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蕊,胡爽
(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 113122)
犬與貓和其他很多動物一樣,有很大一部分的寄生蟲是寄生在其消化系統(tǒng)的。 這些寄生蟲長期寄生在動物的消化臟器內,掠奪著宿主機體的營養(yǎng),根據寄生時間與病情的嚴重程度,開始出現不等程度的消化道癥狀。 比較常見的犬、貓消化系統(tǒng)寄生蟲病有:肝吸蟲病、絳蟲病、蛔蟲病、鉤蟲病以及鞭蟲病。
肝片吸蟲是一種可以寄生在犬、貓以及人肝膽管和膽囊管內的一種常見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 該病在少量寄生時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但隨著病情的加重,宿主可能會出現食欲減退、腹瀉、腹水等癥狀,由于該病病程慢性經過,所以也有可能會出現并發(fā)癥導致宿主死亡。 該病的病變主要是先從膽管病變開始,由于寄生蟲體的分泌、代謝產物以及機械性刺激等影響,造成膽管堵塞, 繼而導致膽汁排出障礙, 使肝細胞發(fā)生實質性病變,最后出現肝功能受損、變性,甚至壞死,出現以消化功能下降為典型代表的全身性癥狀。 臨床調查顯示,出現該病的犬、貓很大一部分有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的情況, 對于該病的治療目前主要采用吡喹酮、六氯對二甲苯、丙硫苯咪唑口服給藥治療,由于上述三種藥物均具備一定毒性,所以應根據犬、貓的自身狀況適量給藥,并在給藥后及時觀察[1]。 對于該病的預防來說除了要注意不給犬、貓喂食生的魚、蝦,還要對犬、貓進行定期檢查和驅蟲。
絳蟲病也是一種常見的犬、貓寄生蟲病,它們的幼蟲期經常以一些家畜還有人作為中間宿主, 并且嚴重危害人和動物的身體健康。 對于寄生于犬、貓的絳蟲種類有很多,比較典型的有:犬復孔絳蟲病、泡狀帶絳蟲病、豆狀帶絳蟲病、多頭絳蟲病、細粒棘球絳蟲病、中線絳蟲病、曼氏迭宮絳蟲病、寬節(jié)雙葉槽絳蟲病等。 該病的致病機理為,大量的蟲體以其小鉤和吸盤損傷宿主腸黏膜,繼而導致炎癥。 由于蟲體長期在宿主體內寄生,勢必也會掠奪宿主的營養(yǎng),給其生長發(fā)育造成一定阻礙。 一般來說,病犬寄生此病要比病貓出現的臨床癥狀要更劇烈一些, 病犬出現比較典型的癥狀有:嘔吐、異嗜、有時甚至還會出現假狂犬病癥狀(撲人),病情特別嚴重甚至還會出現神經癥狀。 對于該病的臨床治療,目前主要以內服給藥的形式,比較有效的藥物有:氫溴酸檳榔素、硫雙二氯酚、鹽酸丁萘脒、滅絳靈、吡喹酮、丙硫咪唑,同樣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病犬、病貓的情況適量給藥。 對于該病的預防可以參考肝吸蟲病的方式, 在此基礎上消滅其中間宿主被認為也是比較有效的預防手段之一。
蛔蟲病分布廣泛,是幼年犬、貓的消化系統(tǒng)主要寄生蟲病之一。 蛔蟲常寄生在犬、貓的小腸內,以犬弓首病最為典型,其臨床癥狀是由于蟲體在動物體內進行的復雜的移行過程而導致的,主要見于2~4 個月齡的幼犬在吞食疑似感染性蟲卵后, 在病犬消化道內發(fā)育成幼蟲, 通過不斷掠奪和吸收宿主體內的營養(yǎng)而不斷發(fā)育,最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不斷移行發(fā)育至成蟲。 除此之外,母犬在懷孕后,蟲體可以通過胎盤屏障感染胎兒,而幼犬在出生30~35d 左右小腸內便會有成蟲寄生,這也是該病比較可怕之處。 貓弓首病發(fā)病機制與犬相似,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病貓的轉運宿主一般為蚯蚓、蟑螂等小動物。 臨床上對于犬、貓的蛔蟲病治療主要以兩種形式進行,一方面是以芬苯噠唑、甲苯咪唑、哌嗪鹽、雙羥萘酸噻嘧啶、左咪唑一次內服,另一方面則是可以通過皮下注射伊維菌素的形式進行。 但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柯利犬及相關血統(tǒng)的病犬禁用伊維菌素[2]。 對于該病的預防可以參考肝吸蟲病、蛔蟲病,此外還需注意環(huán)境及食具的衛(wèi)生,做到定期消毒。
相對于上述三種寄生蟲病來說, 鉤蟲病和鞭蟲病似乎有些陌生,但在臨床中,這兩種病實際上是普遍出現在犬、貓消化系統(tǒng)的寄生蟲病。 鉤蟲主要寄生于病犬、貓的十二指腸,而鞭蟲主要寄生于盲腸和結腸,一般犬比貓更易感[3]。 鉤蟲寄生引起的病變一般發(fā)生在動物趾間和腹下被毛較少處,根據病情的發(fā)展,后期可能會出現肺炎。 鞭蟲病在前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而后期病情逐漸嚴重時會出現腸炎、貧血、便血等癥狀。 除此之外,兩種寄生蟲病均會出現體重下降、精神沉郁的臨床表現。 對于鉤蟲病和鞭蟲病的臨床上主要采用驅線蟲藥進行治療。 而對于鉤蟲病與鞭蟲病的預防可參考上述三種寄生蟲病的預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