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 周虎 徐佩佩 王笑然 宋永平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血液九病區(qū),河南省腫瘤醫(yī)院(鄭州市450000)
患者男性,43 歲,因間斷牙齦出血伴皮膚散在瘀斑9 個月余就診于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2017年7月于當?shù)蒯t(yī)院完善檢查,血常規(guī)顯示:白細胞(WBC)5.4×109/L,血紅蛋白(HG)129.00 g/L,血小板(PLT)4×109/L;骨髓細胞學顯示:骨髓增生活躍,全片見巨核細胞55 個,分類25 個,其中幼稚巨核細胞2 個、顆粒巨核細胞23 個、PLT 少見,形態(tài)大致正常。骨髓活檢顯示:粒系增生減低,巨核細胞可見,MF-0 級。染色體:46,XY[20]。急性髓細胞白血?。╝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白血病突變基因篩查:未檢測到基因突變。綜合檢查診斷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給予醋酸潑尼松片70 mg qd;并間斷輸入PLT,7 天后復查血常規(guī)PLT 升至30×109/L 后出院,院外間斷使用達那唑、強的松、環(huán)孢素、促血小板生成素均無效,并完成4 次利妥昔單抗治療。于完成治療后復查血常規(guī)顯示:PLT 20×109/L,出院。出院后服用艾曲波帕50 mg qd,院外間斷復查血常規(guī)顯示:PLT(1~7)×109/L。于2018年4月就診于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入院血常規(guī)顯示:WBC 6.3×109/L;HG 111.00 g/L,PLT 2×109/L,其余檢查未見明顯異常。骨髓細胞學顯示:有核細胞增生活躍,粒系、紅系、淋系未見明顯異常,全片可見巨核細胞208 個,分類25 個,可見1 個幼稚巨核細胞,24 個顆粒型,PLT 散在偶見,原始粒細胞0.4%,早幼粒細胞0.4%,粒系:紅系=0.88∶1。骨髓活檢:未見明顯異常。小巨核酶標:正常巨核細胞117 個,無異常巨核細胞。淋巴細胞IgH/K/L 基因、TCR 基因重排檢測:未見異常。染色體:47,XY,+8[5]/46,XY[5]?;蛲蛔儯篟ELN 基因突變,RELN 基因編碼序列發(fā)現(xiàn)p.P638L 突變。綜合各檢查結果,考慮患者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分型MDS伴病態(tài)造血(SLD)IPSS-R 評分為3 分”,排除化療禁忌證,于2018年5月29日、6月30日、8月4日、9月4日、10月19日、12月3日分別給予地西他濱+三氧化二砷治療,具體為“地西他濱10 mg d1、d8、d15、d22,三氧化二砷3 mg d1~14”,同時給予支持治療。于第4 次化療前完善骨髓細胞學及染色體檢查,骨髓細胞學原始細胞恢復正常,染色體46,XY,染色體恢復正常。血常規(guī)間斷監(jiān)測,PLT(30~42)×109/L。其余檢查未見異常。治療完成后出院,現(xiàn)患者院外繼續(xù)服用達那唑0.2 g qd;左旋咪唑50 mg tid 隔日服,院外血常規(guī)間斷監(jiān)測,PLT(40~55)×109/L。未有出血等癥狀?,F(xiàn)在疾病平穩(wěn),定期每6 個月至本院復查骨髓細胞學等檢查。
小結 2008年WHO 對MDS 類型劃分進一步細化,特別是針對原始細胞<5%的患者進行進一步的修正,提出難治性血細胞減少伴多系病態(tài)造血(RCMD)、難治性血細胞減少伴單系病態(tài)造血(RCUD)、5q-綜合征及MDS-未分類(MDS-U),RCUD 包括難治性中性粒細胞減少(MDS-RN)與難治性血小板減少(MDS-RT)[1]。于2016年又進行修正,難治性血細胞減少伴多系發(fā)育異常和環(huán)狀鐵粒幼細胞(RCMD-RS)診斷被恢復;為了強調原始細胞的數(shù)量對預后的影響,RAEB 被難治性貧血伴原始細胞增多(EB)取代[2]。研究表明[3],以單純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xiàn)的MDS 發(fā)病年齡國內比國外低,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這符合整體MDS 的流行病學,而在5q-綜合征中,女性發(fā)病率偏高于男性。以單純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xiàn)的MDS 患者早期骨髓病態(tài)造血常不典型,骨髓象多見紅系、粒系形態(tài)正常,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相似;兩者均可伴有巨核系異常,但前者檢出率明顯高于后者,MDS 主要表現(xiàn)為單圓核細胞及小巨核細胞[4],據(jù)國內一項統(tǒng)計,ITP 以多分葉巨核細胞較多見。而且以單純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xiàn)的MDS 早期臨床表現(xiàn)與ITP 的臨床表現(xiàn)相似,均以出血為臨床表現(xiàn),早期骨髓細胞學、血液學檢查、臨床表現(xiàn)并不能鑒別兩種疾病。因此,存在克隆染色體異常是鑒別兩者的重要指標。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PLT 對激素類藥物治療反應不佳,且對部分ITP 二線治療的藥物反應不佳時,提示應考慮診斷是否有誤,特別是應用利妥昔單抗這類對患者免疫系統(tǒng)具有沖擊性的藥物時,需重新對患者的診斷進行考慮,再次對患者進行排除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