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豐,潘亞清,翟喜海,李寶英,焦占力,李志勇,韋慶慧
(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150086)
水資源缺乏是制約全球農業(yè)生產的嚴重問題,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日趨嚴重,水資源日漸匱乏,干旱災害頻頻發(fā)生,并呈現(xiàn)出范圍廣、強度大等特點,嚴重威脅世界糧食安全[1-2]。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禾谷類糧食作物之一,為全球近一半人口提供主要糧食來源[3],控制著世界溫飽,可水資源短缺使水稻產量受到一定影響[4-5]。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與糧食生產滯緩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如何提高水稻的節(jié)水抗旱性,減少用水量的同時提高糧食產量,成為現(xiàn)代農業(yè)研究工作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6-7]。旱稻又稱抗旱節(jié)水稻,屬于變異型栽培稻,有著極強的抗旱能力,在節(jié)約70%~80%用水量的同時,可以得到與水稻相似的產量。旱稻在長期的生長演化發(fā)育進程中,相比水稻種植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且抗逆能力更強,選育優(yōu)良高產的旱稻品種對解決糧食危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促進旱稻推廣、種植、產量提高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旱稻較水稻相比,形態(tài)結構方面,根系組織發(fā)達,分布廣而深,能夠吸收到較深土層水分,其基部根毛密集分布,有利于及時向地上部分運輸水分,保持旱稻植株的正常生長生理需求。葉片相對少,但葉面積很大,表皮組織較厚且氣孔較少,可以在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降低植株的蒸騰作用,進而保住植株體內水分,避免水分快速流失。生理生化方面,旱稻的淀粉酶活性更強,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可溶性糖、葉綠素含量及脯氨酸含量都較高[2],而電導率較低,且在水分脅迫下,水勢變化較小,耐旱性較強[8]。這些獨特的形態(tài)、生理生化特征使得旱稻在其生長各周期中所耗用的水量很小,有著極強的保水性。旱稻對干旱有更高的耐受力,需水量至多只有水稻的1/5,僅靠正常降雨和少量澆灌即可,并且種植不需要插秧,方便、省力[7,9]。
全世界旱稻農業(yè)種植的總面積約達到0.18 億公頃,旱稻的科學研究和生產開發(fā)被越來越重視。在美洲國家,旱稻種植面積約占稻作種植總面積的65%~75%;在西非國家,種植旱稻的總面積約占稻田耕作種植總面積75%以上。目前世界上旱稻的主要生產國包括印度、巴西、孟加拉、中國等,其中,印度種植旱稻耕地面積達到了0.1 億公頃,巴西種植旱稻耕地面積為559 萬公頃,中國種植旱稻面積為 20 萬公頃[10-11]。
七千年前我國已經開始栽培種植旱稻[12],但當時只作為雜糧種植,由于生產技術水平不高,旱稻產量低、品質差。隨著世界和我國的旱作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旱稻的種植栽培面積正在進一步的擴大,主要種植在云貴、廣西等山區(qū)、半山區(qū)和部分省份的少雨干旱地區(qū)[8]。2000 年,我國首屆旱稻生產會議召開,建立了全國旱稻區(qū)域網絡,推動了我國旱稻品種的選育及推廣[13-14]。近二十多年,改良旱稻品種及產量成為目前我國現(xiàn)代農業(yè)科研的熱點,經過各個科研單位的不斷努力,使用各種先進現(xiàn)代育種及栽培技術,選育栽培出多批質量優(yōu)良的新型旱稻新生代品種,如中國農業(yè)大學已選育成功的旱稻 277、旱稻271、旱稻297、旱稻2、秦愛、旱稻9、旱稻502;華中農業(yè)大學羅利軍團隊選育出的“滬優(yōu)2號”、“旱優(yōu)73”;丹東農科院選育成功的丹粳2號、丹粳5 號、丹粳8 號等,推動和促進了我國旱稻生產技術的科學研究和應用[14-15]。
Courtois 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在染色體 1、5 和 9 上有 3個控制葉片卷曲的 QTL,在染色體 3、4 和 9 上有 4 個控制葉片卷曲的QTL。趙萍[17-18]研究發(fā)現(xiàn)旱稻氣孔的反應速度和葉片的卷曲速度快,干旱條件下水分的散失速度慢,有利于維持組織水分平衡。許大全[19]發(fā)現(xiàn)旱稻受到干旱逆境時,水分不足引起氣孔關閉,從而降低光合速率。這與戴新賓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水稻對水分不足最迅速的響應就是氣孔對CO2傳導速度下降的觀點是一致的;也發(fā)現(xiàn)旱稻的碳酸酚酶活性與逆境的響應程度,這種干旱逆境的適應反應是發(fā)生在葉光合功能的可逆衰退階段。
植物在干旱脅迫下細胞內會產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增加細胞膜通透性,損傷細胞膜系統(tǒng)。旱稻能夠啟動一系列小分子物質的合成,保護自身免受氧自由基的攻擊[21]。臘紅桂[22]發(fā)現(xiàn)抗旱性是可遺傳的性狀,旱稻的抗旱性受多基因控制,相關基因的表達受干旱環(huán)境的誘導,使植株產生了一系列形態(tài)、生理生化等方面的變化。杜豐平[23]完成了3000 份水稻核心種質測序,分析得到21個抗旱候選基因。
溫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發(fā)育和產量的主要因素,艾志勇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有效積溫的升高對于旱稻的提前播種至關重要,生長期溫度升高不明顯和日照時間不足不利于光合作用和作物產量。土壤溫度對于種子萌發(fā)影響較大,張坤等[25]研究發(fā)現(xiàn),旱稻種子在低溫或者持續(xù)低溫條件下,降低芽期單株莖葉干重、株高和出圃率等指標。
旱稻對光熱的吸收、生長、產量和品質受播期時間的早晚影響。趙新勇等[26]通過不同播期試驗發(fā)現(xiàn)徐稻9 號和連粳7 號的產量隨播期推遲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趨勢。劉國濤[27]研究發(fā)現(xiàn)隨播期的向后推移,不同品種的稻米品質變化趨勢一致,表現(xiàn)為外觀品質變劣、直鏈淀粉含量下降、蛋白質含量增加、峰值粘度、熱漿粘度、崩解值及最終粘度均呈現(xiàn)減小趨勢、糊化溫度不斷上升、消減值總體上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
旱稻種植對于地形要求較低,可以種植在旱地、高坡和低洼地等不適合水稻生長的地方,中性或偏酸性土壤均可。不適于旱稻的地塊包括鹽堿地,不保肥、不保水的砂性地或貧瘠地,土壤過于黏重的地塊[7,28-29]。整地時,耙壓連續(xù)作業(yè),以利于保墑,盡量保證土細、無土塊、無根茬[29]。
現(xiàn)市面上旱稻品種較少,大部分還要選擇水稻品種,注意要選擇比當地水稻品種早10 d 左右、耐旱、耐低溫、發(fā)芽能力強、成苗率高的品種[29]?;蜻x用有資質的供種企業(yè)通過精選并加工包衣的高質量稻種。播前一定要嚴格精選種子,清除混雜其中的雜草種子,減少雜草來源的這是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雜草附帶危害程度[30]。為提高種子發(fā)芽率,播種前一周,需曬種兩天。播種前未包衣種子需用種衣劑拌種進行包衣處理,目的是殺菌消毒,及有效防治蟲害、鼠害、鳥害、病菌等,可選用甲霜福美雙懸浮種衣劑等農藥進行包衣,包衣時及包衣后的種子需防止人畜誤食[29]。若無種衣劑,可采用多菌靈500倍液浸種24小時,或用1%~2%石灰水浸種48小時進行消毒[31]。
一般在日平均氣溫10~12℃時開始播種。播種方式包括條播、撒播或點播,其中條播易于管理,利于中耕除草,應用較多[31]。播種行距一般為20~35 cm,播種量一般為6~10 kg/畝[31],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2~3 cm,過深過淺均不利于播后出苗[29]。旱稻播種一定要保證均勻程度,播種后適當的鎮(zhèn)壓。如遇雨季,土壤水分較為充足,在播種之后即可以覆土,厚度一般為3~4 cm,但具體的覆土厚度應綜合考慮土壤的水質、水分以及時節(jié)等因素[32]。
3.4.1 施肥
旱稻對水分脅迫鈍感,對氮素增減敏感[33],底肥可用水稻專用復合肥(氮磷鉀比例為24∶12∶14),旱稻長到三葉期到四葉期間施補肥,35 d后施穗肥,抽穗期到齊穗期時施用粒肥,結合旱稻生長情況酌情施肥。為防止增加土壤堿性,影響旱稻生長,追肥一般不采用堿性肥料,可以選擇速效有機肥或化肥硫酸銨[29]。天氣和土壤等條件決定追肥次數和時機,切忌一次追肥過度,造成燒苗、徒長或缺素癥狀[31]。
3.4.2 病蟲草害防治
旱稻常見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等。防治可注意以下幾點,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消毒及拌種,可有效祛除攜帶病原菌,有利于出好苗、出齊苗;加強栽培管理,前中期避免過量使用氮肥;發(fā)病初期及時采用藥劑防治,稻瘟病可選用富士一號、稻瘟凈等藥劑,紋枯病和稻曲病可在拔節(jié)至孕穗期或始穗期施用井岡霉素,可按100 g/畝的量進行一次噴霧防治[31]。
旱稻常見蟲害主要有象鼻蟲、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31,34]。象鼻蟲一般在苗期危害嚴重,可以選用甲基乙硫磷乳油1500~2000 倍液噴霧,或采用40%水胺硫磷乳油 2000~4000 倍液 30~40 kg/畝噴霧[31]。二化螟可選用殺蟲單等藥劑進行防治。稻縱卷葉螟和三化螟一般在黃、淮、長江以南地區(qū)較嚴重,可在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和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各進行藥劑防治一次[31]。
雜草的有效防除是旱稻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旱稻播種前,人工或機械操作,將田間雜草去除,有效減少雜草種子來源[30]。耕作時,一般主要采用化學除草,土壤封閉處理和苗后莖葉處理并重,再輔助人工除草策略。播種后,噴施一次化學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31],通常選擇噴施丁草胺與惡草酮混劑,可控制多種禾本科雜草、莎草和部分闊葉雜草。需注意,土壤封閉時機需慎重選擇,干旱條件下無法充分發(fā)揮藥效,必須在田間保持較高濕度條件下,或結合灌溉或雨后施用才能有效;為防止大雨或連續(xù)陰雨破壞藥膜,降低防效,應避免在大雨前和積水田進行土壤封閉處理[35]。出苗后噴施除草劑,稱之為苗后莖葉處理,根據雜草種類選擇適宜除草劑品種,依據雜草草齡確定用藥量。同時,需人工及時拔除漏網雜草及零星大草[35-36]。收獲后,及時翻耕曬地,促進稻稈腐敗和減少第二年雜草發(fā)生率[30]。
3.4.3 灌溉
旱稻不是一點水都不要,而是比一般普通水稻節(jié)約用水40%~60%。旱稻播種結束后進行一次澆水,務必澆透,以便種子吸收充足水分,提高發(fā)芽率。出苗后到三葉前可以少量或不澆水,促進根的生長下扎,提高旱稻的抗旱能力[29]。旱稻四葉期,土壤保持濕潤的狀態(tài),利于分蘗。旱稻的拔節(jié)孕穗期需保持土壤濕潤,甚至要有水層,促進旱稻抽穗和孕出大穗。旱稻抽齊穗后至成熟,保持地面干濕交替即可[29,37]。
3.4.4 注意事項
第一,旱稻相對于水稻分蘗率低,要保證產量就需保證播種量。第二,除草要掌握好時機,特別是土壤封閉處理要及時。第三,旱稻灌溉要視雨水情況,若雨水少,可正常管理[29]。第四,及時收割,保證旱稻米質和品相。
水稻是世界上需水量較大的農作物,因干旱氣候給水稻帶來的減產量已超過其他各種環(huán)境危害所造成的減產總量[38]。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水稻種植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和人類的需求[39]。現(xiàn)代旱稻的科學種植滿足了人口基數不斷增加對糧食儲備的需要。旱稻生長周期短,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水的使用,肥、農藥等資源的噴灑量也隨之減少,降低了對旱稻的污染程度,提高了品質,也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旱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和出口量隨之增加,不僅滿足了我國基本的糧食需求,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充足的糧食資源[39],更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全球氣溫升高、極端天氣頻繁出現(xiàn)、水資源短缺的背景下,發(fā)展旱稻種植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40]。然而,有些地區(qū)土壤鹽堿含量、金屬離子含量過高,對旱稻的產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7]。因此,提高旱稻抗鹽堿能力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這將真正豐富農作物種類,推動農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