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王昊
摘 要: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繼承與創(chuàng)新是理論構建與發(fā)展之魂,理論創(chuàng)立則引領時代與指導實踐。170多年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就確證了她是一個科學性與革命性相統(tǒng)一的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同樣體現了這樣一系列特征,是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芒。
關鍵詞: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誕生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2-0007-03
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它從此開啟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新紀元,一個全新的時代——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寫進黨章。轉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憲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與發(fā)展的指導思想。它領導中國人民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樹起新的里程碑,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仔細梳理這個理論的誕生,它是時代的產物。
一、時代是思想之母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首先是時代的產物。馬克思生活的時代,是資產階級革命風起云涌的時代,是資本主義經濟大發(fā)展的時代。工業(yè)革命作為資本主義奉獻給人類社會的禮物,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它的完成并未使資本主義社會變得完美無缺,相反地,生產力極大提高的同時卻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fā),使數量龐大的工人階級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此時,工人創(chuàng)造的商品越多,他得到的越少。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工人個人的生命成為不依賴于他、不屬于他,轉過來反對他自身的活動的自我異化。這種巨大的反差進一步加劇了階級矛盾,罷工、起義、革命此起彼伏,然而卻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
這一切都引發(fā)了馬克思深刻的思考,如何改變工人們悲慘的生活境遇,如何解決資本主義制度自身的難題。經過馬克思恩格斯天才的論證與不懈的努力,他們尋找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答案,由此誕生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在取得了俄國十月革命、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等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后,社會主義制度開始在一些國家建立起來,廣大無產階級翻身做了主人,開啟了社會主義時代??梢姡貞獣r代的需要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首要原因。
社會主義經歷多年的發(fā)展,由于蘇聯解體、東歐劇變而陷入了低谷期。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fā)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蘇聯解體的經驗與教訓是什么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重新拷問著中國共產黨。作為對這些時代難題的回應,誕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包含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四個方面的內容。
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創(chuàng)造性地總結了一系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具有的新特征、面臨的新問題,同時也回答了在新時代我國應如何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因此,它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40多年,總結各個領域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現狀,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形象地指出,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qū)。2014年2月,習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說:“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彼^難啃的硬骨頭主要是指制度領域的改革,如果不在制度改革上實現突破,中國的改革就可能面臨擱淺的危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期——新時代,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做出的科學論斷,也是該思想的突出特點。新時代意味著新環(huán)境、新問題以及新的經濟發(fā)展速度。所謂新環(huán)境,即當代中國正處于一個新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但是和平與發(fā)展的主題并沒有改變,中國的發(fā)展要緊緊抓住這一機遇。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登高望遠、審時度勢,適時地指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覺醒,他們最強勁的呼聲,就是擺脫枷鎖、爭取獨立。冷戰(zhàn)結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訴求,就是擴大合作、共同發(fā)展?!盵1]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表述這些觀點,以期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共鳴。
就當前國際形勢來看,和平和發(fā)展仍是世界各國人民最殷切的期盼。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世界正處于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盵2]新問題,即新的主要矛盾。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黨始終不渝的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3]591。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提出要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黨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發(fā)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盵4]70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出的關于中國發(fā)展全局的最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重大判斷。
所謂新的發(fā)展速度,是就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而言的,結合國際國內經濟發(fā)展的現狀,以及“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已經從單純追求高速度所走的高消耗、低效率的老路轉變?yōu)橄騽?chuàng)新要效益的有質量的發(fā)展之路。在國際上,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轉,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題。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然沒有完全消退,世界經濟發(fā)展乏力,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低迷期仍然在持續(xù)。
然而面對中國強勁的發(fā)展勢頭,以美國等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抑制中國的崛起,保持其經濟霸主地位,不惜逆全球化潮流而動,重拾冷戰(zhàn)思維,妄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圍堵中國。面對這種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鄭重宣示中國的發(fā)展理念,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宣傳和諧共贏等思維方式,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具體構想與措施,以解決當代世界發(fā)展所面臨的困境,得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認同。
可以說,是新時代的需要成就了這一理論的誕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的新成果,與170多年前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如出一轍。
二、實踐是理論之源
實踐是產生認識的需要,實踐是認識的起點,實踐也是理論的源泉。馬克思主義在創(chuàng)立的過程中,不僅僅繼承了人類社會的文明成果,其創(chuàng)立者更是經過了廣泛而深入的革命實踐。馬克思在《萊茵報》當編輯時,通過“林木盜竊法”等一系列事件進一步了解了當時的社會,由此開始對自己堅持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政治立場和青年黑格爾學派的唯心主義世界觀產生了懷疑,并推動他由純政治轉向研究經濟關系,并從而走向研究社會主義。
隨著與工人階級不斷接觸,馬克思感受到了英法工人對真理的渴望和對科學的向往。馬克思的立場在參與革命實踐過程中實現了向無產階級立場和世界觀的轉變,即由黑格爾式的唯心主義世界觀轉變?yōu)檗q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同樣是通過參加指導工人運動,誕生了一系列經典著作,例如《共產黨宣言》《法蘭西內戰(zhàn)》《國際工人協(xié)會成立宣言》等等。
也是通過大量的革命實踐,馬克思尋找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缺陷,即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私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并由此構建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馬克思與恩格斯身后,許許多多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在各自國家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例如蘇聯的列寧主義,中國的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等??梢哉f,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與提出,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年輕時期7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歷練。正是這段經歷,使其形成了從人民的立場看世界的世界觀,也是這段經歷,使其完成了一個從城市青年到“黃土地兒子”的轉變,并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從他20歲做生產大隊的黨支部書記開始,到后來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從基層做起,直到進入中央政治局,實現了從農民的帶頭人向一位擁有人民情懷的公仆的又一次轉變。在此期間,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規(guī)律以及經驗與教訓了如指掌。
同時,多年豐富的工作經歷,也使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的國情有了充分的認知與把握。因此,從黨的十八大召開并當選黨的總書記開始,他便準確、系統(tǒng)地提出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總的路線、方針、政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謀篇布局、系統(tǒng)施政,許多措施與政策取得了立竿見影的實效。全國的老百姓也有了滿滿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對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能力充滿信心。在兩個“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的基礎上,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fā)展目標,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兩步走”戰(zhàn)略,即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際,實現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為了實現這兩個戰(zhàn)略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系統(tǒng)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這十四條基本方略體現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根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沃土,對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歷史上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的碩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指南,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當我們在學習和領會這一思想的內涵與精神時,每一位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歷者與見證者,都會被理論背后的現實性底蘊所折服。事實證明,廣泛而深入的社會主義實踐,為這一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現實基礎。
三、繼承與創(chuàng)新是理論發(fā)展之魂
以回應時代為思想基礎,以不斷實踐為理論源泉,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了科學性、革命性等鮮明特征。然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還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繼承與創(chuàng)新是理論發(fā)展之魂,任何科學理論的生成都是在繼承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再實現的創(chuàng)新。
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就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例如作為馬克思主義三大內容之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批判地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即是對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與黑格爾的辯證法進行批判繼承與創(chuàng)新,從而創(chuàng)立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批判地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從而構建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大廈,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剩余價值學說;科學社會主義部分是批判地繼承了英國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將關于社會主義的空想變成了科學。
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鄧小平同志指出:“絕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真正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列寧主義”[5]29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xù)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fā)展的翻版。社會主義并沒有定于一尊、一成不變的套路,只有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本國具體實際、歷史文化傳統(tǒng)、時代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才能把藍圖變?yōu)槊篮矛F實?!盵6]
這些論述觀點鮮明,貫穿著堅持思想創(chuàng)新和理論超越的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基本立場方面。馬克思主義是建立在為實現廣大無產階級自身解放的立場上的,是為廣大無產階級利益服務的科學。而習近平同志在青年時代就立志為人民服務,他在調研考察過程中的舉手投足間無不流露出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親切與謙卑之情,他的愛民、親民、為民的情懷感動了全中國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比嗣耦I袖的風范深入人心。
第二,基本觀點方面。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當中,許多地方是對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繼承與發(fā)展。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有,物質第一性的觀點與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聯系的系統(tǒng)性觀點與牢固樹立全局觀,矛盾的特殊性觀點與中國堅持走自己的路,以及實踐決定認識的觀點與解放思想等。屬于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有,生產方式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加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等。
第三,基本方法方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方法,最主要的是科學的思維方法。整個思想理論充分體現出了習近平總書記善于運用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底線思維等思維方式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善于運用歷史思維來審視問題,主要表現在他具有深遠的歷史眼光,尊重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能夠對歷史做出公正的評價等等。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一方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真正體現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時代性與先進性,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芒。另一方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實踐中實現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二者之間具有一脈相承的基本特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把人類社會主義事業(yè)推向了更高水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7-01-20(1).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
(責任編輯:姚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