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軍
(內蒙古奈曼旗新鎮(zhèn)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奈曼旗 028312)
炭疽病俗稱“飛疔”,屬于人畜共患疾病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牛感染炭疽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多以夏季最為常見,特別是雨水多時,將病尸遺骸沖出,引起該病在一定范圍內散發(fā)或流行。炭疽桿菌作為牛炭疽病的主要感染病菌,傳播途徑較廣,且傳播力度較強。牛炭疽病爆發(fā)不僅會降低養(yǎng)殖戶的經濟效益,還會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
炭疽桿菌屬于革蘭氏陽性大桿菌,是一種不運動的桿菌。在血液中一般是單個或成對存在的,少數3~5個菌體可能會組成短鏈,菌體兩端相對比較平結,存在有明顯的莢膜。炭疽桿菌長約3~8 m,寬1~1.5 m。在培養(yǎng)物中,炭疽桿菌的菌體是呈現(xiàn)竹節(jié)狀的長鏈,同時也不容易存在莢膜。炭疽桿菌的體內菌體沒有芽孢,與外界空氣接觸后會很快形成芽孢進行繁殖。炭疽桿菌菌體的抵抗力不強,夏季高溫時,24~96 h后會死亡;煮沸2~5 min后立即死亡。炭疽桿菌對青霉素也比較敏感。雖然炭疽桿菌抵抗力較弱,但其芽胞的抵抗力特別強,當處于直射的陽光下時,能夠存活4天,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則可以存活10年,若處于土壤中,存活時間會更長,約30年。
炭疽桿菌對外界的抵抗性較強,芽孢具有較好的耐熱性,目前全球的牛炭疽病已經減少了很多,但是某些地區(qū)仍然存在人畜共同患有牛炭疽病的情況。人類患有這一疾病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皮膚感染,炭疽感菌芽孢會通過皮膚、皮膚傷口接觸進入人體內,使人患??;二是經口感染,炭疽桿菌芽孢會污染食品,人們食用被污染的食品會感染該病,由此可以看出,這一類的傳播途徑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食品加工質量會直接影響疾病的傳播;三是吸入性感染,炭疽桿菌芽孢會散落在空氣中,也可能附著在塵埃粒子上,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內,使人體感染疾病。
一般情況下,炭疽疾病是人畜共患疾病,牲畜更容易感染這一疾病,但是對人類來說,通過上述途徑也有可能感染疾病。若是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會給養(yǎng)殖業(yè)帶來比較嚴重的后果,牲畜會死亡,而且病毒也會大范圍傳播,降低養(yǎng)殖經濟效益,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
牛炭疽病一年四季都可能發(fā)生,但是更容易發(fā)生在春季,且有地方性流行趨勢。牛炭疽病除了會感染牛以外,還有可能會感染豬、羊以及鼠兔等其他牲畜,水貂、北極熊等野生動物也可能感染牛炭疽病[1]。發(fā)病率最高的仍然是牛,成牛大多為隱性感染。牛炭疽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牛和帶毒的犢牛,帶毒的鼠類、狗、貓等在牛炭疽病的傳播中發(fā)揮一定的推動作用。
作為牛炭疽病的主要病毒宿主,在牛這一牲畜群體中會發(fā)生水平傳播、垂直傳播。病毒傳播途徑是唾液、尿液以及鼻分泌物等,易感牛會直接或間接接觸病原體,病原體經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還有可能損傷皮膚或黏膜,造成生殖道感染。患病母牛也有可能經胎盤直接傳染給犢牛;乳汁也是犢牛感染的重要傳播途徑。??祻秃罂赡軙L期攜帶病毒,牛和牛之間也會相互傳染[2]。
牛炭疽疾病的潛伏期約1~5 d。根據牛炭疽病的臨床表現(xiàn),可以將其分為3種類型:
大部分得病牲畜都屬于這個類型,發(fā)病過程1~2 d;當牛患病后,體溫會升高到42℃,出現(xiàn)食欲下降、喘息速度加快等癥狀;產仔奶牛會出現(xiàn)產奶量急劇下降,懷孕期間的牛還有可能會出現(xiàn)流產。隨著病情加重,牛精神沉郁,喘息艱難,走路時左右搖晃,黏膜青紫,且肌肉顫動、抽搐。病牛患病初期還會出現(xiàn)便秘,發(fā)病后期會出現(xiàn)腹瀉、便血、血尿等癥狀。
牛病情突然爆發(fā),臨床癥狀主要為倒地不起,呼吸極度困難,同時出現(xiàn)身體震顫、結膜發(fā)紺等癥狀。當病牛臨近死亡時,口腔和鼻腔內會有血樣泡沫,肛門出血,血液狀態(tài)凝固不全,在病程最后會出現(xiàn)昏迷,直到死亡。病程發(fā)展時間不定,為數分鐘到數小時之間。
這一病程持續(xù)為數天,有的甚至會超過1周。當?;加羞@一類型的牛炭疽疾病以后,皮膚和直腸上會有局部炎性水腫,口腔黏膜也會出現(xiàn)相同的癥狀。水腫初期表現(xiàn)為硬固狀,伴有熱痛,后期體溫轉冷甚至轉變?yōu)闊o痛[3]。
疫苗免疫是預防牛炭疽疾病的主要方法,現(xiàn)階段針對牛炭疽疾病所研發(fā)的疫苗主要有兩種,也就是無毒炭疽芽胞苗和二號炭疽芽孢苗。在對成年牛進行疫苗接種時,疫苗接種的劑量約1 ml。若是接受牛的年齡不超過1歲,無毒炭疽芽胞苗的計量要減半,但是年齡并不影響二號炭疽芽胞苗的接種劑量。
根據病牛發(fā)病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發(fā)病初期,技術人員要對病牛進行抗炭疽血清的接種,劑量約100~300 ml,接種方法為靜脈注射或腹腔注射。完成接種后要觀察病情變化,體溫變化較小,可繼續(xù)接種抗炭疽血清,注射劑量與第1次注射劑量基本相同。為了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可為病牛注射青霉素,劑量約4000~8000單位/kg,每日注射2~3次。此外,也可給予土霉素輔助治療。磺胺嘧啶治療效果也較好,可以給病牛注射磺胺嘧啶,劑量0.2 g/kg,每天1~2次,期間需密切觀察病情,逐漸減少用藥量。
發(fā)病后及時對病牛進行隔離,同時還要將疫情發(fā)展情況如實報告給有關部門,獲得批準后要將病牛送到檢疫部門進行檢查確診。對病牛的尸體進行焚燒和深埋,防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在切斷傳染源以后,需要對其他健康牛進行疫苗的緊急接種,對牛舍以及相關養(yǎng)牛用具進行徹底消毒,從根本上切斷傳染途徑。最后,對于病牛和牛舍所使用的墊草以及牛的糞便進行合理焚燒,防止病情的進一步擴散。相關部門需要組織力量對疫區(qū)進行封鎖,并對養(yǎng)牛環(huán)境進行徹底消毒。
牛炭疽疾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在對疫情進行處理期間,還要求養(yǎng)殖人員加強個人防護和管理工作,停止有關病牛的生產加工工作。消毒藥劑可以選擇10%氫氧化鈉溶液或20%漂白粉溶液,二者交替使用。
炭疽桿菌容易引發(fā)牛炭疽疾病,傳播途徑較廣,傳播能力較強,一旦發(fā)生,容易給養(yǎng)殖農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進行牛飼養(yǎng)過程中,養(yǎng)殖戶必須對這一疾病進行積極預防,可通過疫苗、定期消毒等方式從根本上阻礙傳染源;一旦出現(xiàn)病情,要針對性進行治療,同時積極開展防疫工作,避免病情進一步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