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樂,河北安新人。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延安文學》《北方文學》《雪蓮》等,出版散文集《流光碎影——白洋淀鄉(xiāng)土漫記》《雄安古鎮(zhèn)漫記》。
村南那一大片洼地里,擠滿了向日葵。它們用力挓挲開廣卵形的大葉子,踮著腳,焦急地望著東方。
終于來了!四條龍拉著的太陽車,驅(qū)趕著馬群般的晨光,馳過開闊的原野,正向這里奔來。向日葵們不再竊竊私語,興奮得抖動著頭上片片明黃色的花瓣。洼地里,大大小小,漂浮的都是向日葵的臉。黃澄澄的小臉,稚嫩得像一個個孩子。那些向著太陽綻放的笑容,屬于朝圣者才能發(fā)出的濃郁、熱烈而虔誠的味道。金色和金色不斷碰撞著,飛濺著,跳躍著,形成一個又一個顫動的波浪!
那個清晨,幾十年之后依然清晰。在那片燦爛的金色浪花里,蜂兒像魚兒般暢游,震顫的翅膀,嗡嗡的響聲,從這朵到那朵再到那朵,那朵,那朵,一片忙碌。
那時候,誰家的籬笆墻邊、自留地里沒有向日葵呢?
那時,家家都種向日葵,但我不知道每年秋天從地里收上來的葵花籽都去了哪里,只知道過年時才可以吃到炒得噴香的葵花籽。至于葵花籽可以榨油的事,是后來從教科書中學到的知識。
做飯的油裝在一個粗瓷壇子里,里面白花花的豬油,永遠是一種凝固的狀態(tài),需要每次用鍋底的火溫暖才能融化。每天一點點的油,潤滑著外公和外婆每一個用辛勞支撐的日子。每一個黃昏來臨時,每家的平房上空開始飄蕩起裊裊的炊煙,炊煙里油脂的香氣,開始不住地誘惑村西堤外地里勞作的叔伯們。
故鄉(xiāng)的黃昏是詩意的流淌,夕陽的余暉常常浮在向日葵上,將絢爛的花海染得一片金黃。當最后一抹余暉沉入蒼茫的暮色里,原野上的趕車聲,大車的吱扭聲,就會沿著千百年來的土路,一步步回到村子的院落里。
日子慢慢被涂成了泥黃,記憶在炊煙里搖曳。大樹上落滿了麻雀的鳴叫;雞飛上矮樹枝準備睡覺;驢打完滾站起來開始大叫;馬沉默地把頭埋進水桶里……
勞作一天的男人們累了,忙碌一天的女人們也累了,四處玩耍的孩子們被一個一個叫回家。村莊的夜安靜而踏實。狗很懂事,從不會亂叫。
那片向日葵也睡了。
到現(xiàn)在為止,我仍然認為葵花在田野里是最漂亮的。無怪乎許多女人用它來做自己的名字。我見過各種糧食作物的花,高粱的花暗淡,玉米的花單調(diào),小麥和谷子的花毫不起眼,豆子的花過于纖弱,只有向日葵的花才能稱之為落落大方!外面那圈耀眼的金色花瓣是它的標志性外延,花盤上一圈圈黃黑相間、由外而內(nèi)依次綻放的管狀小花是它的精神內(nèi)涵。整個花盤清新亮麗、輝煌絢爛,酷似一個太陽。
那時候,我自然無緣知道梵高,更無法想象這位偉大的天才畫家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將自己靈魂的亮度賦予那一朵朵向日葵,讓它們擁有高貴的金色,更難以理解梵高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用向日葵表達出對光明和希望的追索。畫布上向日葵的光澤是如此燦亮而強烈!
對于梵高來說,向日葵是落在畫布上的太陽;而我認為,向日葵是落在田野中的太陽!
向日葵這種色彩高貴的植物,用一生的時光去追求來自太陽的金色,這一點與大地上許多農(nóng)作物截然不同。它會把這種追求通過花瓣上酣暢淋漓的色彩表達出來,這一點又很像梵高?,F(xiàn)實世界是殘酷的,在春天少得可憐的雨水滋潤下,向日葵的種子依然會在泥土中裂殼,挺出。綠色的幼苗看上去與其它農(nóng)作物的并沒什么不同。綠色的童年,綠色的少年,倏忽間一掠而過,有如白駒過隙。當向日葵一寸寸長高到開始綻放出第一瓣金色夢想的時候,花朵的激情一下子爆發(fā)出強大到可怕的力量,它日復一日瘋狂地追逐太陽,就像梵高在畫布上一次次瘋狂地畫著向日葵一樣。從日出到日中,從午后到黃昏,向日葵的花一點一點隨著太陽轉(zhuǎn)動,從東向南,再從南向西。它們就像一個個不知疲倦的夸父!
靜寂的夜里,當整個村莊里的男人、女人、孩子,還有那些同樣勞累的牲口,都沉沉入睡后,只有向日葵還沒有休息。它們用一夜的時間將扭向西邊的花盤一點一點往回扭,日出之前重新將花盤扭回東方,重新面向太陽升起的方向。
這是兩個180度!24小時,完成一個小小的輪回!
田野里,一大片獨屬于向日葵的金色,高貴而飽滿,絢爛而明亮,凌駕于葉綠和稈青之上,鋪天蓋地,不可遏制,占領(lǐng)并覆蓋了這片不被小麥和玉米青睞的土地,讓田野的夏從此魅力不凡。
我就是在那個季節(jié)里喜歡上向日葵的,我也是那時才注意到向日葵的花有兩種:外面一圈金黃的舌形花瓣,雖然絢爛,卻不會結(jié)果,能夠結(jié)果的是那些微小暗淡、不引人注目的管狀小花。我一直試圖去理解大自然對向日葵的苦心孤詣——為了創(chuàng)造果實而讓向日葵同時擁有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秉性。這種默契的配合,有點像上帝的精心安排。
我也一度對向日葵上的蜜蜂十分著迷,冒著被蟄的危險用拇指和食指迅捷地捏住它的翅膀,看它翅上的花紋,看它后腿上的絨毛。老師說蜜蜂靠兩條后腿采蜜,采蜜是為花朵授粉,正是有了小蜜蜂,向日葵才會結(jié)出香甜的葵花籽。我一次次穿越向日葵地,一次次與小蜜蜂狹路相逢,卻從未遭到過蜜蜂的主動攻擊。蜜蜂太忙了,它們不會無緣無故去攻擊人類,哪怕遇到的只是一個孩子。它們只顧忙著采蜜,忙著從這株向日葵飛向那株向日葵。一棵向日葵的花期大約是兩周,在這長達十五天的時間里,每一棵向日葵的花盤都要隨著一圈圈管狀小花的開與謝,迎來一批又一批的授粉者,由外而內(nèi),直到花心處每一朵小花都授過粉,都能結(jié)出香甜的果實為止。
如果說向日葵是屬于太陽的草本一族,那么小蜜蜂就是太陽派出的護花使者。
當小蜜蜂不再飛來的時候,向日葵已經(jīng)長得很粗很高,曾經(jīng)日復一日追逐太陽、向著太陽微笑的花盤因為結(jié)滿了果實,變得沉重,不得不停止了轉(zhuǎn)動,低垂下頭俯視著大地。曾經(jīng)內(nèi)凹的花盤不再羞澀地抱攏成一團,而是自信地微微外凸,將籽粒豐滿的果盤展給大地。果盤上的那些黧黑色葵花籽,質(zhì)地堅硬厚實,一個挨著一個,緊緊攢聚在一起。它們共同組成的向日葵圖譜卻又經(jīng)緯縱橫,沉穩(wěn),內(nèi)斂,莊重,大氣,如同穿越歷史光陰一路走來被人膜拜的古老圖騰。向日葵用最接近土地的顏色去裝飾每一??ㄗ?,這是向日葵的記憶,它們懂得感恩,懂得回饋大地,哪怕用一種顏色作為它們遺傳基因的標記。
收割時,向日葵果盤的背面已經(jīng)由綠轉(zhuǎn)黃,它把另一種黃色朝向太陽。它們時時記得,自己的名字叫作向日葵。當我用力幫它抬起頭,用目光和雙手一遍遍撫摸那些籽粒,緊密聚集的葵花籽呈現(xiàn)出黑鐵般的堅實,那是向日葵用一生的心血為人類精心鑄造的“草木禮器”,這些草本植物集億萬年光陰不斷進化創(chuàng)造出的成果,一點不遜色于華夏民族的先人用青銅澆筑的文明禮器。
我知道鑄造和收藏青銅器的地方遠在千里之外,但土地與土地之間似乎有著難以言說的聯(lián)系和心有靈犀的默契。土地的玄妙不僅僅在于能夠鑄造、收藏青銅器和陶器(這里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過陶器),還在于土地收藏了被人為劃分了等級的骸骨、礦藏、金屬、草木、花果……這里面自然也包括向日葵。土地創(chuàng)造出種子,種子再生長出向日葵,向日葵將果實獻給人類。人類在下一個年頭又將向日葵的種子重新播入土地,歲歲年年,循環(huán)不休。這真是一個玄妙的命題,是向日葵依賴人類,還是人類依賴向日葵,還是人類、向日葵依賴土地?
神奇的土地上生長著神奇的向日葵,當向日葵又一次完成生命的傳遞,將神秘的基因密碼通過一個又一個低垂的果盤、一粒粒飽滿的種子再一次鄭重交付給人類,交付給這片養(yǎng)育了一茬又一茬農(nóng)民的土地后,我看到在秋天里又一次上演著輪回的盛典——以向日葵為代表的各種草木莊稼的鄭重交付,向人類,土地,還有太陽。
院落一角,堆放著一個不算太大的向日葵秸稈垛,旁邊還有玉米秸垛、麥秸垛、高粱稈垛、谷草垛、豆秸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墻里墻外都是。院子里增添了許多新鮮的秸稈氣息,這種氣息十分濃烈,像是莊稼對土地的深沉思念。向日葵沉浸其中,難以自拔。
回想起來,收割向日葵更像是對土地的一種祭祀。磨刀石打磨鐮刀是儀式的準備。拿起鐮刀,拉起小車,則標志著儀式的開啟。站在地頭,看滿地垂首站立的向日葵,任誰的心中都會涌起一種莫名的感慨。
每年此時,外公總是先抽上一袋煙,一邊抽煙一邊默默注視著一棵棵站得直直的向日葵,注視著那一顆顆低垂的“頭顱”。抽完煙,外公立起身,在手心里啐一口唾沫,拿起鐮刀,走向向日葵。當鐮刀一下一下削掉向日葵的“頭顱”,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是莊嚴。
外公將一個個向日葵的“頭顱”扔在一起,每隔一段堆成一堆,像一個個隆起的小冢。向日葵終于可以親吻到腳下的土地,也許這是它渴盼已久的神圣時刻。每一個果實誰不想重回土地的懷抱?
我用手擎起一個碩大的果盤,沉甸甸的,那是一種讓人心里莊重的感覺。看著外公的背影,看著腳下的土地和天空中的太陽,我明白收割本身就是一種鄭重的祭奠,用果實祭奠農(nóng)作物,祭奠生長農(nóng)作物的土地,祭奠土地上的太陽和四季,祭奠在四季輪回中生息繁衍的祖輩先人。在一刀一刀的收割中,種子的破土,太陽的照耀,風雨的洗禮,汗水的澆灌,都化作向日葵一次鄭重叩拜,鏗然落地。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