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嬖聰
去年開學初,高一新生孫紀洋在隨筆中寫道:“進入校園,一塊看起來就飽經風霜的大石頭吸引了我的注意,其下的基座上‘江山社稷四個燙金大字那樣顯眼,其背面刻有‘祖國 真理 責任。此時,一股沒來由的親切感涌上心頭,不過,又感覺其中像是孕育了什么我還沒摸透的東西?!边@篇隨筆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四年前,初入職的我也曾在江山社稷廣場久久駐足,暢想在這所和新中國一起走來的紅色學校開啟最有意義的生活。
后來,我有幸走上學校團委書記的工作崗位,謹記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與強大的紅色基因所賦予我們的培育“關心社稷、勇于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堅持黨旗所指,團旗所向,努力響應學校黨委“黨建帶團建”的號召,在黨委引領下,和師生共同探索紅色精神的傳承。
我們以課程建設為工作重點,大膽創(chuàng)新黨校和團校課程形式,打造分層分類、學分制、開放性的黨團課,研發(fā)了“關心社稷”等六類課程,尤其鼓勵學生自主開發(fā)黨團課程,讓思想政治引領更加立體、鮮活。如面向起始年級學生推出“植根育英”課程,充分挖掘學校紅色資源,引領學生關注校史、黨史和國家大事,堅定文化自信與情感認同。我們堅持定期組織主題教育實踐、主題團日、隊日活動等,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利用節(jié)日、紀念日、儀式等教育契機,以教師節(jié)感恩周等為載體,使學生在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中增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學校育人理念的深度理解。我們尤其重視發(fā)揮團建文化的引領作用,形成了“我們,定義可能”的學校團委核心價值觀,用實際行動來改變生活中的“看不慣”,創(chuàng)造更好的可能。我們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實現了全員成為注冊志愿者,學校年志愿服務約萬余人次。團委成立先鋒崗,帶領團員沖在節(jié)約糧食等工作的最前沿。
每每經過江山社稷石,凝視其基座上的“祖國 真理 責任”,我經常會想到孫紀洋同學所說的“其中像是孕育了什么我還沒摸透的東西”。由混沌到明晰,由懵懂到堅定,在學生形成和確立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給予其基于真實生活的引領與體驗,堅定其價值體認,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便是我努力的方向,在此過程中,我也收獲了心目中最有意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