法,迎難而上、敢于擔當。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最能從黨和政府為他們所做的一件件好事、一樁樁實事中,親身感受到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真心實意的關懷。只要我們能把群眾最現(xiàn)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吃穿住行、子女教育、社會治安、就醫(yī)看病等等問題都一一放在心上,竭盡所能地把這些“小事”辦實、辦好、辦成,就能贏得他們的衷心擁護、贊賞和支持。
小事不行大事難成,小事不做大事難過。重視小事、會干小事、干成小事,既是一種責任和要求,更是一種境界和智慧。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對于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而言,不能心浮氣躁、眼高手低,必須注重細節(jié)、腳踏實地,正確處理好“大”與“小”的辯證關系,牢固樹立“干事不拒小、件件要干好”的理念,少一些“差不多就行”的敷衍塞責,多一份“千方百計”的盡心盡責,多做雪中送炭、急人所困的工作,少做乃至不做錦上添花、花上壘花的虛功,真正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來辦。唯有踏踏實實地做好小事,堅持不懈地做好小事,在做好小事中積累經驗、在做好小事中錘煉作風、在做好小事中解決問題,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最終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