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玲芳
何謂新教師?“新”可指時間,如新入職不久的教師;但“新”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思維之新、素養(yǎng)之新、技能之新。
在中國教育步入新時代的今天,受社會尊重程度、福利待遇、職業(yè)自豪感的全面提升,讓教師職業(yè)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近幾年教師資格考試火熱便是明證。當北大、清華等名校畢業(yè)生到中小學當教師成為一股新潮流,預示著社會價值取向的悄然變遷,“讓最優(yōu)秀的人培養(yǎng)更優(yōu)秀的人”正由愿景逐步變成現(xiàn)實。
中國教育需要補充新鮮血液。有激情、有拼勁、有想法是新教師的顯著標簽,他們精力充沛,如同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希望和力量。但是,教學經(jīng)驗缺乏、教研能力不足、管理方法簡單則是他們普遍存在的短板。如何讓他們快速成長起來,成功接過老教師的班,是每一位有責任心的校長的心頭大事。校長們要抓住新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關鍵時期、關鍵要素,通過入職培訓、個性化指導、師徒結對等途徑,提高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管理能力。
新教師并非專指新入職的教師。事實上,對于人們口中的“老教師”而言,新教師更有積極的導向和警醒意義。部分教師從教多年后,難免或多或少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隨著歲月流逝,當新教師逐漸熬成老教師,一些人不僅年齡變老、心態(tài)變老,教學技能也出現(xiàn)老化,思維方式逐漸跟不上時代發(fā)展,遭遇各種本領恐慌。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面對一項項新技術、新概念,一些教師還沒來得及熟悉和適應,就被推到了新技術、新挑戰(zhàn)的面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讓不少一線教師切實感受到了本領恐慌。疫情之前,眾多一線教師并不具備較強的在線教學技能?!摆s鴨子上架”“十八線小網(wǎng)紅”的自我調侃背后,是教學技能與思維模式的不足。毫不夸張地說,疫情給所有教師上了重要一課,其帶來的核心命題是,必須在新時代盡快適應新技術,轉換新思維。
須知,每一年的學生都是新的,他們帶著新時代的氣息,擁有最新鮮的思維方式,從小接觸著最先進的科技文明成果。步入學校,他們期待著教師能給予他們新知識和新技能,使他們更好適應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新時代。教師們不妨捫心自問:自己做好準備了嗎?自己算得上新時代的新教師嗎?
新時代呼喚新教師。新教師的出現(xiàn),固然需要教師群體的自我革新,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與支持,為他們創(chuàng)造安心從教、樂于從教的新環(huán)境。各級各地政府部門除了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還要在細節(jié)層面給予教師更多人文關懷。如果一線教師經(jīng)常要陷入各類與教學無關的評比、競賽活動中,在“表哥”“表姐”的角色中難以脫身,他們恐怕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革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技能。如果一線教師仍要在部分家長缺少依據(jù)的質疑中從事教學工作,他們的職業(yè)自豪感和歸屬感難免會打折扣。不難發(fā)現(xiàn),讓新時代的新教師在物質層面更加充裕固然重要,但全社會給予教師群體的,更多的應是精神層面的理解與支持,讓他們享有更寬容的輿論環(huán)境、更融洽的家校關系。
當新的土壤更加肥沃、凈化,相信新教師必定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在新時代的原野。我們期待,新時代的新教師不僅是學生的“經(jīng)師”,更是“人師”,并符合“四有”標準,真正成為學生們仰視的“大先生”。
(摘自《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25日第2版)